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举个栗子:假设我是个潮人,同时我也是个医生,那我就有两个角色。如果给我设计一款音乐播放器,应该给我一款酷炫的,我会喜欢。但当我坐在办公桌边,给病患开药的时候,我电脑的开药软件需要很酷炫吗?我一边摇晃脑袋踩着节奏,看着充满特效的界面开出来的药,你敢吃吗?所以医院的软件需要简洁,保证开药的准确度。(然而需要强烈的视觉表达情绪的设计例外)。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接上回(《体验设计 | 认识用户体验》),继续分解。

3.3 可用性及一堆模型、概念

我们平常除了常听说“用户体验”之外,还常听到“可用性 usability”这个词,这个词挺牛逼的,在国际标准ISO 9241-11有概念描述: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概念总是很拗口,我们拆开来看。

拆成“特定使用环境、特定用户、特定用途”和“有效性、效率和主观满意度”两部分。

前一部分三个特定是什么意思呢?用户是特指的产品的对应用户,而且用户是个角色,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是会扮演不同角色的,产品也于该角色、该环境中使用。

举个栗子:假设我是个潮人,同时我也是个医生,那我就有两个角色。如果给我设计一款音乐播放器,应该给我一款酷炫的,我会喜欢。但当我坐在办公桌边,给病患开药的时候,我电脑的开药软件需要很酷炫吗?我一边摇晃脑袋踩着节奏,看着充满特效的界面开出来的药,你敢吃吗?所以医院的软件需要简洁,保证开药的准确度。

这就是特定用户,特定环境,特定用途。“有效性、效率和主观满意度”也好理解,有效性是指产品存在的价值,它能干什么用。效率是使用这个产品需要付出的成本。

主观满意度就是使用的感受啦。比如饮料,有效性是解渴解馋,打开饮料很方便、瓶口不大不小刚刚好,饮料瓶握持也顺手,这就是效率,喝完之后觉得好喝又酷,下次还要喝,这就是满意度。

可用性拆解的这些因素,可以用作评价产品可用性的维度。有人会问,可用性跟用户体验有啥区别啊?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只是这是不同领域的人在不同阶段提出来的概念而已,硬是要区分,个人觉得用户体验范畴更广一些。

另外我们又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专家机构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模型、流程,对用户体验进行定义,花样很多,给大家列举几个: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个是蜂巢模型(Peter Morville 提出),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有用”、“合意”和“价值”有什么本质区分,特别提一下“可接近”,这是出于一些有先天使用障碍的人士的关怀。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是Jakob Nielsen的Usability Goals,他更有名的是可用性10原则,这个我们以后探讨设计评价的时候再说吧。这五维特别提一下“可记”,这不是鼓励让用户记忆,而是产品的使用套路好记到不用怎么记忆,这次使用后,下次再来我还知道怎么使用。个人觉得其实跟“易学”的边界是有些重叠的。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还有Jesse James Garrett 提出来的用户体验要素,来自一本经典的书籍,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模型既可以用作评价产品的不同维度,也说明了产品的设计研发流程。

别以为只有国外的专家能提出各种模型,我们国家的也一点不差,下图是阿里1688UED提出的评价用户体验质量的5度模型。从用户的使用路径归纳出五个评价维度。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么多模型,有没有看晕了?哈哈。

我还是建议大家放宽视野各种吸收,然后拉通对比,慢慢你就会体会到,其实大同小异,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到时你也能提出属于你的模型啦。

