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数据被称作是最新的商业原材料「21世纪的石油」。商业领域、研究领域、技术发展领域使用的数据总量非常巨大,并持续增长。就Elsevier而言,每年从ScienceDirect下载的文章有7亿篇,Scopus上的机构档案有8万个、研究人员档案有 1 千 3 百万,Mendeley上的研究人员档案有 3 百万。对于用户来说,从这个数据海洋中抓到关键信息越来越难。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数据被称作是最新的商业原材料「21世纪的石油」。商业领域、研究领域、技术发展领域使用的数据总量非常巨大,并持续增长。就Elsevier而言,每年从ScienceDirect下载的文章有7亿篇,Scopus上的机构档案有8万个、研究人员档案有 1 千 3 百万,Mendeley上的研究人员档案有 3 百万。对于用户来说,从这个数据海洋中抓到关键信息越来越难。

许多先进的可视化方式(如:网络图、3D 建模、堆叠地图)被用于特定用途,例如 3D 医疗影像、模拟城市交通、救灾监督。但无论一个可视化项目有多复杂,可视化的目的是帮助读者识别所分析的数据中的一种模式或趋势,而不是仅仅给他们提供冗长的描述,诸如:“ 2000 年 A 的利润比 B 高出 2.9 % ,尽管 2001 年 A 的利润增长了 25 % ,但 2001 年利润比 B 低 3.5 % ”。出色的可视化项目应该总结信息,并把信息组织起来,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关键点。

对于 Elsevier’s Analytical Services 的项目而言,我们一直在寻找提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方式。例如,在我们对于研究表现的分析中有大量关于研究合作的数据;我们为 Science Europe 提供的报告(Comparative Benchmarking of European and U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Researcher Mobility) 包含跨州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的数据,这些数据不适合直接用二维表和X-Y图展示。

为了探索数据背后的故事,我们使用了网络关系图来识别国家间的合作,并了解每个合作关系的影响。

本文提供一份包含五个步骤的数据可视化指南,为想用表格、图形来传播观察结果、解读分析结果的人士提供帮助。要记住,建立好的可视化项目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第1步-明确问题

开始创建一个可视化项目时,第一步是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又或者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个可视化项目会怎样帮助读者?”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表 1–数据集中的三条记录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1-槽糕的可视化项目并不澄清事实,而是引人困惑。此图中包含太多变量

清晰的问题可以有助于避免数据可视化的一个常见毛病:把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数据集(见表 1 ),其中包含一个机构的作者总数、出版物总数、引用总数和它们特定一年的增长率。

图1是一个糟糕的可视化案例,所有的变量都被包含在一张表格中。在同一张图中绘制出不同类型的多个变量,通常不是个好主意。

注意力分散的读者会被诱导着去比较不相干的变量。

比如,观察出所有机构的作者总数都少于出版物总数,这没有任何意义,又或者发现 Athena University、Bravo University、Delta Institution 三个研究机构的出版物总数依次增长,也没有意义。拥挤的图表难以阅读、难以处理。在有多个 Y 轴时就是如此,哪个变量对应哪个轴通常不清晰。简而言之,槽糕的可视化项目并不澄清事实而是引人困惑。

第2步-从基本的可视化着手

确定可视化项目的目标后,下一步是建立一个基本的图形。它可能是饼图、线图、流程图、散点图、表面图、地图、网络图等等,取决于手头的数据是什么样子。在明确图表该传达的核心信息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件事:

  1. 我们试图绘制什么变量?
  2. X 轴和轴代表什么?
  3. 数据点的大小有什么含义吗?
  4. 颜色有什么含义吗?
  5. 我们试图确定与时间有关趋势,还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使用不同类型的图表实现相同目标,但并不推荐这样做。不同类型的数据各自有其最适合的图表类型。

比如,线形图最适合表现与时间有关的趋势,亦或是两个变量的潜在关系。当数据集中的数据点过多时,使用散点图进行可视化会比较容易。

此外,直方图展示数据的分布。直方图的形状可能会根据不同组距改变,见图 2 。(在绘制直方图时,本质是在绘制柱状图来展示特定范围内有多少数据点。这个范围叫做组距。)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2-当组距变化,直方图的形状也发生变化。

组距太窄会导致起伏过多,让读者只盯着树木却看不到整个森林。此外,你会发现,在完成下一个步骤以后,你可能会想要修改或更换图表类型。

第3步-确定最能提供信息指标

假设我们有另一个关于某研究机构出版物数量的数据库(见表 2 )。可视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充分了解数据库以及每个变量的含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 A 领域(Subject A),此机构出版了 633 篇文章,占此机构全部文章的 39% ;相同时间内全球此领域共出版了 27738 篇文章,占全球总量的 44% 。 注意,B 列中的百分比累计超过 100% ,因为有些文章被标记为属于多个领域。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想了解此机构在各个领域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数量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不仅如此,与下面这些指标对照会呈现出更多信息:

  • 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总量( B 列)
  • 此领域的全球活跃程度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一个相对活跃指标,1.0 代表全球平均活跃程度。高于 1.0 代表高于全球水平,低于 1.0 代表低于全球水平。用 B 列的数据除以 D 列,得到这个新的指标,见表 2 。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表2-用B列的数据除以D列,得到新的指标:相对活跃程度(E栏)。

第4步-选择正确的图表类型

现在我们可以用雷达图来比较相对活跃指数,并着重观察指数最高/最低的研究领域。例如,此机构在 G 领域的相对活跃指数最高( 1.8 ),但是,此领域的全球总量远远小于其他领域(见图 3 )。雷达图的另一个局限是,它暗示各轴之间存在关系,而在本案例中这关系并不存在(各领域并不相互关联)。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3-相对活跃指数雷达图

