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前言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本文分为四部分来引入说明:1. “用户体验动效” 不等于 “界面动画”;2. 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的区别;3.  动效的四种可用性提升方式;4. “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1.  “用户体验动效”不等于“界面动画”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大部分动态的效果被设计师理解为“界面动画”,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介绍“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二者之间的不同。大部分设计师认为,“界面动画”是为了让用...

前言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本文分为四部分来引入说明:

1. “用户体验动效” 不等于 “界面动画”;

2. 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的区别;

3.  动效的四种可用性提升方式;

4. “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1.  “用户体验动效”不等于“界面动画”

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大部分动态的效果被设计师理解为“界面动画”,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介绍“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二者之间的不同。

大部分设计师认为,“界面动画”是为了让用户体验变得更愉快,但它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价值。假设将用户体验比作一个红头发的女子,“界面动画”通常被当做口红,只是做了微不足道装饰。

这篇文章将说明,“界面动画”需要以“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为基础,才能具备姮好的可用性。比如,“界面动画”是建筑的施工,那“用户体验动效”的原则就是施工的图纸,它将指引正确的方向。动画是实践,原则则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十二项原则讲给设计师在动效设计上提供有力的支点。

2.  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的区别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实时交互 Eealtime(左图)与 非实时交互 Non-realtime(右图)

首先,在这里要将“状态”与“行为”做一个区分。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很多内容的状态都是静止的,当一些内容可能处于被掩盖或遮挡的状态未显示出来时,用户需要进行短暂的行为动作与界面进行互动。

用户交互的时间上可分为实时非实时两种状态。实时意味着用户直接与用户界面的对象进行交互;非实时是指用户行为发生后界面的反应,它是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因此实时交互被认为是“直接操作",用户与界面的动作是同步的;非实时交互只有在用户行为发生后用户界面才会有状态的改变,并且直到状态改变结束用户才可继续操作。

区分二者的差别,将帮助我们更好的领会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3.  动效的四种可用性提升方式

以下四种方式,是提升用户体验动效可用性的核心:

期望

期望分为两个维度:用户对界面的期望,以及界面是否满足用户的预期。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减小用户的期望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距。

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用户流程的顺畅与用户体验的流畅要一致。连续性包括场景/页面内、场景/页面之间的连续与流畅。

叙述性

叙述性是用户体验中的线性事件中,时间/空间架构的变化。这可以理解为把整个用户体验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关键时刻与事件。

关联性

关联性指界面对象之间的时间/空间的层次表现,帮助用户理解和决策。

 4. “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 时间相关的原则 (Timing):

缓动 (Easing) 、偏移 (Offset) 、延迟 (Delay);

· 关联性相关的原则 (Objeect Retationship):

父子关系 (Parenting);

· 连续性原则 (Continuity):

变换 (Transformation) 、数值/文本变化 (Value Change) 、遮罩 (Masking) 、覆盖 (Overlay) 、分裂 (Cloning);

· 时间层级相关原则 (Temporal Hierarchy):

视差 (Parallax);

· 空间连续相关原则 (Spatial Continuity):

景深 (Obscuration)、翻转 (Dimensionality)、移动变焦(Dolly & Zoom)。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emm...这是一个表格

原则1. 缓动 Easing

当事件发生时,对象行为应与用户期望保持一致。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缓动 Easing

所有具有时间行为的运动都需要缓动(无论是实时还是非实时的交互)。缓动可以让运动对象更自然,并且更满足用户的所期望的连续性。迪士尼动画原则将其称为“缓入缓出”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线性运动 Linear motion(左图) 与 缓动运动 Elastic motion(右图)

左边的例子是线性运动 ,看起来非常糟糕。上边三个动效是在同一时间内具有相同的帧数和动作,位移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缓动效果。

作为设计师,除了关注美学外,还需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与反思,什么样的效果更具备可用性?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缓动是固有存在的,假设把缓动的程度想象成一个“阶梯",那么其中超出用户预期的缓动效果体验较差,是不可用的。将用户体验动效与用户行为无缝连接,这才是一件合理可用的事情,因为它不会影响用户的注意力。线性运动显然是过于明显的,感觉像是缺少或不完整的效果,容易造成用户注意力的分散。

动效与用户行为完全无缝连接才是最好的效果么?这边举一个相矛盾的例子,相比较右边的动效,它与用户行为也不是无缝的,但它是经过设计过的。用户可以注意到运动对象的着陆过程(那种弹跳的缓动),这个超出用户的预期,但比线性动效要好多了。

缓动可以对可用性造成糟糕的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避免出现以下的情况:时间太慢或太快,会打破用户的预期,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同样如果缓动效果与整体的体验不一致,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里所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设计师可以在项目中创建无数的“缓动”效果,不同场景的缓动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是不同的。而且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缓动的作用!

