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一.相关背景

今年开年以来,行业内一直在热炒VR相关概念,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技术水平、平台构建、内容提供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相关VR设备厂商和软件开发商还没有找到一种较为优质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实现快速盈利和发展。

VR技术目前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只停留在游戏领域,包括灵境影院、UtoVR等视频播放应用也已在VR应用总量中占据了相当可观比例。而训练、教育以及最新提出的全景直播等应用也开始被人不断提出,个人以为VR应用将很快走出传统人们观念中游戏、三维模拟等应用范围,变成像微信、淘宝等常用手机应用一样融入日常生活中,而广大产品经理也需要充分了解VR技术背景,以全新角度规划用户需求发掘、产品功能设计等工作,以求为自身和企业牟取更多发展机遇。

二.VR应用交互特点

1.三维空间

VR应用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全景操作,UI组件是在空间中排布,因此传统手机应用UI设计思路在实际设计时就会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手机UI设计主要基于二维,所有组件都是在一个平面内,因此在排布组件时,主要考虑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主要信息传递给用户,并且满足用户视觉审美需求等。但是对于VR应用而言,UI组件可以排布的空间变为了上下左右前后720度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有些UI组件布置在用户的头顶、身后这些用户看不见的地方。那如何引导用户按照应用设计初衷对UI做出操作,就需要广大产品经理进一步进行思考。

目前在VR模式下UI排布主要遵循两种方式:一是遵循传统UI布置方法,将UI布置在一个平面内,即在三维空间中设置一个用于布置UI的平面,所有UI组件都布置在该平面上,最为典型的就是GearVR的VR影院,所有选项都布置在一个平面。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布置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用户传统使用习惯,用户在使用时对于所有可用功能都可以一目了然,但是这种模式主要缺点是无法充分发挥三维空间特点,UI排布如果遵循传统二维排布方式,那么给用户视觉体验所造成的冲击性就相对较小,并且很多情况下,为了方便用户使用,VR模式下的组件尺寸相对较大,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排布的组件相对较少,当应用功能变得复杂时,会使得UI设计出现困难。

另一种是将UI组件分布在三维空间中,按钮可能会出现在用户背后,图标可能会出现在用户头顶。这种UI布置方法在很多游戏中已得到广泛使用。这种UI布置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三维空间特点,在用户对组件的操作中可以加入更多特效,视觉效果也更好。但是这种操作最大问题是,组件有可能出现在用户视线无法看见的角度,因此会对操作产生严重影响,以笔者为例,多次出现在首次使用VR应用时找不到目标组件的情况,必须通过身边的引导人员指导,才能找到组件。但是个人认为,随着VR应用功能逐步复杂,二维平面设计方法会越来越难以适应UI需要,因此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帮助用户在三维空间中更加便捷、快速使用应用才是未来VR的UI设计发展方向。

2.操作受限

不同于传统手机应用,VR交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VR模式下,用户是无法用手指来触摸屏幕的。而这对于UI设计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图标等元素在设计时要考虑尽可能简化操作,其次才是考虑美观和趣味性,滑动条等传统UI组件在使用时会受到一定限制,那么诸如播放等操作就需要用新的方法来进行规划。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外设:

这种方案在游戏、三维模拟、AR等领域以及硬件设备厂商应用较多,一般是会要求用户在购买VR设备或安装应用时,同时买入硬件操作设备,一般是手柄、AR传感器,或者是像GearVR一样在VR眼镜盒上设置触控板和按钮。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由于有硬件作为支持,交互设计较为简便,开发人员直接通过与硬件设备进行对接就可以完成确定、选中等相关操作,同时也更加符合用户传统操作习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a)首先购买外设会直接增加用户的费用支出,从而严重影响应用的推广;b)限定用户使用场景,由于需要外设,用户必须在使用时将设备携带在身上,这就使得用户只能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使用应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应用推广

2)常规二维交互:

