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我的朋友文敏,在做一个工作——结婚教练。具体就是指导30岁以上,下定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如何在一年半之内搞定结婚。而且她的这套方法,已经帮助30多个30多岁的女生结婚了。我就很好奇,想了解她的核心方法,然后发现,几乎她是严格按照产品方法论,来培训想结婚的熟女,如何做判断、做交互、做优化。而判断、交互和优化三者,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在一个点线面体上的位置。而她做判断的方法,基...

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我的朋友文敏,在做一个工作——结婚教练。具体就是指导30岁以上,下定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如何在一年半之内搞定结婚。而且她的这套方法,已经帮助30多个30多岁的女生结婚了。

      我就很好奇,想了解她的核心方法,然后发现,几乎她是严格按照产品方法论,来培训想结婚的熟女,如何做判断、做交互、做优化。

      而判断、交互和优化三者,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在一个点线面体上的位置。

      而她做判断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次”。就是用产品经理观察和判断产品的思考框架,来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结婚也好,创业找合伙人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关系。

      改变一个人当然很难,所以,在决定开始之前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也许更重要和关键。

      一个没有建立思考框架的普通人,面对一个人,一个产品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原生感受。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感受是混沌纠结的,并且会过于强化和放大自己关注的某个点,不但有强烈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还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而产品经理则是有个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的体验,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应该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量度一下对方,强迫自己建立完整观察。

      产品经理看产品,把体验分成由外而内的五个层次。这个思考框架对看人,其实一样适用。

      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是感知层。

      一个产品,设计得美不美。一个人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感知层里面的第二层是是角色框架层。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基本上都会生活在角色里,并被角色驯化。比如你遇到银行职员、军人、公务员等,你和他打交道,你会很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烙印。他说什么,如何行为,受受角色控制。就好像你打开一个网页,每个页面每个位置是出现图片还是文字,受框架控制一样。

      你和办公室的同事打交道,大家的相处方式首先是角色的对接。大家基于工作的沟通,能说什么,不说什么受角色控制的。

      所以基于表层的感知层,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浅层关系。

      其实我们日常的接触,其实多半是浅层关系。大家上班,基于角色彼此交流。大家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人,都是角色化设定的沟通方式和交付。

      再说清楚一点,很多女孩会说,我希望我的男朋友“应该如何如何”,我的丈夫“应该如何如何”。。这就叫角色化预期。

      你去接受一个服务比如去餐厅吃饭,领位员该如何,点餐员该如何,传菜员该如何,对方是被管理的角色,你做角色化预期是对的。但是,你对亲密关系,深度关系,长期关系,做角色化预期,请问谁给了他那么大的压力,让他在你面前,始终做符合你预期的角色呢?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角色扮演里,或者你接触的人牢牢把自己设定在角色中,其实你们是无法达到深度关系的。

      角色层之下的第三层是什么呢?

      好,这里就是一个人深层的部分了。

      是资源结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不一样。

      人生历程,总会某个时刻,很多人都处在同一个角色,比如,大家都曾是学生,大家都曾是小职员。但是他的资源结构,会推动他,他会在未来进入其他的什么角色。

      到资源结构这个层面,很多姑娘已经不会判断了。大多数姑娘只会看脸,做水平低劣的市场调查,收集一点非常表面化的数据,比如你存款多数,你有房吗,有车吗?

      问车问房这种只抓表面数据的,浅层用户研究行为,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比如腾讯的产品非常不齿的。

      资源结构层,才是一个人表面与内部的分界。

      接下来两层我放到一块来讲。再往里是什么呢?是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能力圈再往里呢,就是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他对“我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

      存在感之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推动行动的开关。

      你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它的情绪,就是它的生存需求是否被满足。狮子为什么要去咬长颈鹿,打得非常吃力,狼狈不堪,遍体鳞伤也必须厮杀下去,因为饿,因为不满足。生存的需要在驱动它。吃饱了,它才不折腾这事呢。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躁,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因为还没有被满足。 

      动物只要生存,生存条件满足它就很愉快。

      但是,每个人要的存在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个家庭中,在与爱人的关系里的自己存在感是清晰的,就能够满足,很多女孩都是这样的。比如《前任3》里的女主角。

