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人物模型设计和目标设计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模型通过有效的抽象来代表复杂的现象。好的模型强调所代表结构的显著特色关系,弱化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由于我们是为用户而设计的,因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这些方面并将其视觉化: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的期望、用户与社会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用户与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模型通过有效的抽象来代表复杂的现象。好的模型强调所代表结构的显著特色关系,弱化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由于我们是为用户而设计的,因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这些方面并将其视觉化: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的期望、用户与社会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用户与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论:人物模型设计和目标设计

经济学家用创造模型来描述市场行为,物理学家用创造模型来描述亚原子粒子行为一样,用户研究之后创建的关于用户的描述性模型,是交互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个描述性模型就叫做“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并非真正的人,他们来源于研究中众多真实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换句话说,人物模型是“合成原型”,建立在用研过程中发现的行为模式基础上。人物模型给我们提供一种精确思考和交流的方法,通过人物模型,我们能够理解特定情境下用户的目标,这是构思并确定设计概念的重要工具。

要想让人物模型成为设计利器,必须十分严格和细致地辨别用户性为中那些显著而有意义的模式,并且把它们转变成能够切实代表各色用户的原型。

人物模型的力量

要创建一个能够满足多样化用户受众的产品时,逻辑上讲,功能应该尽可能广泛,以满足最多的用户,然而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满足最广大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是,为具有特定需要的特定个体类型设计。人物模型代表着特定目的或目标的特定人群

人物模型作为设计工具的优势

  • 确定产品的功能及行为。人物模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整个设计的基础。
  • 同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和其他设计师交流。人物模型为讨论设计决策提供了共同语言,并有助于确保设计流程的每一步都能以用户为中心。
  • 就设计意见达成共识和承诺。共同语言铸就共同理解。人物模型和真人具有相似性,比起功能列表和流程图,它同真是用户的联系更容易。
  • 衡量设计的效率。我们可以像在成形过程中面对真实用户一样,用人物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
  • 助力市场营销和销售规划等与产品相关的其他工作。

人物模型就是用户的化身:人物模型把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同理心聚集在用户目标周围。

人物模型以研究为基础

  • 如同许多模型一样,人物模型应该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上。用户综合人物模型的主要数据来自于人种学研究、情境调查或者其他类似的与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对话和观察。一个开发良好的人物模型,几乎每个方面都能够在用户言行中找到依据。
  • 人物模型不是要创建一般性用户,而是确定范围内最具有典型性和确定性的行为模式。
  • 产品必须适应用户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因此设计者必须明确指定才产品相关的一组人物模型。多个人物模型将行为范围分割为不同的集合。不同人物模型代表不同的关联行为模式。这些关联是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得到的。

人物模型有动机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动机,有些较为明显,更多的则较为微妙。人物模型要捕捉这些动机。把这些动机当成目标,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罗列的人物模型目标正是动机的简称,他不仅指出了特定的使用模式,也表明了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理解用户执行任务的原因给了设计师强大的动力,去改变甚至消灭某些不必任务,同时仍能完成同样的目标。多强调目标对人物模型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事实上,如果模型没有目标,你所拥有的就根本不是人物模型。

理解目标

加入人物模型为观察到的行为提供了情境,用户目标就是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用户目标如同透镜,设计师必须通过目标来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和行为必须通过任务来处理目标,通常任务越少越好。必须牢记,任务只是达到结果的手段,目标才是最终的目的。

目标必须来自定性数据

人物模型建模中的最关键的任务之一是要找出目标,简明得表述出来:每一个目标表述成一个简单的句子。

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

体验目标:本能(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感觉)

体验目标表达了人们在使用产品所期望的感受或者与产品交互时的感觉。表现了人物模型在本能层次上表达出来的以下动机:

  • 感觉灵敏、掌控事物
  • 有趣
  • 再次确保安全性和敏感性
  • 感觉很酷或很时髦或者很放松
  • 保持专注警醒

最终目标:行为(用户想做什么)

最终目标代表用户使用某个具体产品时执行任务的动机。

以下是最终目标的一些例子:

  •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 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 每天早上5点前清空待办事项列表
  • 搜寻我喜爱的歌曲
  • 完成最划算的交易

人生目标:反思(用户像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目标代表了用户的个人期待,这通常超越了所要涉及的产品的情境。这些目标代表着深层次的驱动力和动机,有助于解释用户为什么试图完成他们寻求完成最终的目标。

以下目标就是产品整体设计、战略和品牌的关注点:

  • 过美好的生活
  • 成就自己的抱负
  • 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
  • 在同辈中有魅力、受欢迎、被尊重
  • 用户最重要的目标永远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让自己感到蠢笨。

创建人物模型方法:

1. 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2. 完成研究工作并将数据大致分类组织后,根据角色不同对受访者进行分组。

3. 找出行为变量

4. 活动--用户做什么;频率和工作量

  • 态度--用户看待产品所在领域和采用的技术
  • 能力--用户所受教育和培训、学习能力
  • 动机--用户涉足产品领域的原因
  • 技能--用户与产品领域和技术相关的技能

