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里面给出了52条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经过大量实验得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这些意见也反应了人们的普遍心理,强力推荐销售人员看看。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只需改变一点点,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显著效果。虽然有52条之多,但是我会抽取一些和交互关系比较大的观点进行解读。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里面给出了52条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经过大量实验得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这些意见也反应了人们的普遍心理,强力推荐销售人员看看。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只需改变一点点,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显著效果。虽然有52条之多,但是我会抽取一些和交互关系比较大的观点进行解读。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1、向“大众”借力

主要反映的就是人们从众的心理,从众不但是攀比的心态,它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尽可能高效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获得他人的认同、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

英国税务做了一个实验,每年英国都会有很多人不缴纳税款,他们只在缴税通知上加了一句话,使得迟缴的税款的清缴率达到了86%,上交了5.6亿英镑的税,这句话就是把按时纳税的人数写了上去。

其实,这个策略我们日常设计中也用了很多,像理财产品,会告诉你有多少人正在用,让新用户放心投资,像抢购产品,也会说明,多少人已经买了,给出你要是买肯定不会上当的暗示。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像淘宝的这个页面,每件商品都显示了月销售了多少,都已经卖出这么多了,那么肯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如果我也买了,就和大众人是一样的。

2、目标设的好,干劲会更足

人们在首次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当人们重拾目标的时候,往往一个上下浮动的数字,更能激起人们的干劲。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研究者们做了一个实验,将减肥者分成2组,第一组目标一周减掉2磅,另一组是1-3磅,在前三周,第一组每周减掉了2.2磅,第二组减掉了2.67磅,减重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在是否愿意继续参加上,第一组只有50%愿意继续,第二组有80%愿意。

人们实现目标主要有两个因素:挑战性和可实现性。挑战性,让人们有成就感,面对单一数字的目标,人们就会选一个相对容易达到的、相对有挑战的数字,而浮动范围性正好把这两个因素都包括了,既有可实现性又有挑战性。

所以在设计让人们重拾目标的产品的时候,可以把目标设成可浮动的,像是今天运动4-5公里,每周减重3-6斤,这样更有利于人们坚持下去。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像百词斩,要求用户每天背诵15个单词,如果用户完成,还可以挑战更多,没挑战一次都是一个固定的数量,这无形中就给了用户一定的压力,如果把这个单词设计成每天完成10-20个单词,然后新的一天,可以看见昨天完成了多少或者可以看这几天完成的数量,给出一个具体的展示,让用户和自己作比较,就可以更好的激励用户。

3、如何激励他人完成任务

人们现在需要完成一个很长的任务,两种描述:你已经完成了20%,你还有80%没完成,哪个更能激励用户完成呢?

在执行任务的早期,盯着小数字能够唤起人们高效做事的欲望,从20%到40%,这相当于进展翻了倍,但是,如果进度从60%到80%,同样是20%的增量,但感觉上不过是完成了任务的五分之一。

所以,我们再设计一些分布完成的任务时,如果用户的完成率比较低,可以改变鼓励的方法,开始显示任务完成的进度,一旦任务过半,就可以把百分数从“已经做了多少”转化成“还剩下多少”,这个小小的改变,可以提升用户的完成率。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就像这样一个证券开户流程(这张图是从别人那copy的),主要分为4步,每步里又包含3-6小步,总共加起来,一共15个小步,用户填到一半的时候很容易没有耐心了,尤其填到50%-70%的时候,任务过半了,如果还显示已经完成的任务,就会降低用户完成的成就感,这时候就应该变成激励,你只剩下30%了,继续加油,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用户完成。

4、当天就点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查看网络上的评论。PSB调研发现,七成的美国人在购买决定之前,会去网上查查评论和评分。相比正面信息,人们更易注意到负面信息。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刷好评、删差评等一系列行为,但是这种行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里介绍 一个简单好用的办法就是及时评论。

营销专家发现,如果正面信息里面使用了“我刚从那回来”、“我们今天刚去吃的饭”,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条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由同样价值。

当天就评价,通常指的是可以马上得出体会的产品,比如吃饭,吃完饭,你就有了感受,可以马上评价了,但是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感受的商品,追加评论是个相当好的做法,比如化妆品,药等。

5、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最后的印象更加重要,峰-终体验所说的就是:对一项事物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峰-终体验就解释了为什么歌星总是把最受欢迎的歌曲放在演唱会结束时。为什么用餐结束时,服务生的祖鲁态度会把原本十分开心的就餐体验毁掉。

我们现在设计网站的时候,通常强调第一印象,强调着开头,但是往往忽略掉结尾。用户离开网站的时候,弹出一个漂亮的图片或是一句致谢的话;用户在完成购物结束的时候,给顾客送上一份小惊喜或者发一张下次可以使用的代金券。如果这么做了,一定会大大提高用户满意度。

这里的终,指的不只是离开网站的时候,同样也包括在浏览网站时,每一个任务的结束,例如搜索任务的完成,表格填写的完成等等。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

观点解读|四两拨千斤的交互设计方法同样都是搜索任务完成没有结果,第一个就直接告诉你没有结果,让用户很挫败,但是第二个就给你推了和你品(bi)味(ge)很像的人,让用户就会觉得很贴心,用户体验很好,无论搜索的过程怎么样,时间怎么样,单单这个结果展示,就让用户对整个搜索过程很满意。

结语

以上5点都反映了人们的基本心理,充分的利用人们的心理,才能设计出令用户满意的东西。

 

本文由 @设计Z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750/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2 20:37
下一篇 2017-05-02 22:44

相关推荐

  • 转化率低是设计师的问题?这锅我们不背!

