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人类花费数十年才将计算机交互从以命令行为代表的文字界面(TUI)发展到以用户界面为核心的图形界面(GUI),然而这显然不是终点。图形界面之后会出现什么?我们已经隐隐可以窥探到其身影。一起来看看未来流行的交互方式是什么。


人类花费数十年才将计算机交互从以命令行为代表的文字界面(TUI)发展到以用户界面为核心的图形界面(GUI),然而这显然不是终点。图形界面之后会出现什么?我们已经隐隐可以窥探到其身影。一起来看看未来流行的交互方式是什么。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的项目,由于是工作的第一次项目,项目不小,又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下了点功夫准备,仅前期报告就做了八十多页。

“可视化”这个词,通常人一眼就觉得等同于“图形化”,因此“数据可视化”显然就是将数据设计成直观又好看的图表。可是,我怀疑“数据可视化”除了“图形化”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可能性?例如,人类最常用最自然的沟通方式——“语言文字”?由于目前大众还不习惯语音交互,于是我开始从“文字化”的角度研究“数据可视化”,从而发现了令自己也觉得震惊的事实……

数据文字可视化的好处

举个例子,如果给你三秒钟分别扫一眼下图左边的图表或右边的文字,看哪个你能复述出最详细的内容?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图形总是比文字高效吗?

最高效的是文字而非图表。为什么呢?虽然两者都给出相同的关键点(国家、GDP、单位、年份、数量)等,但是前者将这些信息都分散开来,让读者不得不四处扫视,才能将零碎的信息整理起来并理解。而后者的那段文字中,所有的信息从单一的方向有序排列,只需要横向扫视两次就能看完并理解。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这就是看图和看文的差别。

从文字方向解读数据可视化的好处我总结如下:

  1. 更加高效:少量数据(如上面的例子)时,让信息传达更加高效;
  2. 抽取特征:复杂情况(如各地区人口分布数据)下,文字比图表更容易抽取特征并让人理解(例如沿海地区密度比内陆地去高X%等);
  3. 趋势归纳:文字在提炼数据变化趋势时,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数据的稳定上升/下降、变化周期等;
  4. 意义检索:上面三项好处结合起来,可以引出这一项,那就是直接通过特征和趋势检索数据的可能性,例如使用 “连续三周上升”、“单日浮动3倍以上”等关键词搜寻数据。

纵观历史

一、起点

文字界面(TUI)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它反倒是计算机系统的初始模样——命令行。然而,命令行界面虽然创造了人与机器对话的语言,但失败之处在于,它要求人类像机器一样思考并说话/打字。这显然是很难的,所以除了专家之外,普通人根本无法顺畅使用这种文字界面。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TUI的前世——命令行界面

二、GUI革命

TUI碰壁后,计算机走上了图形化的革命。这一走就是几十年,直到今天尚未结束。图形界面(GUI)的关键,在我看来,并不是“图形”,而是选择。TUI的最大困难不是其它,而是输入。人类难以适应机器的语言方式,所以无法顺畅地对机器进行信息输入。

GUI提供的解决方式是,既然人类很难直接告诉机器他们想要做什么,那就绕其道而行,让机器提供可能的选项,人类只需要进行选择。这样一来,人类与机器的沟通问题就以选择的方式得到了解决。GUI革命的成功案例就是Windows桌面,如下图: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GUI革命代表——早期的Windows桌面

三、过渡阶段

GUI创造的“选择”解决方式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当系统提供的功能较为强大时,需要提供大量选项,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寻找信息的挑战。当前交互设计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这一漏洞——“如果让用户在合适的情况看到合适的信息”。

于是“搜索”作为一个过渡方案诞生,而Google的传奇是这一时势造就的英雄。信息过多时,用户不能高效地寻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之前回避的问题——如何输入(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语法千变万化,让机器理解太过困难,那么暂时搁置。但是我们发现,文字片段有很高的几率是不会变化的。例如,不论是“苹果掉在地上”、“苹果砸到地面”还是什么其它的表述方式,“苹果”和“地”这两个关键词通常是不会改变的。于是,我们可以用关键词对海量的选项进行检索,达到一种看起来像是输入,其实并不是输入的“伪输入”效果。

例如,以下就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Windows桌面,上面没有几个图标,因为我可以用搜索功能找到任何我想要的应用,如下图: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四、TUI的回归

GUI鼎盛时期,人们以为TUI是糟糕的发明,GUI才是未来。然而,将搜索研究到极致后,TUI却穿着对话式交互(Coversational Interaction)的马甲回来了。以Siri为代表,很多语言助手都在这条路上做了很多不够成熟的尝试。

未来的TUI虽然还是TUI,却早已不同于曾经的命令行界面,它要求机器适应人类的语言,而不是人类适应机器的语言。最理想的状态是,除非是用户必须在既定的项目中做出选择,否则GUI是完全不需要的。这就有点像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的意味了。

下图是The Future of Conversational UI Belongs to Hybrid这篇文章里提供的,虽然不是TUI最先进的形式,但已经可以窥探其趋势。该文作者Tomaž Štolfa给出了很详细的研究,值得拜读。
图形界面的末路?聊聊未来可能会流行的「对话式交互」

