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本文将引导您了解F型内容布局的原理,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应用到设计中?


本文将引导您了解F型内容布局的原理,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应用到设计中?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什么是F型浏览模式以及它的工作原理?

F型浏览模式:当阅读内容区块时,一种最常见的用户眼睛扫描模式。F(Fast)指的就是快速浏览。F型浏览模式阐述了用户是如浏览内容。在短短几秒内,他们的眼睛以惊人的速度扫过你的网站页面。

该阅读模式由NNGroup的眼动追踪研究而被推广普及,在这个研究中记录了超过200位用户浏览网页时,发现用户的主要阅读行为在许多不同的网站和任务中相当一致。这个阅读模式看起来有点像字母F,并包含以下3个组成部分:

  • 用户首先以水平方向阅读,通常是在内容区域的上半部分。这个初始的部分形成了F型的头部。
  • 接下来,他们在屏幕左侧垂直浏览,寻找段落开篇几句中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在第二个水平方向上快速浏览,通常这块内容区比上一个内容区更短小、更简洁。这部分元素形成了F的下半部分。
  • 最后,用户在垂直方向上浏览内容的左侧区域。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NNGroup演示了眼动追踪研究,如何揭露在从左至右阅读文化中的用户,他们通常是如何扫描区块内容的,通常看起来像字母F或E形状。用户看得最多的区域是红色的,黄色区域表示较少的查看,其次是最少观看的蓝色区域。灰色区域表示没有任何吸引的。

很显然,用户的浏览模式有时候不是都包含以上三部分的。当用户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就会开始正常阅读行为,形成水平阅读。

为何要应用F型浏览模式?

F型浏览模式将能帮助你创建一个具有良好视觉层级结构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人们就能很舒服地浏览啦。

对大多数的西方读者,F型布局方式能让他们感到很舒服,因为他们一直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

何时应用F型浏览模式?

F型浏览模式适用于以文字为主的网站布局(如博客和新闻站)。如果有非常多的内容,尤其是大量文本内容,用户会对依照自然扫描格式(也就是上边说的F型布局模式)的设计布局会有更正向的反应。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如何应用F型浏览模式?

F型布局,在文字层面给设计师更多在内容展示层面的控制感。

确定你的内容的优先级

在你布局页面元素之前,先区分元素优先级和重要度。一旦你知道你希望用户看到什么,你就可以很简单地将他们放置在上述浏览模式中的交互“热点区域”啦。

设定初始预期

前两段内容是最重要的。将最重要的内容放置在接近页面上部的位置,以便尽可能快地传达给用户网站/页面的目标。用户通常横向读取页面头部,所以这块区域是放置导航栏的好位置。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为扫描而设计,而非为阅读设计

当我们应用F型浏览模型去思考用户行为方式的时候,可以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沿着F型浏览模型去布局:

  • 用走心的关键字开始新的段落
  • 人们首先查看页面上最主要的元素(视觉感官吸引度最大的元素)。因此,给予更重要的元素更强的视觉吸引度:使用排版来突出文本关键字(例如:高亮文本中的关键字)、使用某些颜色突出显示按钮。
  • 每个段落仅表达一个想法/主题,尽可能使用项目符号/编号
  • 在左侧或右侧放置最重要的内容,因为这两个位置是用户横向视线扫描开始的起点和终点。这两处用户会做短暂停顿,所以能给予用户额外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利用侧边栏

侧边栏的存在能让用户有更深层次的参与感,因此使用侧边栏来推动用户的参与感:

  • 提供你希望用户看到的任何内容,可以是一个广告,相关文章系列、社交媒体小部件等。
  • 为用户提供一个挖掘特定内容的工具。举个例子,像分类列表、标签云、热门帖子等。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避免千篇一律的布局

F型布局的缺点是比较单调(或者说千篇一律)。用户很容易就对重复的、相似的内容感到厌烦。在一个对一切都感到厌倦的用户那边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在用户浏览区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微妙的元素”来保持用户参与感。

F型浏览模式:设计一个良好的视觉层级结构

当你滚动浏览前几个部分之后,如果内容长度很长,用户就感觉很无聊,那么这种“打破预期”的布局手段就非常有用啦。

总结

F型浏览模式只是遵循人眼浏览的共同趋势,以便你去优化布局结构。但是,你没必要完完全全严格遵守它,因为这只是一个指导准则,而不是一个标准模板。

 