      但是有的人,一段关系中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很多男人是这样的。比如《前任3》里的男主角。

      就像生存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和不安,也驱动男人和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你看到一个人焦虑、痛苦、不满、烦躁,别给TA讲大道理。而是要看到,TA到底是什么,没得到满足。这种像饥饿的猛虎一样灼烧的内心,不是一句大道理或者鸡汤话可以安慰的。

      像动物在奔波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样,一个人会为了自己的存在感的左冲右突的挣扎奋进里,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他的存在感被满足了,能力圈就不会在扩充了。就好像好多女人结婚了就不化妆了一样,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一样。

      因为扩充能力圈很痛苦啊,就像狮子为了吃饭去追杀水牛,其实狮子挨打也很痛啊。

      我们再把一个人从外而内的五层捋一遍,最外层是感知层,你看到一个人的样子,相貌、举止、着装,其实一部分是天分,一部分是角色化,还有一部分是他为了自己的存在感而刻意的自我磨练。

      感知层之外的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就好像好学生是个角色,好儿子是个角色,银行职员是个角色一样。

      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要清楚地再说一遍,就是资源不只是大家一般会说的人脉、财产,其实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我有一篇文章,大家刻意参考一下。

      再内部一层是能力圈,能力圈的里面,是一个人的“存在感”。

      如果你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让自己不断改变能力圈,改变资源,甚至和自己外在的样子。

      比如,我2005年同时认识了做豆瓣的阿北,做抓虾的徐易容,和做校内网的王兴。当时外表看上去,三个人很像,都是文艺男青年,做的都是WEB2.0的网站。十几年过去了,三个人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公司,也变成了非常不同的三个企业 。王兴做了美团,徐易容从做美丽说再到HIGO,阿北的豆瓣已经快满十三年了。

      如果能够进入这三个人内心,即使在他们看上去很像的2005年,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感和驱动力就是不一样的。

      前两天在湖畔大学看申请入学的学员名单,我就力挺一个人,我说这个人这十几年来做过很多事,但是你能看到,这个人对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的认知是一以贯之的。这个人呢,我能看到,他的存在感设定就是为了凸显自己牛逼。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这件事的机会最大化,这个场域我最牛逼。不行我就撤,换个地方再打。我个人而言,可能我会更喜欢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的认知比较恒定的人。

      一个人有多少钱,有多少权力,有多少名声,这是社会的公共刻度。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其实有自己的刻度,并不需要被公共刻度绑架。

      以上就是用产品经理看产品的认知框架,指导怎么一层一层地观察和分析一个人。

      其实,对于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

      你只是购买使用一个产品,最表层,漂亮喜欢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并不打算与一个人的命运深入勾连,也是表层的用户体验最重要。

      但是,如果你追求是深度关系、长期的关系,你需要看的,就不仅仅是已经在表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适合另外一个人的成熟产品。

      更深层的让一个人持续变化的动力,你们能否在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成熟与适配,才是更关键的东西。

      所以,如果只是想做用户,比如,谈个短期的恋爱,那看到一个人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

      但如果是结婚,是你要投资某人,或者选择与某人成为合伙人,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是一种怎么样自我设定或者感知,他对自己能力圈的建设,对自己资源的建设管理才是更关键的。

      想想啊,30年前,杭州师范大学的女同学是如何集体错过马云的。你角色这些女生看到了马云的哪一层,而马云的太太看到了他的哪一层呢?所以马云夫人非常厉害。

      如何产品经理看产品的认知框架看人,就基本讲完了。

      但是讲到了用户体验与结婚,实在忍不住想聊聊,我们产品狗的大神——乔布斯和他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爱司马迁,不但爱他的文笔,也爱他的八卦之心。作为司马小宁,不谈谈八卦,就好像吃完饭,没一块小甜点一样难受。

      第一个女人叫布伦南。她是17岁时与乔布斯高中读书时结识,两人分分合合大致五年。布伦南在18岁时怀孕,但根据两人当时的协议,她做了流产。23岁的时候,布伦南再次怀孕就生下了乔布斯第一个女儿丽莎。

