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移动应用现在是提供内容和服务的主流方式。但在热闹的移动应用市场,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APP,如何让你的APP受重视,脱颖而出得到用户的青睐?留白应该作为一种主动的元素,而不是作为被动的背景——Jan Tschichold温馨提示:创建最好的移动应用消息策略应该用不同的通知类型——推送通知,电子邮件,应用内通知和新闻源消息。多样化你的通知类型——你的通知工作应该完美协调,创造最佳用户体验。


移动应用现在是提供内容和服务的主流方式。但在热闹的移动应用市场,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APP,如何让你的APP受重视,脱颖而出得到用户的青睐?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这里有7个UX设计提示,助你创造移动应用的极致体验。

1. 一个屏幕,一个任务 减少用户使用成本

每一屏只做一个有价值的动作,为了唯一一件事情。切记不要超过一次行为动作。这样设计可以让APP更容易学习,更易于使用,并更容易添加或在必要时进行构建。

以优步(Uber)为例。优步知道用户的使用目的纯粹是为了打车,APP不要用太多信息淹没用户。APP通过GEO数据自动探测用户所处位置,而用户只需要选择目的地就可以了。

2. 隐形用户界面 内容即为界面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专注于内容,删除不支持用户任务的元素。用户不再分散注意力,能更快的找到想要的内容。内容即为界面。谷歌地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过重新设计,谷歌删掉了没必要的控制板和按钮,谷歌说,地图就是界面。

3. 呼吸空间 使用留白来凸显重要内容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留白或者『负空间』指设计或页面布局的元素之间的空白空间,经常被忽略轻视。尽管很多设计师认为这是屏幕空间的浪费,但留白是移动应用设计的基本元素。

留白应该作为一种主动的元素,而不是作为被动的背景——Jan Tschichold

留白不仅负责可读性和内容优先级,它也在视觉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它可以改进UI并提升用户体验。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图片来源:Material Design

在你的设计中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

4. 简化导览 使导览不言自明

帮助用户导览应该是每个移动应用的最高优先级。移动应用导览必须是可发现的,可访问的,占用屏幕空间少的。然而,移动应用的可访问属性是不容易做到的,由于小屏幕的限制和优先级的安排。

标签栏和导航栏非常适合拥有相对较少导航选项的移动应用。他们显示了所有主要的导航选项,只需要用户一个点击就可以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太赞了。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苹果APP Store中的标签导航栏

5. 单手操作 使您的设计符合更大的屏幕

Iphone6 和 IPhone6 Plus的发布表明屏幕尺寸会越来越大。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人类手持手机的三种基本方式如图: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人类握持手机的三种基本方式。由Steven Hoober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85%的被观察用户单手操作手机。下面的热成像图显示了在不同尺寸的IPhone上的大拇指的活动区域。我们能看到显示屏越大,可访问区域越小。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拇指区域。根据Scott Hurff的观测研究

调整设计来提高用户体验是有必要的。尽量确保你的APP在大屏手机(比如iPhone 6 或 7)上可以轻松(且完整)地单手操作。将导航选项放在拇指范围内。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图片来源:Dmitry Kovalenko

IOS的口袋应用,所有导航控件都在页脚,当你正常握持手机的时候可以轻松触及。

6. 让应用快速出现 别让用户等待内容

竭尽可能的让APP快速反应。在后台做预处理,这样会看起来响应很快。后台操作有两个好处——对用户不可见,并且在用户实际请求之前发生。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Instagram上传照片,只要用户选好了照片,在分享之前就开始上传了。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当在后台上传照片的时候,Instagram邀请用户给照片贴标签,贴完也就上传完了。这样当你按下分享按钮的时候,照片立刻就分享出去了。

7. 明智的使用推送通知 在发送通知前请三思

用户每天被各种没用的通知信息轰炸,分散日常活动的注意力,彻底搞烦。烦人的通知是用户卸载移动应用的首要原因(71%的受访者)。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移动设备要的是每条信息都有价值。不要为了吸引用户而发送通知。只有认为消息对用户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发送通知。

温馨提示:创建最好的移动应用消息策略应该用不同的通知类型——推送通知,电子邮件,应用内通知和新闻源消息。多样化你的通知类型——你的通知工作应该完美协调,创造最佳用户体验。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资料来源:Appboy

根据优先级和内容选择正确的通知类型。

结论

要记住,设计一个移动应用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它有用且直观。如果APP没什么用,对用户没有使用价值,没有人有任何理由使用它。如果APP有用,但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户不会学习如何使用它。良好的UI和UX设计则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谢谢!