翻译:Maker

校对:逗砂

原文作者:Nick Babich

原文链接:https://uxplanet.org/f-shaped-pattern-for-reading-content-80af79cd3394

本文由 @Maker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306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3 20:50
下一篇 2017-05-03 22:33

相关推荐

  • 如何让设计效果可量化

    前言: 做搜搜这些年一直沉浸于重点工作中的项目,除了定时写项目总结与培训。都快忘记写文章很抱歉。这次终于有了重新学习机会,应该多写。 长久一来也是思考如何让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更直观价值体现与量化。 …

    2015-04-13
  •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爱好者,在此抛砖引玉,用6类约30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本文先分享前面两部分,即为懒而做的设计和为等待而做的设计。

    2017-05-03
  • 产品经理如何有效学习产品课程?

    很多想要成为或者刚刚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人会自己学习一些大牛分享的课程,阅读一些推荐书籍,但是学完之后经常会有好像很有收获但是却又不知道收获了什么的感觉,产品经理如何有效学习产品课程呢?以下是我自己在进行产品学习时的一些经验。1、多体验产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首先自己一定是一个好的用户,只有多体验产品,多思考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自己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我们公司有个资深产品经理,他设计的产品日活已经上亿,公司当时还奖励公司员工每日一盒...

    微信热点 2018-03-06
  • 提升用户体验 抢占用户心智

    马云提出的新营销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全新核心载体,超越单纯线上或者线下的全网营销概念。但华帝李洋认为,线上和线下只是连接用户的媒介,核心仍然是用户体验。抢占用户的心智,提升用户认知,是“新零售”的前提。打造新型厂商关系 构建全新服务体系在产品端,最初的模式是线上采用完全与线下独立的产品线,无论价格、卖点、功能配置都与线下产品区隔,线上和线下营销团队完全独立,各说各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种割裂式的操作手法已经成为过去式。企...

    2018-03-29
  • 【优秀作业展示】交互设计基础(三)

    《交互设计基础》是学习交互设计的重要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课。任课教师是工业设计系的华梅立老师,通过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对该课程的学习,大家对交互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高铁取订票界面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再设计,并选取了感兴趣的小方向进一步拓展。接下来就看看学完本课程后同学们的优秀作业。优秀学生作业第三期陆晗产品设计15201高铁购票界面设计搜索目的地如果没有没有您想要的目的地可以选择搜索功能选择日期如果选择三天以后出...

    2018-05-08
  • 2018年的用户体验状况

    这是由一位美国作者站在美国的视角写的文章,即便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国内外的发展进度并不完全同步。例如情感化反馈这一块也许国内稍稍落后一点、但是移动支付和AR却要快一些,有些方面即便步调差不多,举出的例子却不一样。不过看看别人的总结也挺有意思,至少可以了解一下国际风向。我将在本文概述的,除了2017年里见证到的巨大的变化之外,还有值得关注的趋势,以确保能够赶于潮流。1、更简单的导航方式导航体验是2017年的热点话题之一。为了设计出顺畅的用户...

    2018-03-19
  • 如何建立交互设计自查表

    对于移动应用来说,移动情景非常复杂,设备也很多样。那么在设计之后,设计评审之前,你的交互稿考虑的细节是否完善,对特殊状态的描述是否有遗漏,你是怎么提前发现一些问题并查漏补缺的?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团…

    2015-03-24
  • 做产品也离不开哲学,你必须读一读:十个有趣的哲学故事

    来源:市场部 作者:佚名    【送茶叶的小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 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

    2014-09-21
  • 交互设计师的60日计划之第八天

    今天仍然在处理上周五的需求。参与讨论的人越多,战线就拖得越长。不过讨论虽然效率低,却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方案,不靠谱的,靠谱的。 2015/08/04 与老大谈话所得题目起的有点大,不过这是今天老大和我讲的主…

    交互专题 2015-08-20
  • 圈圈的Visio星球大战-交互设计那些事儿 阿西UED 交互设计实用指南方法与提升秘诀解读 交互设计工作思路与设计技巧书籍

    交互设计那些事儿 阿西UED 交互设计实用指南方法与提升秘诀解读 交互设计工作思路与设计技巧书籍

    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