微信

  • 译文|「设计师学习商业」中「Why」与「How」的问题

    Airbnb、Pinterest、Kickstarter、小米等一系列的创业企业有什么共性?他们都有设计师作为创始人,在创始团队中就加如了设计的基因。商业决策者们在努力地把商业策略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内涵里,而你——一名设计师,又是否了解商业呢?今天我们分享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设计师学习商业」中「Why」与「How」的问题,希望你能有所启发。

    2017-05-25
  • 聊下你不知道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师在项目中是如何工作的

    从事交互设计3年了,经常有朋友和同事问我“到交互到底干嘛的?”答曰:“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场景,用简单、愉悦的方式完成任务”。但他们似乎还是不太明白。

    2017-05-25
  • 如何向面试官介绍「交互设计」作品?这篇绝对是最全面的!

    招聘季,无论新人还是交互老鸟,都将在「互联网公司鄙视链」上挣扎翻滚。面试官常会要求: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如何展示交互作品这件事,这篇文章系统总结一下。

    2017-05-25
  • 那些经典交互设计流程与方法,真的足够好吗?

    在传统的交互设计 流程中,比较看重从设计目标建立到最终方案推导过程的逻辑性、终端用户体验与用户心理认知模型的匹配性等,相关的 UCD 设计方法 很多,而基本框架则是大同小异。在规模较大的公司与设计团队里,作为交互设计 师的我们也习惯了运用这种按部就班、环环紧扣的推导方式,帮助自己有理有据地应对各种「为什么这么做」的挑战。

    2017-05-25
  • 最浓缩的概念:一句话明确UI本质,区别真伪UI

    我同意一种观点,成人的知识学习体系最好的其实是慨念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社会不再是以前学校里老师给方向,让我们去找方法。而是方向我们自己思考自己找,然后针对自己的思考出的方向再去找寻相应的方法。所以,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别人的一个方法看似有效,其实未必可行。这也是很多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可复制是一样的道理。

    2017-05-25
  • 最浓缩的概念:交互是什么?交互的本质及如何理解

    在使用一种产品或东西的整体过程。而无论这个使用行为是有无目的导向。本身这个过程,即是交互的本质。而任何一个交互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交互对相,及交互的媒介。在这里,我先声明一下哦。以下的分析过程可不那么容易跟得上,思维与对生活细节观察力不够的,请直接跳过。但,以下的内容是当年我在新加坡修用户体验时,在交互过程一环中的必修环节。做好心理准备,那就开始看吧。题外话:而如果想改进这一环节,那么在提升交互环节的效率方式手段上,也无非只能是,1,提升硬件能力来加速。2,减少多余软件操作环节。3,有无改变硬软件间关系的其它模式?题外话:而如果想改进这一环节,那么在提升交互环节的效率方式手段上,也无非只能是,1,提升硬件能力来加速。2,减少多余渠道操作环节,如展开一个个目录,或通过其它模式打开。3,提升系统本身效率。产品设计的体验层级关系:
    核心层:产品本质体验层。---这产品是为达成什么用户目的而生的。
    中间层: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层。---这就是我们所有产品中的交互层。
    最表层:产品的视觉体验层。---这部分就是UI〜我们也知道约炮软件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但为什么能相对留存久呢?也就是在于用户在心理层上有侥幸心理。同时加上其在媒体上潜意默化的某某成功的宣传。所以,让用户的心理否定延后。所以,相对来说,知道没什么用,但还是久留一下看看。但大多有头脑的。基本上也在一段时间后最终放弃。

    2017-05-25
  • 最浓缩的概念:什么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设计怎么做?

    如约而至,这是体验三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本篇我会说明一下何为UE,及UED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其实能感觉到体验是什么,但是一直没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出准确的意思。那,在说明之前先说什么是User Experience Desgin(UED),为什么大多称之为UXD呢?

