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我们对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客观的数据验证,把科学理论应用至前线设计,提升设计效益。我们沉淀及过滤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案例与同业共享,希望普惠更多设计师能活化科学理论,共享知识协同促进中国设计走出去。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我们对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客观的数据验证,把科学理论应用至前线设计,提升设计效益。我们沉淀及过滤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案例与同业共享,希望普惠更多设计师能活化科学理论,共享知识协同促进中国设计走出去。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一、为什么要像心理学思考?

设计师学习心理学知识能更有效提升设计对用户的深层影响,在分析用户行为数据,用户调研分析和假设方案时能更有科学理据精益化思考。心理学的理论和科学实验为我们解析了很多用户行为,以下的案例中会把多种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国际用户体验设计。

二、用户是如何思考的?

我们引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1] 的思考决策系统1与系统2。研究显示定义如下,

  • 系统1 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 系统2 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举一些例子给大家了解如何关联到设计上。

系统1

因为需要省脑力,所以95%的交互决策都会使用系统1的直觉思考。

集中注意力是耗脑力的,所以用户浏览到第2屏后跳出率会上升。

统一的交互和视觉会在大脑形成更快捷的大脑电子路径,所以它更符合省脑力的需求。

系统2

因为复杂的思考,需要主动集中注意力,这样会秏费脑力,所以它只占日常生活中的5%。

用户30%时间注意力都会出现分神,所以需要经常唤醒用户注意力和明确引导下一步。

不一致的交互方式和视觉语言,会激活系统2产生非必要的信息处理,从而会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主观感受。

三、如何提升设计效益?

以上的例子简述了西方心理学实验与—些设计关联。下面的设计应用案例,会进一步帮助我们把更多理论活用到设计上。

1、善用人脸吸引注意力,提升运营设计效果

以下有模特儿的设计相对於只有产品图的设计,表现明显较好。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1 有模特儿假发采购设计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2 只有产品的假发采购设计

为什么有模特儿的运营效果相对较好?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时,也许你会被这张模特图片吸引眼球,不自主地快速扫描。设计应用的是大脑对人脸的特殊注意力。研究表示,大脑中有专门识别人脸的梭形脸部区(fusiform face area,FFA),让人脸识别绕过一般的大脑视觉处理系统加快人脸识别。[2] 因此识别人脸和对人脸的关注令用户产生特殊的注意力。

另外,我们还应用了2个心理学原理。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3 镜像神经反射

模仿心理,人的成长由新生儿开始,模仿是我们学会生存的第一步。所以我们会跟着模特的眼睛指向,引导你注视方向,扫视或注视标题。研究表明,大脑中有一个系统叫镜像神经元,它从猿类时代开始就协助我们由简单模仿进化至复杂的模仿。因此用户会被我们的设计引导,产生模仿行为。

性暗示吸引,案例中我们考虑到国际用户的特点,对图片进行特殊处理,模糊化面孔的种族特点。因为在进化过程中旧脑对于物种优生,提高遗传素质的潜意识需求,所以混血儿的多种族面孔会较易对不同种族的用户产生吸引力。

这是一个简单而常见的设计案例,下面我们会进一步提升深度。

2、应用心理学驱动用户,改变老习惯喜欢新产品

MessageCenter是一个老产品,用户平均有4~5年使用习惯。我们在改造这个产品时特别小心,除了一般的竞争产品分析,用户调研等方法外,也应用了一些心理学理论,提升设计有效性。新版本刚上线时用户投诉不少,很多产品也会遇上,我们也不例外。因为改变用户习惯,大脑不能使用系统1,进行快速的直觉操作。引致用户需要启动系统2,主动提升注意力,重新建立脑电思考路径。所以改版项目我们经常会遇上上线初期用户投诉或者行为数据下跌的现象。而我们这项目中产品大概两周后用户反馈转向正面及开始喜欢这次改版,而且新版留存率达90%以上,其中我们用了一些科学理论帮助提升设计效果。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4 MessageCenter 老版本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5 MessageCenter 2014

3、项目中我们应用了什么心理学理论呢?

社交智能。研究表示,大脑能记150人以上[4],而记忆一般事项只能稳记3~4项事件[2]。因此我们把原来以事项为记忆单位的沟通平台改为以人为聚合单位,把头像放大了,把人名列在第一个阅读顺序。以人为唤醒记忆的记号,减少了大脑的记忆负荷,提升了用户回忆联系人相关事件的速度。界面设计善用到大脑对信息处理的合适认知模式,能有效影响用户对可用性的主观感受, 因此也直接反映到项目的留存率上。

用户不能精确的说出他们为什么喜欢你的产品, 因为当你访问用户时,他们的大脑会进行记忆重构, 人会选择一个符合大众的客观答案。[4]一次设计改版是一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用到一个理论。

70-140字的标题短句。研究表示,短句的信息量会产生较多的多巴胺(想要),而多巴胺会促使用户更目喜欢上产品的感觉产生。[2] 因此预览文案我们控制在有限数量,这个也是刺激用户喜欢和提升学习新产品驱动力的其中一个小细节。

4、新产品上线用户不习惯,需要等多久用户才能回升满意水平?

需要28-60天学习。研究表示,依新习惯的复杂度等因素,会影响新习惯的形成。[3] 因此改版时我们应用到相应研究中的其中一个方法,在原有习惯上附加新习惯,我们保留了不少旧版习惯,结果大概14到20天左右,90%用户建立起新习惯。

5、 为什么用户视而不见?

