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现时代的设计师不应只看到美感,从长远而言,需要从商业/产品/体验/视觉多个角度综合考量构建设计形态(集创思维)。体验分析_方案1_产品提供的原始方案
方式:点击条目>输入数值或点击加减>点击确定完成
最大操作次数23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21次+号到最大值,点击确定1次,少数用户会使用此方式。
常规操作次数6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输入框1次,输入数值3次(如3.5),点击确定1次。
最小操作次数3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号随即完成1次,点击确定1次。体验分析_方案2_提前防止用户出错
方式:点击条目>滑动弹窗>点击完成
最大操作次数4次:点击条目1次,滑动到最底部需要2次,点击选择1次。
最小操作次数2次:点击条目1次,无需滑动,当前已有他要的选择,点击选择1次。体验分析_方案3_减少操作
方式:点击数值选择
最大操作次数1次:直接点击选中
最小操作次数1次:直接点击选中
屏占比:半屏
扩展性:低
操作点击次数降低,但屏占比过多,且不适用于当数值更大时(如果以后数值扩展到100%,那么整几屏都是按钮)体验分析_方案4_减少操作,防止出错
方式:拖动圆点选择
最大操作次数:1次
最小操作次数:1次
屏占比:低
扩展性:高
操作次数低,效率高,屏占比少,具有适用性,可以多个此类操作叠加使用


现时代的设计师不应只看到美感,从长远而言,需要从商业/产品/体验/视觉多个角度综合考量构建设计形态(集创思维)。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本文将从生活场景引入思考模式,过渡到实际产品中的综合思考。

生活场景思考

地铁口扶手电梯应该往里开还是往外开?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

所谓显示因素是指用户在体验中的第一感受体验,比如进地铁了我想乘扶手电梯方便我下去,出站时我也想继续乘扶手电梯。

所谓隐性因素是指在连续行为过程或随时间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的潜在问题,此处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在地铁内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是在设计时规划好的空间大小,能容纳多少人,一旦建设后则无法改变。

在地铁外的外部空间是无限的,因为用户出去后即疏散,往不同方向走,不易造成拥堵。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正向分析

假设电梯【往里开】的场景下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非高峰期,地铁内没有过多人群时,不会造成拥堵,下电梯后随即前行。

当在高峰期时,如上下班时间,在地铁内人群拥堵的情况下,如果排队已经排到了扶手电梯附近,而前面的人又没有移动,此时从扶手电梯源源不断的人群下电梯时会被前方不移动的人挡住,还有一些喜欢走路玩手机的人更加不会经常看前后左右的情况,跟着前面走的人走,然而扶手电梯并不会停,那么就会后面的人群就会不断碰撞前面排队不动的人群,从而造成严重的人群碰撞事故。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反向分析

假设电梯【往外开】的场景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在高峰期或非高峰期,人群排队上扶手电梯,到了出站口后陆续出去往各个方向疏散,因为外部空间无限,极少情况会在地铁出站口造成拥堵,从而降低由于拥堵而造成人群碰撞的情况发生。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地铁口实际情况

为了避免严重的人群碰撞事故,在只有一条扶手电梯和人行电梯时,电梯运行方向一直是往出站方向外开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图示为在上下班高峰期观察中所拍,为地铁口真实情况,为了避免严重的人群碰撞事故,在只有一条扶手电梯和人行电梯时,电梯运行方向一直是往出站方向外开。左图可见人群在进站时,由于电梯往外开,方向和人群相反,强制引导用户走楼梯排队。右图可见人群在出站时,电梯依然往外开,此时顺应人群移动方向。

那么,出站口就一定不会拥堵了吗?不是的,还有可能情况,下雨!此时大部分人可能都没带伞,这样就会在出站口站着堵住等待停雨,像之前说的扶手电梯不会停,依然有可能造成跟前面分析的人群碰撞。

此处引入高频和低频思考:首先,上下班进地铁的频率高呢还是下雨的频率高?显然易见,天天都要上下班是高频,几个月或者几周才下一次雨属于低频。我们应该更多考虑高频情况,但也不能放弃低频情况。所以在此建议:平时电梯往外开,但在下雨时工作人员应该让电梯停止运行,阻止人群拥挤碰撞发生。这样会不会更具人性化呢?

