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

我有两种方式 来建立这种认识。
简单而迅速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包括我要设计什么,要遵循哪几条设计规则,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术语。然后,在面对设计功能对照表而犹豫不决时,我就会暂时停下来,问我自己:“做这个表是为了什么?”这个描述是我判断设计是否简单的基准。在做一些比较小的设计(大型网络中的一个页面)或者在我多多少少了解到设计背景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都是很奏效的。
更好而花费时间更长的方式是描述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样的体验。具体一点说,就是描述用户的使用背景,以及我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下的需求。在设计一些大型啊项目时(比如整个网站或者移动设备),这种方式很适合,因为我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深入透彻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

当我拿到产品或者界面功能结构图时,我首先会做以下三点考虑:

  1. 该产品定位是什么,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样的体验【至关重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问题】
  2. 对界面逻辑功能分析,我需要和那些功能打交道
  3. 竞品分析,或者相似功能界面设计、交互分析

三点思考内容,不分顺序,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三点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说一下自己的拿到功能结构图的整个思考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

Part   one

产品定位分析:

No.1  微记,通过图片和文字为家庭成员记录他们每一刻、每一天的生活点滴,创造全家人的共享记忆;

Part   two

界面功能结构分析:

  1. 四个常规tab(家庭微记、家人、家书、我的),和添加微记botton;
  2. 用于用户及时发布动态消息,包括用户头像,发布时间,动态内容(图片、文字);
  3. 更加注重用户隐私,只有点赞,不包含评论、转发等分享行为;
  4. 加入日历功能,方便用户及时查看当天动态;

Part three

相似功能分析界面分析

No.1  朋友圈、qq空间

A、相同点:及时发布动态消息,包含用户头像,发布时间,动态内容(图片、文字);

B、不同点:

  • 没有评论、转发的分享功能;
  • 朋友圈和qq空间更在于分享,微记更在于记录微记对于用户的每一条状态

更加重视,不是单纯的下拉刷新,一条条动态简单粗暴的刷过去;

No.2  日记类功能app

A、相同点:真正的回归记录,把重点放在用户的每一篇、每一天生活记录,记录方式、

记录目的更加明确,使用户感受到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在被记录;

B、不同点:

  • 日记大多在于记录自己个人生活,微记在于记录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生活,
  • 使他们之间达到共享的家庭状态。关于自己的记录内容,对于家庭成员,
  • 可以选择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

综上,对于微记的原型界面设计有了明确的方案

记录方式

No.1  每一条微记内容

A、微记更靠近日记的记录的方式,每一条微记以块状形式,独立呈现,包含用户头像、用户昵称、发表时间、发表内容

针对发表内容,说明一下,根据功能要求,用户最后呈现发表状态,共有三种

a、图片+文字

b、纯图片

c、纯文字

所以要出三种状态原型。

No.2  多条微记的呈现形式:

  • 上下滑动同一天不同时刻的所有家庭成员所发表的微记
  • 向左滑动,后一天不同时刻的所有家庭成员所发表的微记
  • 向右滑动,前一天不同时刻的所有家庭成员所发表的微记

四个常规tab(第一本版本中,“我的”因当时特殊考虑,没有放上去,不影响整体交互体验效果)

之所以选择将4个tab包括添加微记botton放在页面的顶部,是因为:如果4个tab放在界面底部,当用户上滑查看一天家庭成员的动态,用户手指的滑动与界面的交互位置和4个tab放在底部的位置,会有一些重合,引发用户误点,影响用户体验。

好吧,这个想法,自己现在看起来,确实是有点“想多了”。

不过,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这里所犯的错误–作为交互设计师,自己在空想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模拟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也许用户的大多使用习惯,是我们在过去的经验中、在自己的使用场景中、在书本中,是可预见的,但是有时候自信的一味的空想模拟,就会忽视很多的用户细节,如果被忽视的细节一旦多了,那差距想必会影响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

后话,自己找到几款需要下滑查看动态,并且tab在界面底部的app,推荐自己的一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朋友使用,并悄悄观察他们的交互状态、体验效果,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当他们手指准备点击屏幕上滑时,大家会刻意回避这个区域,只要标签栏高度合理,界面交互范围符合用户手势舒服的合理区域,由于上滑,造成误点的情况几乎没有