会话式交互的可能形态

总结

对话式交互的未来是怎样的

  1. 不再需要选择/寻找:说出需求后,机器便能理解并执行;
  2. 用户对机器的输入将超过机器对用户的输出:不同于GUI时代主要靠机器输入和用户选择,对话式交互的TUI时代需要机器从用户那里获取大量信息,才能加深双方的“默契”。就像长期在一起的好友,一个词、一句话便能心意互通;
  3. 界面将成为交互设计的一个小类:我们现在通常的划分方式是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而在对话式交互的TUI时代,也许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信息设计,也可能新的职业将产生;
  4. 语言学,这个已经存在好久,却一直不太受关注的学科,可能会火起来。

我曾在Quora上看到一个问题——“界面设计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吗?”投票率最高的答案是——不,因为在未来,我们也许根本不需要“界面”了。当时觉得那会是很远很远的未来,现在想来,图形界面的末路也许还早,但衰败恐怕早在Google成名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作者:艾艺

来源:【微信公众号】艾艺信息

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419297645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819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0 05:32
下一篇 2017-05-20 07:27

相关推荐

  • 用户体验,比一切事情都大

    一直想写一篇与用户体验相关的文章,因为这里面用很多误区,很多朋友认为用户体验很简单,只要高层强调和重视、把页面设计的好看就可以了。其实,用户体验是一门相当专业的跨学科综合科学。大概从2005年开始,笔者自己很有幸成为国内第一批的用户体验践行者,我们是国内第一批UCD(User Central Design)成员。当时,国际上流行的用户体验是一个五层框架模型,从底层到顶层分别是: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我非常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个用户...

    2018-02-28
  • 案例分析:聊聊扁平化设计的六点优势

    著名的艺术家 Edgar Degas 曾经说过,艺术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你让别人看到所看到的东西。平面设计能够通过调整形状、阴影、字体的笔触、字母间距来调整观看者的情绪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它和艺术是共通的。作为目前设计的大趋势,扁平化设计,无疑也具备着同样的特征。

    2017-05-10
  • 如何基于反馈迭代用户体验?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都一定离不开用户反馈和数据。如何通过这两个部分对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产品功能迭代和体验优化是所有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日常工作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建筑师,你接到一个任务,是要在横穿城市是一条河上造一座桥,你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我该在哪个位置造这座桥?”,“我该造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斜拉桥还是拱桥?”还是“这座桥是木制、铸铁还是钢筋混凝土?”,这些都不对,首先应该想的是“为什么要建桥?”,如果你得到的答案是需要将人送到河对岸去,那么基于这个目标,你还觉得一定需要造桥,挖个隧道是不是也可以,建个轮渡也行啊。如果答案是需要将某些信息送到对岸去呢?整个命题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设计思维在思考问题时的重要意义。

    2017-05-20
  • 产品设计之行为学研究,四步打造影响力超高的产品!

    我们每天都感叹“改变”有多难——落空的新年计划、从未使用的健身卡、东西少吃点、存款留多点,可惜都止步在了yy。

    2016-08-29
  • 译文|移动体验设计禁忌

    就移动用户体验设计而言,不断地实践是检验其好坏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聚焦于基础。我们需要去解决的是如何避免打断用户或者强迫用户思考的问题。

    2017-05-20
  • UX不是UI

    2015-07-11
  • 交互设计师的60日计划之第六天

    今天去公司加了一天班,然而并没有做完该做的事情。恰好昨天看了一篇有关拖延症的文章,今天加班的过程中发觉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有deadline的东西可以做完,没有deadline的东西永远都做不完,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交互专题 2015-08-20
  • 饿了么 UED 又搞事情啦!

    近日,据保洁阿姨匿名举报,在上海饿了么总部的榴莲酥会议室内,有人在工作时间聚众搞事情……据说场面隆重,气氛活跃,不堪入目。本台记者 @孟小雨 迅速赶往了现场。-----据调查,这次始作俑者是作为宇宙霹雳无敌超级吃货公司饿了么中最有逼格+设计感的团队—— UED 部门。在这个辞旧迎新、恭喜发财、还不放假的时刻,该部门秘密召开了第一届 UED 年度颁奖典礼!记者被大会的美食吸引,潜入该组织内部,随即被惊呆了。说到颁奖会,你以为是这样的?领导...

    2018-02-25
  •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针对APP同质化现象,本文作者从从交互层面探索了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且谈及自己的解决方案。值得一读。     “首先占据人们大多数时间的同类型APP内容高度同质化,而风格取决于内容,在平庸的内容下只能诞生风格平庸的APP设计。其次,对于以商业目标为根本的APP应用设计开发,设计风格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游戏依然除外),设计模式的流行以及交互方式的单一使得保守的设计投入产出更高。最后在现今的消费领域,功能主义盛行,界面设计中理性居于主导地位,设计风格显示不是理性思考的首要考量目标。”

    2017-05-04
  • 以文本框为例,了解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的逻辑思考方法

    文本框是设计工作中常见的组件之一,无论是PC还是无线,大多仅是样式上的不同,它们的交互行为上是可以相互参照的。本文想从这一简单的组件出发,让大家看到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的逻辑思考方法,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直观感受。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