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交互

  • 从这几个案例入手,学会设计APP注册流程

    从注册这点小事儿上看如何提升细节设计和用户体验,希望对一些新入行的童鞋有所帮助。

    2017-05-25
  • 初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可以向其他合作伙伴学习什么?(前端 & 开发篇)

    承接上一篇文章《初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可以向其他合作伙伴学习什么?(运营 & PD 篇)》,今天写写前端 & 开发们值得我们这些初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去学习的地方。

    2017-05-25
  • 查遗补漏!可能你从未注意过的7个用户体验设计细节

    优秀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从最早的设计阶段便已经开始。所以,完成产品所有的部分之后再想办法为其补做“用户体验设计”是不可能的——你需要打一开始就就将其放在心上。

    2017-05-24
  • 关于微交互动效的“六脉神剑”

    好的产品必备的两点要素:功能和细节设计。功能吸引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细节设计塑造产品的差异化,将你的用户留下。功能满足需求,细节打动人心。

    2017-05-22
  • 交互开始的第一步:触发器详解

    最好的触发器应该是符合情景的,体贴用户的,触发器的控件应该与其要传达的状态匹配,且引人注目的程度要与其使用频率匹配,标签也应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2017-05-22
  •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对一个全无经验的动效新手而言,如何制作出「正确」而不是「华丽」的动效?今天这篇Medium 上的好文,从克制、交互叙述流程、一步完成、不是动效的错和把握细节五个方面,附上案例分析,帮你学会基础的动画制作技巧。

    2017-05-22
  • 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微交互的核心是规则,规则决定了微交互是什么?怎么用?

    2017-05-21
  • 平庸的产品和伟大的产品中间只隔了一个:微交互

    微交互,听起来很生疏的这个词,实际上却出现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可能早上起床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次微交互操作的典型案例。

    2017-05-20
  • 优秀的移动端UI,应当如何用微交互打磨细节?

    你的UI和交互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又一个细节设计让你的产品最终脱颖而出,而真正让人难忘的产品,靠的是这一个个精致到位的细节堆出来的。

    2017-05-19
  • 走心!优秀的移动端UI应当如何用微交互打磨细节?

    UI设计的细节很重要,它不仅仅体现在静态的元素上,动效和微交互也是如今UI和UX设计中最重要的细节。想要打造优秀的移动端UI设计,微交互和动效设计是绕不开的问题,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聊这个。

    2017-05-19
  • 关于2017年的设计趋势,国外已经有了这13个预言

    在未来,当对微小细节的关注渗入用户体验设计的每一寸土壤;当对像素级完美的追求成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当将简单便捷的设计理念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就能够帮助用户体验全新的生活。“庆祝成功自然无可厚非,但学习并反思失败更加重要。” ——比尔·盖茨“他们是种异常必要的无谓存在,他们因为需要被呵护而带给人恰到好处的慰藉。”“差劲的设计团队提供用户要求的UX。伟大的设计团队提供用户需要的UX。”“对于一个优秀的UX设计师来说,他/她最大的责任就是使用户在使用产品 的时候能产生信任感。”“一件好产品就如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们逐渐发现这些智能小助手(AI)之间的合作能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Material Design将会目睹它所倚仗的‘笔’与‘纸’之间的枪战——它会发现它的立身之本在面对未来强大多元的互联网时不堪一击。”——Chase Buckley(独立UX设计师)“与真实的纸不同的是,我们的数字材料可以随意伸缩与变形。纸质材料有物理表面与边界。是那些缝隙与阴影告诉你这一切,赋予了你能触碰到的东西意义。”

