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最近在整理交互设计七大定律,发现了这篇老文,内容很精彩,翻译下与大家分享。

最近在整理交互设计七大定律,文章要系统的看。

目录:【交互设计七大定律】关于交互设计法则“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在今天的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
71863421945284
然后移开眼睛回忆一下,看看你还记得几个。

现在再读一遍下面的随机字母:
HJMROSFLBTW
然后再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记忆。

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会回忆出5~9个单位,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1887年,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爱宾浩斯也发现,人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这个神奇的“7”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从20世纪50年代起,心理学家用字母、音节、字词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过类似的实验,所得结果都约是“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A. Miller)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但是实验中采用的材料都是无序的、随机的,如果是熟悉的字词或数字,这样短时记忆还只能容纳“7”个吗?例如“c-o-o-p-e-r-a-t-i-o-n”,这个字母序列已经有11个字母,如果学过英语的人听到这个序列很快就能明白这是个词,意思是“合作”,并能很好地回忆出来,这不是违背了短时记忆的“7±2”效应了吗?不是的,这恰恰是神奇“7±2”存在的另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单位“组块”本身具有神奇的弹性,一个字母是一个组块,一个由多个字母组成的字词也是一个组块,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小一些的单位联合成为熟悉的、较大的单位,而且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会对它产生影响。例如“认知心理学”5个字对于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5个组块;对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两个组块;而对专业心理学学生、心理学家来说这5个字就只有一个组块。但不论人们储存的组块是什么,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7±2法则,但是该如何将它用于我们的页面设计中呢?我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一. 导航或选项卡尽量不要超过9个。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上图中图1是苹果官网曾经的导航,是不是觉得有些眼花缭乱摸不到头脑呢?图2是苹果官网现在的导航,是不是觉得清爽多了呢?用户使用导航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需求往往非常急切,请不要认为每个用户都会像挖宝一样孜孜不倦,如果还不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关掉浏览器跑掉了。简化你的导航使它尽可能的少于九个会让用户对于网站的内容一目了然,更快捷也更加有效。

二. 如果导航或选项卡内容很多,可以用一个层级结构来展示各段及其子段,并注意其深广度的平衡。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如图3中的例子,导航是分为多个层级的。如果导航的内容很多放不下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它整合归类来分层级收纳,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是深广度又是什么呢?

在网站的信息架构中,有一种组织结构叫做树形结构:网站首页视为链接层级中第一级,与其有从属关系的页面视为链接层级中的第二级,一般称其为二级页面。通过二级页面又可以继续得到第三级页面,依此类推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树形链接结构。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接结构,我们称它为树形结构。

在整个树形结构中,链接的层数被称为网页链接的“深度”。而在树形结构里,最底层页面包含的页面总数被称为网页链接的“广度”。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就像上图中所展现的那样。

一个网站的链接深度和广度最好有一个合适的均衡关系,深度过大的网站不利于用户快速获取信息,广度过大的网站则容易让用户在无数并列的超链接面前不知所措。在过深和过广的分级方案上,用户所需要的反应时间都比较长。因此我们在组织网站信息的时候,需要仔细平衡深度和广度之间的关系。

三. 把大块整段的信息分割成各个小段,并显著标记每个信息段和子段,以便清晰的确认各自的内容。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图5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图6

就像图5和图6中那样。不论信息多少,都可以通过结构化将简化为符合7±2法则的短信息组块,这样当用户查看信息时可以更容易的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所关心的信息上,能够更快的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

这一期交互设计原理就到这里~你学会了吗~: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之7±2 法则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8872/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5-08-27 12:44
下一篇 2015-08-27

相关推荐

  • APP特有的交互设计模式解析

      1、触屏滑动操作,移动APP端最基本的操作方式。 (1)屏幕之间或者页面直接的自由滑动切换 比如手机移动端的界面切换效果,可以滑动使用快速友好的切换 (2)滑动条目经行删除 横向滑动条目的操作犹如一汪清…

    交互设计 2015-08-19
  • Axure RP属于产品经理快速原型设计工具(一:简述)

    一、介绍Axure RP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Axure(发音:Ack-sure),代表美国Axure公司;RP则是Rapid Prototyping(快速原型)的缩写。Axure RP是美国Axure Software Solution公司旗舰产品,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让负责定义需求和规格、设计功能和界面的专家能够快速创建应用软件或Web网站的线框图、流程图、原型和规格说明文档。作为专业的原型设计工具,它能快速、高效...

    2018-03-10
  • 交互设计不是你以为的那样,思考过这些才能入门

    作者:UI中国会员 呆呆丶, 交互设计师转载请务必注明。原文链接:http://www.ui.cn/detail/138186.html封面题图 by 设计师 Ken Lo1  新手对交互设计的几个误区  交互设计是做动效的(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

    2017-07-31
  • UI交互设计只需掌握这3点

    说到交互设计,就不能不提需求,因为所有的交互设计的工作都是基于需求,这也是交互设计的第一个着力点。因此,只有深刻理解需求以后,才有可能做出好的交互设计。举一个饱含血泪的例子: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需求是要将一个应用的数据展示做一下调整,使之能够查看在三个月之内的该数据。当时,自以为已经很了解需求,只是将时间限制放开到三个月,同时,数据的展示限制在一个月内。也就是说,可以查看三个月内任意小于三十天的时间段。优点是:1)满足了需求;2...

    2018-02-27
  • 案例分析|上传作品时,设计师也要包装一下

    前几天看见我的第一个铁粉——佳佳在站酷网站上传了她的首发作品,虽然对于首发作品来说还算不错,但我是还是为她着急,为啥呢?因为缺乏包装的技巧!所以,我单独写一篇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2017-04-30
  • 案例分析:聊聊扁平化设计的六点优势

    著名的艺术家 Edgar Degas 曾经说过,艺术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你让别人看到所看到的东西。平面设计能够通过调整形状、阴影、字体的笔触、字母间距来调整观看者的情绪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它和艺术是共通的。作为目前设计的大趋势,扁平化设计,无疑也具备着同样的特征。

    2017-05-10
  • 关于“下一步 ”的设计思考

    用户在使用 App的过程中,总会进入各种页面,并且对于页面之间的跳转, “<” 返回或者物理键均可回溯到上一级页面。但是进入下一级页面的入口,可以是各种操作按钮、缩略图、 tab或者导航切换,在工具性产品中,…

    2016-03-14
  • 如何制作交互组件库

    曾几何时,每次交互稿都是徒手画,或者截个图在现有的界面上改造。渐渐感到同一平台,每个版本都有很多重复劳动,是时候做个交互组件库了~ 什么是组件库? 就是类似axure左侧栏的这一坨标准控件,方便直接拖拽使用…

    2017-07-24
  • 色彩如何应用在交互设计中?

    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通常交互原型都做为黑白稿。为什么要做黑白稿呢?那是因为在前期交互设计中,交互设计师为了更专注于产品的流程、跳转,避免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UI效果制作方面。对于很多小公司或小团队来说,通常只有一个设计师或者设计资源很少,设计师拿到需求后,直接就出高保真效果图了(当然,前期也经过了讨论,在纸上也画了交互的流程了)。对于时间不充分的时候来说,这样是会节约一部分时间。但是,这样经常会带来一个弊端:交互考虑不充分。为什么会这么...

    2018-04-26
  • 提高交互技能点,一些常见移动端交互方法

    “在PC上常出现的下拉菜单,在移动端上都是用什么交互来实现的”,将最近项目里碰到的情况总结一下。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