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iOS 9如今已公开发布。带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iOS 9的系统字体变成了苹果新推出的旧金山字体,代替了之前用的Helvetica Neue。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iOS 9如今已公开发布。带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iOS 9的系统字体变成了苹果新推出的旧金山字体,代替了之前用的Helvetica Neue。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Helvetica(左),旧金山字体(右)

旧金山字体之前已经用于Apple Watch中,如今则成为苹果全平台的统一字体:Apple Watch、iPhone、iPad和Mac。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Apple Watch

从第一台iPhone起,苹果就将Helvetica当作系统字体。而且从10.10 Yosemite开始,Mac OS X系统的字体也从Lucida Grande改为了Helvetica。苹果为何抛弃Helvetica?它是全世界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字体。

小字号Helvetica太纤弱

据说Helvetica不适合小字号使用。当Mac OS X Yosemite系统字体改为Helvetica,许多设计师声称Helvetica并不合适。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Helvetica糟糕透了”,Erik Spiekermann说

如果你输入小字号的Helvetica文字,你会发现易读性很低,显得模糊。有些文字交叠在一起,难以辨识。据说苹果设计出旧金山字体正是为了让小号文字在Apple Watch上更易读。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小号字母交叠在一起

但如今,小屏幕设备分辨率比印刷品还高,iPhone中的文字并不像Apple Watch那么小。为什么苹果把iOS、Mac OS X的系统字体都改了,而不是只用于Apple Watch?

旧金山字体不仅仅是一款字体

旧金山字体拥有许多高度易读的特征。实际上Apple Watch和iOS/Mac上的旧金山字体并不相同

字体族“SF”用于iOS/Mac,而“SF Compact”用于Apple Watch。在“o”、“e”这类圆形字母上可以看出区别。SF compact的竖线比SF更平坦。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SF与SF Compact

这点差异使得SF Compact的文字有更大的字距,从而使Apple Watch这样的小设备有较高的易读性。

而且,SF与SF Compact被划分为两套子字体族,分别称作“Text”和“Display”。这就是苹果所谓的“视觉尺寸”。Text字体用于更小的文字,Display字体更大。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旧金山字体族

正如我之前提过的,Helvetica这种非自然(或者说无衬线)字体,两个邻近字母会“交叠”在一起,像“a”、“e”、“s”这种字母在小字号时看起来很相似。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Display与Text字体

用于小号字的旧金山Text字体,被设计成比Display字体有着更大的字距。Text字体的字怀也更大,为了小屏幕的易读性。

旧金山字体是动态的

旧金山字体的一大特点是它动态组织文字。系统会随着字号自动切换Display/Text字体。明确地说,20pt正是这个界限。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设计师与开发者不用操心该用哪种字体。比如给UILabel设置系统默认字体,系统就会为你选择合适的文字。

旧金山字体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就是它的冒号(:)的显示方式。一般情况,冒号会刚好放置在基线上,所以放在数字之间时,它并非垂直居中的。而旧金山字体中,会自动将它垂直居中对齐。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垂直居中的冒号

旧金山字体是为数字时代而生的字体

如你所见,旧金山字体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为了使任何字号、任何设备都易于阅读。

被旧金山字体所替代的Helvetica,1957年诞生于瑞士,那时尚没有电子设备。即使今天,Helvetica也被许多公司作为企业字体广泛运用,毫无疑问,未来它会被当作一款伟大的经典字体使用。

另一方面,旧金山字体是一款现代字体。它会根据环境动态改变文字。这是数字时代的一种“数字原住民”字体。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 字体 —苹果开发者中心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mach/the-secret-of-san-francisco-fonts-4b5295d9a745

作者信息:Akinori Machino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seeking next challenge

#专栏作家#

可乐橙,微信公众号:可乐橙(colachangre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UI/UX设计师,关注互联网,关注科技。现居杭州,与小伙伴们正在创业途中。或许不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至少是个快乐的设计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200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6-03 14:29
下一篇 2017-06-03 16:42

相关推荐

  • 提问解答:如何优雅的设计APP页面

    页面框架设计只是整个产品设计中的一环,不要把眼界局限在这一环,也不要只站需求、只站在交互、只站在视觉上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你才会学会成长。

    2017-06-08
  • 如何写一份出色的交互设计文档,给程序员以美的享受?

    交互设计文档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界面元素标注版,另一个是附带交互逻辑版。那么,具体的写法和要求如何呢?

    2016-07-11
  • 界面设计规范:历经实战,我总结了四个经验

    最近为了设计提高效率和质量,我开始研究如何做规范。看了一圈别人做的设计规范,又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前做的,总结了以下几个经验。

    2017-05-14
  • 有效地运用UI动效的4种方法

    约在10年之前,在用户界面使用的动效,大部分是一些广告和闪烁的弹窗。然而到了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不仅是外形和感觉,设计关乎如何运作。

    2017-08-04
  • Axure rp视频教程36集,免费!

    1-36集,免费学习~~~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下面二维码立即观看视频。对教程有疑问,请咨询微信:13388182428

    2018-04-09
  • 《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视频讲书(4)

    这是《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书中第一章的最后一个视频了。继续上个视频继续介绍几种共线图,这次横向比较各种共线图的差异,使用它们的原则和好处。点击视频观看(大约14分钟,推荐室内安静、有wifi环境下播放)兰静同学听后分享这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精华,一定一定一定要边听边看书本,最好多看几遍。主要分为2个部分:在这节视频中,结合书本第3个大模块中的内容,详细讲解了这5类常见共线图的差异和各自的特色。闭上眼睛想一想,要是还想不起来服务蓝图、体验地图...

    2018-04-07
  • 轮播图这样的交互方式,真的有效吗?

    轮播图(Carousels)这样的交互方式,在web时代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当一群人在会议室里争夺首屏焦点图的优先级时,使用轮播图,似乎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解决这场争端,没有人是输家。然而,轮播图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如何设计才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呢?
    固定静止的banner图比自动切换的banner图能带来更高的有效点击率。如果你还不够了解你的用户,投放100%符合他们预期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似乎在内容上给他们提供更多选择=更多点击率=更多销售额。这实际是行不通的。
    —— 电商专家 Depesh Mandalia

    2017-05-15
  • 清华美院交互设计考研经验分享:考试要懂得“扬长避短”

    2018年清华美院交互设计-黎娜大家好,我叫黎娜,我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产品设计系。产品设计主要是偏向于生活家居类的小产品。我大概是在去年快毕业的那段时间第一次从考研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2017年6月底就决定报考这个专业。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一些帮助。第一部分是关于专业一“上机”考试。我认为上机考试最重要的两部分分别是app和ppt。  app的练习方法有很多,这里我想分...

    2018-04-23
  • 初探用户体验中的接触点

    在一个流程设计里,梳理接触点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接触点梳理好了,才有可能画好一个完善的流程图。信息触点——操作触点——信息触点

    2017-05-15
  • 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近年用户体验的概念越来越火热,从事互联网人张口闭口就谈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概念离我们每个人那么的近。但是用户体验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能做产品经理的依旧是少数,把产品经理做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本篇文章总结4条我遇到的用户体验误区。如果一个流程的信息量是12个单位。x*y=12(x=单位页面的信息量  y=路径深度)例如微信发朋友圈即使断网情况下,当用户在点击发送时,朋友圈立刻就显示数据,给用户反馈是动态发送成功,其实是假数据显示,在这个时候后台还在上传。断网场景极少,朋友圈这个设计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操作顺畅,用户体验良好。不为了极少数使用场景而做真数据展示给用户,那样的话给绝大部分用户感觉加载过慢导致不好的体验。

    201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