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比我聪明的家伙们那里偷来了9个UI设计的秘密

译者按:都说设计重要,但是好设计的标准似乎一直都没个定数。学苹果的拟物、学谷歌的material design、学微软的metro风,学到的似乎都只是皮毛和表象。设计师应该是整个公司里思考得最深最细的人,是重要的产品驱动力之一,而不是单纯的美工或执行者。


译者按:都说设计重要,但是好设计的标准似乎一直都没个定数。学苹果的拟物、学谷歌的material design、学微软的metro风,学到的似乎都只是皮毛和表象。设计师应该是整个公司里思考得最深最细的人,是重要的产品驱动力之一,而不是单纯的美工或执行者。

我从比我聪明的家伙们那里偷来了9个UI设计的秘密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总觉得自己品味不俗。不过假如我的品味真的还过得去,那肯定是因为我对于一件事情总是不遗余力——从比我聪明的家伙们那里各种偷师,窥视他们的秘密和思路。

在UX(用户体验)界,我算是个菜鸟,但是我挺幸运,能看到那些世界级的设计公司(比如说Ideo、谷歌、CapitalOne之类)和设计师是怎么思考和工作的。

其中有些人我当面见过,有些则是通过书和活动。无论他们有没有意识到,我总是仔细聆听,并且把他们关于设计的最棒的想法偷过来。下面就是我的“盗窃”成果:

一、观察人们创造的东西

——来自CapitalOne 设计副总裁Dan Makoski

从Makoski那里,我知道了理解人们的方式一共只有三种:听他们说了什么,看他们做了什么,以及观察他们创造的东西。传统的研究方式基于人们所说的内容,比如通过问卷、面聊、焦点小组(找一组人来群聊)之类的。但是问题在于,人们所说的与他们所做的往往大相径庭。

比起聆听他们的言语,观察人们的行为能让你有更深的了解,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直接考察他们创造了什么。任何动物都能消耗身边的资源,但只有人类才具备创造能力。

Makoski教会了我要把普通人引入到设计流程中,并且给予他们所需的材料,创造出他们心中的最优解决方案。而所谓的“材料”,其实只是纸张、便利贴、记号笔和橡皮泥而已。

这是Makoski用来设计微软Surface平板、摩托罗拉Moto X手机和谷歌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的秘密武器。等你看到人们为复杂问题创造的解决方案,你会大吃一惊的。

二、优先为移动端做设计

——来自iOS投票应用Polar创始人、用户体验专家Luke Wroblewski

Wroblewski教会了我移动端设计的重要性。在美国,78%的Facebook月活用户都是在移动平台上的,Twitter的这个数据则是75%。所以对它们来说,“移动驱动”对塑造用户体验很重要。

自2010年以来,全世界的电脑销量都在下降,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却一路飙升。而且在美国,在电视、广播、纸媒、电脑和移动端这些类别里,唯一目前还在成长的媒体形式,就只有移动端。

许多人觉得移动端就是个玩玩手游、搞搞在线社交的娱乐工具。但是Wroblewski称作“实用工具”的那类app也在日益增长,比如指尖购物、出行规划、掌上理财等等。

所以当今社会,还以桌面端为优先的设计思路肯定是落后于时代的,我们必须事事以移动端为导向。当你做这样的切换时,其实有很多基本的事情都必须改变:你的设计流程、设计中使用的工具、给甲方看的效果图和你设计的方法论。这些都要变。

三、用同理心为设计添柴加火

——来自创意咨询公司Ideo首席创意官Paul Bennett

从Bennett那里,我学会了换位思考,试着感受他人的感受,然后用从中得到的信息来寻找解决方案。他说,有很多时候,那些显而易见的办法我们却视而不见。我们看不见,是因为我们还是以局外人的视角在观察,而不是从实际用户的角度出发。

在他的一个TED演讲中,他举了个例子,是一个医院希望Ideo能描述它的病人的用户体验。提案说明会当天,Bennett的团队向客户播放了一个长达五分钟的视频,内容只有一个——病房的天花板。医院的管理团队一开始没明白过来,但是后来他们懂了。当你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一天,你能做的也就是长时间盯着天花板。这就是病人在他们医院里住院的感受。

医院的管理团队这才意识到,改进病人的用户体验并不需要对他们现有的系统做什么重大改变。他们只要修正一些细节,就能带来很大的优化。所以他们立马行动,做了一些小改进。

比如说,他们重新装饰了天花板。然后他们换掉了病房里原本看起来冷冰冰的地板,让病房的地板与公共空间的地板不一样,使病人更有“家”的感觉。他们还在墙上装了一块巨大的白板,好让来探视的人们能给这个房间里的病人写点鼓劲加油的话。

想想看,在你的产品用户体验里,有哪些小地方可以被改动,从而带来巨大的改善?

