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密集参加了几场和社交有关的活动,引发了一些思考。就如同大部分投资人认为的一样,社交领域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领域,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进来试试。
其实上面几句话的背后,有3个深层次的意义:
1. 投社交,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很低门槛?
随便一个投资人(包括我这种入行没几年的,很容易从社交产品切入投资领域)都可以认为自己很懂社交,瞎扯扯几句,有DAU/MAU的感觉就可以随意判定好坏了。但事实上门槛很高(因为胜率很低),这就好比太极拳,谁都可以比划两下,看似轻轻松松,其实一套拳打下来,汗如雨下,功夫了得。
2. 做社交,跨界的对手可能很牛逼,或者更牛逼?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门槛低,所以谁都可以试一试,几乎我身边很多朋友,甚至于大学同学,创业的第一个方向都是社交。并且纵观全局,这几年上市的社交领域的公司,微博/陌陌,创始团队都不是所谓"社交科班",都是门户背景的;还有最近一些找到momentum的公司,nice/无觅/same/小红书/in,都是潮流媒体、阅读产品、咨询公司以及电商出来的,也都不是科班。既然不是科班,也就是说BAT的背景对于判断可能是失效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池子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应该随意轻视"新进入者"。当然,网易系和百度系的高管在最近一些上量很快的产品里是创始人,前者抓调性和营销很棒,后者抓技术和数据挖掘很厉害。
3. 玩社交,是一个early adopter很容易参与的事情?
社交应用,我认为是所有app里最容易获得"early adopter"的类别。什么是early adopter,是一群只占15%总目标用户,但是极爱冒险,极爱尝试新品的人。社交产品特别像衡山路或三里屯的酒吧。所有的名字起得还不错的社交产品,稍微做做推广,积累个几十万用户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early adopter是最容易欺骗人的,他们爱玩,但其实也走得快,他们可能尝试几十个社交app,但是最后都会无情的离开。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要多多关注百万用户量级以上的生态和数据,可能才是有意义的。
究竟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交产品,我认为可以看下面4个方面,战术层面:
1. 做口碑,靠人性的光辉。
什么是人性?比如,对弱者的关怀,对强者的崇拜,对完美的追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对于求真的迫切。人性,是最有口碑传播力的一种力量,因为它能代表真善美,符合人性的产品,体现在能够帮助用户获得安慰、获得知识、获得生活方式等等。典型的产品,是豆瓣和知乎。
2. 做启动,靠野性的力量。
什么是野性?比如,对性的渴望,对隐私的窥探,对仇人的重伤、对名人的嘲讽、对老板的抱怨、对弱者的挖苦、对弱者的歧视的等等。野性,是最能吸引用户来试一试的地方,一个好的野性产品,可以把按摩房做的像电影院,可以把游戏机房做的像私塾。典型的产品,是陌陌和秘密类。
3. 做人群,靠规则的潜力。
什么是规则?比如标签,遵循规则意味着一种归属,这种归属可以方便用户找到和剔除不必要的杂音。如果规则是打标签为王,那么爱秀名牌包的人,如果好职位title为王,那么在职场得意的人,最容易获得关注。好的规则,可以剔除杂音,可以聚拢精英。典型的产品,是nice、脉脉、小红书。
4. 做长线,靠技术的牛逼。
什么是技术?技术,可以解决高并发、可以让不活跃的用户开口,可以匹配一个相见恨晚的用户给你,可以将音频和视频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展现给用户。同样的产品,走到几十万DAU以上的时候,无论是用户增长还是成本控制,技术的高低决定了一切。这时候,门槛已经摆在那里。典型的产品,是YY和Gif快手。
然而,更严格的说,其实一个好的社交产品,不等同于一个划时代革命性的社交产品,也不等同于值得投资人豪赌的社交产品。有了下面2个亮点,才是值得搏一把的,战略层面:
1. 新的内容和关系
关键在于"新",回想起当年为何人人微博微信让用户如此兴奋的原因,从关系讲,人人让我与大学同学产生前所未有的虚拟交集,我还拓展到了同校的其他班级同学,从内容讲,我们分享了各种日志。微博也是一样,新的段子手和大V的言论得到展现,和大V互粉也是格外的令人兴奋。微信就更不用说了,爸妈因为通讯录的导入,瞬间和他们的小学同学聊起来了。这三个产品,异口同声的让用户找到了新的关系和新的内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关系在先,内容在后。",现在很多的社交产品,太过强调内容,搞了一堆所谓搞笑的东西放在里面,其实用户是把产品当做娱乐小报来看的,这是很可惜的。
2. 创始人:洞察力+定力+魅力
一个革命性的社交产品的创始人,需要如下3个素质:
第一,是洞察力。社交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规则。对于人性的把握,是我最渴望看到的。我希望创始人能够花路演90%的时间,来描述他对于产品用户的典型画像,用户在产品里到底在做什么,用户做什么是他关心的,用户为何会持续这么做下去,用户为何会激动,用户何时会回来。用户用户用户。这需要强大的洞察力。
第二,是定力。社交产品,不是在爆发中辉煌,就是在爆发中灭亡,这需要创业者有面对大流量和爆发后的定力,比如最近的足记,之前的脸萌和魔漫相机。同时,因为社交的商业化非常靠后,所以需要创始人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来稳住团队,这需要强大的定力。
第三,是魅力。在流量和开发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寻找到更棒的技术和产品人才,并且由于路比较长,所以每一轮融资都需要创始人能够应付过来,因此,这需要强大的魅力。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总结,总而言之,社交不好做,做好了不得了。
附:
1. 之前大部分是"关于"系列,主要是做投资的一些心得和脾气。
2. "浅谈"系列未来将主要针对行业,为何说是"浅谈",因为真的不懂,投资人看过再多的项目,也不过是每一个聊2小时,也不过就是看过友盟的后台,或者是听创始团队聊一聊关注的核心KPI。故名为"浅谈",欢迎拍砖。
3. 这一篇是关于"社交",主要有感于参加了2次IT桔子社交分享的专场,上文有很多事借鉴了现场嘉宾和创业者的观点,不是我的,感谢大家。
本文转自互联网分析沙龙,作者:猫儿
更多资讯请关注:
我是UE网 www.iamue.com
专注交互设计的学习资源分享平台
官方微信号:woshiue,aioued
官方微博@我是UE网
我是UE网Q群: 156360020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