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几年网页设计发展与前途?是否网页设计已死成事实?

 抱着理想走下去,跨出封闭的国门,你会看到前途是无限大的。眼界或者环境被约束了,你是爬不高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或者抱怨现实,或者失去长期坚持的信心。 就算爬高了,也只是指定一群人的尖子。不止是眼界,环境也很重要,想办法突破现实环境的约束,否则,你只能看到,web就像是被APP和 ios,android,创业,微信等等玩意儿淘汰的产物,特别是封闭在自己出生的国家,其实不然,不要相信别人说的,也不要相信你看到的,要换个环境, 体验你所感受到的。

如何看待近几年网页设计发展与前途?是否网页设计已死成事实?

 

(一)网页设计的前途何在?

抱着理想走下去,跨出封闭的国门,你会看到前途是无限大的。眼界或者环境被约束了,你是爬不高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或者抱怨现实,或者失去长期坚持的信心。 就算爬高了,也只是指定一群人的尖子。不止是眼界,环境也很重要,想办法突破现实环境的约束,否则,你只能看到,web就像是被APP和 ios,android,创业,微信等等玩意儿淘汰的产物,特别是封闭在自己出生的国家,其实不然,不要相信别人说的,也不要相信你看到的,要换个环境, 体验你所感受到的。

活着坚持着,你就可以创造无限前途,但是得艰难的付出和改变,去适应环境。

最后,说一个感知的数据,就算你看到了全中国最优秀的web,甚至基本饱和,技术或者市场层面都趋于饱和,但是在全球市场上,估计连10%的占比都不到。这就是环境的影响。

打个比方:

当大部分用户需要你的web适应retina屏的时候,你看到的最多也许只是”响应式,自适应”,而实际上,响应式这种东西已经是最最基本,很简单的需求,根本无需天天挂嘴边的;

当大部分用户需要你的web具备APP交互体验(推送通知,软硬件结合等)的时候,你看到的最多也许只是手机版,微信版;

当大部分web能运用很多现成的3D引擎做虚拟现实交互的时候,你看到的最多也许只是惊叹;

当大部分web资源包含多个许可证(Licensing)的时候,你基本看不到Licensing,甚至不知道所谓的Licensing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它的价值是多大,你卖的web是卖的源码?卖的设计?卖的服务?还是卖的许可证?你甚至不知道一头雾水。

总之,想办法突破你的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你才能感受到web的前途!如果你是国内No.1,或者你有车有房有资本啥都有,别急,你可能只是全球 No.100000. 所以,不要看你的周围,不要攀比,真正的强者,都是互惠互利的(开发,设计,引擎,插件等等互相协作授权),不是靠攀比来踩死竞争对手的,不要相信你的眼 睛,要自己去发现。千万别高傲,还有无数的东西你们做到过,没尝试过,没学过。至少10年内你还有无数的东西需要学习实践。

如果你问我如何突破环境,以我目前的能力,我也只有少量的方法可提供参考(仅限WEB方向参考):

1.别被国内巨头迷惑,或者把你的最高就职理想定位在国内巨头身上,你可以做得更好(更领先),服务更多的受众

2.训练英文能力,尝试为老外服务,尝试面试在设计方面有专业面的外企(你可以通过linkin去发现)

3.尝试自由职业,就算因为而已可能会不适合(国内国外都有很多尝试自由职业的平台,这个在知乎上也有众多回答,一一去看看去了解下,你会发现你喜欢的想尝试的,如果还是没有,那就用上google)

4.尝试小资本创业,体验下它的难处和成就感,挫败感(创业公司工作,入股,加班,谈项目,做市场等等,你都可以体验一番)

5.不辜负你的团队,甚至是优秀团队,珍惜一起的每一天,学好做好踏踏实实,你才有机会发现自己。

6.如果有机会有条件,迈出国门,尝尝真正的自由办公,尝尝外面世界的苦逼和回报,为领先的国际创意市场贡献自己的努力和血汗。

7.合理舍弃IE10-。

8.不要把优秀的包装说成是装逼,就算它真是装逼,优秀的包装是作为一个必须的技能,作为web市场的一个突破点,你要知道,价值非常高,金钱非常多的设计,并不单纯就是买套UI卖套程序那么简单。

9.忍受孤独。

未完待续…

有也有一些时候有过不想专心在web上的想法和做法,有过失去信心的时候,但是人总会迈过那个砍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迈了。

我不优秀,是很普通的那群人,我是在很多意外和非意外的状态下去接触到不同层面的web的,目前还处于游离状态,也很少活跃在曾经经常泡的国内知名的站酷,68,UI中国等社区了。心血来潮的时候再去更新点东西吧。先把手头的很多事情做到有始有终再说。