 

原文作者:Nick Babich

原文地址:http://babich.biz/mobile-design-best-practices/

译者:Nodar

译文地址:微信公众号『湾区记译』

本文由 @Nodar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645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4 14:52
下一篇 2017-05-14 16:46

相关推荐

  • Coding Nap:迭代式体感交互设计分享

    CodingNap是为程序员设计的一款办公室睡眠闹钟。程序员是一个不分昼夜工作的群体,十分需要短暂而高质量的睡眠。当程序员十分疲惫需要休息时,按下Coding Nap的按钮,它便为程序员设定了9分钟的睡眠之旅。同时Codin…

    2015-11-18
  • 提高移动端表单可用性的7个设计原则

    用户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可能会犹豫不决,所以你应该让这个过程变得尽可能容易,这篇文章中的7个设计原则可以显著提高表格的可用性。

    2017-05-18
  • Axure学习笔记:手机APP微信读书原型设计

    最近在学Axure,周末做了个案例练练手,选了腾讯新出的微信读书,主要考虑这是1.0版,所以功能不是那么复杂。做完之后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制作过程,既算是做一个总结,也希望能给同样正在学习的新手带来一点帮助。就…

    2016-01-06
  • 交互设计与服务设计视角下,谁才是用户,什么又是产品?

    服务设计,是2017-2018比较火热的一个专业了,相比于交互设计或工业设计,服务设计更关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今年的Aalto New Media 专业的申请中,有明确要求需要根据两篇文章的读后感写一篇Essay(1),其中一篇是“How to Fix Facebook—Before It Fixes Us(2)”,深入阅读之后,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之前从交互式设计角度或者用户研究角度对于 Facebook 的分析文...

    2018-05-02
  • 当我们在讨论用户至上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用户价值=用户收益-用户成本用户价值=用户收益-用户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备选产品用户收益-备选产品用户成本。

    2017-05-31
  • App动效类型,其实就是五部分

    App中的动效设计不是具体的需求设计,不能对产品本身产生很大的变化和改进,只是能在设计层面和体验层面为用户创造多一点的价值。所以在做相关设计的时候,不可为做动效而做动效,要把握住动效的“度”,不可华而不实,需要服务于具体的需求和场景。

    2017-05-06
  • 【新鲜译文】iPhone X人机界面规范

    译者:阿呜(UXRen翻译组成员)   iPhone X的超大尺寸、高分辨率以及它的全面屏给我们带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沉浸式体验和丰富的内容展现。   1、屏幕尺寸 iPhoneX竖屏时的屏幕宽度与iPhone6、iPhone7和iPh…

    2017-09-14
  • 色彩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UI设计微课堂关注将获得一对一解答,设计、资源、分享😛听说很多同学都置顶了我的公众号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精选的UI设计精品教程感谢大家的支持!↓↓下方高能↓↓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通常交互原型都做为黑白稿。为什么要做黑白稿呢?那是因为在前期交互设计中,交互设计师为了更专注于产品的流程、跳转,避免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UI效果制作方面。对于很多小公司或小团队来说,通常只有一个设计师或者设计资源很少,设计师拿到需求后,直接就出高保真效果图了(...

    2018-04-24
  • 在交互设计中,极简设计的四种策略

    本文将介绍交互设计中的极简设计4策略,帮助产品经理或产品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打造一款真正为“用户”设计的产品。

    2017-05-01
  • 交互设计中的人为本与用户需求究竟谈的是什么?

    以人为本和建立用户需求,是开展交互设计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指的是:理解用户,理解人的感知和认知的本质,分析用户的思维模型。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两种理解:人本工具论之说和人本实质伦之说。人本工具论:这是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出于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手段。这是伪以人为本、虚假的以人为本。人本实质伦:这是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的自身角度研究问题的“人本观”作为出发点。在满足人的需求时,还应考虑对交互系统可持续发...

    微信热点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