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文章目录[隐藏]

在一个项目中,交互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发人员根据交互文档搭建初步的程序框架,视觉设计师基于交互设计进行精细的界面设计,之后再交付开发。交互设计方案的改动涉及多方的调整,虽然不及产品需求变更那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也是影响面较广的。

作为入行不久的交互设计师,我发现自己在交互设计的实践中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是存在思维盲区的。其中有欠缺经验的原因,也有自身知识局限的问题。进入开发阶段后,每次需要修改交互时,心里都会有些惭愧,感觉为小伙伴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工作量。然而现实中,交互设计的改动是难免的(因此一般一个项目会不断迭代交互文档),尤其是在时间安排紧促、产品需求不清晰的情况下。怎样在交互设计阶段尽可能思考周全,减少视觉设计与开发的返工呢?抱着提升自我、拯救伙伴的态度,我结合自己在移动端app的项目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这并不能涵盖交互设计的所有方面,主要着重于设计时个人觉得容易疏漏的地方。


交互设计在我看来分结构层面和细节层面,两者在发现思维盲区、排查交互设计问题时的角度有所不同。

结构层面

结构层面的交互设计是指,通过解析产品需求与核心目标,梳理交互逻辑,设计使用流程、框架结构和基础功能。其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可用性。可以想象,若在开发过程中对结构层面的交互进行改动,成本是比较大的。

一些不成熟的结构层面的交互设计,我觉得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是:

1. 没有很好地把握平台特性。

尤其是Android平台较iOS复杂些。比如由于Android手机对App性能消耗的要求更苛刻,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择性能耗费少的框架结构;又如大部分Android手机屏幕上有虚拟按钮,因此在完成界面设计后要考虑代表“返回”的虚拟按钮会把页面跳转到哪里,使用上是否会带来困惑。在设计软件结构的初期,就需要与开发人员沟通设计稿,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2. 页面结构复杂。

手机屏幕可谓寸土寸金,合理删减一个元素,对用户来说就减少一个思维思维负担或迷惑点。即使方案看起来OK,也需要不断反问自己:这种功能布局是最简单的吗?页面最主要的操作是什么,是否明显突出?其他功能或入口是否必要?页面的组织是否清晰有规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简化结构的提前,是对用户使用场景有很好地了解。

3. 设计师与用户使用经验的差异。

设计师对自己设计的产品十分了解,因此容易觉得一切使用起来都理所当然,或者觉得别人稍微试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事实上,很多人并没这么“聪明”。这就需要邀请对产品和项目不熟悉的“小白”来玩玩交互Demo,看看Ta是否能轻松知道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完成核心功能时是否顺畅,哪里会遇到磕绊。

细节层面

细节层面的设计附属于功能点之下(如具体信息的排布,异常状态的处理等),可以进行独立优化而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帮助用户更好地达成目标。细节层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很杂,设计往往不难,难的是想全。因此,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框架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而不是想到什么是什么。

1. 可以从“我”(使用者本身)和“别人”(其他使用者)的角度,检查功能点是否齐全。

我:用户间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因素将影响用户在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如是否是第一次使用app,是否是会员等。站在不同用户的角度想想,“我”在这个页面想做/能做什么事?做一件事的前、中、后阶段,在设计上是否有体现?我是否可以取消、撤销或退出某个步骤?如果中途这件事做失败了呢?

别人:“别人”指与你在使用产品是直接相关的其他人。别人对我做了什么,我需要知道么?对我有何影响?举个栗子,在一个“教室”功能的页面中,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老师上直播课。这里老师对我有一些权限:禁止/允许我打字聊天,让我上麦发言/下麦,把我踢出教室,给我发私聊。当老师对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是否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回应吗?我收到的提示足够清晰吗?