(二)网页设计真的已经死亡,被移动被APP等等替代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要分清角色。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和一些所谓的经验之谈,我认为相对于纯粹的网页设计公司,如果不是『优秀』的设计公司,那么其网页设计的业务其实是已经死亡的。

因为现在已经是模板商业化的时代,很多优秀的模板甚至比很多公司的设计,甚至优秀设计公司的设计还要前沿,因为商业化,所以很多优秀的模板是严格按照国际标 准去设计的,质量非常高,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完全没有必要去找普通的设计公司。它们的普通,已经让业务名存实亡,就算赚钱了,其实很多也是在间接敷衍 客户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发挥所谓的『设计』。

就目前网页设计来说,响应式,适应移动端已经是非常非常基础的要求了。我90%是从事国外的设计,基本上,国外的网站99%是满足移动端的,不满足移动端的几乎是次品。作为设计师,绝对不能将麻烦,或者太难作为借口,去偷工减料给用户提供劣质的web设计。

当然,只是混混日子的设计师或者公司,可以完全忽略这篇文章,因为并不会改变你什么。

目前网页设计的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及比如wordpress的各种强大的拖拽插件,譬如wix,weebly等智能傻瓜式建站,几乎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建站 已经是零代码,完全不用你去学习编程或者设计知识。当然很多时候,全部靠这种熟练的建站模式是不能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的。在用户有特殊需求的时候,很多时 候需要优秀的设计师和开发者介入。

如果作为一名设计师或者开发者,必须要高度重视未来的趋势,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能力,现在有很多自动化的建站工具和平台,已经能大大提高设计师和开发者的效率,利用这些现代化工具,能否把握好网站的体验,把握好用户的需 求,把握好运营的模式,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未来的网页设计,只会越来越难,要么,越来越贬值,要么,越来越人性化和智能化。

对于中国的大部分网页设计公司,并没有高质量的商业化模板的质量水准,当然还是有一些优秀的设计公司,用心去服务于客户,它们让整个网页市场活跃起来,而相反的,那部分浑水摸鱼的公司,利用了网页贬值市场的漏洞,敷衍赚钱,养活了自己。

在国外也看过很多类似的文章,其实单纯从设计角度而言,不能充分融入商业化的元素,因为太单纯的设计,并不能融入市场去体验用户。所以网页设计,更多的是在 于UX(用户体验设计)和I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现在很多优秀的网站,都是稳稳的把控住用户的行为和心理的,做到智能化,自动化,这才是一个设计者应该融入的东西。所以对于UX 设计师或者交互设计师等等来说,其实是需求不断上升的一种趋势,这也代表着,网页设计并不会真正死亡。

如果真要说死亡了,那就是摒弃了用户,放弃了体验,放弃了一切设计的扩展。

面对未来越来越强的竞争,设计师和开发者,企业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面对网页设计这个行业。网页在很多时候,是发挥 着移动,发挥着APP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甚至成本,开发流程,使用体验等等,是有一块不可侵犯的领地的。只有看得远,看得多,想得多,才能体会到网页设计 的真正价值和魅力。

如果我们单纯把眼光局限在中国,那在我看来,说网页设计已死也不为过,但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全部,而是大部分。因为,总有有梦想的人,总有踏踏实实的人。只有这部分人,才能活跃网页设计这块市场,才能夯实网页设计真正的价值。

(三)注重SEO就一定能脱颖而出吗?

谈到SEO,也不多说大道理,国内国外很多网站都是非常注重SEO的,哪怕是一些垃圾站,一夜企业站的新闻模块,特别国内的很多企业站新闻模块违背道德篡改版权转载,它们也是重视SEO的代表。(我非常鄙视这种行为,自己的文章也经常被这样侵权,但是毕竟这是我的中文博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因为我也不靠 它来吃饭,它只是记录和分享总结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自己的网站是一个好盆友)

现在不是十年前了,并不是说有了SEO你的网站就能出人头地了,不论怎么说,趋势永远是内容为王。

我看到的趋势,不仅仅是内容,还需要内容的扩展服务。优质的内容和附带服务,是给一个网站带来无限回头客的必要条件,转载已经不能保你不死了,这就是现实。说到这里,真的希望国内很多人和企业能懂点道德,尊重他人版权,转载一定要注明出处或者获得授权。

所以说,我们大中国的网页是非常非常混乱的,如果靠中文SEO吃饭,好的基本没饭吃,坏的基本成为霸主。况且我们国家还有百度这个流氓引擎。

小结:

只有从最原始的价值观,从最领先的视角,从可互补的市场行为,从内容的本质,来开辟一个网站,才能真正看到网页设计的前途,才能感觉到网页设计其实并没有 死。认清自己的角色,站好自己的角度,才能感觉网页设计真正的内在。走自己的路吧,有些人有些公司要走的路,你阻止不了也管不了,不要被那些所谓的残渣污 染,虽然国内网页市场真的相当的不客观,但是只要你敢踏踏实实跨出国门,就一定能发现它的价值。

原文来自:没位道|Chuckie Chang中文博客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844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0 23:05
下一篇 2017-05-21 01:01

相关推荐

  • 做好用户体验是赢得口碑营销的关键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商业洞察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文/陈楠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15年度新三板十大新锐人物,2015年度中国创新经济领军人物,中国富爱产业链控股集团董事长,富爱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由商业洞察战略合作伙伴竹石文化授权发布转载请标明作者、来源和ID用户体验:口碑的源头“用户体验”在近几年被热炒的“互联网思维”中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现在的商业评论在点评各大公司最新推出的品牌...

