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
-
提问解答:如何优雅的设计APP页面
页面框架设计只是整个产品设计中的一环,不要把眼界局限在这一环,也不要只站需求、只站在交互、只站在视觉上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你才会学会成长。
-
空状态的设计值得更多关注
空状态,或称零数据状态,很多时候不太招设计师的待见。我们基本都是在主要流程界面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才会回过头来考虑完善一下,因为从表现上来看,空状态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性的,有些微不足道。“用户会尝试多个同类app,然后在接下来的3到7天内决定其中的哪些不合适。对于’像样的’app,一旦用户决定保留超过7天,那么将会比较长久的存留下去。成功的关键在于怎样使产品在这3到7天当中保持与用户的良好互动。” Ankit Jain – Quettra“很多时候,人们放弃一款产品的原因其实都是我们可控的,例如他们无法一目了然的看出与你的app产生互动之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 Patrick Mckenzie
-
和华为交互设计师一起聊聊“如何让别人认可你的设计”
当你的设计被人否定的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很憋屈。什么鬼?辛苦完成的工作,又要重新改过。这感觉就像自己的价值被否认,没存在感。马斯洛需求层次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信如果长期处于这么一个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迷失自我,失去对设计的敏锐嗅觉,不敢贸然做出决策。甚至慢慢变得上级要求你什么,就做什么,毫无想法,沦为设计的“工具”。
-
设计师最好的时代和交互设计最差的时代
当技术平台化的时候,可能是正在酝酿下一步的技术革命。而现在设计用技术做差异化不是不行,而是很难。还是举facebook的例子,他们现在在招有接近一半的researcher岗位,UX researcher和Quantitative researcher,姑且分为主定性和主定量的用研岗吧,我觉得原因在于,交互设计师内化在心的用研思维难以在大量数据和海量用户面前快速将信息转化为决策,必须由专业人士专职来做。
-
【干货】超全面!阿里设计师教你写好一份设计文档
鸿影:一份设计文档 的 结构大概可以分成Background项目背景、Schedule排期、History版本历史记录、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架构分析(包括Site Map、Experience Map、Flow等)、Framework框架设计、Wireframe线框图和Mockup视觉稿等。取决于实际项目的情况,部分内容可以省略,也可以 加入更多,比如Storyboard故事板,Prototype可交互原型等。
-
深聊软件设计中最基础的控件元素
控件作为组织界面最基础的元素,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今天想谈谈这个不起眼的话题。文章从现实的控件过渡到软件界面,再用三大输入法的控件作为实际案例解说,全文干货满满,来收!扩大词汇量有助于提高你在某种语言上的表达能力,扩大「设计词汇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设计。但要记住,界面设计真正的艺术在于:解决正确的问题。
-
值得你深入了解的交互设计五大支柱
1、用户角色(Persona):Persona文档(控制在2~5个)通常需要包含你的目标用户。作为Persona中的虚构的角色,它的属性和特征是 基于产品研究和用户定位来设定的,用作后续设计过程中所面对的“理想用户”,本质上,它就是一个占位符。作为人物设定,其中会包含个人信息,远不止于年龄 和收入信息这么简单。Persona 文档的目标是利用角色来验证你的目标用户是如何感受如何看待你的设计的。
2、移情地图(Empathy Map):它像是一个轻量级的Persona文档,在资源短缺时间紧的状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文档。Empathy Map 将 Persona 中的角色的个性和性格部分移除了,更加专注于用户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
3、用户剧本(User Scenario):如果Persona 是帮你设计了一个故事中的角色,那么User Scenario 就是故事的剧本。用户剧本通常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目标来设计的。比如说,第二天是母亲节,要为母亲预订一份礼物。目标很明确,要达成目标,用户需要点击几次 按钮,走哪些流程,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在过程中融入情感,贯穿始终。对整个用户流程有了预判之后,设计师对于UI和UX的设计就有了把握。
4、用户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这份文档同上门的用户剧本很像,但是它比起前者跨度更大,贯穿体验设计始终。设计人员可以对产品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设计,而产品投 入使用之后也不是最终结束,这也是跨度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用户旅图将会涵盖角色信息、用户剧本和移情地图的全部信息。这么设定并不是要让用户旅图成为一 个大杂烩,而是要将用户性格和用户流程、交互过程结合到一起来看待问题,每个阶段不同环节,都牵涉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Affordance 是 James J. Gibson 造出来的一个词,Gibson 是20世纪最重要的认知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生态学式视知觉论和直接知觉为认知心理学开辟了新的领地。affordance 是 afford (提供、给予、承担)的名词形式,环境的 affordance 是指这个环境可提供给动物的属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我认为“可供性”是一个合适的翻译。Gibson 用来解释 affordance 的例子是这样的:如果一块地表面接近水平(而不是倾斜的),接近平整的(而不是凸起或凹陷的),以及充分延伸的(与动物的尺寸相关),如果地表面的物质是 坚硬的(与动物的重量相关),我们可称它为基底、场地或地面,它是可以站上去的(stan-on-able),可让四足或两足动物保持竖直姿势,它是可以 行走(walk-on-able)和跑动(run-over-able)的,它不像水表面或沼泽表面之于一定重量的动物那样是可陷入的(sink- into-able)。列出的四项属性——水平、平整、延伸和坚硬——它们是这个表面的物理属性,如果以物理中使用的度量衡去衡量它们的话,但是对于特定 动物的支撑可供性,它们必须与动物关联上才可以被衡量,它们不是抽象的物理属性,它们是为所指动物特定的,与动物的姿势和行为相关,所以 affordance 不能像我们在物理中那样来衡量。能指和所指是语言学上的一对概念,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按照语言学家或者哲学家们的划分,人们试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叫”所指”,而语言实际传达出来的东西叫”能指”。 -
交互设计师如何进行风险预判?
