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从2015年起,我陆续写了《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系列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此篇文章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算是给这个系列画上句号。作者:刘涵宇腾讯高级产品经理1用户场景用户场景这东西,或许每一个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每天都在用,但我查了很多资料,还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我试图结合我自己的理解,自己去定义它。我认为用户场景有两层属性,分别是:「工具属性」和「思维属性」。用户场景首先是一种对过程逻辑的阐述方法,简单...

文章目录[隐藏]

从2015年起,我陆续写了《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系列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此篇文章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算是给这个系列画上句号。

作者:刘涵宇

腾讯高级产品经理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1
用户场景

用户场景这东西,或许每一个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每天都在用,但我查了很多资料,还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我试图结合我自己的理解,自己去定义它。我认为用户场景有两层属性,分别是:「工具属性」和「思维属性」。

用户场景首先是一种对过程逻辑的阐述方法,简单讲,它帮助产品经理理清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逻辑。具体来说,涉及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  用户是

  • ●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 ●  有了怎样的需求

  •   会去用什么方式实现(或者表述为:能够做一个什么样的功能来帮他实现)

从其工具属性来看,简单说,有两点用途:

  •   以用户视角发现需求,并思考解决方案,以及评估方案合理性

  • ●  辅助沟通

发现需求并思考解决方案

举例来说,出租车司机日常主要的工作场景可以表述如下:出租车司机在没有载客的时候,需要寻找乘客以便于载客赚钱,所以他们一边驾车在路上行驶,一边用眼神留意路边是否有乘客向其招手,如果有,就停车载客。

在上述场景中,「出租车司机」是用户,「没有载客的时候」是条件,「寻找乘客」是需求,「一边开车一边留意」是实现方式。那么,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当发现了这个场景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实现方式」来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于是,产品经理想到,现在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有手机,可以做一款手机应用,帮助司机和乘客双方更高效的找到对方。基于此,产品经理可以这样表述用户场景:出租车司机在没有载客的时候,需要寻找乘客以便于载客赚钱,于是他打开手机应用,应用会自动向他推送附近乘客发出的乘车需求,他可以选择合适的需求抢单,然后去接该乘客,以便于达到载客赚钱的目的。

事实上,不论是把观察到的现象抽象为一类共性的特征,以便于思考解决方案;还是用来验证脑中「灵光一现」的所谓idea,用户场景作为工具,都是相对客观和实用的。

辅助沟通

另外,确定需求有价值,方案合理之后,使用用户场景的方式将需求表述给其他环节的同事,往往更加高效。产品经理日常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往往是所谓「需求的合理性」,但是不同的人出发点不同,同一个需求,往往有人认为重要,有人认为不重要,这时因为大家的立场不同,所以很多争论往往是鸡同鸭讲,没有结果。

但是如果使用用户场景的方式来讨论问题,就可以引导各角色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各方对于需求的理解以及相关进度的推进。

场景思维

用户场景除了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使用之外,更重要的,「场景思维」是一种相比于「业务思维」和「功能思维」来说,更加适合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案例:应用安装流程与权限设置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来体会一下工程思维与场景思维做出来的产品的差别。如果我们在Android系统中下载某个应用并安装,在安装前,会显示如下图所示的,该应用将会用到的所有权限列表。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我们可以看到,该应用会使用到系统的很多权限,从图中滚动条的位置来看,足有2-3页。Android操作系统的逻辑是,在应用安装前,列出所有其可能用到的系统权限,供用户权衡,如果用户认为可以接受,就继续安装;如果认为不能接受,就不安装。理论上逻辑很清晰,但这是一种按照程序运行逻辑来展现的流程,如果从用户场景的角度来看,有两个问题:第一,普通用户懂这些权限究竟意味着什么吗?第二,在用户尚未使用任何功能的时候,列出所有权限,用户很难将其与具体功能和目的联系在一起,即便能看懂,也难以评估其是否合理。

紧接着,在安装过这个应用之后,打开时,又会连续弹出多个对话框向用户索要权限。其中一个地理位置信息的权限我点了「拒绝」,因为我并不觉得一个运营商手机营业厅需要知道用户的地理位置,结果,不给这个权限,应用拒绝运行,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提示: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而当我按下「去设置」按钮之后,则直接跳转到了如下图所示的权限设置界面: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这个应用的产品经理,同样延续了如Android操作系统一般的工程思维。程序运行的逻辑是:如果拥有ABC三个权限,就正常运行;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或多个,就拒绝运行,直到获得它们为止,如何获得呢?让用户自行去设置。沿着这个逻辑,所以用户就看到了这个提示框。但是这种做法同样有两个问题:第一,还是当用户尚不知晓应用需要相应权限要做什么的时候,难以评估其合理性,理论上难以做出选择。第二,即便有一些应用必须要获取到某种权限后才能运行,是否至少应该在提示中告诉用户,去往权限设置界面后,应该要开启哪几个权限呢?否则用户依然难以正确操作。