关于添加微记的botton

由于把四个tab放在了顶部的最上面,考虑到视觉平衡,一开始准备将botton放在最中间,但是如果将botton放在中间,用户点击起来相对比较麻烦,所以,综合考虑来看,决定将botton放在最右边,一方面,方便用户点击。另一方面,微记上面需要加上当天的日期,避免整个微记界面中间拥挤的情况。

日历botton

因为将当天日期放在了每天最新微记的上面,所以,便将日历放在了其旁边,同一性质,都在于根据时间查看当天微记内容

上述一段,就是我对微记第一版本的考虑。

无论是移动端界面、还是PC端界面,都需要对什么是简单的体验有一个明确认识。

关于建立这种认识,我很喜欢Gildes Colborne在《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提到的的方法,在这里复述一下,和大家共勉,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我有两种方式 来建立这种认识。

简单而迅速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包括我要设计什么,要遵循哪几条设计规则,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术语。然后,在面对设计功能对照表而犹豫不决时,我就会暂时停下来,问我自己:“做这个表是为了什么?”这个描述是我判断设计是否简单的基准。在做一些比较小的设计(大型网络中的一个页面)或者在我多多少少了解到设计背景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都是很奏效的。

更好而花费时间更长的方式是描述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样的体验。具体一点说,就是描述用户的使用背景,以及我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下的需求。在设计一些大型啊项目时(比如整个网站或者移动设备),这种方式很适合,因为我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深入透彻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下面就是微记第一稿的原型图设计以及基本的交互效果动图

  • 上下滑动,查看同一天不同时刻的所有家庭成员所发表的微记
  • 向左滑动,查看后一天不同时刻的所有家庭成员所发表的微记
  • 向右滑动,查看前一天不同时刻的所有家庭成员所发表的微记

微记原型图效果(第一稿)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

微记原型图交互效果动图(第一稿)

如果大家想看动图的话,可以到behance看我的原稿:链接:https://www.behance.net/portfolio/editor?project_id=33050391

现在看来,很多交互上的错误都显而易见。

记得,当时第一稿完成的时候,自己兴致勃勃拿给公司同事“欣赏”,我原以为大家会很流畅的滑动起来,好吧,并没有,他们中几大部分人只是停在界面上,或者乱点一通,并没有滑动的意思,我有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尝试着上下或者左右滑动一下呢?他们的回答是:

  • 我并没有看懂界面到底在表达什么;
  • 我怎么知道上下左右有内容呢;
  • 额,我应该要这么做吗,但是你没有提示啊;

说实话,当时的确有很深的挫败感,然并卵,及早发现问题,那就开始解决问题。从大家给我的反馈意见和我对他们的观察中,我做了以下总结:

第一稿错误的原因:

  • 这个原因前面也有提到过,就是太盲目按照自己的想法,没有切身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先是体验,再是设计,应该时刻放在心上,应该时刻使用户感受到产品简单之美;
  • 形式大于体验,过分将重点放在自以为“与众不同”的设计,违背了一些交互设计最基本的准则,“可见性”、“自解释”等都没有很好的遵守。

第一稿错误的设计方法:

  • 将微记状态的块状结构过于大,非常不方便用户浏览,用户第一眼需要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我给予他们的信息量;
  • 微记发表及时的时间,属于用户当前最需要知道的信息,却没有明确展示,而是放在了每篇微记的最底部;
  • 没有足够的提示设计,需要用户思考;

在这里说明一下,在第二版的设计之前,期间也有无数的小版本,小想法,但大多不成熟,会很快被自己否决。

第二稿将做以下调整:

1、块状缩小,一屏,可以正常显示1到3个微记内容;

关于微记内容的设计:

  • 此前设计样式只符合一张图片,再多发表一张,用户是看不到的。这里的做法应该是让用户看的到,但是看不清,触发用户点击;
  • 将发表时间提到微记内容的上面,增加点赞botton;

2、4个tab依然放在界面顶部;

3、添加微记botton放在最右手边,方便用户点击,触发用户点击;

4、因为微记块状的缩小,所以取消左右滑屏,改为左右有一个时间导航(前一天,后一天),用于用户点击;