由于VR应用仍然是手机应用,所传统手机应用的UI设计模式对于新兴的手机应用仍然十分有用。一部分VR手机应用在设计时分为常规模式和VR模式,在常规模式下仍然与传统手机应用架构一直,用户可以进行相应功能操作,然后用户在进入VR模式后,一般情况下就没有交互了,以UtoVR为例,用户可以像传统播放软件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资源进行播放,然后在选择VR模式播放以后就可以将VR设备放入眼镜盒,观看VR视频。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用户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将手机拿出做一些相应操作。这一模式最大好处就是:由于传统手机应用UI设计体系较为成熟,因此其也可以更好的贴合用户习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在VR模式下由于没有外设支持,使得其只能实现有限操作,用户交互体验较差,而且也会影响VR模式下的功能设计,这种模式在一些交互较少的游戏、技术演示、视频播放应用上使用较广。

3)纯3D交互:

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VR模式下用户交互,一些企业选择通过优化UI流程和架构,让用户通过在VR场景下通过凝视,摇头等头部动作来实现确认等交互操作。目前在一些游戏平台中发售的游戏就是在用这种交互模式,用户通过凝视组件一段时间后,表示进行了确认操作。这种模式可以使玩家VR模式下,不破坏沉浸感的前提下,实现较多操作,同时也不需要购买多余设备,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案,但是这种交互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目前很多VR交互都需要玩家通过凝视这一方法进行操作,而这种模式对于用户操作反馈较慢,无疑会影响用户使用连贯性。其次由于用户可以实现的操作动作非常有限,这就使得产品经理或者策划在进行UI设计时必须要将功能设计的简洁明了,这就对相关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许这就更需要广大产品经理来深入理解和发扬乔帮主的“极简主义”。

4)其他方案

目前在VR领域还有一些新型交互方案,比如利用手机前置和后置摄像头、语音等,这些交互方案更加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同时也不增加用户负担,但是由于技术能力限制,目前很多方案仍然处在研究过程中。在未来,手机VR应用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相关研究也会进一步促进VR应用的发展。

三.个人心得

对于VR模式中UI设计而言,个人认为重要就是“空间感”把控。由于呈现空间是三维,所以在设计UI时需要利用好空间感,给用户更好视觉体验,形成视觉冲击感,但是同时必须要注意,由于三维透视和视野限制,使得一些组件在用户视野中的尺寸不够合适,用户在使用时不一定可以看得清。

举例而言,如图所示: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对于组件A而言,如果在空间中遵循传统设计模式,将UI组件完全紧贴在背景板上,即A位置,就无法体现出立体感,而如果像A’一样与背景板之间形成一定空隙,就可以提升空间立体感,同时如果组件的法线可以与用户视线形成一定角度,也可以提升组件空间立体感。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过于追求空间感,对于一些距离用户较远的UI组件就会由于看不清而影响实际使用,如下图所示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组件B由于与用户距离较远,如果采用水平布置,那么在用户视角中宽度就会变小,那么对于一些视线锁定之类的操作就会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将组件向用户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不一定要使组件法线指向用户,可以是一个较小的固定角度即可,如图中B’,这样就可以在不过度削弱立体感情况下,方便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距离用户较近的组件,建议可以通过形成较度,增加空隙等方式提升立体感,对于较远的组件,还是通过增加旋转角度等方法,方便用户使用为先。

四.总结

VR、AR以及随之而来的MR,就目前来看,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解决,包括VR设备、高分辨率手机屏幕等技术已经为VR应用爆发做好了铺垫,所以下一步,VR技术需要在运营、设计、推广等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而相关研究和分享也需要从游戏、三维仿真领域逐步走出,借助当下互联网企业成熟的运营模式,来帮助这一蓝海领域变得更加波澜壮阔。

 

作者:万卷蓟夫人,工商管理学硕士,软件工程师

本文由 @万卷蓟夫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31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8 00:03
下一篇 2017-05-28 01:59