同样的场景,在iOS系统中是另外的一套体验。如果在App Store中安装一个应用,只需要按下「获取」按钮,验证Apple ID和密码(虽然Apple ID这里是长久以来被诟病的环节),即可开始下载安装该应用。安装好之后,该应用的图标就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全程没有任何需要做决策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同样,以滴滴出行这个应用为例,在启动的时候,依然会向用户索要相应的权限,这是系统必要的安全机制。但是其方式与上述运营商的应用不太一样,区别仅仅是,多了一行文字提示:「滴滴出行需要获取您的位置信息,以便司机师傅能够准确接您上车」,如下图所示: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以上App Store的案例和滴滴出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对比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流程,我们会发现iOS体系是更加贴近用户场景的实现方式。

首先,在安装应用的过程中,流程一直围绕着「安装」这个核心目标进行。浏览应用截图、浏览应用简介内容、验证ID、查看安装进度,这些都是安装所对应的用户场景中可能的元素。显然,一个工程师有可能在安装应用的时候想到「它会需要哪些权限」,但一个普通用户应该是想不到这一点的——只有在使用具体功能的时候,才可能注意到。

其次,滴滴出行在向用户索要权限的时候,明确告知用户「为什么」,虽然看上去只是多了一句文字提示而已,但非常契合用户场景。这样,用户知道,必须授权后,司机才能准确找到用户,来接他,这样用户更有依据去做决策——这个权限给还是不给。

2
户体验的局限性

看起来,用户体验是一种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东西。很多时候,的确如此,但是,如果没有「用户价值(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商业价值(如何盈利)」等作为根基,用户体验就将像是无根的浮萍,最终是无法很好的落地的。如果一定要做比较,那么,大多数的时候,用户价值高于用户体验。

案例:脸萌的起落

「脸萌」是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虚拟形象制作应用,用户通过滑动手机屏幕的方式组合不同的发型、发色、脸型、肤色、五官等元素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虚拟形象。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各大社交网站上刷屏,并且获得了包括IDG在内的风险投资。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

其实,虚拟形象的成功案例早就有,国内最经典的案例应该就是QQ秀了。在QQ秀中,用户也是通过自由组合各种元素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虚拟形象,并且可以组合的元素不仅包括头发、五官和脸型,还包括着装和饰品。从腾讯的财报上来看,QQ秀在历史上也曾为腾讯贡献了不少的收入,用户愿意为此付钱,侧面证明其用户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脸萌主打的是「萌」这个概念,其成功切中了一部分年轻人的需求,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的去对比一下脸萌和QQ秀这两个产品就会发现问题。虚拟形象类的产品,其用户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可以设计出一个漂亮的虚拟形象;还是设计了漂亮的虚拟形象之后,可以把它用在社交场景中呢?显然是后者。脸萌在产品层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壁垒,虽然玩法有趣,易于传播,但是因为无法创造社交场景,所以绝大多数用户只能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工具来使用,其用户价值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脸萌的用户体验真心不错,但是,因为其缺少更核心的用户价值作为根基,最终隐居在了茫茫的应用海洋之中。

3
用户体验与其他因素的权衡


在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经常会就某一些方案进行深度的撕逼,这种撕逼很多时候并不会有特别明确的结果——因为很多时候,双方立场不同。我见过很多设计师,他们以为自己能够代表用户,以为自己是在为用户争取「权益」,而实际上,他们中很多人看不到「体验」之外的因素,甚至是看不到「UI」之外的因素;同样,我也见过很多产品经理,他们急于拿到好看的数据,有时候会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的提出损坏用户体验,继而是透支产品未来的需求方案。

但是,这种撕逼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正因立场不同,双方可以形成一种制衡,让最终的产品不至于过于偏向任何一方的立场。

然而,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是应该对自己要求高一些,应该做到理解对方的立场,并且综合各因素去思考问题——在整个团队中,产品经理是唯一一个不能「任性」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并不应该是一个「唯商业论」、「唯数据论」或者「唯体验论」者,而是应该有能力在包括「用户体验」在内的诸多因素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在我过去一年多做「互联网+」产品的过程中,深有体会。

就像是,几年前,我从交互设计师转岗到产品经理职位,去面试的时候,说(chui)过(guo)的一句「台(niu)词(bi)」:「国内不缺优秀的设计师,缺的是,能够用好设计师的产品经理。」

或许,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当我们眼界有限,只能看到「体验」的时候,善良的我们就只会以「做好体验」为己任;而当我们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时,我们才能够有机会学会「平衡」。

我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6582/

(0)
交互精选交互精选
上一篇 2018-04-19
下一篇 2018-04-19

相关推荐

  • 酱课程丨交互设计第③期 · 原来交互设计师是这样工作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交互课程第三期来啦!查看前两期点击这里——交互设计第①期 · 这个老师只用一张图,就解决了所有设计专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交互设计第②期 · UI/UX傻傻分不清楚?分分钟带你搞懂交互设计下的六大Job Titles!通过前两期课程,同学们了解了双钻图——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指导框架、定义了什么是交互设计、它所涉及到的领域以及与交互设计相关的六大Job titles。现在大家对交互设计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设计流程框架也是现成的,下面就要进...

    2018-05-04
  • 文娱寄卖 | 京东用户体验部喊你来填调研问卷啦!

