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敏捷开发中用户体验的5点建议

根据最近惠普针对600多个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做的一个调查,由于能够加强协作,增加用户的满意度以及缩减成本,所以敏捷开发是目前大多数被调查的组织采用的工作方式。然而当把用户体验集成到敏捷开发的周期中时,很多公司会问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满足每一个敏捷时间框架要求的同时确保成功。


根据最近惠普针对600多个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做的一个调查,由于能够加强协作,增加用户的满意度以及缩减成本,所以敏捷开发是目前大多数被调查的组织采用的工作方式。然而当把用户体验集成到敏捷开发的周期中时,很多公司会问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满足每一个敏捷时间框架要求的同时确保成功。

针对敏捷开发中用户体验的5点建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邀请UserZoom 的高级UX/CX总监Ann Rochanayon为我们提出她对团队从每一个迭代中获得最多输出的建议。

迭代前

1、与产品经理定义并细化用户故事

好的用户体验是全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包括与产品经理合作去理解用户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个迭代之前坐下来与产品经理的团队细化用户故事,描述目标用户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件事的重要性。

用户定义让你在你的UX、UI和设计团队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与开发。第二个好处就是团队内部都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有效的解决了在规模较大的公司有时候出现的双重开发或者其他的降低效率的问题。当你只有两周时间完成一个迭代的时候,团队成员都需要遵循同样的路线图进行工作。

2、识别关键交付物和必要的任务去实现它

一旦完成就是你需要将重点转移到你所遵循和用最佳方式实现的关键性能指标的时候了。可以通过诸如邀请用户完成一个业务流程、或者找到关注度高的信息,或者通过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用户填写的问题等来完成这个研究。

理想情况下,你将能够把任务和问题联系起来,连同逻辑和条件一起,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收集到的有深刻意义的KPI就可以应用于下一个迭代中了。

3、准备好你的参与者

用户体验测试中最耗费时间的事情之一就是招募你的参与者。这就是为什么应该在每一个迭代前花费时间准备好参与者,不管他们是你的原始用户,还是你邮件列表中的客户,从你们的网站或者app上招募来的,甚至是内部的员工。当然为了获得最真实的见解,你需要实际的客户或者用户,至少需要你的目标受众来帮助你测试。

先进的软件能够让你从多个参与者中具有多样化的选择,更容易从多个数据源中获得真实的测试人员。我们也建议你手头准备更多的参与者使你在使用时更加的灵活。

迭代中

一旦这些准备工作都完成了,你就离成功很近了。但仍有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帮你从敏捷开发的迭代本身收益更多。

4、收集尽量多的信息

在先进的软件帮助下,你可以从单一研究的参与者中收集到更多定量、定性、性能数据。这将帮助你理解发生了什么(定量)、为什么发生(定性),以及如何发生的(性能),收集多种类型的数据会帮助你理解完整的用户在线体验故事。

最重要的是,当你收集更多类型的数据时你可以过滤特定的子集或者角色,使用同样的样本就能做出明智的决定。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即使你只关注于一个类型的数据,例如用户的会话视频,你有其他数据能帮你获得更有深度的研究结果,而不必等待迭代中的另一项研究提醒你的时候才发现。

5、测试、修改、重复

RITE(快速迭代测试和评估)方法是一种很适合敏捷开发的方法,从原型设计被测试、更新,并在短时间内重新测试。你可以将收集到的指标在不同的迭代之间进行对比,以便了解你的更改造成的影响。

这种方法在做远程可用性测试时特别有效,因为对数据进行了自动化收集,能够立即反馈到线上。另一个好处是,这种方法可以在你的参与者快速修改和重测时更方便地被复制

结论

敏捷开发的周期短和快速对用户体验来说是极大地挑战,但在深谋远虑的计划下绝不是不可逾越的。事实上,敏捷迭代在早期开发阶段为用户体验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时间表,考虑到敏捷开发是现在web开发和软件产业中最常用的方式,正是好时机去拥抱这一趋势,成为精通的敏捷实践者。

 

本文的原作者Ann Rochanayon,是UserZoom 的高级UX/CX总监,具有超过十三年的从业经验。

原文地址:http://www.userzoom.com

本文由 @范范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954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4 16:24
下一篇 2017-05-24 18:24

