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提问!设计师应该如何切入产品设计工作?

呆呆:经常会收到一些小伙伴提的问题,大部分也都不怎么去回复,除了个别比较值得讨论的我会仔细解答一下。所以就想把那些好问题拿出来,不是对一个人解答,而是与大家一起做一个讨论。

文章目录[隐藏]

一对一提问!设计师应该如何切入产品设计工作?

呆呆:经常会收到一些小伙伴提的问题,大部分也都不怎么去回复,除了个别比较值得讨论的我会仔细解答一下。所以就想把那些好问题拿出来,不是对一个人解答,而是与大家一起做一个讨论。

小伙伴提问:呆呆,你觉得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着手产品设计

这个问题要摊开说的话,面太大了。我猜测对方可能想知道:「作为一名交互或 UI 设计师,该从哪些角度切入具体工作中,并能拥有话语权且在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在与对方讨论并确认无误后,我开始了我的解答。

什么是本职工作?

我经常会暗自庆幸自己有异于常人的勤奋意识,虽然努力不代表能得到收获,但是努力提高眼界与阅历,不断阅读书籍,是我目前唯一能提升能力与别人竞争的途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 UI 设计,为了能与 UI 同事在交流中能更有共鸣,我也努力去提升产品思维,为了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些事让我慢慢觉得工作变得有趣,因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因为兴趣所以做了交互。

当接触的面更广了,我才意识到原来做设计本应就是如此——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需求与问题。

常常有人说:「UI 设计师就是给原型填色」。我从来不同意这个观点,无论在什么环境与角度,UI 的职责都不仅仅只是视觉。所以有小伙伴说「面试的时候对方问我为什么这么设计时,我说不知道,因为我只是 UI」这种话时,我都会觉得对方思想上过于封闭。

作为一名设计师,要做的工作不仅仅要深入到产品层面,还要细抓到像素节点。

一位前辈曾经批评我:做事情一定不要觉得自己认真就叫认真了,细节能决定成败,态度也能决定一切。那段时间我成长很多,不止是工作态度,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方式,都改变了。

一对一提问!设计师应该如何切入产品设计工作?

目标,是第一步

从小老师就会问:「你长大想做什么」?其实我们早早就受过这种教育,只是没什么人去在意:目标法则。

上一次的文章我也聊到这件事,是关于「产品目标」,做产品要找到产品目标;做设计要找到设计目标;抓用户要找到用户目标。

文章地址:《人人都在说「产品目标」,今天带你真正了解下》

无论是交互还是 UI,都应该多操一份心,当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从前期就参与到产品设计工作中,好好分析产品需求,认真拆解一下用户场景。往具体了说其实大家都懂,只要是从业人员也都知道具体要做什么。而小伙伴之所以有这个问题也一定是因为没有定位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这是很多人都会存在的问题,因为正巧前几天微信群的一个交互朋友也说到了这个事,她认为:「交互设计师画原型,开发同学不去看,所以画了也没什么用」。

往细了说,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交互出原型,是前期参与工作后,不断与相关人员讨论、碰撞所产出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文档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个过程,是如何画出这个原型的过程,而不是去想画出这个原型干什么。

至于更细的东西,我就不深入说了,上一篇文章已经说了很多关于产品目标的东西。

设计之外

有意思的是,我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做产品设计,而是怎么去思考问题。

我切换了下角度:「作为厨师,应该如何去做一份可口的食物」?原来这样也是说得通的,这么看起来,问题好像都是重复的,永远都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而答案其实一早就有了。不是人们看不到这些答案,而是过于专注目前做的事情,有时候跳出来看看,会发现这就是世界的奇妙之处。

之前有朋友问我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我说五年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我把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只规划到未来五年,那我一定很难成长。说的高尚点,我将其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说的简单点,我这辈子应该就靠它吃饭了吧。

正是因为我了解到交互的有趣之处,看到其内在的本质,所以我知道我要学习并为之努力的事情太多了。

导致我一刻,也停不下来。

「高质量的设计师问答系列」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呆呆U理」

一对一提问!设计师应该如何切入产品设计工作?