数据的规范化(如本例中的相对活跃指数)是一个很常见也很有效的数据转换方法,但需要基于帮助读者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用。如在此例中,仅仅发现目标机构对某个小领域非常重视没太大意义。

我们可以把出版量和活跃程度在同一个图表中展示,以理解各领域的活跃程度。使用图 4 的玫瑰图,各块的面积表示文章数量,半径长短表示相对活跃指数。注意在此例中,半径轴是二次的(而图 3 中是典型线性的)。图中可以看出,B 领域十分突出,拥有最大的数量(由面积表示)和最高的相对活跃程度(由半径长度表示)。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4-玫瑰图。此图中各块面积表示文章数量,半径长短表示相对活跃指数(E列)。

第5步-将注意力引向关键信息

用肉眼衡量半径长度可能并不容易。由于在本例中,相对活跃指数的 1.0 代表此领域的全球活跃程度,我们可以通过给出 1.0 的参照值来引导读者,见图 5 。这样很容易看出哪些领域的半径超出参考线。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5-带有相对活跃指数参考线的玫瑰图

我们还可以使用颜色帮助读者识别出版物最多的领域。如图例所示,一块的颜色深浅由出版物数量决定。为了便于识别,我们还可以把各领域名称作为标签(见图 6 )。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6-玫瑰图中的颜色深浅代表出版物数量(颜色越亮,出版物越多)

结论

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有很多。新的工具和图表类型不断出现,每种都试图创造出比之前更有吸引力、更有利于传播信息的图表。我们的建议是记住以下原则:可视化项目应该去总结关键信息并使之更清晰直白,而不应该令人困惑,或用大量的信息让读者的大脑超载。

 

原作者:Georgin Lau and Lei Pan

翻译:王鹏宇

via:Datartisan数据工匠

原文地址:http://www.36dsj.com/archives/39986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542/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9 08:28
下一篇 2017-05-29 10:25

相关推荐

  • 不同用户体验渠道的无缝衔接

    不管在什么渠道或设备上,无缝衔接是组成可用的多渠道体验的5大关键点之一。那些能让不同渠道之间的转换体验变得简便的公司,将拥有市场竞争优势。

    2017-05-04
  • 无限加载的最佳实践-交互&动效

        无限加载允许用户不断的通过滚动浏览大量的内容。它的实现原理就是当你在界面上滚动到离页底一定距离的时候,就会触发加载,在页底加载出新的内容。 这种形式让用户在浏览中不会被打断——当用户浏览到页底时,新…

    2016-06-21
  • 六个步骤,细说电商banner图设计之色彩的奥秘

    我们常常会说到做设计需要知道三大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又可以分很多个类别,比如网页设计/UI设计/电商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等,那对于电商设计有没有专门的三大构成呢?至今好像没有看到,所以我想尝试着梳理一下我脑袋里的知识点,专门讲解一下三大构成在电商设计中的运用,而今天我先从色彩在电商设计中的运用开始说起。

    2017-05-21
  • 如何合理的在移动应用中使用动效

    译者语:本文是我在Smashing Magazine看到的一篇关于如何在移动应用设计中运用微动效的译文。初次翻译文章,很多词句用的可能不太妥当,在这里给大家作揖了!knock knock……

    2017-06-03
  • 【译文】用户体验部门的领导者需要读什么?

    Ivan Boyko的观点 其实有大量的书单可以让我们使用,但是这里我只推荐2个博客和2本书 Blog 1. NNgroup ,我最喜欢的博客。 Writing for Web series这篇文章是必读的。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资料:手机可用性研究,…

    2016-08-04
  • APPLE WATCH 中文手册:APPLE WatchKit Apps--界面导航

    本文翻译自Apple Watch Programming Guide:Interface Navigation,敬请勘误。 对于内容超过一屏的WatchKit app来说,您必须在设计时选择一个导航类型。您所选择的导航类型定义了如何在应用程序中展示和管理界面控…

    2015-06-15
  • 张茂泽:论黄帝陵的文化内涵 |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

    📌 编辑 | 璇仔编者按: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和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邀请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位规划大师及其领衔的团队作为核心设计团队,通过共同驻地,对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研讨,分别提出未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3月9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作为探班大师来到工作营现场,以《论黄帝陵的...

    2018-03-17
  • APP细节打磨绝招 “微交互动画”

    著名魔术师 Dariel Fitzkee 曾经说过:“魔术是表演和细节的艺术。”而交互设计同样是如此。设计师大多能够很好的控制设计的大方向,但是细节处理不当的话,会让优秀的设计方案功亏一篑,要不怎么说“细节当中藏有魔鬼”呢?也正是因此,那些精心设计的微交互会让用户体验显得精巧而到位。

    2016-09-08
  •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让用户“看见”的手段很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成立的。找到和用户习惯或目标匹配的场景和交互行为,才能获得最好且最有效的体验。

    2017-04-29
  • Stack自动布局:Sketch中的Flexbox

    Skacks会彻底改变你对Sketch布局方式的理解。Sketch用户终于可以在不用CSS的情况下,直接使用Flexbox的排版技术。小提示:

    – Stacks能产生一致性。

    – 一致性使设计清晰。

    – Stacks能使设计清晰。我们Anima的使命是让设计师能掌控自己的设计。我们正在打造一款设计工具,让设计师定义和构建UI与UX设计中所有零零碎碎的元素,并且最终能自动生成本地代码,1:1还原设计。这就使设计师不依赖团队的其他部分,比如开发人员的优先关注点就与设计团队不同。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