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UI在设计上服从于交互,形式上不拘于一格,视觉纵深也只是其中一种心理模型。
注:本文面向入门级设计师,大神请飘过~


UI在设计上服从于交互,形式上不拘于一格,视觉纵深也只是其中一种心理模型。

注:本文面向入门级设计师,大神请飘过~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标签栏设计基本上是每位设计师在项目设计中都会遇到的事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笔者在做项目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疑惑:标签栏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当前栏为什么要高亮?其目的是什么?标签栏的设计是否有比较合理的设计原则?等等。估计很多刚入门的童鞋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所以特意将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分享出来。当然,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如有不对,很欢迎指正。

先来看一下如下两个设计。有些设计师为了显示其他标签的可点击性,引导点击切换,其他标签栏会被设计成高亮,如图1: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也有些设计师为了突出当前标签,设计成如图2: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咋一看图1和图2的两个设计方案并没有什么问题,起码都很清晰地指明了当前标签是哪一个标签。

可是突然有一天,产品经理说我们的标签栏只留两个标签,于是,按照原来的设计,图1和图2的标签栏设计变成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和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于是图1中原本“信息”栏为当前标签,视觉感知上却变成了“发现”栏为当前标签。图2之前多个标签可以清晰辩认的设计现在变得模棱两可,分不清哪个是当前标签,哪个是可点击标签。由此看来,单纯运用对比来突出当前标签,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那具体应该怎样去设计呢?为此笔者物意翻查了一下《iOS人机交互准则》中的设计要求。iOS设计规范中指明:当前标签应当要高亮。如图3: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看上去的确是合理很多,而且就算只剩下两个可切换的标签,也还是很容易感知当前标签,看来,按照《iOS人机交互准则》来做设计总归是没有错的。

但为什么当前标签应当高亮?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标签栏的作用。

关于我们在大多数交互界面所使用的标签栏,提供了页面的切换、功能入口以及界面导航的功能。其目的意义在于指示当前页面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标签栏在视觉设计上要着重解决“我在哪儿”的问题,所以前面的为了显示其他标签是可点击性的标签栏设计(如图一)的设计方案就可以抛弃了。

人类使用视觉纵深去感知自己在空间里所处的位置。

想像一下,你在上班打瞌睡,在梦中神游。突然脑袋被敲了一记,你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显示器,键盘,桌面上的笔记本和钱包手机,远处是办公室里在工作的同事,于是你知道了自己正在自己的办公桌边上着班,而不是正在神游。

人从睁开眼睛第一时间获得视觉信息,做的第一件事是从获得是视觉信息里感知视觉里的不同物体的远近,并根据距离自己最近的物体(标志)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事实辨别上视觉纵深是大多数动物以生倶来的视觉能力,婴儿从出生三个月就能判断远近高低,并确定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安全的区域。

人类在无意识的视觉纵深的感知中,判断出离自己最近的物体,就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在标签栏的设计中,要清晰地指明当前页面所处的位置,当前标签在视觉设计上必须与“我”的距离最近。

也就是说,在标签栏设计中,当前页面标签要与其他标签拉开视觉上的层次关系。

所以在很多常见的APP里,当前标签通常要高亮,其他标签则适当弱化。设计上类似于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然后,为了进一步拉开层次关系,当前标签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样式,如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最后,加入情感化设计,可以适当添加APP的主色调,如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根据以上原理做出来的设计方案也是最为大众所接受的,例如微信: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例如支付宝: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上面的双标签设计可以仅凭拉开层次关系显示当前标签: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或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另外,深色的背景栏标签设计也依然遵循拉视觉纵深的心理暗示拉开层次关系,如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和这样:

标签栏设计的心理暗示:高亮与视觉纵深的心理模型

结尾:

UI在设计上服从于交互,形式上不拘于一格,视觉纵深也只是其中一种心理模型,也有很多设计师根据格式塔心理学设计出交互性很好的心理模型,以后我们有机会继续探讨。

笔者渣渣设计师一枚,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的经验之谈,不同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本文由 @偶不是芒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7620/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8 10:40
下一篇 2017-05-18 12:57

