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方案】记分对比法运用

交互设计中,为什么需要这种方法?

在交互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些位置的设计牵扯到比较复杂的场景,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这些设计点往往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因为团队成员不一定都能快速了解全部的场景和因素,于是只能根据自己能够想到的个别场景与因素来对设计作出判断,最终团队之间形成意见分歧,每个人都不能宏观地掌握所有的场景和因素,这时,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设计决定,同时也影响团队士气。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共同建立文档的方式,把所有要考虑的场景和因素都一一罗列并讨论筛选,再在这基础上模拟用户可能产生的行为路径,接着沿着行为路径寻找体验好与不好的地方,好的加分,不好减分,最后得出不同设计方案的最终得分,得分高的为推荐方案。

什么时候适合用?

遇到某个设计点:

  • 场景较多
  • 用户状态较多
  • 对这个产品影响较少,没有时间和人力进行详细的用户研究

团队中:

  • 已经形成少数几个待选设计方案
  • 对方案有争议
  • 长时间讨论不出结果
  • 团队成员为设计师,没有受过专业用户研究培训

为什么不用A/B Test?

成本问题,A/B Test为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的方法;

需要专业知识,从征集用户、过程监控到最后数据处理,都要求有较为专业的用研人员支持;

所以,A/B Test适合较为重要的设计点,有较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支撑下才能进行,本方法则适合影响较小但又较为复杂的设计点,不适合交由用研团队研究,只能由设计师团队本身去解决的问题。

所以本方法并不是严谨的定量研究,而是快速敏捷的定性研究,目的是让交互设计师们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并做出最可能正确的设计决定。

如何进行?

以下以我个人最近碰到的一个设计问题介绍怎么运用这种方法。

遇到问题的设计点是浏览器的账号登录的交互设计,在网络不佳的情况下,登录页的提示交互应该如何?

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讨论,得出3种有争议的设计方案:

e9476009b417644eb31388ba85af222e

  1. 禁止进入登陆页面,并toast提示网络不佳。主要考虑因素在于是:网络不好时不浪费用户时间与精力填写账户与密码。
  2. 允许进入登陆页面,不提示网络不佳,直到输入完毕点击登陆时再弹toast。主要考虑因素在于是:鼓励用户登录,即使网络不稳定也让用户尝试登录。
  3. 允许进入登陆页面,并toast提示网络不佳。主要考虑因素在于是:平衡以上两种方式,一进来就提示,让用户知道网络不佳,让用户自行选择填与不填。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浏览器登录没有记住账号密码功能,填写的账号密码在退出时会自动清空。本讨论建立在账号密码记录功能暂时缺失的情况下进行设计。

场景因素分析

分析用户是在什么场景下进入登陆的,影响的场景的因素主要提取了两个,网络不佳状况与急切程度。

网络不佳状况:长期50%、短期50%
长期网络不佳场景指用户长期处于没有网络信号环境,如需要长时间处于没信号的餐厅、洗手间等;
短期网络不佳场景指用户处于移动状态,如汽车、地铁、步行中,用户无法预测网络什么时候恢复;

由于没有实际数据支撑,只能根据用户群体特性猜测,两种情况出现频率都为50%

急切程度:急10%、不急90%
急切程度指用户是否很急切想要登录成功。浏览器的登录与否并不影响正常使用,不影响搜索这个可能比较急需的功能,用户群体属性也是比较休闲的人群;但也不排除用户新安装浏览器,又需要紧急同步书签浏览某个网站的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由于没有实际数据支撑,只能根据用户群体特性猜测,两种情况出现频率为1:9

以上两种因素叠加起来,就会有4种具体场景,分别为:

  1. 长期、急
  2. 短期、急
  3. 长期、不急
  4. 短期、不急

然后根据场景因素出现的频率相乘,得出每个具体场景出现的频率

  1. 长期50% x 急10% = 5%
  2. 短期50% x 急10% = 5%
  3. 长期50% x 不急90% = 45%
  4. 短期50% x 不急90% = 45%

行为路径分析

交互设计研究的问题本质上什么场景下产生什么行为,所以场景确定之后,就要分析场景下会产生什么行为。这时我们把三个方案逐一放到4个具体场景里面,看分别产生什么行为。

以方案2为例,在“长期、急”的具体场景中,我们认为用户的行为路径如下:

  1. 用户没发现网络不佳,输入了账号密码;
  2. 发现登陆不了,退出;
  3. 心急再进入尝试一次;
  4. 发现账号密码没有记录,所以重新输入
  5. 还是登陆失败,无可奈何放弃

行为路径确定后,我们开始评价行为路径中的体验优缺点,优点加分,缺点减分:

  • 整个过程浪费用户时间 -1
  • 允许用户尝试,缓解焦躁情绪 +1
  • 第四步,发现账号密码没有记录,所以重新输入,体验不好 -1

所以方案2在“长期、急”的具体场景中的评分为(-1+1-1)乘以该具体场景的出现频率5%,等于-5%,即0.05。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方案2在其他具体场景中的得分,相加就可以得出方案2的总分。

以下是所有方案在4种具体场景下的行为路径分析与得分。

e17bee4d688314c28e5d443a8a1ac677

得分乘以出现概率得到总分

6630662045910457307

Done!大功告成,方案一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方案1和3在乘场景出现几率之前是得分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场景对设计方案的影响,由于场景的出现几率只是大致猜测,所以当场景出现几率变化时你应该也能判断出各个方案的分数的变化趋势,以便于根据变化及时作出方案的变化。

