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10分钟科普!那些不明觉历的“交互设计方法论”到底是什么?

    @戴小维Saki :为什么要学会方法论 ?身为交互设计 师,行走江湖,怎么能没有一两个贴身护法傍身?!

    2017-05-21
  • 六个步骤,细说电商banner图设计之色彩的奥秘

    我们常常会说到做设计需要知道三大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又可以分很多个类别,比如网页设计/UI设计/电商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等,那对于电商设计有没有专门的三大构成呢?至今好像没有看到,所以我想尝试着梳理一下我脑袋里的知识点,专门讲解一下三大构成在电商设计中的运用,而今天我先从色彩在电商设计中的运用开始说起。

    2017-05-21
  • 设计干货推荐|四类弹框的四大设计准则

    弹框是交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这类设计不仅考验交互设计师的综合能力,也能从产品看出整个团队的整体水平如何。这就是一个细节,但是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2017-05-21
  • 深度 | 量化用户体验并有效执行的关键几步

    回归到商业常识产品与服务才是长久之道,过度的营销在这个传播过剩的环境中反而容易引起用户的对抗。

    2017-05-21
  • 内部教程|6步透视网易设计规范(附规范PDF下载)

    LOFTER这份精而美的设计规范,页数不多,但每页都是经过三思后得出的总结,推荐一看。

    2017-05-20
  • 干货推荐|40款独特的移动导航用户界面

    越是简易,你的APP/网站就越出色。移动用户的界面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和风格。

    2017-05-20
  • 文本输入框设计的那些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当新用户开始使用一款APP或者入驻某个网站的时候,至少最基本的信息都需要通过文本输入来完成。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开发者也都明白,这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2017-05-20
  • 交互设计师应该了解的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心流

    问:贴满一张卡需要多久,A和B是否相同?答案当然是不同,尽管同样需要买10杯咖啡,但往往B方案会更快地贴满。

    2017-05-20
  • 一千个从业者就有一千个交互设计师

    最近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同时,也在思考交互设计是什么以及互联网交互设计师在团队中的定位等一些问题。谈到交互设计仿佛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觉,每个人都会说出一套它们自己对于交互设计的理解。

    2017-05-20
  • 深度剖析|直播页面中的聊天区

    本文将从设计角度深度剖析聊天区。

    2017-05-20
  • 简约而不简单,谈一谈移动开发中的那些极简设计

    设计是一件用户驱动很强的工作。随着用户越来越偏好更简洁的交互界面,如何剔除多余的元素,保留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是极简设计的关键。极简设计形式和功能完美结合。它最大的优点是极简的表现形式,简洁的线条,大方的留白,简约的图形化元素,就算是很复杂的内容,在这样的设计下也会显得很简洁和干练。当然,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元素。

    2017-05-20
  • 译文|移动体验设计禁忌

    就移动用户体验设计而言,不断地实践是检验其好坏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聚焦于基础。我们需要去解决的是如何避免打断用户或者强迫用户思考的问题。

    2017-05-20
  • 京东金融产品体验报告

    (1)产品定位这是一款多功能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满足大众理财(定投、基金)需求的同时,主打白条(也就是借贷)、众筹,简单说,就是将消费金融业务拓展到商城平台之外的大学、农村、旅游、企业采购、租房等8大场景领域,尽可能覆盖更多的额业务。

    2017-05-20
  • 不一样的方法论:从迪斯尼动画学到的五大UX设计原则

    本文作者 Rebecca Ussai  ,成文于她和迪斯尼首席动画师 Glen Keane 在  SXSW panel 合作的一次干货分享之后,文章讨论了 UX 设计师能从迪斯尼动画设计学到的 5 大原则,干货满满!不能对观众没有耐心,他们只是在对你的设计做出反应。吸引力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我总是做些我做不来的事儿,因为我觉得可能做着做着就学会了。
    ——毕加索

    2017-05-19
  • 交互设计规范分享:页面信息展示、信息交互和通用组件规范

    本规范按web交互属性分三个部分:页面信息规范、信息交互规范、通用组件规范。

    2017-05-19
  • 关于2017年的设计趋势,国外已经有了这13个预言

    在未来,当对微小细节的关注渗入用户体验设计的每一寸土壤;当对像素级完美的追求成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当将简单便捷的设计理念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就能够帮助用户体验全新的生活。“庆祝成功自然无可厚非,但学习并反思失败更加重要。” ——比尔·盖茨“他们是种异常必要的无谓存在,他们因为需要被呵护而带给人恰到好处的慰藉。”“差劲的设计团队提供用户要求的UX。伟大的设计团队提供用户需要的UX。”“对于一个优秀的UX设计师来说,他/她最大的责任就是使用户在使用产品 的时候能产生信任感。”“一件好产品就如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们逐渐发现这些智能小助手(AI)之间的合作能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Material Design将会目睹它所倚仗的‘笔’与‘纸’之间的枪战——它会发现它的立身之本在面对未来强大多元的互联网时不堪一击。”——Chase Buckley(独立UX设计师)“与真实的纸不同的是,我们的数字材料可以随意伸缩与变形。纸质材料有物理表面与边界。是那些缝隙与阴影告诉你这一切,赋予了你能触碰到的东西意义。”

