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做好产品,你懂人性心理吗?

来源:市场部 作者:IT精英

众所周知,产品研发的过程除了必备的资源配给外,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需要有客户,需求分析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角色参与其中,才能使一个产品研发的过程顺利开展。既然离不开人的参与,那么产品研发过程当中出现的那些问题,会不会与人的特性有关联呢?

想做好产品,你真的懂人性吗?,互联网的一些事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不同特性的人做同一件事情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物特性使人们在日常生活,沟通协调,工作能力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在参与产品研发工作时,受自身特性所限,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必然也会受到一些制约。

 如何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利用人的特性,去重新认识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下面以产品研发过程当中最常见的需求问题为例,从人的特性的角度分析,找出与产品研发具体问题的关联,引出对人的特性的研究利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针对需求问题的一些常见的分析角度和解决方案:

 能力问题:造成需求有问题是因为需求分析人员对需求分析的不到位,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不透彻,测试人员对需求的把握不深入,所以才导致有需求问题。所以要进行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采用更好的需求分析手段,深入的去学习业务,但问题依然存在。

 客户问题:客户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的需求,客户内部没有达成一致,导致了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老是发生变化等,这些都说明不了问题,需求的变化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拥抱变化,要去适应这种变化。

沟通问题:没有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说清楚需求或者问题,那好,我们就派出更善于沟通、懂业务的人,争取到更长的调研时间,给出更好的调研报告,争取得到高层的认可。这些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没有从中找出问什么会有沟通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结果并采取改善方案后,需求问题依然存在,依然有不确定性,依然随时可能变化,而且这是普遍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一直都在怀疑,怀疑客户能否说清楚需求,怀疑研发人员能否听懂并理解需求,怀疑需求文档是否真的能够传递需求,怀疑是一种人的特性。

人们总是在怀疑当中就把一些事实变成了问题,而没有想过万一客户说的就是实际情况,研发人员已经理解了需求,需求文档描述的非常详细和全面。在都是事实的情况下,问题的产生就只和人有关了。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他们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从这里可以看出,客户总是喜欢提出他所认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你他的真正需求,真正的需求需要靠你去分析、发掘,客户想要的其实是“更快”,至于用什么手段来达到这个要求,受限于他们当时的认知,只能是马,而无法想到还可以有别的交通工具可以达到“更快”的要求。

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曾说过:用户压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你的产品摆在他的面前。客户其实不是不告诉你,而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者知道但说不清楚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个参照物摆在客户的面前,客户才会指着参照产品告诉你“这就是我想要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太对”,或者是“你给我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

 那么客户到底清楚什么,不清楚什么呢?所要表达的需求能否真正的说清楚?怎么样才能找到真正的需求?

依照已有的工作经验,用更清晰的UML用例图去表述整体需求,用固定格式的用户故事去描述单个用例,例如作为**(角色),我想要**(干什么),以便于**(目的)。研发人员需要理解什么,怎么样去理解需求,采用文档或者沟通的方式去理解上述的用例图和用例故事吗?这种方式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似乎不是很靠谱。

想做好产品,你真的懂人性吗?,互联网的一些事
  客户为什么不能清楚的表达需求?为什么在项目验收的时候会感觉不对?这与人的行为感觉,情感,思考,语言等因素有关系,本来简单的一件事情,当客户在表达时将自身的行为感觉掺杂了情感,加上一点思考,再去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为什么现在做产品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为什么智能手机现在这么受欢迎?原因就是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做某件事的时候变得非常简单,智能手机将很多日常生活的琐事整合在一起,简化了用户的日常操作和思考,使用户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的需求。

 从上图人的特性模型中,我们会有以下的分析结果:

1、人具有自动补全的能力。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残缺美?因为不同的人看到一个残缺的事物,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自动补全,以形成一个自认为最完美的形象或者造型,这样这个残缺的事物在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完美的。

2、人对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同样的描述性文字“短裙、丝袜、钢管”,很多人会想到是钢管舞女郎,但也有很多人想到了孙悟空。

3、人在看事物的时候会有焦点效应。焦点效应是指在关注某件事物本身的时候,会忽略掉事物相关的不重要的一些片段。比如电影当中的植入性广告,很多人在看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但事后在看别人的影评的时候才回想起来,哦,确实有广告。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再来看产品研发过程当中的需求问题:客户不能正确的表达需求,是受行为感受、思考、语言的制约;研发人员在理解需求的时候,会结合原有的经验和关注点去理解需求,受到自动补全和焦点效应的影响;文档不能成为对客户、对研发人员的信息表达方式,是受到同样内容会有不同反应的制约。