原则2. 偏移与延迟 Offset & Delay

介绍新元素或场景进入时的层级与关系。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偏移与延迟 Offset & Delay

这个原则实用性在于,它可以很自然的告诉用户界面中元素的性质。上图可以看出,顶部的两个形状是连在一起的,与最下班的形状是分开的。也许前两个形状可能是一个非交互式的图像或文本,而底部则是一个按钮。

在用户接触这些对象之前,设计师已经用偏移与延迟的设计原则,将信息分类,便于用户有效的识别。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 InVision

在上图例子中,悬浮按钮转换成三个按钮组成的导航元素。因为这些按钮在时间上的“延迟”,所以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他们是“分离”的状态,这个效果的可用性非常高。换一种说法,设计师运用时间差向用户说明三个元素是分离的关系。这是一种与视觉设计不同的方式来告诉用户界面中元素的性质。

为了更好的表示这个原则的效果,下面将举一个反例来做一个对比: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Jordi Verdu

上图中,如果是静态的设计稿,我们可以看出虚化的背景上悬浮着一些图标,这些图标彼此是分离的状态,并担任着不同的功能。但是这个错误的动效却起了相反的作用。

在运动的瞬间,每行的图标与文字都被打组,看起来一行的元素像是连在一起的整体。这个动效展示的效果与用户所看到的预期相违背,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效果是不可取的。

原则3. 父子关系 Parenting

多个对象交互运动时的空间关系。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父子关系 Parenting

父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可以将界面中的对象关联在一起。上图中,顶部子级元素与底部的父级元素在“比例”与“位置”的属性上关联在一起,这种关联与继承关系,可以增强动效的可用性。

界面中元素的属性包括:比例、不透明度、位置、旋转、形状、颜色等,这些属性中的任何属性都可以相互关联,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 Andrew J Lee,Frank Rapacciuolo

如上左图中,气泡表情中的表情元素为子级,它的纵轴会跟随父级元素圆形指示器的横轴产生关联。当圆形指示器延横轴移动式,其"子元素"表情会沿着水平与垂直方向同步变化。

父子关系的结果是在同一时刻发生不同层级的变化。表情元素在每一个数字中间是不完整的,只有当用户的动作刚好停在数字上时,才会显示完整的表情,用这种微妙的“欺骗性”效果,达到用户体验的无缝连接。

父子关系在“实时互动”的情况下最实用。当用户对界面进行直接操作时,设计师可以通过这种动效向用户传达元素之间的关系。

父子关系分为:“直接继承”(参见上面的两个例子)、“延迟继承”(下图左)和 “逆向继承”(下图右)三种形式。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延迟继承(图左)  和  逆向继承(图右) 图片来源: AgenceMe

原则4. 变换 Transformation

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对象功能的变化。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变换 Transformation

形态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效果,因为它很容易被识别。用户可以轻易的注意到“确认提交”的按钮形态变换成圆形的进度条,随后在最终状态变换成确认的标记。这种形态变换非常容易吸引注意力,并且可以描述一个完整的事件。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 Colin Gacven

这种变换是将用户体验的不同状态(“按钮-进度条-成功”三种状态)无缝的衔接,最终产生用户所期待的结果。用户通过这些变换了解到三种功能状态,并最终达到目的。

变换原则可以将用户体验中不同时刻的信息分离成节点,并且在变换的形态中无缝连接,完成一个事件信息的传递。这样连贯性的效果更容易被用户的认知所接受。

原则5. 数值/文本变化 Value Change

可用一种动态的连续的方式来表达数值的变化。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数值变化 Value Change

数字/文本的变化是非常普遍的,以至于我们经常忽略这种变化,没有为这种变化的可用性进行深入的了解。

那么用户在数字/文本发生变化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说本文列举的“用户体验动效的12项原则”是在寻找动效可用性的机会点,那么数字/文本的变化原则将有三个点可以提升动效的可用性: 向用户传递信息背后的含义、代表一种变化的概念以及内容本身变化的意义。

来看下面“仪表盘”的例子: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静态值 Static value(图左)与 动态值 Dynamic value(图右)

如果在画面加载动效中,数字/文本没有发生变化时,用户会认为整个元素看起来是静止的状态,它们看起来与“限速55km/h”的标识牌的效果是一样的。(见上图左)

