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在我们常规意义上组成一个APP的视觉风格有几大元素——颜色、交互元素、字体、阴影、ICON的图形等,但是有一个总容易被设计师们忽略的元素,它能给与用户一个非常直观的视觉记忆,大家却总是忽略,甚至做的很糟糕。那就是APP里面的配图。


在我们常规意义上组成一个APP的视觉风格有几大元素——颜色、交互元素、字体、阴影、ICON的图形等,但是有一个总容易被设计师们忽略的元素,它能给与用户一个非常直观的视觉记忆,大家却总是忽略,甚至做的很糟糕。那就是APP里面的配图。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一)

从2015年开始,各大APP开始越来越少在升级新版本之后使用tutorial图(介绍、教育用户新版本的新功能),似乎产品经理们都意识到看tutorial图的寥寥无几,反而会让用户觉得很鸡肋体验差,而同时在appstore的中放置的APP截图也越来越趋向返璞归真,很少使用扁平式的插画来介绍功能,这使原本曾经在UI设计师们之间经常比拼的配图能力,似乎不那么被大家重视了。同时,也越来越多的UI设计师开始出现了找工作难的情况,一方面这当然是因为去年至今年整体互联网资金收紧,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公司的管理者们越来越轻视UI设计师存在的必要性了——因为似乎他们的作品都很相似,并没有那么多个性。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独特的中国式扁平化引导页)

前几日有人咨询我一个问题——如何辨别一个UI设计师的好坏呢?他说自己看大家的作品都很像,似乎一下子没有了辨别的能力,我仔细思考了最近ui设计师作品的现状才发现,各种各样的网站上都发着各种各样排版精美、层次清晰、“very clean”的ui界面,这些基础能力很扎实的设计师发出来的页面作品自然而然会有极强的趋同性。而我也陷入了思考“如何判定一个ui设计师的好坏呢?如何让作品不再趋同?”

(二)

我想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废话少说,先放个人认为优秀的配图,让我们分析一下优秀的配图具备什么共同点: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Airbnb 配图)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google 日历配图)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配图applemusic)

先放上三个大公司设计师的作品,看似眼花缭乱,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极强的设计感。

风格和设计感,听起来玄而又玄的词,但是本质就是——不趋同,要求自己的作品不能像市面上的公司一样,别人做成什么样自己就做成什么样,这样子就自然而然有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和市场上的不同,同时还要和自己产品的气质一致。

那么如何能拥有自己产品的配图风格呢?让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

1. 色彩

这可能是在配图风格上最容易被忽略的点,因为大家都以为颜色的使用最容易雷同了,自从进入到扁平化以来,似乎市面上的配色都雷同了,根本分不出是什么产品的配色: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配色极其雷同的配图)

究其原因非常简单,在进入到扁平年代之后,大家画法雷同的同时用色也只敢使用那些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尤其在背景颜色大量的使用的就是灰、蓝、橙色等,所以感觉相似性极高。让我们来看看同样是纯平的画法,国外优秀的配图是怎么做的: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仍然是Airbnb的配图,不愧是老总是设计师的团队做出来的app……)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麦当劳的APP配图,非常赞的插画)

airbnb这一组展示城市风采的配图,用色非常大胆,所谓的大胆不是用了大量的鲜亮的颜色,而是使用了大量的重色穿插和大量的纯度不高的颜色进行点缀,使得城市的感觉更加真实,反而比那些千篇一律的高纯度、高亮度的颜色组合要给人能留下更多深刻的印象。另外后面这一组插画,使用了强烈的光影反差、对比色反差,因为颜色的使用完全获得了自己的风格,这就是颜色使用的重要性。

2. 画法  

大家可能会疑惑,已经是扁平化的时代,大厂不更新风格,我们跟着瞎起什么哄呢?我不这么认为,没有任何人规定你必须和大厂的画法相同,而且apple和google都使用扁平的画法时风格还是有区别。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就着相同的扁平画法,来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几个关键词:

(1)角度 [2.2d?2.5d?正侧?伪扁平?]

