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ON拜腾标志性的共享体验屏和触摸式方向盘
近期会总结下自己对智能车、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相关的思考,很碎片,想到哪总结到哪。今天先写智能车相关的内容。这里的智能车先缩小范围到还需要人类驾驶员的智能网联汽车。
1、总结之前,有个疑问。我很想知道各大车企在研发测试智能车的时候,是否有认真、大量地拿真实用户、真实场景,而非实验室场景去测试其诸如中控大屏这样的智能产品/功能?在我的印象里,或许车企更多的测试依旧在传统意义上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性能、安全碰撞等测试(当然,这个是基础的、不可或缺的)。但问题在于,每款智能汽车在上市前的几十万公里测试中,给了这些智能产品测试了多少回,有多少公里是涉及到这些产品测试的,包括系统稳定性的,也包括体验相关的。
2、实体键的留存与否。
曾经看过大神Misa(祝铭明)在介绍其创办的Rokid的一些理念时提到了人机交互相关的例子,部分认同,部分并不认同。他提到:
你不需要拿一个菜单,通过按钮操纵它,而是直接可以用它。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家里都是用若琪(Rokid)控制家居,原来大家冬天想开灯,因为很冷又不愿意下床。最简单的做法在床边上按一个按钮,这是最简单的做法,很多传统装修会留这种东西。
还有一种做法,忘了关客厅的灯,这个时候要不要关。现在有一些科技的爱好者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用手机,因为手机一般在身边,连上无线网,配网做好就可以控制。可是它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今天要开灯,掏出手机解锁,找到这个APP,然后打开这个APP发现有一堆选择,学半天找到我的灯,进哪个房间,找到灯最后打开,除了最后打开的动作,前面所有的动作都是无效的。你就会发现特别的傻,还不如掀开被子跑过去按一下。
很多技术没有能力去突破这个限制,这个成本叫什么呢?叫系统成本,系统成本是什么概念呢?假设你要做一件事情,除了最后的操作是有效的,其他所有的步骤都是无效的,这个无效的操作叫做系统成本。
举个例子,解锁,解锁之后打开APP,找到APP里面某个房间,然后找到这个灯,然后打开,除了开灯这个动作是有效动作之外,所有动作都是无效的。但是你无法避免,因为它是当前技术限制的一个东西,就像你在没有这个技术之前,你无法避免要有掀开被子走过去关灯这个动作,这叫做系统成本。
可是AI它可以消除系统成本,所想即所得,我跟它说开灯就好了,AI可以避免系统成本,可以让人跟机器变得好驾驭,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个能力。
我非常认同“系统成本”以及“AI可以消除系统成本”这个说法。但在智能家居这个场景里,是否可以完全去掉实体触控按钮,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关乎系统的鲁棒和冗余,毕竟还是会出现极端用例。
举个Nest的例子。
有个用户购买了Nest烟雾探测器。突然有一天,烟雾探测器发出“哔哔哔”刺耳的报警声以及提示音“入口处发现烟雾…入口处发现烟雾…”。而且这个用户家里装了5个烟雾探测器,然后同时发出警报。然而,这是一次误报,家里并没发生异常情况。你可能会说,关掉就好了啊。没错,用户通过手机App尝试关闭,但没过几分钟警报又想起了,并提示“该警报不能静音”(因为涉及到重大的人身财产安全)。你猜最后用户是怎么解决的吗?当然,不是砸掉,因为Nest卖得还挺贵,舍不得,所以,用户最后用螺丝刀一个个把探测器取下来放好。
我想Nest的产品经理绝对比多数硬件公司的产品经理都聪明,但还是会忽略这样的情况。系统或某个功能总有可能会奔溃,所以依旧需要冗余。且不说,对Rokid说一声“若琪,请关卧室大灯”,是否会比直接伸手按一下床边的大灯开关方便,但预留床边的实体按钮至少可以防止系统出现问题,整晚关不了房间大灯的困扰。
回到智能车,很多车企纷纷效仿特斯拉中控大屏的设计,有的将触摸面板做到bigger than bigger以及can not be bigger,甚至还将触摸屏/板放到方向盘上。如下图。
仔细一想,这又是一个很危险的设计,尤其是上图所示的场景,边开车,还需要处理如此复杂的交互界面的情况下。当然,我相信这里绝大多数功能都可以通过触摸屏来完成,尤其是可以做到L2、L3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超大体验屏会是一个趋势。但我依旧认为实体控制按键的必要性,尤其对于哪些极其重要、高频的功能。重要的功能,比如启停,比如开关双闪灯,比如开关自动驾驶功能,比如开关雨刮器,比如左右转向灯等;高频的功能,比如音量键等。这些功能需要在固定的地方出现,要保证它们出现的位置不会随交互界面的变化而变化,需有利于用户记住它们的位置,让用户不需让双眼离开路面,不需用眼睛看就能操作这些功能。