    全文字数:  1800阅读时间:   6分钟嗨,收藏大咖们你们好!我是来自京东集团电子文娱技术研发部的一名用户体验师。刚接触京东文娱寄卖业务的时候,我并不太熟悉邮币卡、书画等市场,只是经常听朋友和亲戚讨论文玩藏品。当与很多邮币卡商、书画商沟通之后,我看到的是20多年的坚守、30年不变的初衷以及因线下市场低迷导致的生活压力。顷刻间我明白了,京东文娱寄卖商城的人文情怀,这其中是对行业的挚爱以及解决用户需求痛点的执着。用户体验部钱币溯源,追忆...

    2018-04-25
  • 读书会第三期:《交互设计指南》

    《交互设计指南》的作者Dan Saffer是旧金山一家产品设计资讯公司Kicker Studio的负责人,也是交互设计领域的思想先行者,经常在国际进行各种演讲活动。这本书在国内最常见的是2010年发行的第2版中译本,其实它在2006年就有了第1版的英文版,它在10年前的目标读者群是设计行业的资深者,现在很适合交互设计师入门通读。交互设计的4种方法从2003年至2010年常见的交互设计方法论共有4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2018-04-20
  • 用Axure写PRD:虎扑app产品需求文档(附下载链接)

    需求文档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产品小白入门的必经之路,但对于小白来说,没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自然也没有产品可以写,所以倒推产品是一个练手的好方法。Axure也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画原型图的利器,但axure不止是能画原型,还可以用来写prd,正如臻龙大神说的做这样一个一体化产品需求文档出于的目的就是传统的方式产生的文件过多,过于杂乱,不易整理和回溯。如果把每个版本的内容都整理在一个html中,这样无论是团队协作还是文档回溯都能大大提高效...

    2018-03-15
  • 2018年产品经理交互设计交流分享大会

    活动背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能引导产品的发展,而且还能引导公司的发展。同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执行者、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在用户心理和产品细节间灵活游走,打磨出令人惊叹的产品。所以,在成为CEO之前,先成为一名出色的产品经理吧。然而当我们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总是一次又_次遇到阻碍:和运营、枝术部门沟通不畅,项目推进难。公司要求不高,任务很轻松就能完成,想要挑战大公司,却深知自己还欠火候。看过许多千货,听过许多直播,...

    2018-04-17
  • 曝光HR简历筛选逻辑:关键词

    yooooooooooo!这里是周一很不想上班的校花~春招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也不知道大家现在有没有拿到offer呢,有的就先恭喜啦,没有的也别着急,心态放平,慢慢来嘛。今天这篇文章,HR现身说法讲述平日筛选简历的真实准则。适合有过实习经历、学习经验的同学优化简历。只需多下一点功夫,简历过筛率大大提高!文 | 撕兄很多人很疑惑,HR到底是如何查找简历,筛选简历,判断简历匹配度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你能懂得HR是如何查看简历,判断匹配度...

    2018-04-08
  • 浅谈交互设计的七大定律

    新年第一篇和小伙伴们聊聊交互设计七大定律在设计中的应用。说起法则、定律、原理一类的名词,大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有点故作高深,似乎离我们真实的工作很遥远,又或者似乎太过浅显熟悉不值得讨论。窃以为,如果不想每次聊起产品设计的时候,都是你看人家的用户体验做的多好,你看这交互做的多好,你看这动效做的多好……或许,我们可以更有趣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Alan Cooper费茨定律(Fitts’ Law)由保罗·费茨(PaulM. Fitt...

    2018-02-06
  • 在WEB/UI的交互设计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UI或UX分析需求主要是以人机交互界面为主,而这个需求不仅仅是一些设计、视觉使用体验,在这里体验当中,我们可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学,比如格式塔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分析法。[图片]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又称为完形心理学。由马科斯·韦特墨(1880-194

    微信热点 2018-02-04
  • KY技术招聘详情 | 心理领域互联网公司KnowYourself

    如果对【KY内容中心】、【研发中心】、【市场品牌商务】、【运营、创意、用研】、【人事】等更多岗位感兴趣,请查看今天的其他几条推送内容。KY技术部,是KY的技术支持部门。我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大家使用KY产品的体验,并为各种创意提供实现支持。我们希望能够以各种技术的优化,能让大家更精准的匹配到适合自己的朋友,能够找到合适的咨询师,能够与KY的交互中找到真正的自己,玩得意犹未尽。本次我们招聘需求详情如下:· 测试工程师 ·工作内容:1....

    2018-03-18
  • 设计神器Figma出马!Sketch、PS有些慌了,因为...

    这年头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许多新产品、新工具纷纷冒出头来,就拿我们设计师的设计工具来说吧,Photoshop 算是一名老将了,它也是我们走上设计不归路的第一个敲门砖(当然还有 CDR);被 PS 折磨的要死要活的时候 Sketch 和 Affinity 杀了出来,一个是专攻用户界面的矢量设计,另一个则像是加强版的 PS 和 AI;Sketch 和 Affinity 还没用熟又冒出个 Figma: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