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做好产品,你懂人性心理吗?

来源:市场部 作者:IT精英

众所周知,产品研发的过程除了必备的资源配给外,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需要有客户,需求分析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角色参与其中,才能使一个产品研发的过程顺利开展。既然离不开人的参与,那么产品研发过程当中出现的那些问题,会不会与人的特性有关联呢?

想做好产品,你真的懂人性吗?,互联网的一些事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不同特性的人做同一件事情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物特性使人们在日常生活,沟通协调,工作能力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在参与产品研发工作时,受自身特性所限,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必然也会受到一些制约。

 如何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利用人的特性,去重新认识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下面以产品研发过程当中最常见的需求问题为例,从人的特性的角度分析,找出与产品研发具体问题的关联,引出对人的特性的研究利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针对需求问题的一些常见的分析角度和解决方案:

 能力问题:造成需求有问题是因为需求分析人员对需求分析的不到位,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不透彻,测试人员对需求的把握不深入,所以才导致有需求问题。所以要进行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采用更好的需求分析手段,深入的去学习业务,但问题依然存在。

 客户问题:客户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的需求,客户内部没有达成一致,导致了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老是发生变化等,这些都说明不了问题,需求的变化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拥抱变化,要去适应这种变化。

沟通问题:没有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说清楚需求或者问题,那好,我们就派出更善于沟通、懂业务的人,争取到更长的调研时间,给出更好的调研报告,争取得到高层的认可。这些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没有从中找出问什么会有沟通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结果并采取改善方案后,需求问题依然存在,依然有不确定性,依然随时可能变化,而且这是普遍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一直都在怀疑,怀疑客户能否说清楚需求,怀疑研发人员能否听懂并理解需求,怀疑需求文档是否真的能够传递需求,怀疑是一种人的特性。

人们总是在怀疑当中就把一些事实变成了问题,而没有想过万一客户说的就是实际情况,研发人员已经理解了需求,需求文档描述的非常详细和全面。在都是事实的情况下,问题的产生就只和人有关了。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他们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从这里可以看出,客户总是喜欢提出他所认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你他的真正需求,真正的需求需要靠你去分析、发掘,客户想要的其实是“更快”,至于用什么手段来达到这个要求,受限于他们当时的认知,只能是马,而无法想到还可以有别的交通工具可以达到“更快”的要求。

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曾说过:用户压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你的产品摆在他的面前。客户其实不是不告诉你,而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者知道但说不清楚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个参照物摆在客户的面前,客户才会指着参照产品告诉你“这就是我想要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太对”,或者是“你给我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

 那么客户到底清楚什么,不清楚什么呢?所要表达的需求能否真正的说清楚?怎么样才能找到真正的需求?

依照已有的工作经验,用更清晰的UML用例图去表述整体需求,用固定格式的用户故事去描述单个用例,例如作为**(角色),我想要**(干什么),以便于**(目的)。研发人员需要理解什么,怎么样去理解需求,采用文档或者沟通的方式去理解上述的用例图和用例故事吗?这种方式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似乎不是很靠谱。

想做好产品,你真的懂人性吗?,互联网的一些事
  客户为什么不能清楚的表达需求?为什么在项目验收的时候会感觉不对?这与人的行为感觉,情感,思考,语言等因素有关系,本来简单的一件事情,当客户在表达时将自身的行为感觉掺杂了情感,加上一点思考,再去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为什么现在做产品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为什么智能手机现在这么受欢迎?原因就是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做某件事的时候变得非常简单,智能手机将很多日常生活的琐事整合在一起,简化了用户的日常操作和思考,使用户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的需求。

 从上图人的特性模型中,我们会有以下的分析结果:

1、人具有自动补全的能力。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残缺美?因为不同的人看到一个残缺的事物,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自动补全,以形成一个自认为最完美的形象或者造型,这样这个残缺的事物在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完美的。

2、人对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同样的描述性文字“短裙、丝袜、钢管”,很多人会想到是钢管舞女郎,但也有很多人想到了孙悟空。

3、人在看事物的时候会有焦点效应。焦点效应是指在关注某件事物本身的时候,会忽略掉事物相关的不重要的一些片段。比如电影当中的植入性广告,很多人在看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但事后在看别人的影评的时候才回想起来,哦,确实有广告。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再来看产品研发过程当中的需求问题:客户不能正确的表达需求,是受行为感受、思考、语言的制约;研发人员在理解需求的时候,会结合原有的经验和关注点去理解需求,受到自动补全和焦点效应的影响;文档不能成为对客户、对研发人员的信息表达方式,是受到同样内容会有不同反应的制约。