3、平静设计。平静设计,或者叫平静技术(Calm Technology),是目前绝大多数产品,不仅是智能汽车,也包括各种智能硬件、App等产品没有考虑/做到的交互设计原则。
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它之所以能改变世界,正是因为互联网让信息流动的成本无限趋于零,且让信息无死角传播到全世界。我们越来越轻松地获取来自不同人、不同区域的各种信息。要知道,人类之所以是人类,超越了其他物种,所谓会使用工具当然是一个愿意,当最重要的,我想是因为我们发明了语言,学会了八卦,知道利用新技术把信息传播分享给更多人。
我们出于改善生活的目的用上了各种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耳机、智能汽车...但不断提醒的无用信息则一直干扰着我们,反而让我们脱离了最真实的生活。想一想,我们每天工作时、娱乐时、休息时,已经被无数个提示音、提示灯、弹窗、震动…在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围剿、干扰。而很有可能你只有手机和电脑这两个智能设备的情况下,因此,很难想象,除去上面提到的几个智能设备外,当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情况下,我们会焦虑到何种程度。
放下手机,立地成佛。这当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只是从用户自身的角度。而作为产品设计者来说,我们需要尊重用户的注意力。智能硬件(包括智能汽车),应该是一个易用、耐用且不干扰用户生活的产品。
人机交互设计不应干扰用户的主要任务,还需人工干预的汽车,用户最首要的任务依旧是“开车”,依旧不能脱离双手双脚双目。因此,如果涉及到与开车无关的交互,视觉和触觉(包括手势)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AI加持的语音交互则或许是,因为语音交互,至少不会出现一堆的菜单一堆的页面要用户手触跳转,让用户的双手双目脱离开车这个主要任务。我相信,语音会成为车这个场景里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实际上,其他非开车的场景,比如在家里,我已经习惯语音唤醒Siri给我报时、设置闹钟或倒计时、查询天气这些它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了。除此之外,在不尴尬的场景下,给别人打电话我也基本轻触AirPods,呼唤Siri帮我致电某某。有了智能语音交互,我不用再拿起手机,输入密码/指纹解锁,点击电话簿,下拉或搜索找到人名,然后拨打电话了。
4、我们会在车上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或者中控屏上安装各种各样的App。至少到目前,我很难理解车机版的聊天App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做一个“您有一条未读信息”,还是可以实现开车时随意的聊天?目前的情况看,无论哪一种,都会对驾车这个首要任务产生极大的干扰。有些通知及功能,不应该在开车(车速大于零)的时候开启。
5、总结一下:
-
请牢记,用户的注意力有限。我们应该尽可能设计出对用户注意力占用最少,但对用户却最有用的产品。
-
在驾车这个场景里,如果我们要推一条信息或通知给用户的时候,我们需思考这些交互方式,应该在不影响用户执行主要任务的情况下提供。(其他场景亦然)
-
并不反对在车内用全触摸式的交互方式,包括未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自然会带来各种各样体验更好、更酷炫的交互方式。不断提高产品/系统的鲁棒性是必须的,但同时也要考虑极端用例,做好冗余。即思考如果技术出现故障会发生什么?产品会默认进入一种可用状态(比如降速、靠边、停车),还是会完全崩溃?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替代方案?
总之,在做智能车的交互设计时三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可靠性、注意力、使用场景。
文章来自公众号:xManTalk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