      2005年,50岁的克里斯安·布伦南给乔布斯写信,希望乔布斯给她钱,乔布斯没理她 。

      又过了4年,到2009年,布伦南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借住在朋友家,她给乔布斯写邮件,说“我病了三年,已经别无选择……我最后一次请求你,请考虑一下为我提供一万美金,帮我度过几个月时间……”

      大神乔布斯当天就回复说:“我不会被要挟。” 

      第二个女人叫Tina。在乔布斯人生最后的日子,他和自己的传记作者谈到Tina,这个工作狂潸然泪下。他提到Tina,用了这些句子:

      “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她是我真正爱的第一个人,我们是那么心意相通。我不知道谁还能比她更理解我。”

       你要知道这个时候,他已经跟他太太结婚二十年了。

      1989年的时候,乔布斯向Tina求婚。

      Tina拒绝了。她说:

      “爱上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种痛苦令人难以置信。”

      Tina曾在通往他们卧室的墙上写:“忽视是一种虐待”。

      乔布斯显然认为自己非常爱Tina,但显然Tina觉得,如果选择乔布斯为终身伴侣用户体验太差,没法坚持。

      两个人的感受如此不一致,其实也可以说,Tina其实也没那么爱乔布斯。

      第三个女人,就是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太太劳伦·鲍威尔。

      劳伦自己说过一句话:“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在你身上,你会沐浴着他的关爱。而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时,你就会感觉人生非常黑暗。”

      说到劳伦,我觉得她这句话非常真实,也几乎解释了Tina为什么要在墙上写“忽视是一种虐待”。

      但区别是什么?Tina无法忍受,但劳伦找到了消解这种体验的方法。陪伴乔布斯27年,给乔布斯稳定的情感支撑。陪乔布斯度过重返苹果前后的艰难时日、与癌症作战的最后人生时光。

      我们更愿意谈她继承了乔布斯167亿美金遗产,但是听完第一个和第二个女人的故事之后,你是不是可以想像一下,劳伦她经历过什么?承受了什么?消化了什么?这个女人有多么强大呢?

      所以,当我们知道一个人至少,由表及里,有五层内容。那么你最在意哪一层?而那一层最让你不能忍受呢? 

      如果在大学校园里,你遇到马云,你会不会错过他呢?如果生命中,你遇到乔布斯,你能和他长相厮守吗?给你个乔布斯你接的住吗?这样的人你要么? 

      以上的内容是我在得到开的产品课《梁宁:产品思维30》讲中的一课。

      很多人吐槽我2017年不更新,其实是写了30讲。定价99元,一顿便饭的价钱。付费可以听到我的声音喔。。。^_^。。。

      胡泳说:备课的过程是自我提升,讲课是自我享受。我也有这种感觉。

      这节课讲完了,我自己挺开心。谢谢。

-------------------------

一如既往:感谢读完

微信关注:闲花照水录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5049/

(0)
交互精选交互精选
上一篇 2018-02-02
下一篇 2018-02-02

相关推荐

  • 【交互体验】让你事半功倍的交互体验自查清单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小编推荐:刚画完的原型自我感觉良好,当到了评审的时候发现在用户体验槽点非常的多。如果你遇到上面的情景,那么这篇文章对你绝对有用。事不宜迟,请看下文。体验清单起因去年底看朋友出国前用‘穷游清单’给自己列清单,她说列的清单可以帮她在出行前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东西,避免因遗漏东西使整个旅行变得很糟。既然旅游清单可以使旅游提前避免问题发生,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使自己的产出物交付前保证万无一失。在平时设计...

    2018-01-30
  • 注重用户体验场景化,不局限于赛事版权的世界杯营销新浪怎么玩?

    缺少赛事版权,是所有互联网公司进行世界杯营销时面临的难题。新浪的做法是,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最终实现成功的营销。距离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还剩不到三个月时间,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新媒体平台获得赛事新媒体版权,在此情形下,各大网络平台选择怎样的报道及营销策略,将成为世界杯媒体大战的胜负关键。3月29日下午,新浪在北京总部局举办了体育产业论坛,首席运营官兼总裁杜红分享了体育产业新时代,在用户认知和消费全面升级的趋势下,如何通...