人们在表达的时候,都是先有感觉或者行为,最后用语言表述出来,表述的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新的感觉,这是一个信息反馈的闭环。再依据外界的信息、自身的记忆、某种技能来最终做出某种决定,最终产生某种行为,来交流或者影响他人。

在了解了人的这种特性以后,就可以在产品研发中有效的利用人,通过改变人的习惯,行为,感情,思考,语言,把人改变到合适的状态,就会有对应的产出。

改变的方法可以通过信息量多重复,多感知,多反馈等方式,去影响研发人员的固有思维。大多数人都还是中央控制方式,认为人是自主控制的,我们可以从他们不注意的地方改变,然后让他们认为是自主做出的决定,就能发挥人的最大效用。当然也要优化产品研发的方法和过程,目标都是加速达到目标状态。

在改变的过程当中,行为是关键点,行为发生了改变,就可以重新认识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评估优化,学习最新的的实践方法,加速应用,从而最终促进成功。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724/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4-09-21
下一篇 2014-09-21

相关推荐

  • APP设计:那些打动人心的设计点(4)

    你好,这是2017年的第12篇文章。自从写了这个系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其余的时间都在用各种APP,观察各种产品。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产品的微交互,是用户喜欢或讨厌一个产品的重要原因,不容被忽视。

    2017-05-04
  •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の眼见非脑见

    我们一般认为,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一切时,眼睛会将看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处理,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但其实不然,脑见并非眼见,因为大脑总会解析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试举一例,请观察下图: …

    2014-11-26
  • iOS 9人机界面指南(三):iOS 技术 (下)

    文章索引译者注:本 文译自苹果官方人机界面指南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2015年10 月21日),由腾讯ISUX设计师翻译整理,非发文者一人之作。译文首发于ISUX博客,如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错误与疏漏之处,欢迎不吝指出。后续章节会 陆续更新,敬请期待。

    2017-05-30
  • 案例分析:怎样避免交互设计中的「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有好有坏。在合适的场景、时间、项目中,去最大化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它的消极作用,才能真正的平衡设计、工作,甚至生活。

    2017-08-04
  • 3种空状态出现场景,5种消灭空状态的技能教你玩转空状态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款图片分享类的应用,然后有个页面是“我的图片”,如果在我从来没有发布过图片的时候,这个页面理所应当就是空的。并且在这个时候,第一种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当然,空荡荡的界面有不好,所以此时可以通过操作指引来引导用户产生内容。

    2017-05-28
  •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近日,朱锫建筑事务所作品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荣获“2017年度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之“最佳文化建筑”(the Winner of the Cultural Regeneration category)。自此,又一位中国建筑师叩开了国际大奖之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室内效果图“未来建筑奖”始于2002年,每年由英国知名建筑专业杂志《The Architectural Review》(建筑评论)评选并颁发...

    2018-02-07
  • 十张图看懂交互设计原则

    一致性保持视觉统一性,才能加深用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可视性用户一看便知的操作方法认知不一味只求美感或者感觉,而是从一般人的认知习惯,比如视觉,阅读,记忆,学习等多方面开展设计反馈用户需要接收到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自然操作流程顺畅不生硬,节点、逻辑跳转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情感化与人文关怀赋予设计的产品生命力和亲和力,不要把产品当成一个冷冰冰的使用工具错误控制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在设计的时候先行避免效率简化任务...

    2018-04-12
  • 案例分析:聊聊扁平化设计的六点优势

    著名的艺术家 Edgar Degas 曾经说过,艺术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你让别人看到所看到的东西。平面设计能够通过调整形状、阴影、字体的笔触、字母间距来调整观看者的情绪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它和艺术是共通的。作为目前设计的大趋势,扁平化设计,无疑也具备着同样的特征。

    2017-05-10
  • 为了优化夜间阅读体验,ISUX总结了一套通用的夜间模式设计方法

    你有没有在夜间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你觉得QQ现有的夜间模式亮度在使用时是否舒适?为了能够更科学的验证我们的设计,我们通过对比度分析、尼特值测试、色彩亮度和色彩通用性等维度去设计界面,并总结出一套优化方法来分享给大家,相互启发。

    2017-05-09
  • 【交互设计】怎么让引导页不再是无用小透明?

    前言在接触一款新应用的时候用户常常会看到一些引导页,但在操作的时候直接当透明的就快速滑过或跳过了,这种时候,大家一定会有“这些引导好无用啊”的无力感,目前甚至有着“如果一个产品需要引导,说明该产品缺乏友…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