一对一提问!设计师应该如何切入产品设计工作?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yuan@uisdc.com】

================明星栏目推荐================

优优教程网 UiiiUiii.com 是优设旗下优质中文教程网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为零基础设计爱好者也准备了贴心的知识树专栏。开启免费自学新篇章,按照我们的专栏一步步学习,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视觉效果。

设计导航:国内人气最高的设计网址导航,设计师必备:http://hao.uisdc.com

原创文章,作者:震天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4186/

(0)
震天下震天下
上一篇 2017-08-29 12:50
下一篇 2017-08-30

相关推荐

  • APP交互设计,需要注意五点事项

    交互设计这个词最早提出来是在1927-1970年,那个时候只是个初创期。后续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和机器的发展,这几年开始被人重视这个交互设计。很多公司专门成立个部门叫UED,听起来很吓人,设计师没有接触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具体里面有哪些核心内容?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人,机器和界面相融合,做到顺其自然,顺理成章,不要反其道而行,逆天反人类。

    2017-05-13
  • 阿里干货!如何使用通用研究思维做用户研究?

    在开始讲述之前,先提两个业内用研人士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①为什么要做用研?②用研能为业务做些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将自己从事分析行业多年的战略规划法、业务分析法、用户研究方法等贯通起来,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方式方法,即通用思维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无边界,融会贯通将使方法更加行之有效,希望以下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2017-05-29
  • 老调长谈的交互设计概念,送给菜鸟交互师!

    IxD全称Interaction design,中文叫“交互设计”。 2004年9月,国内第一个专业交互设计技术的网站De Dream创办,站长叫Windy,也是《Don’t Make Me Think》中文版《点石成金》的译者。这本书“专业”的IT类图书,居然走…

    交互设计 2015-01-26
  • 作为UX设计师,你需要知道的52个专业术语

    “注意用户做什么,而不是他们说什么。”
    ——雅各布 尼尔森“令你反感的客户是你最大的学习动力来源。”
    ——Bill Gates“想成长为设计师?花大部分时间考虑它的运作方式,而不是看起来如何。”
    ——乔希·帕克特

    2017-05-01
  • 总结|2017年的5个网页设计趋势

    几何图案与全屏背景图结合、灰色的高级用法、色彩叠加……这篇总结的这5个网页设计趋势,其实在年底就初现端倪,所以2017年大面积运用几乎势在必行,想不落人后记得打开阅读哟。

    2017-05-08
  • 用户体验在人工智能下的改变

    用户体验在人工智能下的改变安全性越接近系统底层的技术越影响用户体验,例如手机中毒或者信息被盗都会对用户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关系到国家安全,整个社会的秩序都会被扰乱,所以安全性是产品以及用户体验的基础。效率1.实时性随着计算能力和算法的提升,计算机可以做到实时反馈结果。在以往的重要直播上,视频会显示实时字幕,这是通过给原有直播信号增加5-10分钟的延时,速记员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快速整理并输出字幕,但这需要消耗多名速记员的大量体力和脑力。在人工...

    2018-03-24
  • loading做成什么样子,我才会等!

    文/Seven 来源/数英网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不喜欢等待。尤其是在浏览自己喜欢的页面或电影时,对着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加载页面,简直枯燥乏味无聊极了! 实际上,有研究表明,普通用户能够忍受的最长的加载页面的…

    2016-04-21
  • 扁平化设计的8个实用小技巧

    「材料设计」方兴未艾,扁平化 仍是主流设计风格。今天@正越升 同学总结了扁平化设计 的8个小技巧,字体、图标、排版、配色等都有提及,教程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新手,学会可以直接拿来作海报和PPT设计。

    2017-05-31
  • 【干货知识】最全面的交互设计原则和理论汇总(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艺恋优梦」获得每晚推送】防错原则:防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通过改变设计可以把过失降到最低。该原则最初是用于工业管理的,但在交互设计也十分适用。如在硬件设计上的 USB 插槽;而在界面交互设计中也是可以经常看到,如当使用条件没有满足时,常常通过使功能失效来表示(一般按钮会变为灰色无法点击),以避免勿按。如上图所示极客公园的评论功能快,在留言框没有内容或邮箱格式不正确的时候是无...

    2018-04-11
  • 在不同屏幕和设备上,创建用户体验设计的8个步骤

    从具有微型屏幕的智能手表到最广泛的电视屏幕,其中所开发的内容,应以便在各种屏幕尺寸之间进行查看和交互。但针对不同设备的设计更多的只是调整在不同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大小。它涉及到很多复杂性:设计师需要把每个设备中的用户体验最大化,以便用户相信实际上应用程序是为他们的设备设计的,而不是简单地拉伸到适合屏幕。为了创建一个好的用户体验,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各种设备和屏幕尺寸的策略。

    201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