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对一个全无经验的动效新手而言,如何制作出「正确」而不是「华丽」的动效?今天这篇Medium 上的好文,从克制、交互叙述流程、一步完成、不是动效的错和把握细节五个方面,附上案例分析,帮你学会基础的动画制作技巧。


对一个全无经验的动效新手而言,如何制作出「正确」而不是「华丽」的动效?今天这篇Medium 上的好文,从克制、交互叙述流程、一步完成、不是动效的错和把握细节五个方面,附上案例分析,帮你学会基础的动画制作技巧。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首先,我想大家会有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微交互 (micro-interaction)?

来自 UXPin(一款在线可交互原型制作工具)的 Carrie Cousins 给出了如下定义:“微交互是在交互设备上的单一交互流程的细节优化。”

可能不是太容易理解,那就多看几遍吧。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一点我要先声明一下,接下来我要分析的 UI 动效都是出自非常牛逼的大神之手。我非常尊敬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他们非常乐意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未完成的稿件。不过在我分析作品的时候不少设计师的态度都非常差。这可不是我的风格。我都是用严肃的眼光去看待设计的,但是会用娱乐性的方式表达我的观点。如果我碰巧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还请多多包涵。

让我们开始吧!

一、看在手绘板的份上,克制一下自己

设计师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需要精(Jin)心(Qian)的照顾和呵护,但在设计高质量的微交互时,在你完稿前都充满着摧残。

动效设计是个尝试新想法并验收成果的好途径。下面这个作品出自 Sergey Valiukh(一位在字型、排版、色彩以及动效方面特别牛逼的人)之手,一起来看看。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下面我们一帧一帧地来分析:

  1. 首先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的是图片的“3D翻动”效果,这在我看来是完全没必要的,甚至是违法的(开个玩笑,只是确保你还在看)。在这个作品中,如果把任何一个多余的动效去掉来简洁的表述的话会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2. 其次,你可能注意到了预览流中的图片是被裁剪过的,而在编辑界面中是原图尺寸。在实际应用中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3. 第三点,可以注意到顶部导航栏的图标过渡的时间特别特别地长。第一次看会觉得很棒,但是看久了就会很烦。微交互要迅速,要简洁,要有明显地速度变化,持续时间最多在300~400毫秒。
  4. 看完了这些之后,咱们再来看看底部,这里两个图标并不是同时出现,这意味着一个错误的交互叙述流程(多余地强调)和理解时间的延长。

总结:

动效设计时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参数需要考虑。你需要明确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哪里可以再简短、哪里不用花太多精力,并从中获取清晰易用的经验。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天马行空加上一些有趣的细节,只是说这些细节可能会让整体显得很累赘。

小技巧:

去掉多余的部分。时刻提醒自己这些细节动效是不是保持了简洁的微交互,还是让交互体验变糟了?

关键词:克制

二、不要为了效果而牺牲叙述

交互叙述流程(narrative)在用户体验中非常重要,一部分是因为这与使用者的预期相关,连贯的交互叙述流程不会超出使用者的认知负荷;另一部分是因为这与我们大脑收集和理解信息大致模式相关。此外这还与我们的心智模式有关联。总之,交互叙述流程很重要。

SrikantShetty(一位强壮的动画设计师)的这个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看到这个动效的第一感觉是不是很诡异,以为是在线条上输入文字,然而却弹出了一个隐藏式的文本框。这种点按-弹出-输入的交互叙述流程挺让人心烦的,或许是想看上去酷炫一点吧。然而这种交互叙述流程打断了我们输入信息时的预期流程。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去面对这样的意外,调整好心态后才能继续操作。

当设计师有所“灵感”的时候多半会设计出这种诡异的交互叙述流程。他们往往会为了吊炸天的效果下半天功夫,对交互的核心叙述流程却不怎么在意。这么做事实上让交互流程看上去像是一团糟。