    2018-03-26
  • APP中使用UI交互设计动效的三个好处

    1.让整个画面充满活力 在界面中加入了动态元素,可以很大的增加用户使用app趣味性,使整个app界面看起来不会那么枯燥,ui设计需要做的就是让 这些动态的元素效果有一种和用户在交流的情感。 来源 来源 来源 2.提高…

    2015-11-11
  • 关于交互设计的一些图书网站推荐

    昨日有人在群里提问阿西站长说想读一些关于交互设计图书,阿西站长通过一晚上的搜索和不断的翻阅各种网站,并且结合自己做交互设计的经验给大家汇总了一下适和交互设计人员看的图书和网站。具体如下: 《交互设计之…

    交互设计 2014-11-18
  • 特殊情况下的APP设计(6):交互走查表

    本文作者将用交互走查表的形式,对系列文章“特殊情况下的APP设计”进行一个总结。enjoy~

    2017-04-27
  • 一年多的时间中经历2次爆发,Faceu在运营方面的过人之处在哪?

    作者:思达维琦   1. 产品介绍 1.1 产品形态与定位 faceu激萌是一款主要面向年轻用户(15-35岁女性为主)的自拍P图工具、视频社交工具,在app store中的官方描述为“Faceu激萌—动态贴纸、美颜自拍、视频聊天、卖萌神…

    交互专题 2017-08-07
  • 交互设计师的专业度表现 ?

    一直以来,交互设计师都是一个受到广泛质疑的岗位,很多人不了解交互设计师的价值,更直接的说,我们大多数的交互设计师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令人信服的专业度。 大约五年前选择了这个职业,一路走来,质疑过、探讨过…

    2015-10-14
  • 设计一个界面动效时,需要明确价值、遵循原则和实现交付

    坦白来说,虽然我之前在项目里做过一些小动效尝试,但一直没有什么系统的方法和原则指导,大多在原型软件里凭「感觉」随意调调了事,而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刚好最近有在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进行动效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动效设计的价值、原则和实现交付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本文中浅薄地总结一下。

    2017-05-12
  • 关于2017年的设计趋势,国外已经有了这13个预言

    在未来,当对微小细节的关注渗入用户体验设计的每一寸土壤;当对像素级完美的追求成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当将简单便捷的设计理念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就能够帮助用户体验全新的生活。“庆祝成功自然无可厚非,但学习并反思失败更加重要。” ——比尔·盖茨“他们是种异常必要的无谓存在,他们因为需要被呵护而带给人恰到好处的慰藉。”“差劲的设计团队提供用户要求的UX。伟大的设计团队提供用户需要的UX。”“对于一个优秀的UX设计师来说,他/她最大的责任就是使用户在使用产品 的时候能产生信任感。”“一件好产品就如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们逐渐发现这些智能小助手(AI)之间的合作能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Material Design将会目睹它所倚仗的‘笔’与‘纸’之间的枪战——它会发现它的立身之本在面对未来强大多元的互联网时不堪一击。”——Chase Buckley(独立UX设计师)“与真实的纸不同的是,我们的数字材料可以随意伸缩与变形。纸质材料有物理表面与边界。是那些缝隙与阴影告诉你这一切,赋予了你能触碰到的东西意义。”

    2017-05-18
  • 四个小故事 每一个都是“极致用户体验”的用心诠释(下)

    昨天分享了驴妈妈客服贾梅的两个小故事让人感到温馨又贴心“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体现驴妈妈人对于“极致用户体验”的用心诠释今天,我们还将继续讲述客服陈凯旋的故事......你细致的服务,我更信赖驴妈妈家在上海,今年已年逾六十的王老先生,最近刚跟着驴妈妈从希腊旅行回来。说到他和驴妈妈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想要组织兄弟姐妹四人一起去土耳其旅行,在看过不少旅行社的产品都不是十分满意,后来哥哥介绍了驴妈妈给我。我看了具体的旅游产品...

    2018-04-12
  •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新人入职3个月,有幸参与到一个新项目,感觉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在与项目一起成长的时间里,踩了很多坑,趁此机会记录下来,希望对跟我一样的交互新人有所帮助。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