相关推荐

  • 让产品经理无言以对的交互设计流程

      首先,要感谢我的 Leader 和师姐,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理清了这个交互设计流程。   虽不敢说这套方法一定是最优的,但至少是我工作以来一个的专业上里程碑。   话不多说,直接开讲。   日常…

    2017-03-06
  • 车载系统交互设计畅想Part1:仪表数据展示

    智能车载系统的概念变得越来越火热,智能驾驶的理念也越来越普及。现阶段,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联合传统汽车企业一起探索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驾驶员在车内将更加自由,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智能汽车将为驾驶员带来前所未有的丰富体验。本文作者Adhithya,通过一系列的访谈调研,探索现阶段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并依此为未来的智能车载系统的交互方式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思路。“我知道在手动挡车上转速表的作用,但当我换了自动挡后我就很少去看它了“
    ——被采访人1
    ”我并没有真正的去关注过它,对我来说,这部分信息没有什么意义。“
    ——-被采访人2
    ”可能在爬坡的路面上我会看一下转速表了解一下车况,但当我在城市里平坦的路况行驶时,我很少会看它。“
    ——-被采访人3

    2017-05-01
  • 超好看APP交互设计~

    设计APP,不是简单的把界面绘制好,漂亮的色彩搭配、可爱、卡通或者扁平化的图标设计等等。如今的移动APP界面设计,更要追求有趣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今天,小编分享来自印度的设计师Joney vino的超好看APP交互设计作品。第一款是APP交互设计是关于免费试驾APP的选车界面与整个选车的流程。整个过程就是把选车类型、日期、人数等功能元素在流畅的界面转换场景当中完成。追求一气呵成。很不错的免费试驾体验。第二个APP交互设计当中的有趣、创意与...

    2018-03-03
  •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金蝶云之家用户研究员-郑少娜:交互设计 准则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些设计的心理学 原理,文章整理了一些认知心理学 中对交互设计 有所启发的知识点,一起来学习下。

    2017-09-25
  • 支付宝开大招了,全新支付方式,纹身都可以用来支付了!|走无硬件支付道路

    虽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打得火热,各种促销打折抢占支付市场,这个时候支付宝发大招了!宣布推出全新的支付方式“kungfu”(空付)也和功夫发音相近。 通过支付宝扫描任何一个实物进行授权,例如你身上的一个纹身。然后…

    交互设计 2015-09-10
  • 阿里设计专家深度解读:全链路设计师和设计增值再现

    分享嘉宾:汪方进(1688UED设计总监) 点评嘉宾:高峰(阿里巴巴国际UED B2B总监)、周敏青(阿里巴巴国际UED AliExpress总监)   前些日子的美国大选,特朗普胜出了,这个结果让很多小伙伴惊呆了!他竞选口号是:M…

    交互专题 2017-09-11
  • 网页的交互设计and界面与用户体验案例:Nike Tech Pack in store app

    第一段是动效的视频,请注意观看交互效果与配色设计。 图片都可以点击放大,更清楚哦。 原文地址: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26097251/Nike-Tech-Pack-in-store-app 多个作者: Shakir Dzheyranov / Detail …

    2016-01-10
  • iOS 9设计规范 中文版 完整版

    文章索引 1.1 为iOS而设计(Designing for iOS) 1.1.1 设计跟随内容 (Defer to Content) 1.1.2 保证清晰(Provide Clarity) 1.1.3 用深度层次来进行交流(Use Depth to Communicate) 1.2 iOS应用解析(iOS App Anatomy)…

    2016-05-18
  • 课程论文 | 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车再设计

    引言PAGE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大型超市购物消费,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养成了定期光顾超市的习惯,把购物同休闲结合起来。体验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购物本身是否能带来愉快的体验,这样的体验超出了纯粹的购物,而成为光顾超市目的的一部分。因此,购物不仅仅是出于购物的需求而且还为了获得愉快的体验。而购物车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紧密相连。购物车的使用体验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影响很大。现有购物车...

    2018-02-13
  • 交互设计中的项目跟进怎么进行?

    交互设计的常见流程可以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规划、设计实施、项目跟进、成果检验五个流程。很多人以为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观点并没错,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如何进行项目跟进。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