    2017-05-18
  • 【译文】UI设计评审成就微创新

    产品设计流程中,有必要对设计进行评审是大家的共识。在我每周的工作内容中,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设计评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既有脑力激荡的评审让设计方案脱胎换骨的,也有针锋相对的评审让设计方案摇摆不定的。怎样进行一场高质量的设计评审?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设计评审,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并收集意见改进方案?怎样避免设计评审变成竞稿或PK?如何确保设计评审这样的流程能带来更大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原文作者Jason的观点。*在你点评的设计细节上开始询问背后的原因及意图。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条信息?对于允许索取这条信息我们设置了哪些期望?我们会用它做什么?如果我们能回答它们,再进入讨论解释各种元素的优劣以及与之对应的不同意见会比较好。“为什么”引出一个故事,解释某件事情的真实性。如果你问为什么,一切都无法奏效,你更想要创造一个故事,无论真实与否。这是让你感到糟糕的危险领域。 与询问“为什么”不同的是,考虑询问“如何”能够引出一个创造流程的故事,不必为它的存在辩护。然后你可以问设计师之前考虑过的各种可能,认真倾听设计师在提供方案之前做过的尝试。他们也许过于看重某些东西,不过没必要深究。优秀的适时交互是让产品(服务)吸引或失去客户的关键区别。将间歇性的互动变为持久关联的秘诀在于一系列精彩微交互,以及当用户需要时恰好出现的信息内容。 在设计评审流程中,应当询问每一个行动、每一次询问或者每一次数据展示是否出现在正确的时机,以确保界面在切换时传递信息时顺畅。随着扁平化设计与用户体验趋势的摇摆变化,我们能预感到页面部件缺少视觉线索的风险,因此动画能减少这种风险。 这种动效可能是颜色、透明度的变化,也可能是用猴子的手臂延伸页面这种细节,或者用户完成任务后展示太阳升起的效果。询问在UI设计中加入逐步动效的可能将极大的推动设计师改善设计,使得设计师思考时间维度的设计细节,而不只是局限在空间维度。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吸收的教训,尽管并非如此。我总喜欢提到:对用户的真实目标来说,页面或屏幕上的任何元素都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是噪音和干扰。 在设计的每一步中,我们都需要自问: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更小思考成本下能发挥同样作用的产品?在设计评审中,这是要求把方案简化的最佳表达。在设计中保持界面清晰很重要,使用尽可能少的点击、文案和输入框来达成目标更好。踏踏实实的把用户需要完成工作的消耗降到最低,用户会感激不尽。我们认为,很棒的产品描述(比如产品手册)对用户来说就跟“坐在60码时速的车上看到的广告牌一样”,UI设计师们比较难理解用户是如何忽略这些产品界面细节的,尽管设计师为此付出诸多努力。 优秀的设计评审放慢节奏,考虑每个元素,但是能认识到这些设计细节可能不会被用户注意到。如果参加评审的人员在颜色、字体及体验设计方面没有专业知识,他们可以考虑以下重要因素:经验告诉我,不要试图一概而论。例如我会问“我不确定开放的banner是否足以传达品牌?”,而不是问“哇,用户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品牌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每个设计师应该花时间观察用户并且使用自己的产品(又称可用性测试)。

    2017-05-18
  • 什么是好UX?有哪些主要评判标准?

    这可能是UX领域没有人能真正全面回答的问题,我也只是根据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本文将从UX为出发点,阐释了什么是好的UX并与大家分享了UX界的一些新观点。

    2017-05-17
  • 深度长文|如何输出一份让团队满意的交互设计交付物

    本篇是系列小结的第二篇,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对如何提高交互文档质量的一些思考。

    2017-05-16
  • 帮你梳理微交互的五个基本要素

    微交互应该火热了相当一段时间了。它成为话题中心很大程度是因为微交互所带来的令人动容的体验。如果说要界定微交互,那么它应该是围绕着用户完成单个任务前后而存在的微妙的交互和效果。小贴士:奖励机制是驱动用户的核心,奖励越强,产生的习惯效果也就越明显。小贴士:动效应当具有足够持久的生命力,所以设计的时候,应当思考它是否会在看过100次之后让人觉得厌烦?它是否清晰可见,或者完全无法引人注意?小贴士:用充满情感和人的姿态来同用户交流,这是让你的UI和交互变得更加温暖的最快的方式。小贴士:应当在你的设计中保持KISS原则(KISS 原则是用户体验的高层境界,简单地理解这句话,就是要把一个产品做得连白痴都会用,因而也被称为“懒人原则”),不要让那个你的微交互成为一个宏交互。

    2017-05-14
  • 2017年设计趋势,有哪些值得一看的?

    设计是拉开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而影响设计的因素是众多的,事物总是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中,比如蝴蝶效应,某个因素的改变就可能带来连锁反应。设计也是如此,需要顺应发展变化。

    2017-05-12
  • 减少认知过载:塑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设计不是美工,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怎么能不懂点心理学?文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下手,分析了在交互设计过程中时常会犯得几种错误,一些平时稀松见惯的设计方式也都在这儿找到了比较理性的依据。设计是门科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论,以不变应万变。

    2017-05-11
  • 4种用户体验研究方法,提升最优化测试

    本文讲述的是户研究与A/B测试相结合,发现问题的真实原因,并进行有效的判断处理。“实验可以证实一个理论,但实验永远无法创造出一个理论。   ” —— 爱因斯坦

    2017-05-09
  • 2017年度交互设计趋势

    今天分享一下2017年交互设计的趋势,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