2. 检查特殊情况。

一方面,想想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主要场景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网络环境:有无网络,网络状况不好,突然断网, 是否为Wifi环境,Wifi环境与非Wifi环境之间的转换等。明确网络情况的变化对用户有怎样的影响,是否需要让用户重新作出操作上的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明确的提示。

时间因素:操作的时间限制,某些功能的定时开启等。需要考虑在不同时段,产品功能会有怎样的差异,用户是否可以预见这样的差异。假如产品上的支付功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定时间之后订单将自动取消。那么设计上是否已经明显地告诉用户这一点?在订单页支付倒计时结束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数量限制:当某个功能对数量有限制时,操作的时机就变得很重要。以在app上报名班级(图1)的操作为例,假设班级容量为20人,确认报名订单时暂时扣去一个名额库存,完成支付时完全扣去这个名额。如果当你报名班级时,名额已满,但还有人未付款,这时系统应该有什么提示?这和报名班级时,班级绝对性满员(名额已满,且所有人完成付款)的情况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你进入确认订单页时,名额未满,但当你按下“确认”订单,此时名额已经满了,也应该有相应的提示。像这种对数量敏感的功能,应尽量明确地告诉用户限制条件,当前的相关状态是怎样的(未满员,暂时满员,或已满员?),防止用户进行不必要的操作。用户若第一时间没有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友好地提示。

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图1. 班级报名关键页面

另一方面,想想单个页面元素会有哪几种状态。常见的状态分类有:

中间状态:在进行下载、上传、导入等操作时,用户会有等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界面的状态是怎样的?怎样让等待不那么痛苦?是否允许中途取消?

控件状态:控件激活、未激活、使用中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否有一些限制?状态转变时会发生什么?其他情况的变化对控件的状态是否有影响?以一个教室页面的文字输入框(图2)为例,在输入框中输入文字时,我们会在界面展示上做限制:输入框最多显示4行文字,键盘收起后保留输入框状态。此外。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守纪律,会被禁言。禁言时输入框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是完全不可用,还是可以编辑文字但无法发送?经过仔细思考以及和开发的沟通,我给出的方案是:被禁言时,用户仍然可以输入文字,只是不能发送。如果是在文字输入过程中(键盘展开)被禁言亦然,此时仍然可以编辑文字,只是无法发送。

加载状态:加载数据(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包等)的过程中,界面元素会有怎样的变化?长时间加载未成功怎么办?

刷新状态:刷新数据是自动还是手动的?执行刷新操作时界面哪些原色会产生变化?刷新失败了呢?

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图2.教室页面的文字输入框

以上说的这些方法,也许可以帮我们扫除一些交互设计上的漏洞。但还有一部分漏洞可能来自我们自身的

心理盲区

1.对抗。

听到与自己的想法不同的意见,人本能的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在和产品经理等其他人讨论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也问往往会遇到其他人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首先要相信对方是对事不对人的,然后静下心来想想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自己之前的思路是否有问题,或者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2.从众。

人们趋向于采纳多数人的选择,跟随多数人的行动,这样会感觉更加安稳,均分压力,避免冲突。人都是有思维惰性的,从众可以把思考问题、做决策的责任默默地移交给别人。在审核交互方案时,当多数人喜欢某一套方案时,我们可能便选择了这个方案。但需要清楚的是,一旦之后发现问题,需要负责修改方案的还是设计师自己,专业度被质疑的还是只有设计师。因此,他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自己想清楚了才是王道。

3.权威影响。

与从众心理相似,权威影响也是一种趋从心态,其作用有时甚至大于从众心理。在团队中可能会有几个你特别欣赏的人,他们的意见你会格外看重。与这些人讨论得出的结论,你会觉得更有安全感,似乎已是最佳方案。越是这样就越要给自己敲警钟,主动给当前的解决方案找茬。

4.关闭。

当你觉得一个方案已尘埃落定、大家都觉得ok、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大脑中关闭这项任务,不再去想。尤其是在公开了这套方案后,你等于是在向别人宣布:“就这么定了!” 你也会格外捍卫自己的决定。尽管我们可能已经用了各种方法去保证方案的完善性,但人无完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现新的问题。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避免大问题,尽量减少剩余的问题。因此,永远不要给自己的思维打上句号,只要项目还未截止,就应该不断审视自己已有的设计。


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图3. 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总结下来就是上面这张图。最后想说这是一个永不“关闭”的话题,希望大家可以不断补充,相互学习。

来源:简书 Achenchen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8719/

(0)
TinadminTinadmin
上一篇 2015-08-26
下一篇 2015-08-26

相关推荐

  • 交互设计需要掌握哪些"必备"心理学知识?