用户体验驱动设计形态

根据需求特性优化交互操作体验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图中为实际产品中所提供的原始方案和需求,设计一种操作方式,需要符合数值在0%~10%之间波动,且数值必须是0.5%的倍数,如0.5%,1.0%,1.5%,不支持其他数值。对此需求进行特性提取:数值范围适中,需要特定倍数的数值,不支持其他数值或文字。

体验分析_方案1_产品提供的原始方案

方式:点击条目>输入数值或点击加减>点击确定完成

最大操作次数23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21次+号到最大值,点击确定1次,少数用户会使用此方式。

常规操作次数6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输入框1次,输入数值3次(如3.5),点击确定1次。

最小操作次数3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号随即完成1次,点击确定1次。

当用户输入文字时提示请输入数值,当用户输入其他数值时提示请输入0.5%的倍数值,输入容易犯错,降低心理预期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体验分析_方案2_提前防止用户出错

方式:点击条目>滑动弹窗>点击完成

最大操作次数4次:点击条目1次,滑动到最底部需要2次,点击选择1次。

最小操作次数2次:点击条目1次,无需滑动,当前已有他要的选择,点击选择1次。

无需让用户手动输入,因为容易输错,提前阻止错误提示发生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体验分析_方案3_减少操作

方式:点击数值选择

最大操作次数1次:直接点击选中

最小操作次数1次:直接点击选中

屏占比:半屏

扩展性:低

操作点击次数降低,但屏占比过多,且不适用于当数值更大时(如果以后数值扩展到100%,那么整几屏都是按钮)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体验分析_方案4_减少操作,防止出错

方式:拖动圆点选择

最大操作次数:1次

最小操作次数:1次

屏占比:低

扩展性:高

操作次数低,效率高,屏占比少,具有适用性,可以多个此类操作叠加使用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体验分析_优化对比

此需求特性是数值范围适中,需要特定倍数的数值,不支持其他数值或文字。

对此分析作出优化后,采用拖动圆点方式,相比原方案来说操作次数平均降低3~6倍,且无需用户输入提前防止用户输错。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商业价值/产品逻辑/用户体验

音乐APP播放歌曲应该用沉浸型还是效率型?

沉浸型指在歌曲列表点击歌曲后直接进入播放界面进行播放,方便听歌看词,随时快进。效率型指在歌曲列表点击歌曲后留在列表页同时进行播放,方便随时切歌,能快速切歌。两类用户各有偏好,有的喜欢听歌看词,有的喜欢随时切歌找别的歌曲听。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产品逻辑驱动设计形态

网易云音乐是以UCG+评论+个性化为定位的音乐社交平台,用户主动评论互动,在听歌时寻找同好。

用户在点击歌曲进入播放页后,点击更多(三个点的图标)会弹出面板,主要是歌曲的相似推荐,歌手,专辑等,引导用户发现相似歌曲,并且增加了该歌手和专辑的曝光度,高质量歌曲或带版权歌曲需要付费,从而促进用户开通付费音乐包。

在我们这一代,很多读书时都追过的歌曲,那些种种回忆或现在共同的回忆,用户点击评论(消息图标)进入评论页面,在听歌的同时寻找同好,当用户找到同好或看到一些有趣的评论时,产生兴趣点击他的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发现他收藏的歌单,从而让【听自己喜欢的歌-评论-发现同好-发现他收藏的歌曲-听他收藏的歌】环环相扣。这样来说,网易云音乐采用沉浸式,这样在用户每一次点击都进入播放页,每一次都给一个推力,是不是更符合网易云音乐的定位呢?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商业价值驱动设计形态

QQ音乐是一个综合性音乐服务平台,海量歌曲,庞大的用户量。

用户点击歌曲进入播放页后,界面左滑出现相似歌曲推荐,歌手专辑,相似电台,包含此单曲的热单等,和云音乐一样做的相似推荐,同时也是不断帮助引导用户发现其他歌曲,为其他歌曲专辑增加曝光度。

当用户通过此功能发现其他歌曲时,会不断消耗流量,遇到版权歌曲不能下载,此场景会促进用户开通绿钻和付费流包。

界面右滑时,显示歌词,用户沉浸在边听边唱,此时界面中的话筒图标会引起用户注意,感觉点了后能录下来跟唱的心理,但是点击话筒图标后确是跳转到【全民K歌】这款APP的下载页面,QQ音乐做的就是从此场景进行价值转化:听歌-看词-跟唱-点击话筒-下载APP。

这样来说,QQ音乐采用沉浸式,每次点击歌曲都进入播放页,可以潜在提升QQ音乐相关商业价值转化。如果采用效率型,用户只有在真的需要看词时候才会再次点击进来。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交互设计中的黑暗模式1

特殊情况下轻微降低体验以零成本换取用户流量

问题1:我们平时使用微信最常用的功能就是聊天和刷朋友圈,那为什么聊天放在了底部tab的一级页面,但朋友圈却放在发现tab里的二级页面呢?