给大家举个栗子:比如阿里的这个模型,对比可用性的“有效性、效率、满意度”,“触达(行为)-吸引度(对应指标)”跟“有效性”相通,有效(有价值)才吸引人嘛,“吸引度”还跟可发现性相关,所以跟“效率”也相通。而“完成度”自然也跟“效率”相通。“满意度、忠诚度、推荐度”跟“满意度”相通。同时也可以把Don Norman的三个体验层次拉过来凑热闹。本质是三大块,归纳成图;看,大家本质都是差不多的: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接下来瞅瞅这三个模型: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关于具体的概念大家可以看《交互设计精髓》这本难啃的大部头。左边很多刺的实现模型代表的是物体(为了好理解我们以后就叫产品吧)内部实际运转的所有细节,比如一个界面内部其实是由n行代码在运行的,手表里面是很多齿轮在相互作用的。它很复杂,也难以理解,所以刺很多。但用户看不到,用户看到的摸到的是产品的外观(媒介、界面),也就是表现模型,这是我们设计的,相对来说简单。而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使用则受他们心理模型的影响。心理模型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里所想,大家看到它很圆滑不带刺,代表容易理解(废话,自己心里想象的嘛)。

也就是说,用户可不管你产品是怎样运作的,老子自有一套理解方式。那这套理解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一方面来自表现模型。看到产品,就会唤醒既有的经验作匹配,或者全新学习。实现模型我们不会,心理模型我们改变不了,设计师能做的就是改变表现模型,让表现模型接近用户心理模型或者形成一套简易不出错的心理模型。举个栗子: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二维码扫一扫,有没有发现摄像头打开的时候,总有一条线上下扫来扫去(表现模型),这时你的心理模型是“扫一遍,就能把码输入从而识别”。但其实往往线还没扫完,二维码就已经被识别出来了!这只能说明其实产品并不需要等线扫一遍啦,摄像头一照,就识别出来了。线只是让你形成扫描的感觉从而无障碍使用而已。

再举两个反例: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大家看这个界面,这是以前按键手机的音乐播放器界面(透露年龄呢),按键机主要是靠上下左右中五维键来操作的,不懂的请查看史料。请问界面右边的音量大小,是靠按什么键来控制的?

许多人会回答左键调小右键调大。这就是界面(表现模型)告诉我们的。但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界面有句提示“左右快进快退”,没错,抱歉,左右键被用来调进度啦。那是什么键调音量呢,上下键。这就是表现模型让我们产生错误心理模型的例子。那怎么改呢?把音量滑动槽竖起来也许就ok。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大家再看这两张图。我们当时在做一个类似AppStore一样的应用下载平台,这是平台开放给开发者的后台。为了保证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测试,开发者把他们的应用提交上来后,一个应用需要经历最多十几种测试状态,才能上架销售。开发者求的是什么?赶紧上架啊,你觉得他们看到这么多状态要走,能舒服嘛?这就是典型的实现模型长什么样,表现模型就长什么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复杂。后来我们做了优化,把状态在表现层缩减为右图那几项,看上去就没那么大压力了,当然实际测试工作没有削减,只是没必要让用户知道。

看完三个模型,下面列举一堆行业的名词,大家有兴趣去百度吧,就不多做解释了。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然而还是挑一个给大家解释,最后一个:UI,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我不狭义看成视觉设计,或者软件界面,我看成一种广义的媒介,这道媒介横隔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完成沟通。一个看得见的图形界面是一个UI,一个看不见的电话呼叫中心也是一个UI,一条文字短信也是一个UI。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是UI就需要设计。短信有什么好设计的?大家看下面两条短信: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上面一条是用心设计的,下面一条是粗制滥造的。首先上面一条先透露了身份(跟人打招呼先自我介绍),下面一条最后才说爷是中国移动,同时中间冗余文字多多,我可不会好好看完。重要的是,我只有满意跟不满意,第2点是废话,第3点第4点是移动内部行话完全看不懂。而且不满才反馈,满意还要坑我一毛钱短信也是醉了。

另外,我也听许多人说,我是做UI的,你是做UE的,指的是我是做视觉的,你是做交互的。这种说法也许跟某些历史原因有关,我没兴趣知道。用户体验UE是一个广义的概念,UI也是广义的,所以建议大家心里有个底,当然沟通的时候不需要钻牛角尖纠正别人,不然迂腐的就是你了,沟通的目的达到就好。

