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本文转载自“熊猫设计院(ID:MUXDesign)”,已获得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前言: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有很多被时间和前人验证过的设计法则,这些法则是从用户的行为逻辑中总结出来的,掌握这些法则能让我们迅速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设计,接下来,笔者通过一些实例来解析下这些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01
希克定律(Hick’s Law )简介
希克定律指的是: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就越长。当选项增加时,人们下决定的时间就会增加。利用这个法则,可以测出在多重选择下,人们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才能做出決定。
对于单纯的刺激-回应(stimulus-response task) 类型的简单决定,席克法则特別有效。举例来说:看到“A”就按“1”,看到“B”就按“2”就是这种类型。当任务的复杂性增加时,席克法则的适用性就会降低。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RT=a+blog2(n),其中,RT表示反应时间,a表示跟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b表示根据对选项认知的处理时间实证衍生出的常数(这个例子对人来说约是0.155s),n表示同样可能的选项数字。
比如,假设需要两秒测知警铃、了解其含义,接着假设按下五个按钮中的一个按钮,可以解决触动警铃的状况,那么反应时间就是RT=a(2s)+0.155s(log2(5))=2.36s。
希克定律(Hick’s Law )在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中给用户尽量少的选择,减轻用户的决策成本。
案例一:比如移动端的删除弹窗:我们在使用网站或者移动端产品时,经常会遇到很多操作弹窗,就像下图中的两个例子,基本上弹窗的操作选项只会有两个,二选一的成本,对于用户来讲很简单方便,选择成本最小。
案例二:比如钉钉和微信初次登录界面:当用户初次下载使用钉钉或者微信APP的时候,在进入正常的使用之前,用户会看到这个页面,我们看下面两个截图,页面上的操作按钮只有两个,一个“登录”按钮和一个“注册”按钮,这样的话,用户就很清晰接下来自己要干什么了。
02
神奇数字7±2法则简介
7±2法则正式提出于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 Miller1956年发布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1956年乔治米勒对短时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他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5-9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与席克定律类似,神奇数字 7±2 法则也经常被应用在移动应用交互设计上。
神奇数字 7±2 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A:PC端导航或选项卡尽量不要超过9个,应用的选项卡不会超过5个。
案例一:比如苹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及UI中国官网导航栏:我们看到这三个主流网站的导航栏模块都没有超过9个,空间布局合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尤其是苹果官网,简约设计的典范,因此,尽量使得自己设计的网站导航少于9个会让用户对于网站的内容一目了然,更快捷也更加有效。
案例二:比如安卓版微信、支付宝和QQ底部导航:在使用APP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软件的底部导航区域,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任何软件的底部导航都不会超过5个,就像下图中的微信、支付宝及QQ界面一样,底部导航也没有超过五个的。
B:如果导航或选项卡内容很多,可以用一个层级结构来展示各段及其子段,并注意其深广度的平衡。
案例一:比如天猫商城和亚马逊网站的商品分类选项卡:导航是分为多个层级的。如果导航的内容很多放不下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它整合归类来分层级收纳,就像天猫和亚马逊官网对于商品分类的处理方式一样,使用父子层级的方式来归类展示商品。
案例二:比如京东及当当网APP分类模块:下图分别为京东及当当网APP的商品分类模块界面,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产品的商品分类布局形式很相似,都是用了选项卡的方式来分类商品,层级明确,相应的提升了用户找寻商品的效率。
C:把大块整段的信息分割成各个小段,并显著标记每个信息段和子段,以便清晰的确认各自的内容。
案例一:比如苹果官网iPhone X 对于语言版本的介绍板块:如下图所示,语言版本介绍模块把一整段语言,分成四个模块的信息来介绍,而且每个模块都要自己的标题,再加上段落之间的空间留白,使得此段信息看起来清晰明了。
案例二:比如支付宝和微信银行卡界面卡号信息的展示方式:正如下图所展示的,为了便于记忆,支付宝及微信的银行卡展示界面,将卡号信息的展示采取了分段的方式,这个也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银行卡,大家都知道银行卡的卡号是分段展示在卡上的。
03
接近原则简介
格式塔理论自1912年由韦特海墨(M,Wetheimer)提出后,在德国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苛勒(K,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的访美以及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这种新的理论引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的注意。
格式塔理论是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理论之一。格式塔学派以某些相当抽象的,与知觉和思维的性质及心理经验的结构有关的观念解释了熟悉的观察资料。
根据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当对象离得太近的时候,意识会认为它们是相关的。
接近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将相似的、有关联的信息尽量摆在一起,不要让用户迷茫,要他在潜意识里就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案例一:比如登录界面的输入框与按钮:我们在使用任何一款APP产品的时候都会遇到登录或者注册页面,而且输入内容部分下面一定会有个按钮,原因就在于输入内容和按钮本身存在联系,因为,输入内容之后需要通过点击按钮来提交输入的内容,通常输入框附近一定会有提交按钮。
案例二:比如今日头条及优酷视频信息布局:在今日头条和优酷视频的的信息条目中,我们一眼都能发现,标题和图片是表示的同一类的信息,因为它们是放在一起,具有相关性。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对于设计法则的理解以及其在日常设计中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同时欢迎大家与我们进行交流探讨,谢谢,笔芯~~
注:本篇图文版权归设计熊猫院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