问题2:支付宝之前刚更新蓝色版本引入社交元素时在网上引发大量的讨论,其中一条吐槽是在支付宝首页点击右上角那3个图标然后返回,只有通讯录这个图标点击后是返回到朋友tab而不是首页tab,按正常逻辑来说,首页进去,应该返回首页啊?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正反分析_微信

朋友圈放在一级页面

  • 体验角度:微信聊天和朋友圈属于常用功能,从高低频角度,此类功能属于高频,放一级页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 商业角度:并不能对扫一扫,摇一摇,购物,游戏等功能引流

结果:相比放二级来说用户少点一次,但对核心功能和商业价值无影响

朋友圈不放一级页(维持现状)

  • 体验角度:用户多点一次才能进入朋友圈。
  • 商业角度:朋友圈作为引子不断引导用户点击【发现】,从而0成本让微信的核心功能和商业价值增加曝光度

结果:增加一次点击次数,0成本换取巨大的用户流量促进核心功能和商业价值转化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正反分析_支付宝

从首页进通讯录后,点返回回到首页tab

  • 体验角度:比较正常的逻辑,从哪进,往哪回。
  • 产品角度:在此并不能潜在增加朋友tab曝光度

结果:体验流畅正常返回,但对朋友tab无产生推力

从首页进通讯录后,点返回回到朋友tab

  • 体验角度:潜在心理模型,通讯录找不到?去朋友tab找找近期联系人看看
  • 产品角度:支付宝想做社交,在多方面努力着手引导用户,潜在增加朋友tab曝光

结果:另一种逻辑,为朋友tab增加推力,支付宝就是想做这个事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交互设计中的黑暗模式2

利用与体验相反的操作以阻挡用户正常路径

通常我们想卸载一个软件时,会找到卸载按钮去确定卸载,这是一个流畅的操作。但是产品本身是不希望用户去卸载的,在这里交互设计需要利用黑暗模式,设计以用户体验相反的操作以阻挡用户的正常路径。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行为路径阻挡_驱动精灵

此产品在卸载时,需要通过3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阻挡,卸载按钮不明显(灰色字),突出的是问题修复,希望帮助你解决问题,阻止卸载动作。当用户依然点击卸载,进入第二次阻挡,卸载字样变成狠心卸载,配搭一个萌化的形象,给人一种楚楚可怜的感觉,同时突出求助专家的服务。当用户继续点击卸载,进入第三次阻挡,确认窗口,卸载按钮依然是灰字不明显,突出尽情吐槽这个按钮。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行为路径阻挡_2345看图王

此产品在卸载时,也是需要通过3步,为什么大多产品都是3步呢?俗话说,事不过三,一件事情重复发生3次以上会产生厌恶感,给你阻挡10次烦不烦?需要在尽量降低厌恶感的同时进行阻挡。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阻挡,这里的处理是没有卸载按钮,而是选项,弱化了卸载的感觉,这里要比驱动精灵做的好。

第二次阻挡,可以发现,第一步时取消是在右边,给人感觉右边是取消,到了这一步突然变成右边是卸载,之前给人教育是不要点右边的取消因为我要卸载,那么你会自然的看左边那个继续使用的按钮,同时这里这个按钮也设计的很突出。

当你再次点击卸载,进入第三次阻挡,我们发现,取消按钮又回到了左边而且设计的突出,又颠覆了上一步的操作,可以说2345看图王的交互设计暗黑模式用的很好。体验并不是一直顺着用户走的,需要考虑更多的维度。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综合思维模式构建设计形态

一个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商业,产品,体验,视觉之间的联系,为最终的形态做考量,这样的设计才是具有价值的设计。

