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比如字体、Tab bar 设计、物理键操作方式、编辑模式、APP 体现个性的方式……在设计移动端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可以更多的去思考两者的异同,并且更多的关注一下 Android 系统独有特性的运用,不仅仅节省了开发成本,同时也更好的为 Android 用户所接受。1dp(Android)=1pt(iOS)
以48dp@160dpi计算的话
mdpi 48px (160dpi, 1x) 基础尺寸,已经非常少使用
hdpi 72px (240dpi, 1.5x)低分辨率
xhdpi 96px (320dpi, 2x) 同iOS @2x
xxdpi 144px (480dpi, 3x) 同iOS @3x
xxxdpi 192px (640dpi, 4x) 更大更高更强的分辨率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比如字体、Tab bar 设计、物理键操作方式、编辑模式、APP 体现个性的方式……在设计移动端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可以更多的去思考两者的异同,并且更多的关注一下 Android 系统独有特性的运用,不仅仅节省了开发成本,同时也更好的为 Android 用户所接受。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作为智能手机的最大的两个阵营,iOS 和 Android 系统差异一向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内容通常是围绕“机器性能好不好,打开软件卡不卡”“摄像头的像素高不高,拍出来的自己美不美”“外观是不是有 bigger”等话题展开的。

在一个设计师眼里,这两个系统的差异性之多可远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粗暴。但在移动端趋势有如春草那样蔓延开来的今天,大多数的公司都选择把 iOS 的界面直接运用于 Android 系统。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样做是为了节省成本和更快的迭代,但抹杀了系统特性的运用却牺牲了许多 Android 用户的用户体验。尽管知乎也有类似回答过两个系统交互的不同,今天笔者想更着重介绍一下两者设计语言的异同。

1、从 Flat Design 和 Material Design 说起

几乎每个移动端的设计师都会熟知的一个 Mobile 设计里程碑——iOS7的 Flat Design。原本栩栩如生的拟物化设计被拍扁,去除了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扁成了“扁平化设计”,其核心思想就是让“信息”本身凸显出来,在设计元素上则强调了抽象、极简和符号化。自此扁平风格开始在移动端设计中广为盛行。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典型的 Material Design)

自从2014年11月3日,Android5.0 Lollipop 正式面向用户推出,Material Design 焕然一新的设计惊艳了全场,不仅仅是视觉效果,全新的“数字纸墨”的空间概念也赋予了界面全新的UI理念。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扁平化风格显著的 iOS7设计)

那么 Flat Design 与 Material Design,两个同样趋于简约的设计理念,他们具体的区别又在哪呢? 以下将会就这个话题具体分析两者在设计思路、动效和其他细节上的不同。

2、开放与封闭,设计思路大不同

如果只能用一对词来概括 Android 和 iOS 系统的不同,我想那应该是开放与封闭,也正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特性带来了设计思路的不同。

Android 的开放带来了多样化设计的同时(使用自定义控件几乎没有不能实现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带来了“杂乱无章”之感和众多因为不统一而造成的用户在使用时无从下手的情况。

iOS 的 HIG(《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人机交互规范)则更多“迫使”设计师去更多的使用系统原生的控件,设计师对于控件的修改非常局限,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个 App 的基本操作都是在规范之内,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用户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学习成本也相应降低了不少。

这两者很难去评判孰优孰劣,可以说“iOS 的下限比 Android 高,但 Android 的上限比 iOS 高”,伴随着大屏时代的脚步,可以看到双方都在努力靠近彼此的一个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平衡。

3、动效展现——换个角度看世界

现在动效的运用已经成为了许多 APP 的标配,合理的动效不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上的“酷炫”,更是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层级、转场关系和关注到重点信息的利器。然而细心的设计师会发现,Android 和 iOS 的动效思路是截然不同的。用一句话概括两边设计语言的物理模型就是:Material Design 运用的是机械物理和电磁物理,而 iOS 的动效更多建立在镜头运动和景深变化上。究其设计语言的本质就是让用户可以把客观经验移植到界面的一种思路。

Material Design 的隐喻是纸张,用户的手指就像磁铁一样把电子纸墨吸引过来,点击后就会泛起“涟漪”作为一个交互响应。而其他物体的排列则按照一种“深浅”的层级来排布,离手指越近的元素越亮,阴影越深,而离开远的元素则越暗,直至淹没在黑暗之中。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Material Design 中动效的展现)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Material Design 的经典动画)

细观 iOS 的系统动效可以发现,iOS 的桌面就好像一片星空,每个 App 都是其中的一个小星星(点),每当用户去点击,镜头就会切近,而背景则是隐入了一片高斯模糊的景深之中,这应该是每个 iOS 用户最深刻的动效体验之一了。高斯模糊也成为了 iOS 特有的一个表达层级关系的利器(其中不仅是模糊,还存在着镜头晃动时的位移)。

同样类型的动效还体现在打开 APP 的时候由一个点放大成一个面,包括“日历”App 和“相册”App(皆为系统应用)中年-日-月切换的操作,均是镜头思路的表现形式。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相册的层级,由远及近,由小变大)

Android 和 iOS:两个系统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

(iOS 打开 APP 时的动效,从点到面)

无论是哪种动效,本质上都是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界面切换和时间线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们也可以在这两种系统动效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自己产品的动效。