    2017-05-25
  • 掌握这六步,每个人都可以是体验分析专家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体验成为商业的驱动力。那么当我们进入一个行业、拿到一个产品,如何从体验角度去分析和判断进而从体验角度进行驱动?莫急!! 本文简单总结作者多年奋战在体验第一线的理论和实战经验,送给大家一套清晰简便的分析方法。

    2017-05-25
  • 优秀的用户体验需要遵守的10种准则

    在网页设计和APP软件中,一个好的排版不仅仅要拥有漂亮的字体。更要有高度的可读性——易于浏览——同时能让用户专注它的内容。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但是大多数设计师可以通过练习达到这种效果。今天我们将去看看优秀的用户体验需要遵守的10个 “准则”,同时你也可以学习以便帮助你设计出非常棒的设计。(每个规则都配有一个网站的例子)

    2017-05-25
  • 译文 | 我为什么喜欢丑陋的,凌乱的界面

    漂亮的,新颖的,干净的,简洁的,极小化。在有关设计的讨论中这些单词频繁出现。看下面的这个优秀作品集收集网页:http://www.creativebloq.com/portfolios/examples-712368。单词“漂亮的”被用了6次,“简单的”被用了11次,仅仅还是在一篇文章中。

    2017-05-24
  • 不看后悔的产品与运营结合的用户体验

    作者第一次拿实例产品进行文字和图片的分析。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复文末的关键词进行体验产品。

    2017-05-24
  • 谈谈人类学民族志这一高端用研方法

    前几天参加起点学院的“产品总监修炼之道”北京站培训,K叔的用户研究课程中提到了“人类学民族志”这一“很上流”的用研方法,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当时并没有展开来说,只是讲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正好我对民族研究也很感兴趣,最近又读了一本《我的凉山兄弟》,也就不揣冒昧来谈一谈人类学民族志这一高端用研方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指教。

    2017-05-24
  • 工具类产品设计的8个准则

    之前阅读了原研哉大神《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再设计。再设计的理论,是想让我们通过忘掉设计对象已有的现状,追根溯源,对设计对象进行再次设计,从而加深大家对设计对象的理解。

    2017-05-24
  • 实用干货!如何让设计效果高还原度落地?

    一个产品完整的设计流程中,交互与视觉定稿后,后续视觉规范的输出、UI控件的整理与标注、开发的高还原度,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用户体验。作为视觉设计 师,在视觉设计 的最后阶段则是繁琐且像素级别的精雕细琢,设计讲究的不仅是美感还有严谨态度与逻辑。

    2017-05-24
  • 设计基础|设计的7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

    译者注:上图的中文版金字塔并非原文内容,找来帮助大家理解。译者注(图中文字):
    费茨定律示例
    它是什么意思呢?费茨定律表明,你应当让按钮和其他界面元素足够大,因为用户点击小按钮十分困难。
    如果你有个小按钮,像【OK】这样,可以增加一些内边距,或者让它更宽:【 OK 】
    如果说网站上有个按钮,让整个按钮都能点击——而不仅仅是文字标签。
    而且,如果你把物体放在很远的地方,最好就要增大它的尺寸作为补偿。

    2017-05-24
  • 浅谈视觉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统一

    Dribbble,国内比较追捧的媒体。上面聚集了很多项目的视觉设计图,有的配色很漂亮,有的表现手法很新颖(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我们灵感的火花),但我们在不了解设计场景、目标的情况下是无法判断出这样的视觉设计是否最终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脱离业务场景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更谈不上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只有视觉和体验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设计才具备了商业价值。

    2017-05-24
  • 如何辨别一个Banner的好坏?(附案例)

    平时经常会有人问我“什么样才算是好的Banner ?”、“我这个Banner 有什么问题呢?”之类的问题,还有时候大家会分享一些作品但是我觉得并不是特别好,所以就觉得要不写一篇“如何判断一个Banner 的好坏”之类的文章吧,因为我们常说设计师要多看,但是多看的前提是要学会辨别一个东西的好坏,要多看好的而非不好的东西哈,要不然怎么提高审美提高眼界呢?

    2017-05-24
  •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

    我有两种方式 来建立这种认识。
    简单而迅速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包括我要设计什么,要遵循哪几条设计规则,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术语。然后,在面对设计功能对照表而犹豫不决时,我就会暂时停下来,问我自己:“做这个表是为了什么?”这个描述是我判断设计是否简单的基准。在做一些比较小的设计(大型网络中的一个页面)或者在我多多少少了解到设计背景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都是很奏效的。
    更好而花费时间更长的方式是描述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样的体验。具体一点说,就是描述用户的使用背景,以及我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下的需求。在设计一些大型啊项目时(比如整个网站或者移动设备),这种方式很适合,因为我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深入透彻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2017-05-23
  • 微信竟然有这么多渣到爆的细节,再不知道你就OUT了

    1997年,“码农”张小龙靠一己之力写了Foxmail,但电邮软件是免费的,当时连《人民日报》都在为码农张小龙的生计感到担忧。时隔20年后,张小龙的名字在互联网领域几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多的是因为一款足以彪炳互联网史册的产品——微信。

    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