相关推荐

  • 在设计注册/登录界面时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当用户完成注册之后,可以选择性地提供额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给给用户带来更加定制化的用户体验 。为了安全起见,绝大多数的网站还是提供了邮箱验证甚至电话验证的环节,甚至提供备用安全邮箱的验证机制。

    2017-05-29
  • 如何改善产品 UX 设计,这 5 条原则也许能帮到你

    本文编译自Medium,作者 Clark Wimberly 是一位用户体验(UX)设计师。

    2017-06-04
  • 【原译】迪士尼中的UX(下篇)

    上次有简单介绍迪士尼十二原则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则是韩国pxd设计小组与迪士尼设计大师Glen Keane先生的一次更加深入的访谈与讨论。 在正式开始这篇文章之前,先给大家稍微展示动画《Duet》中的一个小片段。《Due…

    2015-10-27
  • 关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的视频分享【日常思考0001】

    (。・∀・)ノ゙嗨这里是Chiki的深夜抽风小记录,做个日常思(bing)考(zheng)收集。公众号取名“Design for What"是希望以后自己做设计的时候可以多思考设计是为什么Find your passion,and let it kill you那么开始今天的开场首秀!今晚本想磕磕榛子垫垫肚子就……就开始做事来着,结果不小心打开平板……看了会视频(明明是好久……都是借口😭)不过视频不错分享给大家👇视频在这:截了有点不一样...

    2018-04-14
  • Axure工具简介

    工具简介主要介绍axure的基本元件使用,熟悉该软件的各个功能区。1.添加元件到画布在打开axure软件之后,添加元件到画布,在左侧元件库中选择要使用的元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到画布适合的位置后松开鼠标,如下图所示:2. 添加元件名称在检视面板的元件名称文本框输入元件的自定义名称,这样方便后面制作原型的过程中,设置元件属性等时便于查找元件,如下图所示:3.设置元件位置/尺寸元件的尺寸与位置可以通过鼠标拖拽,也可以在快捷功能或元件样式中...

    2018-03-18
  • 设计师的知识管理

    作者: shareboy 人们每谈到设计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创意、想法。作为设计师,好像我们的大脑里就理所应当地充满了各种创意,然而这些创意是本来就存在于大脑里的吗?显然不是。 有人说创意来自冥想,我不否认有些天…

    2015-04-22
  • D4-交互设计工作困惑答疑

    作者:飞阿婷(公众号:飞阿婷的交互设计生活)自我成长1.面试攻略为什么强调说,不能把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之前公司没给自己带来很大成长?抛开你有推卸责任的人品问题来说,其实还有科学依据证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事在人为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我的理解是那10%就是不受我们控制的自然发生的事情,而90%就是我们面对这10%的事情选择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而这个选择...

    微信热点 2018-04-12
  • 【译】2016年UX发展状态

    原文:The State of UX in 2016 作者:Fabricio Teixeira 译者:冬火鸟 简介:总结2015,了解目前发展趋势,hold住2016UX发展动态 #1 抠像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2015年,你将“UX”这个流行的词汇加入到了你的简历中——…

    2016-01-29
  • 别让这五种错误毁了你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从来不易。它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细致的计划。尽管新的交互设计不断出现,但并未使它变得更容易一些。如何才能创建令用户满意的使用体验?如果你对交互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所警惕的话,无疑就会尽量避开这些错误,从而实现更完善的UX体验。

    2017-06-02
  • SKETCH教学视频

    则灵君分享的是“静电的sketch设计教室”教学视频,对于新手自学来讲非常的合适,感谢静电,讲解的非常的清晰明了,视频就在这儿,剩下的就需要你付出时间去学习咯,祝大家学有所成!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IbE-DI_yHLayj7wue49yQ 密码: mw25·—END—·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