好的微交互的叙述流程是清晰且顺畅的,看看下面的作品,顺便和上面这幅做个对比: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高下立现,交互叙述流程非常的简洁和自然。虽然左边的动效有一个线框弹跳的效果,它却起到了细节优化的效果,而不是画蛇添足。

小技巧:保持交互叙述流程的简洁和顺畅。

关键词:交互叙述流程

三、动效如果不能一步完成,那就干脆放弃

几乎所有出彩的微交互的动效都是一步到位或是步骤统一,那些不是很好的往往败在了过于复杂的动效上。

在这个例子中,Romain Passelande(他的 Dribbble 不要太屌)的动效让我“虎躯一震”。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不太熟悉动画的朋友可能看不到我所看到的内容。这幅动效中有两个单独的动作:直线的转换和图标的旋转。这两个动作实际上可以合并为一个动作,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Romain把他们分开了。如果看的不是很明显,那么看一下这张对比图: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左右两边的动效就是把直线的转换和图标的旋转这两个动作分开进行的,中间的动效则是用一个动作整齐划一的完成,既不繁琐也不累赘。

小技巧:确保微交互的动效是一步完成的,如果有多个动作在不同时间和位置进行,那么干脆放弃吧。

关键词:一步完成。

四、问题不是出在动效上,而是在设计规划上

学习过 UI 精细动画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在静态样本做成拆分细节动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困难。这个可以理解,好的微交互设计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把动作精确到每一帧非常难。然而糟糕的微交互设计让人更糟心。

下面这张表格是我对设计和动效的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你们拿去当做参考好了。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往点点的位置努力。点点我用了紫粉色好让大家在项目中期赶时间的时候快速定位。

接下来让我们跳出理论进入实践:如何拆分动效的动作。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这是由 Sam Thibault 完成的动效作品,作品中“加入购物车”(add to cart)按钮那令人费解的转换和形状的改变填充了图片下方的空白,然而这显得很多余,也加重了使用者的认知负荷。

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剧本出了问题,糟糕的剧本就是糟糕的电影,设计也是如此,糟糕的设计就是糟糕的微交互。

小技巧:在你挑动效的问题之前先确保你的设计没有问题。

关键词:不是动效的错

五、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你不接球的话一定会错过射门。”这话是 Wayne Gretzky(冰球运动员)说的。显然他很擅长躲避着撞击的同时在冰面上翩翩起舞。仔细想想,用这话形容交互设计师进行微交互设计的时候是多么贴切:有太多太多细节了。大部分设计师并不是很习惯设计300~400毫秒的动画,所以很容易敷衍了事。

下面这个作品由 Ivan Bjelajac 设计,在这作品中我发现有5个细节还可以优化一下。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1. 菜单按钮和返回按钮可以添加简洁优雅的过渡动效,菜单按钮随页面上滑显得不是很协调。
  2. 黄色方块的右箭头的缩放旋转效果不是很必要。这样看上去有些奇怪,它应该随着内容进行转变。
  3. 渐隐渐出的正文段落其实没有必要。
  4. 从左向右滑动的标题如果是从内容上淡入淡出的话会比滑动渐隐要好很多。
  5. 在图片转换为顶部横幅的时候人物照片被裁剪了。这里如果将图片重构一下与内容相呼应会更好一些。

和下面的对细节严格要求的动效作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花了7天看了上千个交互动效神作,我总结出5个技巧

小技巧:对待细节不能松懈,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关键词:把握细节

总结

这里我想说就算你没有任何动画经验,只要时刻记住下面这些要点,你也有可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微交互设计。

  • 克制
  • 交互叙述流程
  • 一步完成
  • 不是动效的错
  • 把握细节

尽管这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做出牛逼的动效,但这是迈向正确的方向。

 

作者:Willenskomer

译者:Eric

来源:优设网

文章链接:http://www.uisdc.com/5-interaction-animation-skills

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419297645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883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2 07:45
下一篇 2017-05-22 09:33