5. 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 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 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6. 对于每个找出来的重要行为模型,要综合数据中的细节。细节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 行为本身(活动及其动机)
  • 使用环境
  • 使用当前解决方案遇到的挫折和痛苦
  • 行为相关联的人口统计学
  • 行为相关的技巧、经验或能力
  • 行为相关的态度和情感
  • 同其他人、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交互
  • 做同样事情的替代或者竞争方案,尤其是类似技术
  • 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 制定人物模型的类型

界面设计的关注点在于单个主要人物模型。

7. 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

  • 叙述是描绘人物模型的行为和痛点,而不是介绍计划如何解决
  • 叙述中务必包括所有重要行为类型的总结
  • 不要包含过多虚构描述。
  • 不能将未观察到的细节加入行为描述中
  • 不要在人物画像描述中一如解决方案,而是突出重点
  • 也可以为人物模型选择一些照片

不要混淆人物模型和市场划分,市场划分根据人种学和心理学的差别对潜在客户进行分组。另一方面,人物模型代表使用产品的动作,就界面而言,并非始终代表某个独有的群体,主要人物画像决定界面的结,特定的界面设计除了职称主要人物模型的需求外,还能满足一个或多个次要的人物模型的需求。

 

作者:凤尾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a91656c56b5e#

本文由 @凤尾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976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5 19:28
下一篇 2017-05-25 21:31

相关推荐

  • Think in ID 前言

    前言   交互设计师们总觉得,可以用的工具特别少。我们国内目前流行的交互设计工具也非常多,各有各自用着顺手的工具,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工具,例如说:Axure、手绘(姑且也算是工具)、Pencil、Visi…

    交互设计 2014-09-17
  • 一篇文章总结可用性测试方法

    之前总结过一版交互设计流程图,主要是想给自己以后做设计梳理一下过程,但是那份流程里面只有枝干,并没有枝叶,所以针对每个方法我都会撰写一份方法总结,或者说指导,目的就是为以后实践做准备。我期望的效果是,假如一个没有接触过该方法的人看到这份总结,可以按照这个总结一步步完成实验。这就是我最大的目的。下面就是第一份总结《可用性测试方法总结》。

    2017-05-30
  • 写给新手的情感化UI设计简明指南

    “仔细看这个情感色轮,你会发现,距离中心越远,情感的强度越弱,但是在进行色彩的设计之时,几乎没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常常会探讨如何传递或者影响基本的情绪,但是我们从未探讨过用户的情绪是否会被强化或者逐步减淡。”

    2017-05-17
  • 异常逻辑梳理与数据处理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Dschinghis KhanDschinghis Khan - Siegerehrung作者:Glen公众号:更冷吃到老玩到老的故事冰山:异常逻辑梳理也许你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产品的主流程梳理清楚了,但是你看到的只是产品冰山海面上的那10%,剩下的90%是海面下各种情况的异常逻辑。➀ 10%的冰山和90%的冰山任何一个产品功能逻辑,都分为主逻辑和异常逻辑。产品经理们当然要花...

    2018-04-08
  • 译文 | 车载系统交互设计畅想Part3:主动性辅助面板-场景式车载助理

    在第一篇章中,我通过对智能汽车车载中控仪表的重新设计来减少驾驶中过多信息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干扰。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多维度的交互操作来帮助驾驶员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任务,同时保证双手不离开方向盘。通过更多最对新手驾驶员的采访研究与测试,我又在第二章节中针对消除驾驶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做了分析与方案设计。在本章节中,我试图总结前两章节的研究发现,并设计一套针对智能驾驶的主动控制系统。

    2017-04-30
  • 解压设计?一位交互设计学生对智能化的反思

    Skylar Jessen 是纽约大学的一名学生,主修交互设计。他觉得,如今的交互设计普遍缺乏人性化的东西。它们“压缩”了人们的自我表达方式。最近,在学校的交互设计项目上,他提交了一些特别的设计,并称之为“解压设计”…

    2017-08-01
  • 7个未来网页设计的发展

    太多的文章会告诉你什么是酷的在网页设计中。 我要带你做一些真正的预测。 1. 手势是新的点击 我们忘记了滚动网页曾经是多么困难。 大多数用户会刻意将鼠标移动到屏幕的右边缘,使用一些“古代”称为“滚动条”: 作为一…

    2015-08-19
  • 关于“下一步 ”的设计思考

    用户在使用 App的过程中,总会进入各种页面,并且对于页面之间的跳转, “<” 返回或者物理键均可回溯到上一级页面。但是进入下一级页面的入口,可以是各种操作按钮、缩略图、 tab或者导航切换,在工具性产品中,…

    2016-03-14
  • 用户体验是建立在牺牲员工利益之上的

    这事发生在国外,其实真实情况未知。纽约时报出了一篇报道,称亚马逊逼流产员工立刻回来上班,很不人道有没有?

    2017-06-04
  • 游戏交互设计心得分享:从代入感与反馈感入手提升打击体验

    前言经常听到一些设计人员、产品经理、甚至是一些交互体验”大师“的言论——【这个操作太麻烦了,需要操作好几步,体验太差了!】亦或者【这个功能藏的太深了,你有考虑过用户体验么?】之后不知怎么的,设计游戏或者软件的人员经常会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无论做什么,3句话里面保准带一句上述“金句“。所以近段时间,你会发现打开一个游戏或者软件,第一眼的界面,功能堆积,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我觉得,经常拿着两句话一刀切的人太幼稚,太低级了。所以我今天斗胆...

    201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