3.4 用户体验的几个侧面

我记得看过深泽直人的一个采访视频,可惜现在找不到链接了。他在视频里解释“无意识设计”,他说起曾经一个手机设计,手机的外壳故意做得不流线,像削皮后的土豆一样,为了一种握持感,重要的是,拿着它的人会不自觉地玩外壳,直到有人提醒“你一直在玩手机哦”,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一种好设计,发生在无意识里。也就是说,

好的体验是透明的。

(然而需要强烈的视觉表达情绪的设计例外)。

大家觉得10086的体验好吗?说实话,算是不错啦,虽然不一定解决问题,起码都是礼貌待人。但百度一下,看到的都是黑移动的话。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是怎么回事?好的体验,大家不会提,或者根本就意识不到,觉得理应是这样,而坏的体验,就会被炒上天。我们爱上一个人有无数理由,讨厌一个人一个理由就够了嘛。我们经常会被一个人的缺点蒙蔽双眼,而忘记他的优点也是彻底的人性弱点啊,一个艺术家的成就靠的是他的代表作好不好。又好像听一首曲子,也许觉得好听也许觉得也就那样一般般,但突然来一个刺耳的旋律,你就会吐槽了。

比如说读书软件,当我们沉浸在内容本身,控件什么的就根本不重要了嘛,设计师只需要静静地托好整个体验就好,不要打扰。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再比如微信,当你从微信任何地方点击一个人头像打开名片页,再打开对话窗,聊完一顿天后按返回,你觉得应该返回哪里?一下子可能我们并没想起来,按信息架构来看,应该返回上一层名片页。但其实统统都返回了微信消息列表。然而我们用得很自然。

再比如我们购物的支付流程,在购物车那个界面,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推荐,抓住最后的机会销售。但一旦进入订单确认流程,就统统消失,甚至连导航都不见,为什么?跟任务无关的,默默隐藏掉了,而你并没有发觉。

好吧,再说一遍,好的体验是透明的。

下面谈谈“复杂”。

Don Norman有本书叫《如何管理复杂》,说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会有“复杂”这个话题呢?主要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看看下面两张电影海报: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左边的电影叫《战神》,是70年代的科幻片,当时的特技比奥特曼还不如。它有个更牛的名字,叫《关公大战外星人》,彭浩翔修复了一个版本,有兴趣的朋友也许可以搜到。右边的电影不用介绍啦。从这两张海报就可以看出来,科技的进步。

照理来说,科技进步,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却带来“复杂”。比如: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左边的手机叫大哥大,当年巨牛,机如其名,只有老大才能拿的,功能单一,现在早就没人用了。取而代之,现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机,有n多功能。现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我们爸妈用这两种手机,爸妈哪种手机上手更快?

除非天赋异禀,一般都会用大哥大比较简单吧,因为功能少嘛,照着纸质电话本,按数字,按拨号就能打电话了。现在的手机功能又多,又到处冒流量,手势又多,复杂!但为毛大哥大消失了呢?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有人家里的遥控器少于3个的吗?我试过在客厅电视机前短路,不知道用哪个遥控器转台。复杂!但为毛我们还是要用电视盒子也要用电视也要用dvd呢?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张图来自于Don Norman,解释了复杂和可用性的关系。纵轴是需求,横轴是功能,功能越多,满足需求也越多,能力(黄线)就越强。但随着能力增强,可用性(虚线)就越低。因为复杂了嘛。于是乎,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科技进步,带来复杂,所以消灭复杂。

哈哈,这是个伪命题啦。

我们怎么可能去用大哥大。想想: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没有复杂挑战的游戏,会侮辱你的智商吧…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钢琴有88个键,好复杂,为什么还是那么多家长送小孩去学习?

茶道要讲究水温、茶叶、茶具,好复杂,为什么那么多人乐于此道?