下面就是我第二版改版的设计原型图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

第二版针对第一版出现的严重问题,做了很多的而改进,但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怀疑和提高,针对第二版的改进,我会在《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中继续更新说明。

 

作者:大圣(微信号wzydml),交互设计师。

本文由 @大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9309/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3 20:11
下一篇 2017-05-23 22:14

相关推荐

  • 订单流程研究之提交订单

    在上一篇笔者有提到,平台不一定都提供货到付款服务,因此京东、唯品会和亚马逊在提交订单时需要选择支付方式,而淘宝天猫则是在提交订单之后才需要选择支付方式。提交订单之后,每种类型的订单可支持的操作也就不一样了。

    2017-05-31
  • 我花了20个小时研究3个按钮

    真的……我没疯……“Andrew,我们做了几个很厉害的新功能,测试一下吧。”
    “好的,当然。”
    “嘿,你甚至会忍不住写篇文章来介绍的!”
    “呃……”真理:深入挖掘总是对的。真理:努力寻找方法衡量用户的体验真理:在展开真实的访谈之前,非常有必要做一下实验

    2017-05-04
  • 有些话并不必说

    路边报亭挂着一块牌子:“本报亭有售雨伞10-30元”。这个表达有些啰嗦了,只需要写:“雨伞:10-30元”。 饭馆门口的告示:“诚聘西餐大厨,月薪XXXXXX,有意者请联系,电话:1350000XXX”。其中的“有意者请联系”是可以不…

    2016-05-31
  • 当交互设计遇到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原则】 *符合用户使用需求 *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设计 *一致性 *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解释 *形式追随功能 *单一任务、渐次呈现 1.符合用户使用需求 设计一个产品,最基础的原则就是要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确定…

    2015-09-20
  • 从逻辑层、感官层与知觉层,讲述体验设计的表和里

    什么是合格靠谱的体验设计?在逻辑层讲一个通顺的故事。什么是触动人心的体验设计?在感官层唤起人的体感记忆。什么是经典不衰的体验设计?在知觉层建立起认同和反思。你的设计逻辑性和方法运用很强大,很擅长做工具型的产品设计,但在设计的创新性和情感体验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任何游戏化的设计都必须认识到:外在奖励会显著降低玩家的内在动机。游戏化的经验很简单:不要盲目地将外在动机附着在内在动机上。

    2017-05-13
  • 从零开始学交互:经验分享之基础阶段一

    【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解】 对于我个人而言,喜欢以咬文嚼字的方式去理解一个新的词语,这正是汉字的艺术所在。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一说到设计,很多人会联想到绘画、创意、各种漂亮的手稿。这是对艺术和设…

  • 便宜的指纹锁也会有“便宜”的用户体验

    欢迎关注:CDTV-1周一至周五晚7:30—7:40全国首创电视融商节目《天天橙掌柜》。很多指纹锁在你跟老板杀完价的那一刻是开心的用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开心的例如说:外观掉漆脱落了把手松动了指纹录不进或不好打开了说好的密码备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配的机械钥匙太low了电池没过多久就没电了指纹锁没用多久就得找师傅上门维修了等等等等,烦心吗?趁着特价,换吧智能门锁吧超B级锁芯多种开门方式让你的生活更省心省力橙掌柜家庭安全节德施曼小嘀S8云智能门锁只...

    2018-03-09
  • 玩转交互设计,给景观来点生命力!

    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关注项日的审美性,再到功能性,全社会对于它的要求已经在逐步升高。现代景观设计中,公园、绿地,甚至校园景观、风景名胜区等需要从单纯的生态意义中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诸多国内的项日中,虽然将“以自然为题,以人为本”定为设计目标,但是往往停留在服务于人们行为上的舒适性、安全性,而忽略了人性中的更多需求。与此同时,人们每天被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所包围,绿色环境对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在现代化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与其他生物间...

    2018-02-07
  • 一个视觉交互设计失败的案例

    本文由PMCAFF 原创作者 臻龙 原创发布于pmcaff.com最近在做产品设计时,遇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设计失败案例。这个案例反应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看的设计未必好用我负责的是一款秀场类产品,近…

    2017-08-02
  • 院士谭铁牛:人工智能的10件大事和10大趋势

    8月26日至27日,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6)在北京召开,在26日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先生做了题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