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最早的下拉刷新 设计源自于Tweetie 这款应用的设计,设计师Loren Brichter 是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交互的缔造者。现在,下拉刷新 的交互几乎无处不在,但即便如此也让人无法轻易忽视它带来的快感。从Twitter 到 Gmail,从QQ到新浪微博,它几乎存在于你触手可及的每一个应用当中。

最早的下拉刷新设计源自于Tweetie 这款应用的设计,设计师Loren Brichter 是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交互的缔造者。现在,下拉刷新的交互几乎无处不在,但即便如此也让人无法轻易忽视它带来的快感。从Twitter 到 Gmail,从QQ到新浪微博,它几乎存在于你触手可及的每一个应用当中。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聊下拉刷新要注意的各种问题以及优化的技巧。

下拉刷新是怎么运行的

简而言之,下拉刷新是刷新指示器于下拉手势想结合的产物,同时借助下拉动效完善整个交互。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下拉刷新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手动刷新交互,和其他的同类操作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采用了更加直觉的下拉操作。它的交互足够清晰明显,不过有的时候设计师依然会使用刷新指示器来显示自动更新的内容。不过,由于自动刷新的机制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操作,是因此自动刷新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刷新指示器了。

什么时候使用下拉刷新

滑动刷新(包括下拉刷新)非常适合于列表、栅格列表和卡片集合之类界面(按照时间降序排列)。这类界面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优先展示最新的内容,并且通常不会采用自动更新来刷新内容。不采用自动刷新的机制的原因很简单,当你滚动到顶部的时候,如果采用自动刷新,内容会不断自动下载显示,对于用户而言,这样的自动显示的机制并不可控。而下拉刷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有在你使用下拉手势的时候,触发刷新指示器,再行更新,这样也给了用户选择和退出的机会。常见的下拉刷新用例: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 内容流(Twitter,微博,RSS)
  • 收件箱(电子邮件,短信)

以Twitter 为例,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最新的推文在顶部,当用户下拉刷新之后,能够看到最新更新的推文。

什么时候不适合下拉刷新

下拉刷新并非万能的,它有不适宜使用的场景:

  • 屏幕小插件。这类小插件是需要自动更新的。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 地图应用。地图上的内容通常不会以时序排列,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内容来源,用户也无法直觉推断出下拉刷新的含义。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 无序列表。有序列表通常能够给用户以下拉更新的期望,而无序列表在这方便则不明显,也无法直观地让用户看出其中的更新。
  • 低更新率的内容。如果列表中的内容并不经常更新,下拉刷新的手势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用户去刷新列表的机率很低,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列表中,最新更新的内容排在最后,用户下拉刷新之后无法立刻看到最新更新的内容,这样列表使用下拉刷新就相当尴尬了。
  • 特殊类型的内容。许多需要实时更新的内容会在短短一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失去时效,诸如股票、服务器后台进程之类的信息,最好使用实时自动更新。

如何设计刷新指示器的过渡效果

下拉刷新前后两种状态需要借助过渡动效连接到一起,让用户了解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刷新指示器在两种状态过渡过程中一直存在,它一直保持可见,直到刷新完成,新的内容更新出来。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刷新过程中,哪怕用户针对界面有所操作,刷新指示器也不能隐藏,否则它作为指示器的作用就失去意义了。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下拉刷新 vs. 刷新按钮

许多设计师和开发者将下拉刷新视作为一种节省屏幕空间的方法,毕竟它无需像刷新按钮一样占据一个固定按钮的空间。但是它的问题也同样很明显,下拉刷新没有刷新按钮那么明显直观,实现起来也更加麻烦。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刷新时长

当用户手指在屏幕上向下滑动,手势触发刷新指示器,以此为视觉反馈告知用户系统已经收到请求了。下拉刷新的交互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想让用户明白发生了什么,并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当用户熟悉下拉刷新的操作和交互的结果之后,会逐步信任这种交互。刷新指示器会持续旋转,直到数据完全更新至可用,这样可以防止混乱。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可用的动效

