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
你确定,你真的理解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最通俗的讲即产品的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主观感受。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义其实让人很迷糊。什么才是产品的用户?主观感受包括哪些方面?如果不搞懂这些东西,我们在设计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便会找不到方向,更做不好用户体验。
-
当产品进入碎片迭代,设计师可以做些什么?
也许是刚毕业的你最该看的一篇干货。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等别人给需求,然后开Photoshop,再等别人说改哪里就改哪里,肯定谈不上工作成就感。想掌握设计的主动权,证明自己不仅是个画图的,建议把这篇文章提到的3个方法好好实践一番,绝对会有大收获(严肃脸)。
-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举个栗子:假设我是个潮人,同时我也是个医生,那我就有两个角色。如果给我设计一款音乐播放器,应该给我一款酷炫的,我会喜欢。但当我坐在办公桌边,给病患开药的时候,我电脑的开药软件需要很酷炫吗?我一边摇晃脑袋踩着节奏,看着充满特效的界面开出来的药,你敢吃吗?所以医院的软件需要简洁,保证开药的准确度。(然而需要强烈的视觉表达情绪的设计例外)。
-
一个案例告诉你如何用尼尔森10原则分析产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
尼尔森交互原则,讲的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脑海里面一直回绕着一个声音,尼尔森,尼尔森交互,尼尔森交互十大原则。blues老师的讲解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如果真的让我选择一款产品进行尼尔森交互分析,我想应该就是简书了。
-
聊聊意见反馈,小功能也有大门道
反馈是几乎所有应用的标配功能,往往藏在“设置”或者“关于”里面的小角落。意见反馈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这几乎是所有应用最好的用户意见收集入口,但是不同应用对意见反馈的处理各不相同。最近在做反馈系统的梳理工作,也包括意见反馈页面优化,将这一段的分析整理成此文。
-
iOS 9人机界面指南(二):设计策略
译者注:本文译自苹果官方人机界面指南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2015年10 月21日),由腾讯ISUX设计师翻译整理,非发文者一人之作。译文首发于ISUX博客,如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错误与疏漏之处,欢迎不吝指出。后续章节会陆续更新,敬请期待。
-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我在还是新手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也很疑惑。用户在哪个场景下用关我屁事啊?我只需要用户用得爽就行了嘛。
-
当我们在讨论用户至上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用户价值=用户收益-用户成本用户价值=用户收益-用户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备选产品用户收益-备选产品用户成本。
-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在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创业公司往往会把绝大多数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开发应用或者搭建网站上,很少投入到给用户发的提醒邮件上。
-
数据可视化:如何为数据寻找适合的配色
虽然如今好的配色方案已经唾手可得,但为数据可视化找到合适的配色方案,却仍是一项巨大挑战。
-
手机端官网设计:适配还是不适配,这是个问题
Pc端使用平台:手机端使用平台:红米2增强版 自带浏览器 MIUI6.6.2.0(KHJCNCF)|稳定版
-
交互设计基础 | 聊聊移动APP中反馈提示的设计方法与实例
给用户及时、恰当的反馈,是交互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由搜狐新闻客户端团队撰写的《设计之下》一书中,对操作反馈从形式、内容、位置几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总结,满满干货。今天@青溪Joanna 这篇读书笔记提取了书中的要点并配上实例,分享给大家。
-
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任何项目都从一个idea开始,你走在路上,蹲在马桶上;吃着饭,看着电视,灵光一闪,觉得大致可以做一个什么东西来实现世界的爱与和平,这就是一个愿景的诞生;来源无法归纳,却是后面折腾的开始。
然后就是“分析研究”,分析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用户,一边分析一边验证愿景;顺利通过这个环节,得到的就是设计需求。需求的来源多元,组成亦是多元。需求得到,就要进行梳理,以确定下来;这就是“需求过滤”或者“需求定义”。
接下来就是把需求转化成对应的功能和数据,这是产品的骨骼血肉,功能数据要满足需求。比如需求是解渴,对应的功能就能是可乐或者矿泉水,但不能是热干面。从这个环节起,产品从抽象变具体。
功能数据有了,长什么样?我们要把它们设计出来。设计分成“概念设计”和“细节设计”两个阶段,设计又分为“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两条线,所以就有了“概念交互和视觉设计”及“细节交互和视觉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验证”,验证的结果用来迭代设计,所以大家看到有个双箭头。设计好了,提交研发。在这个阶段,我们做“研发支持”,也就是传达设计需求给研发,并且做研发过程中针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设计修改;比如某个提示的补漏之类的。
最后是“设计验收”。一般来讲,刚研发出来的版本多少有些变形有些不符合设计需求,所以我们要验收。列出结果清单,打回去重新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要看具体到项目周期和策略。举个例子:我们筛选好约好被试(测试用户),分配给他们分析产品和分析任务,比如对比京东和淘宝的支付流程,让他们回去好好体验一个礼拜,让用户熟悉产品以心里产生评价。然后回到我们实验室,再走一遍,这一遍是被观察。然后就是访谈,询问他们的各种维度的评价,比如对于收货地址选择方式的偏好,最后我们统计归纳。这就是让用户来帮我们分析。“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在你太老了。我们最早看到Snapchat,外国13-18岁小孩在用,我们高管用了觉得好傻好无聊,看不到价值,只投了一点,后来涨得很快。这个公司我们副总去过,就是海边一个玻璃房,很小的公司,感觉一个石头就把他们击破了。当时只有2000万美金,我们没进去,现在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百亿美金。 -
译文 | 交互设计中对于“可控性”的理解
“今天,你可以自由的调节你的屏幕的亮度,关掉应用的通知,自主决定是否连接手机的无线网络等等,虽然这些只能将你的手机电量多延长了几分钟,但却让你满足于一种成就感:你可以完全掌控你的手机,你可以调整所有的设置!(其实你无法控制你手机的电池寿命!) ”
-
APP常见的几种刷新类型
这两天无意看到一些内容刷新案例,发现原来光一个刷新操作,也是有不同的刷新类型区分的,所以在这里记录一下。
-
用户体验进阶心得:做一个上得了“表现层”下得了“战略层”的“乔帮主”
3类人群:社交型、社交—婚恋型、婚恋型
-
国内11个HTML5平台的星级评测
本文以HTML5工具专业性为主要指标,不以名气论高低,内容多以企业网站介绍为依据,辅以使用体验。四个指标,功能是H5工具使用的基础,模板属于工具适用性的象征,定制服务能体现平台的生态性,易用度则是用户友好范畴。
-
按键的位置是如何强化用户习惯的?
当设计师需要向用户展示大量的数据时,总是不可避免要利用到筛选和排序。筛选和排序可以帮助用户缩小他们正在寻找的数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