很多数字/文本要反应现实发生的事件,比如时间、收入、游戏成绩、商业指标、健身数据等。如果我们通过动态方式来表示这些内容,可以更直接感受到这些变化的信息(见上图右)。如果用静态的方式来处理变化的数据,则会失去深层次体验的机会。

动态展示变化的数值/文本,可以刺激用户的“神经反馈”,让用户更直接的感受到内容的变化。然而当数值/文本是静态的时候,数值与变化的关联就会减少,用户也很难感受到内容背后的变量。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Barthelemy Chalvet, Gal Shir,(未知)

数值/文本变化原则,在实时与非实时的事件中都适用。在实时事件中,用户可以通过对界面的交互改变数值/文本的内容(如上图二);在非实事件中,比如加载或转换,这些数值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如上图三)。

原则6. 遮罩 Masking

当一个或一组元素元素在显示与遮挡之间转换时,变化过程要保持连续性。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遮罩 Masking

遮罩原则可以理解为,形状改变与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

虽然设计师对静态的“遮罩”有所了解,但我们应该意识到,遮罩动效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变话的一种动态行为,而不是一种精致的状态。一瞬间改变遮罩区域,将内容顺畅的显示或隐藏起来的效果,也具有叙事的作用。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 Anish Chandran

上图的例子中,头图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了显示区域的形状与位置,变成一个专辑的唱片。这个例子说明,遮罩原则可以在不改变元素内容的情况下改变它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巧妙地技巧。这个例子属于非实时交互,用户对界面进行操作后遮罩才发生变化。

注意,界面元素是有边界的,内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边界对元素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图的边界改变,将元素变成了唱片)

原则7. 覆盖 Overlay

用堆叠元素的相对位置,来描述它们扁平的空间关系。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覆盖 Overlay

覆盖原则通过堆叠分层的形式来解决扁平空间不足的问题,这是非常实用的原则。设计师在非三维空间内将元素堆叠,通过移动某层的元素使其它层元素的内容显示出来。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Bady,JaviPérez

上图左的案例中,前景元素(人名信息)向右滑动,可显示出收藏等其他信息;上图右的案例中,整个界面向下滑动,可显示出其下方图层的其他内容(下方内容同时使用“偏移”与“延迟”原则来表述元素之间的独立关系)

很多时候,“层”的概念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是非常深刻的,设计过程中经常接触“图层”的概念。但是设计师要注意“绘制的界面”如何更好的“被使用”。作为一直参与项目设计的设计师,我们非常熟悉界面中所有的元素(包括隐藏的部分)。然而,对于用户而言,界面不可见的部分是被隐藏的,只有在制定的行为动作下才会被显示。

覆盖原则是设计师通过纵深关系定位图层层级,制定行为下可像用户展示更多信息,展示更多的内容空间。

原则8. 分裂 Cloning

当新元素从主体分裂离开时,连续性可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分裂 Cloning

在当前的元素或场景中创建新的元素时,对形态的描述十分重要。本文强调元将素的产生与分裂的状态描述出来的重要性,用简单的不透明度的变化是不足以描述产生与分裂的状态。遮罩、分裂和多维度原则非常实用,并且具有强烈的叙述功能,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JakubAntalík,JakubAntalík,未知

在以上三个实例中,当用户注意力集中在主元素时,新元素在主元素的基础上被创造,这种双重动作(先用主体引导注意力,然后从主元素上创建分裂新对象来引导视觉)具有清晰的描述事件的强大效果:“Y”是通过“X”创建出来的子对象。

原则9. 景深 Obscuration

让用户看到非主视觉元素的对象或场景,打造空间感。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景深 Obscuration

与遮罩原则类似,景深原则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具有时效性的。

景深的这种“静态”比较容易理解,景深的“时效性”可能会给设计师带来疑惑。设计师经常会依次按顺序的设计界面或任务。现在将“景深”视为遮蔽的一种行为动作,而不是静止的状态。行为发生时非主视觉元素变模糊,达到突出主视觉并产生空间景深的效果。

为发生时非主视觉元素变模糊,达到突出主视觉并产生空间景深的效果.