复杂有时并没有错。

从商业的角度,功能会成为卖点,人们也喜欢专业化,比如卖豆浆机,要跟你说S型仿生石磨刀、扰流筋设计,谁知道是什么鬼,但没关系,你这豆浆机professional。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从交互的角度,也需要功能来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比如iPhone取代大哥大。

从用户情感的角度,我们需要茶道,需要音乐(钢琴)。

这些“复杂”我们都需要。甚至有些复杂是消灭不了的,有个特斯勒复杂性守恒定律,说的是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比如发邮件,最少我们要告诉产品发件人是谁,发去哪里,这两件事情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最低限度的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善它,比如我们登录了邮箱,就相当于告诉了产品发件人是我们,所以发件人这一项是不用另外填写的,多账号的时候也不用填写,设计成账号选择。收件人我们可以用联想来减少输入,也可以加入最近联系人的选项,以减少输入的复杂。

所以,我们要做到并不是消灭复杂,而是:

设计驯服复杂。

想想上一章的厕所托架,不是简单地取消托架,而是驯服它: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4 用户体验的价值

有时候我们提及用户体验价值,会说出这么一些话以彰显我们的工作成果:

  • 50个可用性问题发现及解决。
  • 用户完成某任务时间降低50%。
  • 用户操作某任务成功率提高75%。
  • 让某界面访问量增加200w。
  • 问卷回访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工作的直接结果,但究极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为了商业。通过满足用户需求,给予良好用户体验,以满足商业利益。

大家看这张图: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是用户对体验的不同层级的感受,我们追求的价值就是塔尖的“品牌”,提升品牌忠诚度,达到商业目的。

举个栗子,飞机大家坐过,飞机有两种舱位,一种经济舱,一种头等舱,两种舱位的座位是不一样的,代入这个模型对比看看(注意:扣除价格因素,假设你是土豪)。

在塔的第一层,“有用”这一层,两种座位一样,都是有用的,飞机没有站票,站着也累。

第二层“可用”,两种座位都是坐下去不会塌的,都可用。

第三层“好用”,差别就来了,经济舱座位有点挤,大长腿没地方放,最讨厌的是前面的座位还向自己调低靠过来,雪上加霜。相反头等舱就舒服多了,甚至躺着都可以。所以头等舱座位更好用。所以你更爱用头等舱,如果有一个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又相对特别好,你更爱用,可能的话,你都宁愿选择这家航空公司。

这一下,你就对这家公司的品牌产生认知,进而忠诚,进而掏钱。当然让我们掏钱,有多种方法,比如信用卡积分兑换里程,比如有情怀的广告侵入意识形态,用户体验是作为通往罗马的其中一条大道存在的。

5 为什么会出现用户体验问题?

怪我们咯。

首先,没考虑用户。重视技术创新,忽略人类因素,有个牛技术,就想着肯定有人会用,完全没有场景也没关系。只重视功能或形式,也不考虑为什么要有这些功能为什么要长这个样子。

其次,想到用户了,但把用户想象得太美好了。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我们也许觉得用户有兔子的耳朵,老鹰的视觉,大象的记忆,但这是个怪物。

我们觉得用户会在安静、有序、不分心的环境中使用我们的产品,PC产品有可能可以,移动产品可能就不行。我们觉得用户会记住前面做过的事,不用再做任何提示。我们觉得用户会宽容,会积极探索,所以犯错也无所谓。我们以为用户像我们研发设计人员一样了解

导航,像运营人员一样了解业务,不用介绍根本就很清楚。

当我们犯下这些错误,问题应运而生。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不好意思,又黑一下微信,我怎么知道去哪里删除。我不宽容我不积极我懒得找。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以为我们很熟悉“此区域”是红色框起来的区域。

再次,我们也重视用户需求了,也小心翼翼考虑用户使用场景了,沟通出问题了。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这张经典的图大家可能看过,第一张图式用户描述的需求,中间经过市场、需求、设计、研发,层层变形,最后用户说了一句:“什么鬼”。可怕的是,用户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看看最后用户真正心里想要的轮胎。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下)