在公司工作,任何职业都不可能单兵作战,协作是永恒的主题,而每一个需求和任务的实现,都是各方通力合作的成果。作为交互设计师,除了做好自己的设计工作之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产品、运营、客户端开发、前端开发、后端开发一起协作和沟通。
-
别逗了,会用Axure就算懂交互了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字写得很好看,但他一定能写好文章吗?一个作家字写得极丑,但人家书写的好啊!所以人家才能成作家。
-
请记住,视觉设计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
设计师和理发师其实有点像,理发师基本分为三种:一种是只会搞基础发型的,比如寸头、中规中矩的长发、老太太卷头等;一种是只会剪流行发型的(这种发型师还很容易 摇身一变成为造型大师,告诉你你应该改变,应该剪目前最流行的某款发型,但实际上可能是他只擅长这款发型);还有一种是最可遇不可求的,他根据你的脸型、 性格等,用最简单的手法量身设计发型,让顾客的气质度立刻得到提升。
-
界面设计 | 如何打造整体性的产品设计方案
界面设计工作当中的很多纠结来自于怎样在这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对于不同的功能与内容,如果拿捏不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及适宜的呈现方式,那么你便很难打造出具有整体性的产品设计方案。
-
设计规范如何写?这20个精选案例让你大开眼界
如下为规范汇总页,里面囊括了许多大家熟知品牌的规范。1.Brand Style Guide Examples
-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
-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举个栗子:假设我是个潮人,同时我也是个医生,那我就有两个角色。如果给我设计一款音乐播放器,应该给我一款酷炫的,我会喜欢。但当我坐在办公桌边,给病患开药的时候,我电脑的开药软件需要很酷炫吗?我一边摇晃脑袋踩着节奏,看着充满特效的界面开出来的药,你敢吃吗?所以医院的软件需要简洁,保证开药的准确度。(然而需要强烈的视觉表达情绪的设计例外)。
-
前车之鉴:一个视觉交互设计失败的案例
最近在做产品设计时,遇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设计失败案例。这个案例反应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
用户体验三重门:不仅仅是你看到的界面细节
什么是用户体验?漂亮的UI细节?炫酷的加载动画?这些只是它的一些部分外显特征罢了,不能一叶障目,因为这样很愚蠢。
-
交互设计基础 | 聊聊移动APP中反馈提示的设计方法与实例
给用户及时、恰当的反馈,是交互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由搜狐新闻客户端团队撰写的《设计之下》一书中,对操作反馈从形式、内容、位置几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总结,满满干货。今天@青溪Joanna 这篇读书笔记提取了书中的要点并配上实例,分享给大家。
-
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任何项目都从一个idea开始,你走在路上,蹲在马桶上;吃着饭,看着电视,灵光一闪,觉得大致可以做一个什么东西来实现世界的爱与和平,这就是一个愿景的诞生;来源无法归纳,却是后面折腾的开始。
然后就是“分析研究”,分析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用户,一边分析一边验证愿景;顺利通过这个环节,得到的就是设计需求。需求的来源多元,组成亦是多元。需求得到,就要进行梳理,以确定下来;这就是“需求过滤”或者“需求定义”。
接下来就是把需求转化成对应的功能和数据,这是产品的骨骼血肉,功能数据要满足需求。比如需求是解渴,对应的功能就能是可乐或者矿泉水,但不能是热干面。从这个环节起,产品从抽象变具体。
功能数据有了,长什么样?我们要把它们设计出来。设计分成“概念设计”和“细节设计”两个阶段,设计又分为“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两条线,所以就有了“概念交互和视觉设计”及“细节交互和视觉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验证”,验证的结果用来迭代设计,所以大家看到有个双箭头。设计好了,提交研发。在这个阶段,我们做“研发支持”,也就是传达设计需求给研发,并且做研发过程中针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设计修改;比如某个提示的补漏之类的。
最后是“设计验收”。一般来讲,刚研发出来的版本多少有些变形有些不符合设计需求,所以我们要验收。列出结果清单,打回去重新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要看具体到项目周期和策略。举个例子:我们筛选好约好被试(测试用户),分配给他们分析产品和分析任务,比如对比京东和淘宝的支付流程,让他们回去好好体验一个礼拜,让用户熟悉产品以心里产生评价。然后回到我们实验室,再走一遍,这一遍是被观察。然后就是访谈,询问他们的各种维度的评价,比如对于收货地址选择方式的偏好,最后我们统计归纳。这就是让用户来帮我们分析。“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在你太老了。我们最早看到Snapchat,外国13-18岁小孩在用,我们高管用了觉得好傻好无聊,看不到价值,只投了一点,后来涨得很快。这个公司我们副总去过,就是海边一个玻璃房,很小的公司,感觉一个石头就把他们击破了。当时只有2000万美金,我们没进去,现在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百亿美金。 -
译文 | 交互设计中对于“可控性”的理解
“今天,你可以自由的调节你的屏幕的亮度,关掉应用的通知,自主决定是否连接手机的无线网络等等,虽然这些只能将你的手机电量多延长了几分钟,但却让你满足于一种成就感:你可以完全掌控你的手机,你可以调整所有的设置!(其实你无法控制你手机的电池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