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例子来谈谈:工具对设计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工具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该被它牵制。“因为刚入行,所以不知道怎么去做好这个岗位,只能先从工具入手,然后看看公司的产品,再去用 Axure 绘制一遍。 ”


工具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该被它牵制。

用两个例子来谈谈:工具对设计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最近在做各种动效,也在群里跟小伙伴们讨论一些关于动效的技法,于是就有人问:现在做动效,是要学什么软件好呢? Principle、Flinto、AE、XD、Framer ? 等等。嗯……现在的动效软件真是太多了,导致大家有了误解,对工具产生过多的依赖感,从而理解错了 “用什么工具做动效好呢?” 这句话。(其实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关于工具的问题了,今天又拿出来说,纯粹是因为真的很多人问。)

重点是,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话题,好比交互或产品要学什么工具呢?Axure、Sketch、Excel、Keynote?有时候出来一个新的产品,很多人就扑上去各种把玩,浪费大把时间去深究。其实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现象。(我就深受其害)

工具只是工具,只是用来表达我们思路的一个手段而已,如果将过多精力放在这(研究工具)上,只会让设计师偏离原有的轨道。所以,我今天打算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工具的看法。

一个真实的例子

最近接触到很多初入行的交互以及产品,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他们都说自己在学 Axure。

“因为刚入行,所以不知道怎么去做好这个岗位,只能先从工具入手,然后看看公司的产品,再去用 Axure 绘制一遍。 ”

相信我,这是绝对错误的做法。

记得有人反驳过我说:“工具都不会,怎么做产品呢?”

我只说了一句:“你这样下去,即使把工具运用的出神入化,依然做不了产品。” 我只是实话实说。

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次我在给群里的两个小伙伴出题,让他们把某个产品的购物流程详细的梳理一份给我(因为当时有一个朋友要招应届产品实习生,群里的两个小朋友感兴趣,当时我准备给推荐下,就想看看他们的底子),大概晚上我下班到家,收到了其中一个小伙伴的稿子,是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之后拍了照片发给我的。

因为做的很工整,所以印象非常深刻,而且纸面很干净,所以我有了仔细看的心情,看完之后,我心里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无论是产品逻辑,还是功能架构都非常清晰,并且每个流程节点都写出了自己关于这个点的理解,虽然流程画的不是很规范,但是至少能让我看懂,也说明其底子不错。

大概第二天下午两点左右,我收到了另一个小伙伴的稿子,是用 Sketch 画的,因为附带了源文件。说实话,我看完之后很不满意,虽然整个页面很漂亮,而且很规范,但是完全看不出他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了什么,仅仅止步于好看而已,并没有看到什么实际想法输出,所以我毫不犹豫的推荐了另一个小伙伴。(现在他在某大厂做产品经理,有时候我们还会闲扯到这件事)

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在初级阶段,工具不是你需要花费大把精力去掌握的,它只是你用来表达想法的手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应该去理思路、挖产品。

关于我自己的例子

因为写文章的缘故,我认识到很多同行,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资历比我深的前辈,他们对工具的看法是:顺手就好(各前辈的原话,极其相似)。

有用 AI、PS、Axure、Sketch 等画原型的,也有用 Excel、Word、PPT 写文档的,甚至有用 PPT 画原型,Sketch 写文档的(我也是这样)。有一次我问某大厂的一个 UE 前辈关于 XD 的一个问题,他反问:XD 是什么?即使我说了全称,他仍然不知。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我非常喜欢玩软件,无论是做动效的,还是作图的,从 AE 到 Form,从 Sketch 到 Hexels 2 ,我基本都会玩一点,前阵子也在玩 C4D ,做了不少作品,后面也会慢慢发出来(题外话了)。但是说实话,工作中我用到的软件不会超过 3 种,所以玩这些东西纯粹是兴趣使然,如果非要说玩软件给我的工作带来什么帮助的话,我只能说,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话题更多吧。

前些天有人问我,Principle 能做所有自己想实现的动效么?答案是否定的。

用两个例子来谈谈:工具对设计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这是我电脑上关于做动效的软件截图,但是我从来不会对某个工具做非常深入的研究,只会在我需要实现某个效果的时候,我大致知道用什么软件做更方便,然后再去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设计。(但是真正用到的不多,相比于我花去的时间来说,我更愿意去看看有趣的美剧呢~)

这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当你有了产品基础之后,你自然会有一种用来表达自己想法的工具,它可能是任何工具之一,因为孰能生巧,所以工作中用它所花去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你使用它去应对你的工作。所以别再去花时间学各种软件了。