四、用户体验无法被设计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设计系教授Liz Sanders

Sanders教授被认为是“参与式共同设计”之母。从她那儿学的东西有点争议性,即在创意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把自我抽离出来。在一篇论文里她写道,“用户体验设计这玩意儿压根就不存在”。

她的理论一开始让我既有点懵又有点恼,直到我明白了她对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她认为“用户体验”是某个用户在某个时间点那一瞬间的全部感受。这东西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模糊不清,就好像梦里久远的回忆。

我们也许要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能理解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给自己的感受。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德何能去设计他人的感受?我们做不到。

但是Sanders教授也说了,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设计用户体验,但是我们能渐进性地为更好的用户体验去改善设计。

五、你的娃也许很丑

——来自网站优化公司SiteTuners创始人Tim Ash

Ash让我意识到我与用户沟通得越少,我就越会变的自大和盲目,并且会做出一堆各种各样的错误假设。一旦我开始做创意项目,我就会变得鼠目寸光,就像总觉得自己的娃漂亮而又完美的父母。

但是父母的视角是不客观的。他们“创造”并且抚养了那个孩子。他们花在这孩子身上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就像我在自己的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

我可能会觉得我的设计又漂亮又完美,但是最终结果必须是用户的意见说了算。我学会了尽可能频繁地从用户那里汲取反馈,然后一遍遍地基于用户反馈修正改进我的设计。

六、尽早测试你的设计

——来自移动网站测试服务平台UserTesting的研究总监Marieke McCloskey

在UserTesting工作以前,McCloskey是用户体验咨询公司Nielsen Norman集团的一名UX专家。她教会了我尽早测试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不管我在做的是什么设计,完美总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是由于用户们肯定不会这么体谅设计师,所以我总是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设计上的问题——功能不好用啦,看不懂啦,或者就直接让用户恼羞成怒了。

但是,要是不做真实的用户测试,你永远也不知道问题会在什么地方。如果在开发初期我就能得到用户反馈,那就能在不浪费大量推广资源的前提下把问题修补好。

七、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

——来自商业媒体Social Triggers创始人Derek Halpern

从Halpern那里,我学到了要做设计,理解人类的内心是最重要的技能。人脑由数千年的演化而来,就算当今技术再怎么日新月异,人脑的工作方式依旧不变。

他教会了我,可以用“隐形的力量”,以一种合乎道德的方式让用户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说服和影响。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研究人类吧,研究什么能让他们在意,和他们做某事背后的某个理由。

当你开始使用心理学理论探寻人心时,也要想想如何能把这些现象应用到你的设计上。你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得越透彻,你的设计也会变得越卓有成效。

八、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设计

——来自技术与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Leah Buley

Buley向我展示了,现阶段我们与软件和硬件之间的互动质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技术本身不再是魔法,技术所带来的生活改变才是。

所以,我能问自己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的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个用户在意的问题?我要如何才能让用户在互动时感觉简单、相关,甚至有“魔法”的感觉?

九、为“瞄一眼”而设计

——畅销书《Don’t Make Me Think》作者Steve Krug

从Krug这里我认识到,我以前主观“认为”人们使用网站的方式与现实中人们使用网站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每每当我的脑海中冒出一个页面设计的想法时,我总倾向于认为人们将会慢慢地把所有信息都读完,而且一旦他们考虑了所有选项,他们肯定会为自己做出一个最好最理性的选择。

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间内,用户只是瞄一眼网页,看进去了只言片语,然后点击第一个吸引到他们注意力的,或者那个看起来是代表了他们在寻找的东西的按钮。

所以说,如果人们只会“瞄一眼”而不是正儿八经地阅读,那我们就应该为此而设计。比如把页面分成定义明确的区域,或者把可点击的内容表示得醒目些。你要建立一个视觉分级表,把属于最高优先级的元素列出来,然后重点把用户往这些上面引导。