    市场反馈好不好是由那些自带话语权或流量的人或产品决定的,这些人或产品既左右了大部分人的喜欢和习惯,又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喜欢和习惯。转化率=(产生购买行为的客户人数 / 所有到达店铺的访客人数)× 100%

    2017-08-04
  • WEB用户体验

    点击标题下「智业人」可快速关注摘要:随着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软件产品更是形形色色,用户不再满足软件对其所需要的功能实现,更追求一种使用过程中的心里感受,因此用户体验足够好的才能走向最前端。用户体验的定义有很多,用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就是“用户对访问网站的感受”。本文主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从网站的构建到数据渲染完毕的过程提高用户体验。关键字:加载速度、动画、用户体验、布局一个好的网站离不开对用户体验的追求。因为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增加用...

    2018-02-03
  • 反应(Reaction):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赞”

    我在Facebook跟我所关心的朋友们分享各种各样的事情——从完成60天瑜伽练习的庆祝状态到悼念失亲之殇。从我的故事中也连接了一群相似的人,有相似的故事要分享。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借助一个简单的方式去告诉分享者我们真的很喜欢他们的故事,或是当看到他们的生活发生挫折,简单地表达一下同情。

    2017-05-26
  • 从中国形式走向中国叙事:RSAA / 庄子玉工作室的2017

    *本文转载自RSAA鼓楼7号院刚刚过去的2017,对我们这个钟鼓楼旁的四合院是很特别的一年。虽然在RSAA北京公司成立后的八年间,我们一直埋头苦干,作品也算颇丰,但好像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一直是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团队,甚至很少有人知道RSAA是个正儿八经的德国独资公司;而在2017,RSAA和庄子玉工作室却因为几个极具当代中国调性的项目而广为人知;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也许不是偶然 - 以“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和空间语境中寻找新的叙事性与类...

    2018-02-24
  • 关于交互设计的一些图书网站推荐

    昨日有人在群里提问阿西站长说想读一些关于交互设计图书,阿西站长通过一晚上的搜索和不断的翻阅各种网站,并且结合自己做交互设计的经验给大家汇总了一下适和交互设计人员看的图书和网站。具体如下: 《交互设计之…

    交互设计 2014-11-18
  • “5媚娘传奇”——H5总结大会

    作者:KIKI 去年JDC出了不少优秀的武媚娘...不,H5呢,大家都很拼哒,同时当然也是累计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啦。今天就从字体,排版,动效,音效,适配性,想法这几个方向结合咱们的例子朕就关上门只跟你来好好聊一聊关…

    2015-01-27
  • 用户体验方法论的演变

    用户体验工作流程令人困惑,即使对大多数设计师而言也是如此。最初Donald A. Norman创造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我发明了这个词,因为我认为人机交互和可用性太窄了。我想涵盖该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工业设计图形,交互界面,面对面交互和使用手册。从那时起,这个词被广泛传播,以至于它开始失去意义。”而到2016年,Don Norman开始谈及对于这个词的误解有多严重。在彻底了解现代用户体验之前,我们需要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和开发...

    2018-03-07
  • UI设计中下拉刷新有什么讲究?

    最早的下拉刷新 设计源自于Tweetie 这款应用的设计,设计师Loren Brichter 是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交互的缔造者。现在,下拉刷新 的交互几乎无处不在,但即便如此也让人无法轻易忽视它带来的快感。从Twitter 到 Gmail,从QQ到新浪微博,它几乎存在于你触手可及的每一个应用当中。

    2017-05-16
  • UI交互设计只需掌握这3点

    说到交互设计,就不能不提需求,因为所有的交互设计的工作都是基于需求,这也是交互设计的第一个着力点。因此,只有深刻理解需求以后,才有可能做出好的交互设计。举一个饱含血泪的例子: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需求是要将一个应用的数据展示做一下调整,使之能够查看在三个月之内的该数据。当时,自以为已经很了解需求,只是将时间限制放开到三个月,同时,数据的展示限制在一个月内。也就是说,可以查看三个月内任意小于三十天的时间段。优点是:1)满足了需求;2...

    2018-02-27
  • 译文推荐:设计并非艺术

    “设计并非艺术”的观点让我有些困惑,与我一直以来的认知有些不同。我确实认同艺术是独立于现实目的而存在的创意表达方式,而另一方面,设计虽然有着明确的现实目标,但它不同样也是创意的展示形式吗?我目前很难完全认同你的观点,希望进行更多交流。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