A:2.2d

我想我可能是第一次说2.2D的人,估计看官们肯定都觉得我疯了,但是2.2D是我对于正面45°视角的一种个人叫法,各位看官怎么称呼它是你们的自由了。让我们来看看2.2D的优秀配图: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样是google的配图)

2.2d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简单并且高效的丰富画面细节,当所有人都在用正侧面的扁平化时,往往需要更多的细节以与别人不同,这时候2.2d的方法就非常方便,同时,他只是给一些画面上的物品增加了一个侧面而已。

B:2.5d

2.5d恐怕在大家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当初高德的引导页,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是使用了2.5D的风格,这种风格使用起来并不简单,但是掌握规律之后就没那么复杂了。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艺术家Igor Kozak 作品)

再创作不规则物体的插图(比如图二的“人”),2.5D就需要比较扎实的绘画功底,对设计师基础素质要求较高,所以使用人数不多,在这个角度里面仍可以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C:正侧面

这恐怕是设计师们扁平的入门角度,难度低,使用人数多,想要做正侧面的扁平化插画做的出彩,就需要对画法中其他几点(阴影、图形)有着比较深的考究,否则画出来就像烂大街的UI配图,没有任何的代表性。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样是google的配图)

D:伪扁平

在C4D兴起的这个时代,只用AI、PS、SKETCH已经不再能满足用户追求新鲜的眼球了,所以逐渐兴起了许多看似是扁平化,但是本质却是使用C4D建模渲染之后做出的作品: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样是google设计团队的作品)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艺术家Guillaume Kurkdjian作品)

(2)阴影 【无阴影?有阴影?强阴影?逆光?】

A:无阴影

无阴影当然是一种风格了,很多国内设计师的无阴影风格的配图显得特别的傻,原因是当元素被一层层削弱到越来越少时,图形的能力、用色的考究都会让一副正侧面无阴影的配图立分高下,换而言之UI设计师的能力就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体现。能力差的无阴影正侧面配图,会非常像儿童画。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样是google的配图)

B:有阴影

阴影分很多种,Material Design中的纸质阴影是一种类型(即绘画的形象之间的层级),物体本身的阴影也是一种类型,娴熟的使用阴影固然很重要,但是找到自己使用阴影的风格更加的重要,比如:只有在圆柱体时才使用阴影?只有在人物脚部使用一个顶光的投影?阴影是否使用几何形?这些都是不同的阴影风格的组成部分。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TBWA Shanghai 工作室为中国女排设计的插画)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dribbble上北京的ui设计师“包子二蛋”作品)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样是google的配图)

Google的很多配图都在阴影部分加入了噪点,这也是使自家的阴影更加的有质感,与市面上简单的扁平化有一个区分。

C:强阴影

强阴影的应用在之前的色彩部分已经有提及过了,再放几张图你们感受一下。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艺术家Malika Favre 作品)

D:逆光

这个需要相当的功底和审美了,但是同样的,也非常少的人会这么做,所以如果使用逆光的扁平化配图,做得好的时候会很有独特的风格,这是BEHANCE上的大神dani montesinos做的扁平化视频RIVER的截图,非常有感觉: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3)图形  【几何化?人物比例?人物形象?】

A:几何化

何为几何化?不是让画面上充斥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等,而是画面上所有的分块都是由标准的几何形进行组合得来的,这样的画面会有一种规律的美感: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Nod young 设计的表情)

B:人物比例

当我们画的形象千篇一律时,竟然大家都不会尝试着去改变一下笔下的人物的比例,Google的人物形象比例就和国内的风格大相径庭,头身比例几乎相反,反而有种新的时尚感~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样是google的配图)

C:人物形象

我不得不说,国内不仅人物形象的比例千篇一律,人物的形象更是夸张的相似,原因只能是在形象这件事上没有下功夫,看看下面的两个GIF中人物的形象多么的栩栩如生: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dribbble上的设计师Markus Magnusson作品)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同上)

同样是一张人脸,如果画的与别家没什区别的话,怎么显得出自己家产品的自己的特色呢?国内的SAME这个APP,在这点上就做的比较出色,它的整套视觉都是有联系的,将自己APP的形象深深的植入到了使用者的心里:

一个APP的视觉风格:配图是一个重要的,同时极易被忽略的点

人物形象当然不仅仅只是人物的脸,还有人物的衣着、身体的画法是什么样的?身体中的尖角是怎么处理的?手脚的画法是什么样的?等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地方,而且笔者认为,每为一个新的产品设计APP时,就要考虑使用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才是设计师真正珍贵的地方——能为不同的产品穿上新设计的“衣服”。

总结

仅仅是扁平化的配图,我就唠叨了这么多,可见在这个时代,UI设计师自然不会变成一种统一化的技术工人,而是仍然能充满了个性与不同,作品也自然分高低,那么除了上面说的构成风格的要点,真正做到有个人的风格还需要什么努力呢?我认为是两点:

  1. 保持手绘的习惯!
  2. 不要只看设计类的作品!

各位设计师们,共勉!