哈哈,注意,层层环节扣好。

那好,怎么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呢?有个方法可以,下一个章节,关于UCD。

呼,终于把这一章节码完,前几天预估了一下,以现在的速度,写完所有东西估计得一年,魂淡啊。能写多少是多少吧,可能越来越快也说不定,可能中间没人看就停了也说不定,总之走一步算一步吧(怎么这么像现在做产品…)。最后还是谢谢各位的耐心啦。

 

作者信息:Danis,YY交互设计师,http://danis.zcool.com.cn/

本文由 @Dan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140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6-01 10:41
下一篇 2017-06-01 13:50

相关推荐

  • 分身乏术?来学学交互设计的优先级判断与排期协同

    在被密集需求轰炸(需求本身都具备一定合理性,不包括那种应该拒掉不接的需求),同时自己还有一堆想自发驱动去做的事情时,交互设计师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先级判断,分解需求排期推进呢?来看今天的实战经验!

    2017-05-23
  • 【交互体验】让你事半功倍的交互体验自查清单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小编推荐:刚画完的原型自我感觉良好,当到了评审的时候发现在用户体验槽点非常的多。如果你遇到上面的情景,那么这篇文章对你绝对有用。事不宜迟,请看下文。体验清单起因去年底看朋友出国前用‘穷游清单’给自己列清单,她说列的清单可以帮她在出行前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东西,避免因遗漏东西使整个旅行变得很糟。既然旅游清单可以使旅游提前避免问题发生,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使自己的产出物交付前保证万无一失。在平时设计...

    2018-01-30
  • UX案例学习:HubSpot如何重新设计他们的主页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设计师如何集中研究,协作,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为底线,安排一份紧凑的时间规划。

    2016-08-24
  • 交互设计中的视觉基础-格式塔理论

    爱UI小课堂今天从交互设计开始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师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职业,既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所要具备的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格式塔理论作为视觉设计的基础知识也是交互设计师必备知识之一。20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了一套视觉感知的格式塔理论,格式塔理论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的最终结果,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这个理论为用户界面设计准则提供了相关的基础...

    2018-04-26
  • 格局洗牌中的QQ音乐在怎么琢磨用户体验?

    2015年整个行业正版化洗牌,数字音乐平台格局不断蜕变,近日,腾讯数字音乐部总经理梁柱对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些看法。 “你们那篇(虾米音乐王皓)文章我读了。” 腾讯数字音乐部总经理、QQ音乐总经理梁柱(Ross)对我…

    2015-12-04
  • 你天天挂嘴边的「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

    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这个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词,你真的懂吗?

    2017-05-02
  • 免费电话你用了吗?

    随着微信电话本1.0.0版本登录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这款智能通讯增强软件也引起了一场热议。在这小编也亲自体验一下并与大家分享,欢迎拍砖~ 安装并打开微信电话本,如图: “免费”二字相当醒目,但真的是免费吗?其…

    2014-11-13
  • 如何让设计效果可量化

    前言: 做搜搜这些年一直沉浸于重点工作中的项目,除了定时写项目总结与培训。都快忘记写文章很抱歉。这次终于有了重新学习机会,应该多写。 长久一来也是思考如何让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更直观价值体现与量化。 …

    2015-04-13
  • [自译]VR 设计实践

    在Media Lab的作者分享了他在本科项目中对VR设计实践的一些思考,阅读后能够帮助对虚拟现实中的体验设计建立一些基础的认识,其中对地形特征(terrain features)和标线(reticle)的交互解读让我感觉收获颇多,与…

    交互设计 2016-08-30
  • 设计师如何具有工程师思维?

    常常在提 design thinking, 让工程师有设计思维,但作为一个设计师,很多时候工作处理的都是交互层的东西,那如何像一个工程师一样理解一个项目呢?或者说如何具有工程师思维? 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是:根本没有“工…

    201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