  • 商业价值:是否涉及价值转化,是否增加用户流量,是否增加曝光度等
  • 产品逻辑:产品定位,核心功能,需求目标等
  •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多维度评估方法,体验设计流程方法论体系,基于交互五要素的场景思考等
  • 视觉设计:版式设计,情景融合,色彩心理学等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最后】一张图描述商业,产品,体验,视觉四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视觉是皮,卖相好不好,是否吸引

体验是肉,好不好吃,口感体验如何

产品是核,整个形态一切从此孕育构建

商业是价,这个产品最终所带来的价值有多少

 

本文由 @星夜Desig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7211/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7 03:59
下一篇 2017-05-17 05:59

相关推荐

  • 从音乐属性改进用户体验,QQ音乐和虾米音乐如何再优化?

    本文将抛开市场占有率,将腾讯的QQ音乐与阿里的虾米音乐作对比,从音乐的本身属性和对人心理的影响出发,分析用户需求,对产品提出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化建议。

    2017-05-18
  • 短期记忆与用户体验:为脑力的局限而设计

    人类大脑不适于抽象思考和记忆数据,但网站常常要求我们这么做。许多可用性指南都取决于认知局限。

    2017-04-27
  • 译文 | iOS 10 人机界面设计指南 (完结)

    iOS10发布了,苹果遵循了一切从简但又增加了一些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比如向开发者开放了更多接口,设计者又如何跟随iOS的步伐做好产品设计呢?本文是系列文章的完结篇,enjoy~Note
    模板图片(template image)会丢弃图片本身的色彩,而采用图片视图使用的色调。请参阅UIImage中的UIImageRenderingModeAlwaysTemplate。TIP  对于多行或是多样式的文本输入,请使用文本视图。请参阅Text Views。

    2017-05-02
  • 两个交互设计鸿沟:评估与执行

    通过每次交互,用户都必须克服理解系统当前状态和了解如何改变系统当前状态的双重挑战。设计师可以通过意识到这些鸿沟并用透明的概念模型来消除这些鸿沟,从而为他们提供支持。上周,我买了一款很棒的新蓝牙耳机 ; 但遗憾的是,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它连接到我的电脑上。尽管耳机手册和电脑支持网站作出了承诺,但耳机并未自动与计算机连接。我在重新阅读说明书之后,检查了耳机和电脑,确保它们都已打开,并且翻查了耳机评论以确认耳机与我的电脑兼容,甚至通过将耳机同...

    2018-03-13
  • [自译]Medium的Title,Subtitles&Headings的改进介绍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能够提供最佳写作体验的空间,让故事的讲述者能够触及到他们的听众。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展示我们在标题方面的提升,这个改变微小而又重要,我们认为你每次在发布文章后,都会会欣赏它。

    2016-08-10
  • 进行项目再设计时,需要知道的10个建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总结了10个UX设计师重新设计项目时可以用到的建议。

    2017-05-15
  • 人机交互 (HCI)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 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一个PM当然非常需要注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交互体验,可是广义的人机交互和交互设计又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来看看知乎里别人都是怎么回答的吧。

    2014-12-30
  • 蘑菇街App改版设计总结

    新版app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完成了从方向调整到开发上线的全过程,而设计在其中仅仅只占一周多,这也是互联网公司面临的共性难题。为了配合产品小步快跑的策略,我们采用敏捷设计的方法:快速地进行竞品分析,根据低保真原型一边进行业务细化和方案讨论,一边进行视觉风格的设计。

    2017-05-12
  • 「Sketch」在Sketch中创建设计系统 | 第一章

    原文作者:Marc Andrew原文来自:Medium阅读全文大概需要10分钟相信大家都做过自己的设计规范,无论在个人项目还是团队项目中,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很多人(不仅是初级UI设计师,也包括很多工作多年的UI设计师们)都有很多困惑,比如,做好的设计规范如何维护?设计规范到底能给项目带来哪些更具体的帮助?在很多人看来似乎设计规范成为了一个“无用的”标配,很多设计规范慢慢被封尘在项目文档中的某个角落里,从此不见天日。实际上我们整...

    2018-04-19
  • 解压设计?一位交互设计学生对智能化的反思

    Skylar Jessen 是纽约大学的一名学生,主修交互设计。他觉得,如今的交互设计普遍缺乏人性化的东西。它们“压缩”了人们的自我表达方式。最近,在学校的交互设计项目上,他提交了一些特别的设计,并称之为“解压设计”…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