景深原则经常利用模糊与叠加透明度的效果,让用户感受到主元素与非主元素的空间上的层次关系(注:这里有别于覆盖的平面层次),主元素的背后看起来像存在另一个世界一样。

原理10. 视差 Parallax

通过用户的滚动操作,在平面中创造出空间的层次感。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视差 Parallax

“视差”在用户体验动效中的原理是,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运动。

视差在保证界面的完整性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专注于主要操作的内容。在视差原则下,用户对背景元素的感知会减弱。设计师可用视察原则将即时性的内容从环境或主内容中分离出来。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图片来源: Austin Neill, Michael Sevilla

如上图所示,视差原则是让用户在操作时,明确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用户会感觉到,快速移动的前景元素距离自己很近,而要比移动较慢的背景元素要远一些。

设计师利用运动弄速度的快慢,便能让用户感知到优先级更高的元素。因此,将背景或没有互动的元素放慢,让它们“远离用户”是有道理的。

这样的视觉效果,不仅会让用户对界面的感知超出平面的层次感,也有利于将用户把更多的关注下意识的引到要呈现的主元素上,动效对用户自然反应的影响是非常有效且实用的。

原则11. 翻转 Dimensionality

用翻转的空间感,来表示元素的入场与离场。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多维度 Dimensionality

用户体验的关键是连续性与空间感。翻转原则可有效的改善扁平型和非逻辑性的用户体验。

人类很擅长利用空间感来体验现实和虚拟的世界。因此具有空间感的入场或离场是符合并能增强用户体验过程中用户的心理预期。

另外,翻转原理改善扁平化视觉无法分层的状况,它可以让同一平面的元素产生前后叠加的空间感。

翻转原理常以三种方式呈现:折纸翻转、悬浮翻转、整体翻转。其中折纸翻转可被理解为三维中的折叠和旋转。

折纸翻转,可被理解为将界面元素在三维空间折叠起来。

这用户体验的扁平感包装成连续的空间体验,用户在对界面或某元素进行交互操作时即可感受到。

悬浮翻转,为界面对象的入场与立场,提供更直观的描。

这样的结构增强了视觉设计与叙述事件上的表现力,可通过翻转卡片来查看更多内容。

整体翻转可让对象整体更具有真是空间的形态。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整体翻转效果 图片来源: Issara Willenskomer,Creativedash

上图所示,多个2D平面图层被组合在3D的空间中组合成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形态,翻转可在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中显示。整体翻转的作用是吸引用户发敏锐的现新出现的元素的功能或内容。

原则12. 移动变焦 Dolly&Zoom

界面元素或空间纵深移动时,流畅的动效可体现空间感。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移动变焦 Dolly&Zoom

移动变焦是一个电影概念,通过移动相机或物体的距离来控制影像的远近。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见下图),无法判断是对象在同一平面缩放、还是3D空间中摄像机在超固定对象的方向移动、或者是3D空间中对象在朝着固定的摄像机方向移动。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你猜猜图层中谁在动?

由于这里涉及到元素变化与场景的转换,因此下面会将“相机滑动”与“变焦”分开来讲,并说明它们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的可用性。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左边两张图是相机缩放,最右侧图像是变焦

相机滑动(Dolly)是一个电影术语,意义是相机朝向或远离主体的移动而造成的缩放效果。

在用户体验中,空间的运动可以引发用户的视角变化,或当对象变化时保持视角的静止。相机滑动结合翻转原则,可以打造更多,更好,更深入的空间体验。

变焦是指角度与元素不做空间移动,而是对元素本身进行的缩放(或者说我们的视角减小,导致元素放大)。这使观看者感受到视角内的内容是在更多元素或更大的场景之内。

这种流畅的过度会提升动效的可用性。在打造界面的空间感,流畅的移动变焦效果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作者:天祺Jacob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da29478289a

·End·

微交互 ∣细节设计成就卓越产品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关于“用户体验动效”的十二项原则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分享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微交互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6215/

(0)
交互精选交互精选
上一篇 2018-04-01
下一篇 2018-04-01

相关推荐

  • UED中国最美民宿大奖十强榜单揭晓

    你的内心是否有一种渴望,在纷杂忙乱的都市生活之后,去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你会向往自由的空气与水,向往与有趣的人们相遇,你会需要一个有温度的空间,让你做回真正的自己。从山间居所到林中小屋,从海边美宿到都市一隅,最美民宿,它们的美只为打动你。它们或许承载着美丽的风景,或许被美好的人们所赋予的生活填满,又或者发生着许多奇妙的故事;它们也许出自专业的设计师之手,又或许是来自对生活有理想的人们坚韧而温柔的初心;它们在江南、在大理、在北京........

    2018-02-01
  • Axure原型设计:京东官网滚动界面

    91运营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yueyingzheng88入社群每周91公开课,91风暴,全员参与,实际案例实际分析问题答疑,你提问题我解答行业专场,互联网金融,电商,新媒体运营等专场各地分站交流资源及人脉共享其他的。。。。欢迎各行业互联网运营达人加入我们91运营大家庭,会运营的人都来这里了!导读:作者分享了自己制作京东官网滚动界面原型的具体操作过程,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受到些启发。正文先上京东官网原图(也可以自己搜素京东官网查看)先...