    2018-03-29
  • 交互设计

    产品设计流程和方法产品设计4大原则交互设计及基本原理(简约4策略)交互设计的作用【未完,待续~~~】

    2018-01-31
  • 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一定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一项针对品牌魅力的新研究表明,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一定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品牌完整性受损可能会超越公众的看法。 这是对四个市场10,000名消费者的在线调查的结果。这项研究从认知、目的、诚信、慷慨,勇气和交付的六个维度检查了知名品牌。分析表明,与消费者的动态关系是短暂的受欢迎,还是长期的忠诚之间存在的真正区别。乐高式最具实力的品牌,一直让顾客感到满意。相反,FIFA被评为得分最低的品牌。另外,苹果在美国排在前十位,在英国排在第十六位。尽管其创...

    2018-02-26
  • 交互设计 ▏如何在作品集中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思考过程?

    交互设计是对于用户产品使用行为的优化设计。它关注的是“用户场景”和“用户心理”,设计的对象是“用户行为”,达成的目标是“能用、易用、想用”。作品集其实是一个人设计风格和思考过程的折射,一个好的交互设计作品集需要在作品中展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最终成果。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学姐的交互设计研究生作品集,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啦!!!学姐的作品集中一共有3个项目,分别是项目1:Wish项目2:RT: BAGS项目3:FI...

    2018-04-22
  • 用户体验是一门玄学秘籍

    Part 01 - 用户体验和用户体验设计关于“用户体验”这个词,很多刚入行的新人都觉得它玄之又玄,妙不可言。一方面是不知道他具体到底是什么,就好像那是一块理想地,看不见也摸不着,另一方面呢糟糕的用户体验,作为用户是能清晰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呢,在这里,会围绕“用户体验”这个词做一个科普性质的解释和综述,希望对初学者一些小小的帮助。1.1 什么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定义有很多种,我比较倾向的解释是:“用户体验是人对于使用一个产品、系统、...

    2018-02-22
  • 一文看清过去一年电商用户体验怎么样?

    导读:过去1年电商在对待消费者方面,有没有尽力?它们都干了哪些事?日前,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微信、微博等多种投诉渠道受理的投诉案件数同比增长48.02%,下半年受到电商各大节日影响增速加快。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零售电商类投诉占全部投诉60.59%,比例最高;生活服务电商紧随其后,占据13.47%;跨境电商投诉占比为...

    2018-03-28
  • 交互设计中的“无意识错误”:如何帮助用户防错?

    在提高可用性的建议中,如何优雅、清楚的告知用户哪里出错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能够一开始就避免他们犯错是最好的。在讨论用户错误时,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用户的错误。「用户错误」这个词似乎暗示用户做错了某些事情,但不仅如此,设计师也犯下了错误,因为他们让用户轻易的做出了错的行为。所以,解决用户错误的方法不是指责用户,让用户再认真一些,或者给他们更多的指导练习,而应该是重新设计软件,让犯错变得困难。两类用户错误在讨论如何避免犯错之...

    2018-03-02
  • Axure RP 7.0软件安装教程

    如何在软件屋下载软件?目录查询编号首页回复编号点击链接输入密码提取文件点击查看详细步骤Axure RP 7.0安装资源下载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afwH1U密码:m6fo安装中有任何问题请咨询软件屋私人微信:wei-c-q-186软件介绍:Axure RP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让负责定义需求和规格、设计功能和界面的专家能够快速创建应用软件或Web网站的线框图、流程图、原型和规格说明文档。...

    2018-03-04
  • 【专访】全美交互设计No.1:卡内基梅隆的实验性字体设计课程

    卡内基梅隆设计学院美国最Top交互设计专业辛向阳老师毕业于此此学校的毕业生大多会输出到硅谷顶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facebook等今期为大家推荐一位学生的学习心得周于阡Bettina Chou过去4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给了我许多机会学习各种各样的设计,不管是UX/UI, 传媒设计或课外作品,我都希望作品能给观众带来欢乐。我认为任何经验都能发出灵感,所以总是在吸收新东西。现在我正在:念村上春树写的 “Absolutely On ...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