下拉刷新的过渡动效是一个非常适合发挥创意的地方。由于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状态的中间态,过渡动效可用帮助用户理解屏幕上发生了什么,精准地理解两个不同UI状态之间的差别。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结语

下拉刷新推动着UI中的内容的更新变化,提供反馈,给予通知,有时候甚至能够让界面更加富于娱乐,更有意思。

 

译文来自:优设

译者:@陈子木

原文地址:uxplanet

原文作者:Nick Babich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710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6 21:39
下一篇 2017-05-16 23:24

相关推荐

  • Android和iOS平台交互方式的不同点

    本篇文章属于很初级的内容,之所以写下来,一是为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二是为了方便初学者们快速了解 Android和IOS在交互上的很多区别。可能有些地方不是完全正确,望多交流。

    2017-06-03
  • 浅析用户体验在APP界面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

    如果要成功运营一款APP,第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全线贯彻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当今这个时代,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以用户为中心”原则的设计就叫做用户体验设计。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名词:即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概念的理解。一个成功的交互产品离不开优秀的用户体验,一个高用户的App更无法脱离用户体验设计。当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点变成了摩擦点,那么工业设计师的设计就是失败的。相反,如果产品能让人们感觉更安全,更舒适,更乐于购买,更加高效,甚至只是让人们单纯地更加快乐,那么此处的设计师是成功的。

    2017-05-15
  • B2B vs. B2C 网站:关键用户体验差异

    尽管B2B网站和B2C网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B2B的客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

    2017-05-14
  • 从情景出发的可用性设计

    设计文章 / 交互设计 | 来源:TID | 作者:stephyl 前言         为了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产品团队经常做很多事情:数据监测、数据分析、竞品分析…然后给交互设计师提需求,让交互设计师把需求转化为可用的功能…

    2014-12-01
  • Material Design UI质感设计动画交互设计欣赏

    质感设计(Material Design),是谷歌推出的设计语言,可以在用户界面产生动画,并且动画都是仿照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产生,而且这套设计语言是跨平台和设备的。简而言之,质感设计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创建很快的应用程序…

    IxD案例 2015-11-16
  • 2018年移动端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在移动应用领域,事物正飞速发展。要想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获得成功,设计师必须有远见,并为即将到来的新挑战做好准备。为了简化这个任务,我列出了2018年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趋势,而且很有可能远不止如此。1.简化用户的使用流程当我们与应用程序或网站互动时,我们有一个特别的目标。通常,我们花在实现这一目标上的努力越少,体验就越好。线性用户使用流程线性用户体验设计指的是一种带有特定的开始、过程和结束,并且可以让用户在每一步完成一个动作的用户体验设...

    2018-02-01
  • 全面揭秘!详析 Adobe XD 的团队内部使用的设计思考流程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种通用公式,能让你设计出创新性的产品、用户体验或服务,这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我指的可不是那些慢吞吞的递进式优化,我要说的是"破坏性"的革新! 可能你觉得我说的不太现实,好吧,我承…

    2016-10-18
  • 提升POS产品交互设计实践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ISO9241-210标准将其定义为 “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使用产品的感觉。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户体验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一款产品的命运;好的用户体验,会带来更多的用户,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简称IxD)交互设计作为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人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之...

    2018-02-09
  • 一年多的时间中经历2次爆发,Faceu在运营方面的过人之处在哪?

    作者:思达维琦   1. 产品介绍 1.1 产品形态与定位 faceu激萌是一款主要面向年轻用户(15-35岁女性为主)的自拍P图工具、视频社交工具,在app store中的官方描述为“Faceu激萌—动态贴纸、美颜自拍、视频聊天、卖萌神…

    交互专题 2017-08-07
  • 交互的细节!向用户征询IOS授权的五种常见设计模式

    对于iOS app,当功能涉及到推送通知、访问照片或调用相机、获取地理位置等等时,都需要向用户申请授权。申请会发生在app运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像Android那样在安装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问用户是否同意app调用某些系统…

    交互设计 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