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接着上一篇《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这篇主要针对微记第二版的原型设计调整的思考过程作一下详细的说明。

文章目录[隐藏]


接着上一篇《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这篇主要针对微记第二版的原型设计调整的思考过程作一下详细的说明。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下面这张是最初微记原型的设计稿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说明一下第一版存在问题,以及是怎么发现的。

一开始还是针对每一篇微记设计开始说,微记设计共有三种形式

  • 图片+文字
  • 纯图片
  • 纯文字

对于图片+文字

第二版的设计结构是  第一部分【用户头像、昵称、发表时间、点赞】+第二部分【图片】+第三部分【标题文字内容】

对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针对第二部分,多照片的展示设计

现在的展示方式,优先展示用户选择的第一个照片,其余照片集中放在左上角,原则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给人的视觉太拥挤,没有一张图片是完整展示的,一张照片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照片多了,就会遮挡第一张照片,造成视觉困扰。所以我决定将这块部分改一改。

首先,打破第二、三、四…图片放在第一张上的设计形式,希望所有图片统一大小展示或者相互之间不干扰,一开始,我是选择了使其图片统一大小展示,然后将第二部分位置相对宽度增加了一些,使其看起来比第一和第三部分宽一些,重点突出第二部分。

下面是我修改之后微记(图片+文字)的原型设计稿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设计稿也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定稿的,修改之后,设计方面没有问题,但是交互却有些别扭。让用户在上下滑动,然后时不时的左右滑动查看图片,并不能方便用户查看微记,用户体验并不流畅。

于是,还是选择用户与图片之间采用点击的响应方式,但是要使他们之间相互不干扰。

下面是我再次修改之后微记(图片+文字)的原型设计稿,已经定稿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下面是微记纯图片和纯文字的原型设计,还有到目前为止微记功能界面的原型设计稿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当时拿着这一版给一些用户做测试的时候,明显较比前一版本用户体验流畅许多,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预期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了让大家了解,我后面微记调整的一些方法以及原因。我在这里把目前这稿的问题说一下:

  • No.1:日历图标,大部分用户并没有点击,然大部分用户没有点击的原因,是以为“这只是个图片而已,并不具有交互功能”;
  • No.2:前一天和后一天,有一些用户表示,自己能看的内容可能有限(用户多了,自然内容会增加,这点并没有做太多的考虑)

针对第一个(No.1)的原因,我将日历图标放在了“添加微记”的上面,在这里说明一下,考虑到两个图标比较多,可能会影响到用户浏览微记,所以这两个图标的交互动作,当用户向上滑动屏幕浏览时,两个图标消失,当用户停住或者向上滑动时,两个图标出现。

下面就是我修改之后的微记原型设计稿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用户认为日历只是一个图片的图片”,这样设计,“日历”交互功能显而易见,也更加方便用户查看点击。

现在整体微记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那就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整体功能性考虑,日历图标的出现和我将微记展现形式用“昨天、今天、明天”的形式呈现,是否功能方面有些冲突。两者的存在意义是否有点相同。

我有在《麦粒-其产品原型设计的交互思考过程(一)》中说过:微记,通过图片和文字为家庭成员记录他们每一刻、每一天的生活点滴,创造全家人的共享记忆。而日历的功能其实已经满足用户用“天”的方式来查看微记,“昨天、今天、明天”的设计形式,似乎显得多此一举。而且如果去掉可以使用户可浏览的内容增多,所以我决定放弃之前的设计方式。

我便直接将其去掉,原型设计稿如下图所示: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最后,产品经理希望用户可以随时发表微记,而不是只在一个功能界面,于是我将导航移动到界面的底部,将“添加微记”放在了中间位置。

设计稿如下: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我从第一版的设计到现在最后定稿的原型,给大家展示一下,方便大家从整体、从细节查看其中的变化与思考过程: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这只是产品其中的一个功能界面而已。之后我会继续更新更多文章或者作品…

 

作者:大圣(微信号wzydml),交互设计师。

本文由 @大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928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3 18:16
下一篇 2017-05-23 20:11

相关推荐

  • 交互系统和设计目标

    交互设计:是针对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来进行设计。可以理解为对交互系统的设计。系统的概念系统可以类比为自然间的生态系统、人体的生物循环系统、公司也是一个系统。他主要有一下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作用构成系统。2、这个系统定具备明确的功能,可以用来完成某项任务或支持某些行为。3、系统的功能是由所有的要素共同支持的。4、系统的功能应是稳定的,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提供功能。5、系统的功能应具备...

    微信热点 2018-02-11
  • 中国App设计真好!—— 一个美国人到中国当产品经理的心得

    导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各个国家的人为自己生活的便利设计出各款的应用。然而,同样的应用,是否会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相同应用的设计有所不同吗?是的,有的!Dan Grover 现在是腾…

    2015-02-10
  • 产品经理|交互设计专场

    产品经理走上交互之路3月31日深圳线下分享会2018PMTalk春节后带来的第一场深圳线下产品经理活动,一场以交互设计主题的产品经理线下深圳交流会,PMTalk产品经理社区将带头又一次与大家见面!01一场值得产品经理学习成长的分享会本次分享会,在经历Pmtalk发起人几位小伙伴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成立这个产品组织后,我们将首次也推出PMTalk社区会员、产品经理合作周边等服务!具体的就在倒计时7天更新!本次沙龙我们邀请的深圳产品大咖(持...

    2018-03-15
  • 不是首发!互联网女皇报告中文完整版发布

    腾讯科技讯 6月1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今天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腾讯科技第一时间推出完整中文版。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号(ID:qqtech),回复“女皇2017”,可获得中英文PDF版…

    2017-06-01
  • Axure RP 8软件和安装教程

    Axure RP 8(64位)下载链接: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hsfD3Kg提取密码:ivma软件简介:Axure RP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让负责定义需求和规格、设计功能和界面的专家能够快速创建应用软件或Web网站的线框图、流程图、原型和规格说明文档。作为专业的原型设计工具,它能快速、高效的创建原型,同时支持多人协作设计和版本控制管理。(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安装前须知:1.解压和安装前请关闭...

    2018-04-17
  • 减少返工!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作为入行不久的交互设计师,我发现自己在交互设计的实践中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是存在思维盲区的。其中有欠缺经验的原因,也有自身知识局限的问题。进入开发阶段后,每次需要修改交互时,心里都会有些惭愧,感觉为…

    交互设计 2015-11-03
  • 干货分享 | 交互领域不可不知的设计法则

    本文转载自“熊猫设计院(ID:MUXDesign)”,已获得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前言: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有很多被时间和前人验证过的设计法则,这些法则是从用户的行为逻辑中总结出来的,掌握这些法则能让我们迅速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设计,接下来,笔者通过一些实例来解析下这些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01希克定律(Hick’s Law )简介希克定律指的是:一个人面临的选择...

    2018-04-08
  • 网页设计中如何利用“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 是一个数学比率,通常在自然界中都能发现它,用来建立平衡的构图。 它大约等于1.6180,也被称为“中庸之道”、“黄金分割”, 通常用希腊字母Ф表示这个值。

    2017-06-01
  • 张茂泽:论黄帝陵的文化内涵 |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

    📌 编辑 | 璇仔编者按: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和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邀请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位规划大师及其领衔的团队作为核心设计团队,通过共同驻地,对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研讨,分别提出未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3月9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作为探班大师来到工作营现场,以《论黄帝陵的...

    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