4、分辨率之殇

对于需要同时涉及移动端多个平台的设计师来说,分辨率是永远无法避开的一个痛点。在 iPhone6/iPhone6Plus 问世之前,iOS 更受设计师欢迎,也更多被作为模板来设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 iOS 的分辨率相对固定,设计效果更容易被还原。而 Android 也一直因为屏幕尺寸的多样化而被设计师们所”嫌弃“。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调整当前页面的最佳设计效果,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样的设计是否符合不同分辨率尺寸下的屏幕显示效果。之前公众号中董浩龙的《一稿适配 iOS7》(传送门见文末)应该会给大家不少适配方面的启示。

对于 Android 来说,无他,唯调整尔。尽量把设计元素的所占空间用百分比来表示,同时根据开发实现的效果来调整一些极端情况下具体的间距,以求“满足大部分主流屏幕的完美显示以及其他屏幕的可接受显示”原则。

下图给大家展示一下 iOS 与 Android 的分辨率的转换关系,在切图的时候满足一定的倍数关系,就可以一键导出可以同时适配两者的切图了。

1dp(Android)=1pt(iOS)

以48dp@160dpi计算的话

mdpi 48px (160dpi, 1x) 基础尺寸,已经非常少使用

hdpi 72px (240dpi, 1.5x)低分辨率

xhdpi 96px (320dpi, 2x) 同iOS @2x

xxdpi 144px (480dpi, 3x) 同iOS @3x

xxxdpi 192px (640dpi, 4x) 更大更高更强的分辨率

小结

其实,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比如字体、Tab bar 设计、物理键操作方式、编辑模式、APP 体现个性的方式等等,在此不一一展开了。

希望在设计移动端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可以更多的去思考两者的异同,并且更多的关注一下 Android 系统独有特性的运用,不仅仅节省了开发成本,同时也更好的为 Android 用户所接受。

 

作者:Doris(点融黑帮),视觉设计师,现就职于点融网用户体验团队DDC。

本文由@点融黑帮(ID:DianrongMafia)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3700/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6 09:54
下一篇 2017-05-06 12:02

相关推荐

  • [译]UX设计之复选框和开关按钮

    当设计表单时,交互设计师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要选择出一个合适的界面元素好标示出从多个选项中做出特定选择这种交互。当然,我们都有可能遵循某种既定的规则。无论如何,在做出这个选择时我们都应该牢记…

    2016-06-30
  • 我从比我聪明的家伙们那里偷来了9个UI设计的秘密

    译者按:都说设计重要,但是好设计的标准似乎一直都没个定数。学苹果的拟物、学谷歌的material design、学微软的metro风,学到的似乎都只是皮毛和表象。设计师应该是整个公司里思考得最深最细的人,是重要的产品驱动力之一,而不是单纯的美工或执行者。

    2017-05-27
  • iOS 9 人机界面指南(五):图标与图形设计

    文章索引译者注:本章是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的最后一章,文末附上全文PDF下载地址。译文如有任何疏漏之处,或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不吝指出,翻译组感谢大家长久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2017-05-26
  • 品牌基因法做图标——实战篇

    菜心的品牌基因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忘记,之前有写过两篇,今天来写第三篇——实战篇,根据真实的案例来再次讲述如何运用品牌基因法制作图标!如果你忘记了之前的品牌基因法(升级篇),可以先去回顾一下,网址如下:品牌基因法做图标(升级篇)

    2017-08-04
  • APP小红点如何使用与实现逻辑

    作者:APP君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小红点的不断的骚扰了,每天都不知道要点掉多少个手机APP上的小红点。有些童鞋点击 APP小红点 都已经成瘾。只要看到有小红点就会自然而然去触摸一下。 所以,APP的交互设计已经影响…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对交互有疑问的同学可以进行在线提问了

    目前PC端体验做的还可以,手机端暂时不支持,请登录电脑端网站进行提问! 提问页面入口    阿西答疑主题帖

    2016-04-12
  • 我为什么喜欢sketch?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作者:luffy微信公众号:麒麟设计中心(ID:luffydesign)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投稿到早读课,投稿邮箱:mm@zaodula.com文章底部可以评论留言啦,欢迎大家赞同质疑或吐槽。积极留言的同学,注意关注小编的回复,不定期送互联网畅销书以感谢你们的支持,么么哒!Adobe XD出来了,第一时间试用,感觉除了repeat grid和hotspot好像没什么亮点。笔者是一名无线U...

    2018-04-09
  • 搜狐设计师:我从产品经理转为交互设计师的经验总结

    从正式入职搜狐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刚刚从产品岗来到了设计组转成了一名交互设计师 。今天来聊聊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职业迷茫的同学有帮助。

    2017-05-25
  • 将Axure移动端原型生成二维码教程(二维码支持微信等app扫描访问)

    使用Axure制作完成移动端原型以后,如果需要在手机上进行演示,该如何进行操作呢?普通的方法就是将原型文件上传到托管平台上面,然后生成一个URL链接发送到手机上用浏览器打开。如果能将URL链接生成一个二维码,直接用微信或QQ等应用直接扫描就能打开原型,这样访问体验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今天这篇分享就是教大家如何将Axure制作的移动端原型生成二维码。下面这个就是我用原型链接生成的二维码图片,直接用微信或QQ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体验到效果。链...

    2018-03-24
  • 一个精美的手机的原型怎么产生的-第二集

    阿西录了下视屏尝试下最直接的方式 ,你看着阿西怎么做原型设计的。最简单方式往往最有效。 这段是:安卓手机,Axure手机框组件的视屏教程-2 在线播放! 第二集: 第一集下载地址:点我点我 第二集下载地址:点我点…

    交互设计 20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