你应该使用辅助线来对齐页面元素。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没啥实际用途的,就删掉。文本排版也要做得
更适合“瞄一眼”式的用户:用很多显眼的标题、不要有长段落、使用列表式清单。

 

本文原载于UserTesting,由ONES Piece任宁编译。ONES Piece是一个由ONES Ventures发起的非营利翻译计划,聚焦科技、创投和商业。

本文由 @ONES Piece翻译计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19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7 10:20
下一篇 2017-05-27 12:52

相关推荐

  • 聊下你不知道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师在项目中是如何工作的

    从事交互设计3年了,经常有朋友和同事问我“到交互到底干嘛的?”答曰:“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场景,用简单、愉悦的方式完成任务”。但他们似乎还是不太明白。

    2017-05-25
  • 淘宝天猫个性化推荐技术演进史

    小编说:个性化推荐技术直面用户,可以说是站在最前线的那个。如今,从用户打开手机淘宝客户端(简称“手淘”)或是手机天猫客户端(简称“猫客”)的那一刻起,个性化推荐技术就已经启动,为你我带来一场个性化的购物…

    2017-05-09
  • 产品不能忽视

    在做交互稿或视觉稿的时候,为了让界面尽可能的真实,设计师们会虚拟一些内容放在页面上。但是当看到前端同学产出的demo时,设计师们又总是会觉得为啥和我当初做的页面那么不一样捏?设计师总喜欢把图做的很漂亮,在虚拟页面的内容时,使用漂亮的图片,把内容安排的恰到好处。但是当产出界面demo时,这个页面可能是个空内容的页面,也可能内容很多,导致布局错位。所以在设计界面时,一定不能忽视空状态、内容过多等极限状态。这些状态也许只会在初次使用时遇到,也许只会有很小一部分用户遇到,但是这些都影响着产品的细节品质。

    2014-12-28
  • 提升体验,要懂心理学之行为主义(一)

    有时我在设计用户体验的时候,在想,什么体验对用户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才是真正吸引用户?怎么样才能让用户,甚至会对自己设计的产品上瘾呢?

    2017-05-20
  • 人工智能时代,给设计师的 3 个建议

    过去一年,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新闻铺天盖地。身为设计师的你可能会问:人工智能和我的日程工作有关吗?我应该为此做什么准备?Design will be less about delivering on a user’s request, and more about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they haven’t expressed yet.
    (未来,设计会更多地去响应用户还没有表达的需求,而不是去为了响应用户主动提出的需求)「Alexa,把客厅灯关了,把我的床头灯开到一半的亮度」
    「Alexa,再买一袋我上个月买过的那款猫粮」
    「Alexa,我今天早上的会议几点开始?」

    2017-05-07
  • 提高交互技能点,一些常见移动端交互方法

    “在PC上常出现的下拉菜单,在移动端上都是用什么交互来实现的”,将最近项目里碰到的情况总结一下。

    2017-05-30
  • 交互设计可以区分出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差的产品——「得米Micah」

    这是 Bestony 推荐给你的第141个公众号基础信息公众号名称: 得米Micah公众号类型:文章型订阅号公众号ID:MicahDesign更新频次:不定期更新简介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公众号来自一个交互设计师 Micah 。搞互联网的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个岗位,我在网易待过,也曾经为外包公司干活,也为初创企业作过技术服务,很多时候,不同产品的区别最大的点可能便是在于交互设计。小公司或外包公司会有设计师,但是是我们所说的「视觉设计师」,而大公司...

    2018-03-15
  • 12个线框图示例,来自Dribbble的UX设计师分享。

    在设计过程的最初阶段,我们知道很有可能直接选择word或邮件原始需求。但是,用线框技术解决问题有很多好处,它可以节省时间,更易于发现可用性问题,并让设计人员专注于创造可靠的用户体验

    2017-12-26
  • 用户体验三重门:不仅仅是你看到的界面细节

    什么是用户体验?漂亮的UI细节?炫酷的加载动画?这些只是它的一些部分外显特征罢了,不能一叶障目,因为这样很愚蠢。

    2017-05-31
  • 在APP中,Tab Bar 是固定好还是不固定好?

    本文作者将来着重谈谈APP中的Tab Bar 是固定好还是不固定好,你觉得呢?

    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