 

作者:Balance Yan

来源:微信公众号【ME网易移动设计】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5716/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2 02:45
下一篇 2017-05-12 04:41

相关推荐

  • “用户体验” 才是售电公司的未来(中电联课程)

    本文由全球首家智能传媒平台—中传媒平台(CMCNP)提供对于售电公司来说,用户体验就是电力用户用电过程的一个主观感受。那这样就有一个疑问:用电还有什么区别吗?电本身就是无差别的商品。所以,售电公司就应该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以满足用户体验。如果不谈用户体验,那售电公司单凭价差、所谓的增值服务去吸引用户,去谋未来?价差谁比的过电厂的售电公司,增值服务谁不会,不知道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借鉴”吗?如果是这样,独立售电公司在市场上就真的没什么竞争力...

    2018-02-05
  • 超级干货:75条界面版式设计准则

    一个好的界面设计应该拥有高转化率且方便用户使用,换句话说:既能达到商业目的又能满足方便易用的要求。 有一个设计咨询公司根据自己的客户案例,总结了 75 个经过实践证明的原则: 1. 使用单栏布局代替多栏布局 …

    2016-07-14
  • 译文 | 结合用户体验设计和心理学来影响用户行为的发生/改变

    你是否曾经困扰为什么你的用户总是不按你设计的思路来操作产品?成功说服用户去操作某个功能,比如注册或者购买产品,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尤其当这些行为是你的产品的核心功能时。“设计并非设计外观,感觉如何,而是设计产品的工作原理。”

    2017-05-27
  • 动起来才好玩——创意交互设计景观

    设计是靠亮点征服人,吸引眼球,大部分方案构思雷同,建成后风格水平都差不多,如何让场地更加吸引人而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在新、奇上下功夫。电子梦幻天幕世贸天阶最著名的“全北京向上看”的“超豪华LED天幕”,这座天幕将为整条商业街带来富于梦幻色彩和时尚品位的声光组合,成为一座吸引人潮的世界级奇观。建成之后,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缤纷悦目的日夜景观,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富于梦幻色彩和时尚品位的声光艺术。而且游客可以把想说的话发送短信到平台号码,天幕上就...

    2018-02-03
  • 电梯按钮的交互设计

    开始注意和观察电梯的按钮面板,是因为觉察到自己因常乘的两部电梯设计细节方面的种种不同而陷入了混乱。电梯常常会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即预设的或已建立的心理模型失效了,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电梯的操作面板,重新建立心理模型,找到对应的按钮。如果日常常搭乘几部电梯,它们之间的操作规则和心理模型还不一样的话,一是容易让人混乱,二则给人增加了记忆负担,实在是很麻烦。觉得这一小块可操作区域很有趣很值得分析之后,好奇之下找了不少图进行研究,五花八门的设计...

    2018-02-06
  • 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与文档编制指南

      文档编写有助于产品的概念形成、设计、创造和性能衡量。但是,编写文档的目的不应单单是为了产品维护。毕竟书面上的东西再多也没法跟真正的产品体验相提并论。 正如简约用户体验倡导者Jeff Gothelf在Smashin…

    2014-11-20
  • 移动端交互-下拉菜单、单选、多选

    “在PC上常出现的下拉菜单,在移动端上都是用什么交互来实现的”,将最近项目里碰到的情况总结一下。

    2017-06-01
  • 别被数据骗了——视频搜索页面设计研究总结

    如今的互联网PM都会对产品数据进行追踪,作为自己的KPI指标。但是在实际的设计结果中,令人满意的数据有时却并不一定会说明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数据呈现的结果和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某用户:点击之后进去就直接播放了,有时候开着声音吓一大跳,会马上点出去。哦,你说按钮上的文案啊,没有注意呀!

    2017-05-02
  • 面试被问Axure水平?菜鸟这样学,快速做出能拿去面试的原型

    众所周知,Axure是产品经理必备的工作软件。BAT对于产品工作2-3年的面试者,均要求熟练使用Axure。面试者如果带一份好的标准的产品原型作品,会加分不少。那么一份能拿去面试的原型,长什么样呢?(以下是6周axure实战班同学作品)1、原型里,会梳理产品的功能流程2、标准的低保真原型3、清晰、明确、可读性强的原型注释如果你也想做出能拿去面试的原型图想学好Axure,不让Axure阻碍自己的发展,却苦于这些问题?没人监督指导,自学还没...

    2018-04-20
  • 结合实际案例,一篇看懂用户体验五个层次

    ♝点击上方“交互设计学堂”关注我们,送电子书看过了很多描述用户体验五个层次的文章,但感觉很多都浅尝而止,今天我特地结合了十来个案例对用户体验进行了一次相对全面的阐述,希望大家在阅读时也能够同样寻找相关产品进行比照和论证,想必会更有收获。概要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即创造“每件事都按照正确的方式在工作”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宾至如归,就像《Don’t make me think》里提到的“这会让用户觉得自己更聪明,更能把握全局...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