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交互设计学堂”关注我们,送电子书
这是一个新的系列,主要内容来自《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经过重新整理并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
识别和回忆是记忆的两个重要功能,识别是指根据记忆对某个物体做出判断,回忆是指在没有明显的提示的情况下对记忆进行搜索。听起来确实是回忆比识别难,而且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了解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呢,直接用于设计不也可以吗。
首先,对背后的机制有所了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设计,特别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破规则,鸡蛋往往是从内部打破的。还有就是,能够更好地说服别人,推动你的方案执行。这其实也是我写这一个系列的原因。
回到主题上来,为什么识别比回忆容易,因为生存。如果你不能一两秒内判断出眼前的动物是可以被你捕食的还是会捕食你的,那么会很难生存下去,所以经过上百万年的进化,人脑就被设计成能够快速识别物体了。
这样解释当然还不够充分,科学的说法是这样的。记忆在头脑中是以神经元集合的形式出现,可以想象成一张地铁路线图,多个点交织在一起形成网,这个网就是存储了一个记忆。激活记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感受器官再次受到相似的刺激,另一种是大脑其他部分的刺激。前者就是识别,后者就是回忆。感受是直接作用于回忆所在的区域,能迅速激活记忆,而回忆是需要从其他区域不断进行尝试,所花的时间自然就比较多,也更需要用脑。
识别也有两种,一种是认识一种是不认识,认识就是激活了已经存在的相应区域,不认识是激活了一个新的区域,大脑通过这个区别就能判断出这是没有见过的。当然,有时候一个非常相似的东西,虽然没有见过,但因为与之前的相似,所以会激活一部分之前的记忆,所以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一些人如果受到过专门的训练,比如围棋选手,可以很快辨认出某一张棋谱而不会与其他混淆。
下面接着介绍基于识别和回忆的认知特征的一些设计规则。
1、看到和选择比回忆和输入要容易
早期的电脑采用的是命令行用户界面(CLI),用户直接输入命令,电脑做出响应。但是现在已经基本被图形用户界面(GUI)所替代,因为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并做出选择,而不是需要回忆出相应的功能再告诉电脑。但同时,命令行比图形有更强的表达力和更高的效率,回忆和输入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手段,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软件都有搜索框。
2、尽可能使用图像来表达功能
从前面的机制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人可以快速地识别一张图片并引起相关的记忆,如果能够将身边现实世界的一些图标和功能对应起来,人们就可以快速地识别出相应的功能并做出选择。比如相机和信封等,用户几乎一眼就知道是代表拍照和写邮件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图标和功能之间是否有合适的映射,如果图标会引起用户其他的记忆,就会给用户带来困惑。
3、使用缩略图来紧凑地描绘全尺寸的图像
识别的发生对尺寸并不敏感,毕竟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距离下分辨出老虎和鹿。所以在设计中的启示就是,可以通过缩略图的形式来展示信息,提高用户的效率。对一张图片越熟悉,能识别出的缩略图就可以越小。缩略图占用的空间小,所以可以一次性展现出更多的选项和信息,便于用户快速了解和选择。
4、越多人使用的功能,应该越可见
如果功能不可见,意味着用户需要回忆怎么找到这个功能,而基于前面的描述,回忆是较难的。用户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可能就放弃使用该软件了。这肯定是开发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就应该让用户最常用的功能高度可见,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识别出来并使用。对于那些高级的功能,或者不常用的功能,一般是一些比较专业或者比较熟悉软件的人才有使用,这些就可以隐藏起来,因为用户已经经过训练,可以较快地回忆起相应的功能。
5、使用视觉提示让用户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
在访问网站或者使用软件的时候,企业希望能让用户随时感受到自己是在使用哪个公司的软件,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对于这些需要快速分辨的情况,同样可以使用识别。
视觉识别往往是快速且可靠的,通过在网页中使用公司特征的颜色,标识,视觉风格等,能够快速让用户知道是不是还在这个网站内,会不会已经跳转到别的网站了。另外,通过相应的面包屑或者其他方式对当前所处的层级进行提示,用户就不会迷失在网站中,这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站或软件来说尤其重要。
6、让认证信息更容易回忆
人们知道自己记不住太复杂的密码,所以经常使用诸如生日,姓名首字母,有意义的日期等作为密码,或者干脆找个地方记录下来,但是这样的密码很容易被别人猜到,而且就算再容易记住,如果有多个密码,多个账号混在一起,要准确回忆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网站大多有记住密码的功能,然而往往只有3个月或者更少,这就意味着我们输入一次密码之后,下次再次要求输入时,根本想不起来密码是什么。
那么设计者可以做点什么呢?至少要让用户在回忆的时候更容易些,比如提供一些提示信息,现在一般在账号的输入框里都会提示“手机/邮箱”,方便用户想起所用的账号。密码的话,有一些可以设置密码提示,但是这就需要用户记住密码提示与密码之间的关联,如果太过简单,比如直接将提示设置为“我的生日”,则很容易被别人发现。但是太过复杂用户就记不住。
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少生物识别的技术,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比如使用指纹,虹膜,面孔,语音识别等。但是这些技术需要事先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数据,隐私保护方面要求比较高,而且相关技术也还没完全普及。
以上。
文/7win7(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ead53bc2a8d0
老D点评:
老D今天忙的顾不上点评了。
另外交互设计学堂近期将开设新的栏目-《行知书院》,旨在帮助小伙伴们来高效的学习现在市面上优秀的用户体验书籍,同时结合老D的工作经验来帮助你们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来解读书中的内容。为了准备内容请小伙伴在文章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对读书栏目的诉求。
加老D私人微信18605817040,和老D一起学交互,老D会在朋友圈多发干货文章哦。新手小伙伴可以问老D3个专业问题哦。
写给被我们转载的文章作者们:
交互设计学堂文章大部分来自于网络精选,为了尊重知识产权,我们诚意邀请您联系我们一起合作,合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植入作者打赏二维码、直接稿酬等。如果不同意我们转载,也可以根据您的要求删除文章。
欢迎投稿:anhejiao@126.com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