在这个例子中,用户的急切程度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乍看起来方案2是更符合用户预期的,但如果能考虑到登录对浏览器并不是急切需要的功能这点,再结合其他众多考虑因素的话,方案2反而是不太好的设计。所以单凭快速直觉思考设计问题有时候并不一定都是可靠的,因为快速直觉有时候是片面的,人会根据主观意识扭曲客观现实。在这个例子中,第一直觉通常容易高估登录对浏览器的急切程度,从而错误地选择方案2,但当你冷静分析的时候会发现,其实登录并不是那么紧急,那么应该去考虑方案1或3。

这种方法不仅仅是对比方案解决争议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有助设计师培养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我并不是否认直觉和感性思维在设计中的作用,在评价行为路径的体验优缺点时就用到了直觉和感性思维,这时需要设计师扮演普通用户去直觉地感性地体验设计的好与不好。但在场景分析时,设计师就不能使用直觉和感性思维,而是应该转换为数据和逻辑导向的理性思维。这就是为什么交互设计通常由工业设计专业背景的人来做,而不是其他设计类专业,因为工业设计的理科和艺术占比比较均衡,这和交互设计是相似的。工业设计在造物层面用到理性思维,用户体验层面用到感性思维;交互设计也是类似,不过造物层面不是遵循物理的逻辑,而是遵循互联网技术、感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原理。交互设计还是水挺深的,虽然是新生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文章来源:ALAN的UX笔记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9947/

(0)
TinadminTinadmin
上一篇 2015-10-09 07:51
下一篇 2015-10-09 15:46

相关推荐

  • 如何让交互稿的体验更好?网易设计师总结的10个知识点

    编者按:想做一份看起来比较专业的交互稿非常容易,但想做一份优秀体验的交互稿就不简单了。想进阶成资深交互设计师,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今天这篇好文总结了10个方法,让你的交互稿体验更棒,赶紧来学!

    2017-12-04
  • 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开始啦

    关于举办福州大学第五届大学生用户体验设计大赛的通知用户体验是用户使用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简称UXD)结合工业设计、心理学、界面设计、信息设计、人机交互、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创新设计带给用户良好的交互反馈,提升产品(服务)的用户体验,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国家大力推动“互联...

    2018-04-04
  • 订单流程研究之提交订单

    在上一篇笔者有提到,平台不一定都提供货到付款服务,因此京东、唯品会和亚马逊在提交订单时需要选择支付方式,而淘宝天猫则是在提交订单之后才需要选择支付方式。提交订单之后,每种类型的订单可支持的操作也就不一样了。

    2017-05-31
  • 如何从头打造让用户真正信任的界面

    让人信任的网页到底是怎么样的?设计一个令人信任的网页应该是有迹可循的,几天文章当中的10个技巧,就是可行性相当高的手法,仔细看看,也许会让你获益匪浅。

    2017-05-24
  • 智能语音交互设计 1 — 总览篇

    大家好,从本周开始会进行Conversational AI Design Newsletter编写。希望把一些现有的语音交互的研究成果和一些关于Conversational AI的方法收集起来分享给大家。source: Pinterest第一篇 — 总览篇语音助手(Voice Assistant)主要由几种重要的技术组成:自动语音识别系统(ASR),自然语言处理(NLU),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ASR类似于我们...

    2018-02-05
  • 史上最完整交互设计基本原则|推荐收藏

    下面的原则对于有效的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都是最基本的,不管是针对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还是针对任意的可联网的智能电子设备都是有用的。有效的用户界面是视觉明显的并且宽容的,会带给用户一种控制感。用户能很快…

    2017-08-01
  • 《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视频讲书(5)

    《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书中第2章"绘制基础"的第1部分。服务体验中,避免负面切换波动。从可视化的角度,阐述体验的特点。点击视频观看(大约10分钟,推荐室内安静、有wifi环境下播放)兰静同学听后分享这是本章节的开篇,蓉姐在视频中提了2个重点:切换波动。对应到用户企业的互动上,就是各触点上的体验波动。我自己用App最常发生体验波动的地方就是电商App的活动页,本来选东西选的正爽,结果一不小心进到活动页就会蒙圈,完全想不起来刚才发生了什么,...

    2018-04-09
  • 如何看待近几年网页设计发展与前途?是否网页设计已死成事实?

     抱着理想走下去,跨出封闭的国门,你会看到前途是无限大的。眼界或者环境被约束了,你是爬不高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或者抱怨现实,或者失去长期坚持的信心。 就算爬高了,也只是指定一群人的尖子。不止是眼界,环境也很重要,想办法突破现实环境的约束,否则,你只能看到,web就像是被APP和 ios,android,创业,微信等等玩意儿淘汰的产物,特别是封闭在自己出生的国家,其实不然,不要相信别人说的,也不要相信你看到的,要换个环境, 体验你所感受到的。

    2017-05-21
  • 越碎片化的时代,越需要完整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引领,而不是跟随。美学之上,预见未来。我发明了这个词,因为我觉得人性化界面和易用性太狭隘。我希望能用一个系统涵盖人类体验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业设计、平面、界面、人机交互和指南。
    ——唐·诺曼  1998

    2017-05-14
  • 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今天饿了么UED的小满同学给大家翻译了一篇国外的用户体验 设计回顾总结文,里边提到的9个观点都特别有前瞻性,剥离开细枝末节的视觉风格和交互原则,这些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优秀设计师必备的硬能力。在甲方的阴沟里待久了,来仰头展望下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

    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