    2018-03-04
  • 干货|关于用户体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昨天,高高老师邀请了北师大本部三位学长学姐分享了心理学用户体验的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发展的经验。三位主讲者分别是:如如学姐、喵喵学姐、大洲学长,都来自北师珠12级应用心理学系。问:用户体验(UX)到底是什么?答:其实行业内并没有统一说法,我觉得它作为一个动词来说可以指一项研究活动,通过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去探究用户在某个情境下的痛点或者是需求,然后再恰当地运用用户体验设计去满足他们的痛点和需求;而且人的需求总是随时间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用...

    2018-04-01
  • 用户体验在人工智能下的改变

    用户体验在人工智能下的改变安全性越接近系统底层的技术越影响用户体验,例如手机中毒或者信息被盗都会对用户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关系到国家安全,整个社会的秩序都会被扰乱,所以安全性是产品以及用户体验的基础。效率1.实时性随着计算能力和算法的提升,计算机可以做到实时反馈结果。在以往的重要直播上,视频会显示实时字幕,这是通过给原有直播信号增加5-10分钟的延时,速记员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快速整理并输出字幕,但这需要消耗多名速记员的大量体力和脑力。在人工...

    2018-03-24
  • 【招商零售】海底捞VS胖东来:用户体验背后的成功基因

    点击上方“聪聪说零售”可订阅哦!招商证券零售组:许荣聪、邹恒超近期的“老鼠门”事件再将海底捞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但与一般公关危机不同的是,本次事件发生后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对海底捞的口诛笔伐,反而海底捞及时坦率的回应得到不少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海底捞能坦然面对此次

    微信热点 2018-05-02
  • 用户体验太差:银行要想超越支付宝、微信,请先把App做好!

    如今的支付市场可以说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即便是近年来各大银行也推出了APP服务来满足用户的移动上网需求,以通过此来获得用户的支持,可是大多数的银行App做的并不好,不仅使用难度高,人机交互做的也很差,完全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体验度也不好,那么,为何银行如此有钱却做不好App呢?沐阳圈、子macd857近期的操作:3月19日分享的浙江东日四个交易日涨幅46%,3月21日分享的西仪股份三个交易日涨幅33%,...

    2018-04-01
  • 将Axure移动端原型生成二维码教程(二维码支持微信等app扫描访问)

    使用Axure制作完成移动端原型以后,如果需要在手机上进行演示,该如何进行操作呢?普通的方法就是将原型文件上传到托管平台上面,然后生成一个URL链接发送到手机上用浏览器打开。如果能将URL链接生成一个二维码,直接用微信或QQ等应用直接扫描就能打开原型,这样访问体验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今天这篇分享就是教大家如何将Axure制作的移动端原型生成二维码。下面这个就是我用原型链接生成的二维码图片,直接用微信或QQ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体验到效果。链...

    2018-03-24
  • 【素描Sketch】细节之处韵匠心

    ( 本宣传资料仅为要约邀请,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载全部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要约,一切以政府批准文件与开发商签订的《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其附件约定为准。周边已规划及/或已建成及/或规划中及/或建设中的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变电站、加油站、明渠、高压线、轨道环线、商业中心、学校、公园、酒店、医院等)及规划用地,均以政府有关部门最终核准及审批文件为准。南岸区融侨半岛融侨城二期C区(营销推广名:金辉耀江府),开发商:重庆...

    2018-03-14
  • 超好看APP交互设计~

    设计APP,不是简单的把界面绘制好,漂亮的色彩搭配、可爱、卡通或者扁平化的图标设计等等。如今的移动APP界面设计,更要追求有趣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今天,小编分享来自印度的设计师Joney vino的超好看APP交互设计作品。第一款是APP交互设计是关于免费试驾APP的选车界面与整个选车的流程。整个过程就是把选车类型、日期、人数等功能元素在流畅的界面转换场景当中完成。追求一气呵成。很不错的免费试驾体验。第二个APP交互设计当中的有趣、创意与...

    2018-03-03
  • 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

    无所不在的产品简单设计人们喜欢简单、值得信赖、适应性强的产品。复杂的产品很难吸引人。所有不必要的功能都是要付钱的。简单并不意味着欠缺或低劣,也不意味着不注重装饰或者完全赤裸裸。而是说装饰应该紧密贴近设计本身,任何无关的要素都应该予以剔除。四个策略以DVD遥控器设计方案为例.删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钮,直至减到不能再减。组织: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将按钮划分成组。隐藏:把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按钮安排在活动仓盖之下,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转移:只在遥控...

    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