人们在表达的时候,都是先有感觉或者行为,最后用语言表述出来,表述的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新的感觉,这是一个信息反馈的闭环。再依据外界的信息、自身的记忆、某种技能来最终做出某种决定,最终产生某种行为,来交流或者影响他人。

在了解了人的这种特性以后,就可以在产品研发中有效的利用人,通过改变人的习惯,行为,感情,思考,语言,把人改变到合适的状态,就会有对应的产出。

改变的方法可以通过信息量多重复,多感知,多反馈等方式,去影响研发人员的固有思维。大多数人都还是中央控制方式,认为人是自主控制的,我们可以从他们不注意的地方改变,然后让他们认为是自主做出的决定,就能发挥人的最大效用。当然也要优化产品研发的方法和过程,目标都是加速达到目标状态。

在改变的过程当中,行为是关键点,行为发生了改变,就可以重新认识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评估优化,学习最新的的实践方法,加速应用,从而最终促进成功。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724/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4-09-21
下一篇 2014-09-21

相关推荐

  • 关于可用性测试的一点心得

     最近在工作中做了不少的可用性测试,抽空闲的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以下是我们团队展开可用性测试的步骤与方法。

    2017-05-28
  • 2016年网页设计趋势:卡片式设计如何在占尽优势?

    在现实生活在,视觉信息总是很吸引人的眼球,卡片设计的应用不仅仅只是一种趋势。

    2017-05-26
  • 大产品小细节!5分钟带你了解经典的费茨定律

    金蝶云之家体验部交互设计 师-王梓铭: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按钮越大,越易于点击 ?为什么相关按钮需要相互靠近摆放 ?为什么 Win 系统要将「开始」按钮放在角落 ?这些设定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在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定律 —— 费茨定律 。

    2017-09-25
  • 设计师保持画草图是个不错的习惯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的经验之谈。 我从不敢放眼将来长远的看过去若干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自己对很多事情不那么在意。其实我是个很安心于能让自己安心的事物的人,只是这样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少;自己所…

    2015-05-19
  • 定义方向策略 – 有理有据做设计

    独立项目中,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可以分成四个核心环节:定义方向策略、确定解决方案、有理有据的进行设计输出、上线效果跟踪。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方向策略。 方向策略阶段需要明确了解本次设计原因及产品目标,进…

    2016-12-08
  • 交互设计的5个常见错误

    交互设计从来都不容易。它包括了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和一丝不苟的规划。随着新技术和交互设计模式的出现,事情并不会变容易。 艳丽的图片、顺畅的鼠标悬停效果和意外的动画,不再那么容易引起用户注意了。但难题却…

    2015-11-09
  • 眼球追踪到底是肿么回事?和VR有啥子不"正当"关系!

    虫虫是科技虫,更是虫博士,今天,好为人师的虫博士给伙伴们普及一下,眼球追踪到底是肿么回事?和VR有啥子不"正当"关系! 名词:眼球追踪 是一项用途颇广的科学应用技术,广泛运用于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程…

    2016-04-11
  • 回答这3个问题,完善你的交互设计(文末有彩蛋)

    “我躺在沙滩上,感觉到细碎的沙子在后背陷入;我踩在小溪里,感觉到脚底的乱石和流过脚面的溪水。我和沙子,我和溪水,产生了交互。”如果是静态的画面,我们恐怕不能确定画面中人是先吼叫被抓住,还是先被抓住再吼叫:
    “疯狂罪犯终于落网!”
    “魔法界警察暴力执法!”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大了。“大页面的设计是焦点的设计,小页面的设计是空间的设计”“扁平化其实为了让你觉得地方足够大。你信吗?反正我信。”——“李白”“使用APP,你不需要别人告知左箭头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熟读Android和ios的官方设计规范、人机交互指南文档,只要遵循这些规范,用户不会因此犯错。
    Ps:规范可以帮我们“不出错”,但要达成“绝妙的设计”还需更多创造力。突然!你被人打晕了!
    醒来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现在你在想啥?——
    “我在哪?”
    “我是谁?”
    “我该怎么办?”“我在18层1806,我要去3层0303。出门左拐坐电梯,出了电梯再右拐“

    2017-05-23
  •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在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创业公司往往会把绝大多数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开发应用或者搭建网站上,很少投入到给用户发的提醒邮件上。

    2017-05-31
  • VR界面设计实践指南

    一篇VR实践指导文章。Smashing Magazine好久没有这样新一些的东西了。实践指导性质的内容非常简单易行,个人感觉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将传统UX设计流程及方法融入VR产品设计的思路,以及作者对于VR设计开发工作前景的观点。新技术,新事物,大风刮去之后留下的一批实践者所始终坚持的那些,才是真实的、有长期价值的东西。这是走心;集体意淫无非走肾而已。

    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