相关推荐

  • 国内11个HTML5平台的星级评测

    本文以HTML5工具专业性为主要指标,不以名气论高低,内容多以企业网站介绍为依据,辅以使用体验。四个指标,功能是H5工具使用的基础,模板属于工具适用性的象征,定制服务能体现平台的生态性,易用度则是用户友好范畴。

    2017-05-30
  • 原创:用户体验设计入门指南

    如果你正考虑对转化或者落地页的优化,那么理解用户体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如你所知,我们写了很多关于用户或独立访客到达你的网站或者落地页时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的文章。用户体验设计有助于确保在此过程中最重…

    2015-11-20
  • PS、AI、Sketch 用着太费劲?这些插件本宝宝力荐!

    虽然 Mac 和 Windows 平台有许多特别棒的软件或工具,但 PS、AI 和 Sketch 仍然是设计师的标配。有时候看到一个特别棒的效果花了很久才折腾出来,殊不知一些插件能够轻松完成,这里小编推荐一些特别实用、效率翻倍的插件给大家,让设计工作事半功倍!GuideGuideGuideGuide 是小编用过的最棒的参考线拓展工具!没有之一!再也不用从标尺一条一条拉参考线还要担心位置不精确,只要输入需要的数值就可以自动生成对应的参考线...

    2018-03-03
  • 产品经理的末路,交互设计的穷途

    2016年上半年我跟进了几个项目,“开始众筹”、“finger”、“分答”和“袋鼠云”,“袋鼠云”是企业级服务,前面三个是toC的服务,在为这些老板提供支持的时候,问他们需要什么人才,都说需要技术大牛和运营大神,没有一个提…

    2017-08-02
  • 交互设计师的60日计划之第五天

    你好,8月。7月份的尾巴喜欢上一个人,花了太多心思,8月份一来终于知道不会有结果,所以要赶紧忘记,把心思花回自己身上。 2015/08/01 职场其实很可怕 今天一整天都去帮同事搬家了,虽然没干什么大的体力活,但是…

    交互专题 2015-08-20
  • 从2种形式和4种附加价值,来浅谈APP启动页

    当应用程序被用户打开时,在程序启动过程中被用户所看到的过渡页面(或动画)都被我们统称为启动页。为了增强应用程序启动时的用户体验,您应该提供一个启动图像。启动图像与应用程序的首屏幕看起来非常相似。当用户在主屏幕上点击您的应用程序图标时,iPhone OS会立即显示这个启动图像。一旦准备就绪,您的应用程序就会显示它的首屏幕,来替换掉这个启动占位图像。
    ——摘自苹果官方对于iOS启动页的设计说明

    2017-05-05
  • 那些年苹果做错的设计

    设计不是艺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设计师的自娱自乐。设计永远和人、使用场景、用户需求相关联。iOS会不断地更新迭代它的设计,除了有商业目的上的考虑外,更多的是根据时代(人、环境、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去做符合当下的设计。

    2017-05-16
  • 如何才能读懂甲方给出的设计需求?

    转到交互岗已经有一阵子了。原来在做产品的几个月里没少和技术、设计进行沟通,每当自己把意思想法传达下去的时候,反馈回来的结果基本都要进行进一 步的修改,这种返工和修改在产品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很浪费时间。当时自己没有觉得表达有问题,已经把需求的目的结果都表达清楚了。可能是自己没写过代码、没 做过设计所以在一些专业的术语的表达上,方案实现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导致技术、设计没有完全按照自己设想的预期做出结果。

    2017-05-24
  • 物联网UXs(用户体验)的设计模型

    如在文章《物联网相关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与其它产品设计之间的差异》(http://www.toutiao.com/i6414599431076708866/)所描述的那样物联网(IoT)的设计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复杂性,这些挑战您可能不会在“常规”的Web服务(只有软件)中遇到。在实际设计中您将需要考虑一些不同的也许是新的设计领域,而所有这些都将用于塑造UX(用户体验)。物联网产品的两个最明显的和有形的设计形式是:一是UI (用户界面)或者...

    2018-05-01
  •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