我有时候就会想,也许回到很多年以前,会很多软件真的会给设计师加分吧。但如今的设计行业已经跟以前大不一样,现在的企业需要的是设计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内在的。工具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该被它牵制。

当然,工具是设计师将思路实现出来的重要手段,每位设计师都需要在你所处的领域中有一两款熟练掌握的工具,能够帮助你方便、快速的进行设计表达。但不要本末倒置,以为会了工具就可以做好产品,不可能的。

其实,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所有那些用来帮助我们达到设计目标的手段都可以称之为设计工具。所以,设计工具它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包括讲故事、数据分析、用户测试等等,这些技能都属于我们的设计工具。打开你的思路,好好想想,把时间花在哪里才是值得的。

END.

#专栏作家#

呆呆,微信公众号:UDai-bl,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交互设计师一枚,擅长交互动效、产品分析、数据分析、用户研究、行业分析等。痴迷阅读,希望有书友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3716/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6 12:02
下一篇 2017-05-06 13:51

相关推荐

  • 美国UX达人:用户体验从入门到进阶书籍推荐

    想了解用户体验(UX)并进一步学习?美国的UX达人Witney Hess列出了20本UX爱好者必读的20本书。你可以收藏这个书单。

    2017-05-19
  • 一次关于梦想、音乐和代码的交互设计体验

    ▲ Arcade Fire··[Way to Go] 这是树林里的一次漫步, 这是一次惊人的互动体验。 一个不安分的全景, 一次手工制作动画, 用360度视频(精选)拍摄, 混合着音乐、梦想、还有…

    2017-08-02
  • 说句心里话,这5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还是挺闹心的

    本文所提到的这5种设计模式确实有其恼人的一面,但是它们同样存在特定的优势。在许多设计项目中,在特定的需求之下,它们也可能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学会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寻求优化的方案,也是设计师应当做到的事情。

    2017-04-28
  • 不以用户体验为目标的人工智能都是耍流氓

    上周末,老刘在家整理了一下旧物,忽然发现了这个。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简直是土到爆了,但在当年那可是先进到不行。听歌、拍照、玩游戏、上QQ,绝对是功能最强大的手机,每当老刘拿出来,那内心简直不要太骄傲。曾经把诺基亚这款手机当成宝贝的老刘,绝对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后,那些曾值得炫耀的功能,会变得不值一提。看看现在的手机,拍照都是自带PS的,玩游戏都是屏幕上直接操作的,买东西手机是可以直接付钱的,出门迷路了是可以直接导航的。老刘不禁感叹,科...

    2018-02-01
  • 色彩和体验的平衡:为色盲用户设计网站

    如何为色盲用户设计网站?本文作者与大家分享了5点小技巧。WCAG 2.0级AA要求正常文本的对比度为4.5:1,大文本的对比度为3:1(14点和大于或大于18点或更大)。——WebAim颜色对比检查器

    2017-08-02
  • 互联网产品开发阶段,几个典型阶段

    在互联网产品开发阶段,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典型阶段:确定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概念设计、原型设计、界面设计、信息设计、视觉设计、前端开发、用户体验测试、产品完善、产品发布等过程。当然,这些阶段的划分有时…

    2015-12-23
  • 【干货】用户体验是个什么鬼。

    接上篇文章,我们既然已经了解到了用户需求,且已经为用户需求设计了功能去解决了他们的问题。然而问题又来了,用户依然在用我的竞品,而不用我的产品,这是为什么?

    2017-06-04
  • Axure RP入门第六篇——加载地图

    产品经理入门:Axure RP入门第六篇——加载地图http://api.map.baidu.com/lbsapi/creatmap/index.html

    2018-03-21
  • 2018年04月05招聘岗位

    招聘服务员工资底薪2500加提成收银员2700元加提成招聘电话:8663888,15750516333 13948455099促销员20名,要求:年龄20-40岁,时间15-20天,底薪(80一120),提成+提成工资多劳多得!加微信15849572346了解工作内容,今日下午3点面试掌上明珠全体员工欢迎你的到来!招聘电话:158495723468876688内蒙古泽强医药有限公司招聘职位及岗位需求:一、人力资源专员具体要求:1、年龄2...

    2018-04-09
  • 数据可视化:如何为数据寻找适合的配色

    虽然如今好的配色方案已经唾手可得,但为数据可视化找到合适的配色方案,却仍是一项巨大挑战。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