    2017-05-18
  • 抢先看:微信官方发布的微信应用号(小程序)设计规范

    微信小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微信设计中心针对在微信类上线的小程序页面总结的设计指南及建议。以下设计原则都是基于对用户的尊重的基础上的,旨在微信生态类建立有号、高效、一致的用户体验的同时,最大程度顺应和支持各业务需求设计,实现用户与程序的共赢。

    2017-05-18
  • 从音乐属性改进用户体验,QQ音乐和虾米音乐如何再优化?

    本文将抛开市场占有率,将腾讯的QQ音乐与阿里的虾米音乐作对比,从音乐的本身属性和对人心理的影响出发,分析用户需求,对产品提出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化建议。

    2017-05-18
  • 【译文】UI设计评审成就微创新

    产品设计流程中,有必要对设计进行评审是大家的共识。在我每周的工作内容中,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设计评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既有脑力激荡的评审让设计方案脱胎换骨的,也有针锋相对的评审让设计方案摇摆不定的。怎样进行一场高质量的设计评审?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设计评审,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并收集意见改进方案?怎样避免设计评审变成竞稿或PK?如何确保设计评审这样的流程能带来更大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原文作者Jason的观点。*在你点评的设计细节上开始询问背后的原因及意图。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条信息?对于允许索取这条信息我们设置了哪些期望?我们会用它做什么?如果我们能回答它们,再进入讨论解释各种元素的优劣以及与之对应的不同意见会比较好。“为什么”引出一个故事,解释某件事情的真实性。如果你问为什么,一切都无法奏效,你更想要创造一个故事,无论真实与否。这是让你感到糟糕的危险领域。 与询问“为什么”不同的是,考虑询问“如何”能够引出一个创造流程的故事,不必为它的存在辩护。然后你可以问设计师之前考虑过的各种可能,认真倾听设计师在提供方案之前做过的尝试。他们也许过于看重某些东西,不过没必要深究。优秀的适时交互是让产品(服务)吸引或失去客户的关键区别。将间歇性的互动变为持久关联的秘诀在于一系列精彩微交互,以及当用户需要时恰好出现的信息内容。 在设计评审流程中,应当询问每一个行动、每一次询问或者每一次数据展示是否出现在正确的时机,以确保界面在切换时传递信息时顺畅。随着扁平化设计与用户体验趋势的摇摆变化,我们能预感到页面部件缺少视觉线索的风险,因此动画能减少这种风险。 这种动效可能是颜色、透明度的变化,也可能是用猴子的手臂延伸页面这种细节,或者用户完成任务后展示太阳升起的效果。询问在UI设计中加入逐步动效的可能将极大的推动设计师改善设计,使得设计师思考时间维度的设计细节,而不只是局限在空间维度。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吸收的教训,尽管并非如此。我总喜欢提到:对用户的真实目标来说,页面或屏幕上的任何元素都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是噪音和干扰。 在设计的每一步中,我们都需要自问: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更小思考成本下能发挥同样作用的产品?在设计评审中,这是要求把方案简化的最佳表达。在设计中保持界面清晰很重要,使用尽可能少的点击、文案和输入框来达成目标更好。踏踏实实的把用户需要完成工作的消耗降到最低,用户会感激不尽。我们认为,很棒的产品描述(比如产品手册)对用户来说就跟“坐在60码时速的车上看到的广告牌一样”,UI设计师们比较难理解用户是如何忽略这些产品界面细节的,尽管设计师为此付出诸多努力。 优秀的设计评审放慢节奏,考虑每个元素,但是能认识到这些设计细节可能不会被用户注意到。如果参加评审的人员在颜色、字体及体验设计方面没有专业知识,他们可以考虑以下重要因素:经验告诉我,不要试图一概而论。例如我会问“我不确定开放的banner是否足以传达品牌?”,而不是问“哇,用户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品牌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每个设计师应该花时间观察用户并且使用自己的产品(又称可用性测试)。

    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