    交互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设计者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全面的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而想要在作品集中向考官体现同学们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把控能力,除了做好用户调研之外,也要掌握一些常用到的心理学知识。交互设计是人与其他一切事物之间的行为设计,而人的行为中包含感知和认知这两种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要素,因此,同学们在设计项目时,每一个功能设计、每一个操作流程以及UI的设计都要基于了解用户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本...

    2018-04-10
  • 2017年,UI设计风格的五点预测

    设计工作几年后,你有没有接到设计需求时不满足于之前的处理手法,想要突破自己,不想麻木的做设计?不希望自己在习以为常的设计中走向平庸,成为一个废柴……最近对国内外各种资讯文章的阅读和最新优秀产品的体验,梳理下今年的UI设计的趋势,希望在接下来的设计工作中,理性的前提下又不失创新。

    2017-05-01
  • 聊下你不知道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师在项目中是如何工作的

    从事交互设计3年了,经常有朋友和同事问我“到交互到底干嘛的?”答曰:“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场景,用简单、愉悦的方式完成任务”。但他们似乎还是不太明白。

    2017-05-25
  • 设计新人容易陷入哪些误区?又如何回归设计的本质

    关于体验设计,很多书里面都会讲到这三个方面:商业模式、技术和设计本身。有时会把这三者合而为一,叫用户体验,所以用户体验的概念是很广的,以至于很多入行的新人对体验设计产生很多的认知误区。

    2017-05-21
  • 平衡用户体验设计和精益设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AB Tester Blog 对你而言哪个更重要:是制作出拥有杀手级用户体验的产品来吸引用户?还是尽快制作出能满足用户的产品并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 如果一款产品用户体验很差的话,用户不会使…

    2014-09-27
  • iPhone X 交互设计官方指南

    编译|覃云北京时间 9 月 13 日凌晨,苹果发布了带刘海的 iPhone X,这个屏幕需要 iOS 开发者做新的适配,会后苹果发布了 iPhone X 的适配指南,我们将它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本文首发于 InfoQ 垂直号移动开发前线,ID:bornmobileiPhone XiPhone X 拥有一个宽大的、高分辨率、圆角的、扩展到边缘的屏幕,提供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沉浸式、内容丰富的体验。屏幕尺寸在纵向方向上,iPhone X 显示屏...

    2018-01-31
  • 从地方性视角谈民宿的定位(二): 找到有趣而唯一的内核

    ▲点击关注我们,挖掘土壤的内涵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众旅游市场的迅速兴起,旅游与地方的关系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地方性”一方面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内核被重视,另一方面又因其趋于淡化而引起对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和对旅游发展的批判。▋什么是“地方性”?事实上,地方性不是绝对的现实,而是话语与知识生产的过程。全球化进程必将是均质化与地方性凸显相互伴生的过程。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由于多种要素的作用,会带来社会...

    2018-03-10
  • 交互开始的第一步:触发器详解

    最好的触发器应该是符合情景的,体贴用户的,触发器的控件应该与其要传达的状态匹配,且引人注目的程度要与其使用频率匹配,标签也应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2017-05-22
  • 打造美观清晰易使用的交互文档

    在检查交互文档的时候,我有句口头禅是:“这交互稿画得太丑了。”听到这句话的小朋友,有些回了句“哦…”,有些则会问“交互稿也要考虑美么,交互稿不是逻辑ok就行了么”,脸上是不甚理解的。

    2017-05-20
  • APP框架之提示框架

    某日和iOS开发聊天,说到iOS规范里没有安卓中的Toast形式的提示。我有点惊讶,仔细回忆iOS的交互规范,似乎是有。后来找来书确认了下,竟然是没有。遂把这个框架整理了下,在文中同时也强调下Android的交互规范的差…

    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