相关推荐

  • 搜狗词典用户体验更给力 可原汁原味学英语

    日前,搜狗词典APP迎来重要升级,接入上百部与查询词相关的优质英美影视剧内容,并将“国际报道”内容板块升级为“双语报道”,进一步丰富了英语单词的学习语境,提升了用户的查词、记词体验,帮助用户原汁原味学英语。接入海量英美影视剧内容,新增“原声影视”内容板块及“视频单词卡片”功能,是搜狗词典APP此次升级中值得称道的一大亮点,这使得搜狗词典APP突破了原有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内容形式,方便用户通过丰富的影视剧短片,用更具趣味的方式了解学习英...

    2018-03-12
  • 如何合理的在移动应用中使用动效

    译者语:本文是我在Smashing Magazine看到的一篇关于如何在移动应用设计中运用微动效的译文。初次翻译文章,很多词句用的可能不太妥当,在这里给大家作揖了!knock knock……

    2017-06-03
  • The Benefits of Mobile Interaction Design

    Mobile interaction design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user interfaces for mobile devices. It involves creating a user experience that is tailored to the device’s size, capabilities, and context. Mobil…

    交互设计 2023-04-03
  • 页面停留时间和网站停留时间详解

    摘要:一、页面停留时间与网站停留时间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假设用户访问了网站的主页(Home)。分析工具将这个访问者标记为一个Visit,接着这个访问者又浏览了另外两个页面(Page2和Page3),然后他离开了你的网站…

    2014-12-16
  • Axure小白,快速做出冲顶大会高保真原型,全靠它(附源文件下载)

    Hi,大家好我是Axure实战班萌萌哒的班主任Sara(*^▽^*)这是一篇很有内容的Axure班介绍文章如果你被Axure困扰想快速玩转Axure,做出标准的原型图想写出规范的原型说明,掌握产品交互那么花3-5分钟了解下这个实战班吧,2000多位同学报名学习了,不会错的~先给大家看看我们班liwen同学,做的冲顶大会gif图喔,真的很棒棒耶(*╹▽╹*)(福利资料:添加班主任Sara为好友,可获取“冲顶大会”原型文件。Sara微信见文...

    2018-03-26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做智能硬件后就不灵了呢?

    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做智能硬件后还能像过去那样玩得转吗?互联网PM和智能硬件PM有何区别?知乎用户忘象Van以其亲身的经历,从定位、KPI考核、关注点、项目追求和成本意识的五个差别做了详细的解答:我做过手机PM,也做过互联网PM,感觉这个问题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所有的区别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硬件PM是生意人,互联网PM是设计师。————————————产品经理是近年来严重泛滥的一个词,而且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强盛,导致大家对这个岗位的认知完全...

    2018-03-12
  • 腾讯大神教你写出合格的产品交互文案

    做产品的时间越久,越发现文案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来聊聊交互文案。 文案最初是桌子的指代,后来演变成一种职业;现在说起文案一般指以文字表现创意策略。交互中当然会涉及文案,虽说在整个前端展示中并不算突出,但…

    2016-01-13
  • 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的自我总结

    ——关于转岗、给新人的建议、交互与产品设计、腾讯ISUX的总结 1.能聊聊您从网页设计师变成前端工程师再转为交互设计师的过程么,有什么建议能给和您一样自学交互的同学呢? 答:回想起来挺有意思,过程很丰富,说明…

    交互设计 2015-12-01
  • 设计师们,停止不必要的UI动效设计吧!

    这篇短文将会探讨UI设计中动画的过度使用,并将其与早期的视觉设计进行对比,提出一些对于有效的GUI动效设计的建议。我们将在下文中,简单探讨如何改善下面的这个交互。

    2017-05-14
  • 当我们在讨论用户至上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用户价值=用户收益-用户成本用户价值=用户收益-用户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备选产品用户收益-备选产品用户成本。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