系统出现错,然后出现提示,这是一个常见的系统小提示,项目中我们发现用户视而不见,点击提示中的功能修复比率很少。我们由原来常态提示窗修改,加强了视觉色彩,图标和动画,最后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点击率。

如果你必需打断用户,你可以利用较强烈的方法唤醒用户。因为眼睛分为中央视觉和周边视觉,而案例中周边的提示信息处于周边视觉,这是一个被动注意力区,联动的是进化过程中旧脑自我生存保护系统。[2] 需要使用相对强烈的视觉表现方法吸引用户,例如闪动会比静态的东西更容易吸引注意力。这个也是即时通讯软件旺旺,QQ,在周边闪动,会有效吸引你注意力的原理。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6 看不见的提示初版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7 看不见的提示改版

6、目标趋近表单,提升20%填写率

要求用户提供更多资料的表单很常见,但要有效设计提升20%填写率你有把握吗?

我们应用心理学的目标趋近效应(goal- gradient effect),离目标越近人们就越有动力完成。[2] 在我们平台上的多个项目中验证,这类表单比传统表单能提升填写率达平均20%。设定适合挑战难度能最大化边际效益,难度的设计需要配合用户类型和场景进行调节。我们的统计显示,目标趋近表单需要设定有10%以上的初始值,用户会感觉更容易趋近完成,能对填写率产生正面影响。 表单需要展示即时反馈,令用户得到掌握感,产生更多多巴胺(想要),激励和填写能进一步产生驱动力闭环,提升表单填写效益。

阿里设计师分享:UX设计心理套路

图8 目标趋近表单

7、减少选择,提升40%转化率

—个常见的路径,成功注册后从电邮回到平台的确认页面。这个项目页面能引流到不同的产品上,就像旺旺,QQ,360登录广告,它们会天天给你推送不同的资讯入口。 这个多入口分流现象在国内很常见,但到了国际产品显然并不通用。在Alibaba.com我们要面对国际用户,他们有不同的用户习惯和文化,这次改版我们控制产品分流数量,保持在3-4个选择,结果页面总体转化率提升了40%。

我们应用了希娜.S.艾杨格博士和马克.R.莱珀博士(2000)在加利福尼亚门洛帕克的果酱选择数量实验。他们对比24个和6个口味果酱选择对购买率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发现,24个口味的访问率较高,但6个口味的购买率更高,两者相比选择数量较少的高12%购买率。[2]

可控制感是大脑进化中旧脑生存的底层需求,可控制意味着生存的主导权。太多的选择会产生失控感,令用户放弃意向增加,而多少的选择才是合适呢? 大脑的短暂记忆在3-4个是最佳。因此驱动用户选择的优质数量,控制在3-4个对用户是相对合适的数量,在项目中我们也验证出这数量对设计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结语

文艺复兴时,艺术家需要学习人体骨骼,肌肉结构,才能制作出良好的作品。今天用户体验设计师也需要学习用户的心理构成,大脑神经对信息处理的运作,才能成为良好的设计师。因为商业原因我们不方便全面公开实验方法和数据,但希望这里的故事还是对你有所帮助。

时代一直改变,但设计的精神如一,艺术和科学走在—起才是完整的专业设计。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帮助你提升国际用户体验设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丹尼尔· 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著。《思考,快与慢》。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译。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7月,第1版,ISBN978-7-5086-3355-8/ F. 2633,电子书版本

[2] [美] Susan M. Weinschenk,Ph.D.,著。《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徐佳,马迪,余盈亿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ISBN: 978-7-115-31308-9,电子书版本

[3] [美] Susan M. Weinschenk,Ph.D.,著。《说服人要懂心理学》。刘吉熙, 杨硕,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ISBN: 978-7-115-33957-7,电子书版本

[4][美] 列纳德· 蒙洛迪诺,著。赵崧惠,译。《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5,ISBN 978- 7-5153-1492- 1,电子书版本

ps:《像心理学家思考,提升设计效益》成文于 2015年12月,出版于《国际用户体验设计》

 

作者:周铭汉,来自阿里国际UED的UX设计师

本文由 @周铭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641/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2 12:12
下一篇 2017-05-02 14:07

相关推荐

  • 你在无意中就打破了用户体验设计中最重要的规则!

    以下内容由Mockplus团队翻译整理,仅供学习交流,Mockplus是更快更简单的原型设计工具。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规则,可能是产品的周期管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一定的重要规则,特别是那些从事产品设计的人。而许多设计师却日复一日地在设计中违反规则,而这是绝对不利于他们的设计的。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什么是设计中的重要规则,以及它对产品和服务中意味着什么。我还将在组织管理、协作和总体性能方面提出这一现象存在的可能含义。在这篇文章中我所要讨论的心...

    2018-02-13
  • 中国App设计真好!—— 一个美国人到中国当产品经理的心得

    导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各个国家的人为自己生活的便利设计出各款的应用。然而,同样的应用,是否会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相同应用的设计有所不同吗?是的,有的!Dan Grover 现在是腾…

    2015-02-10
  • 央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巨头(AB)在新交互形式“脸部识别”上的互怼

    支付宝霸气回应:“被盗我全赔”表明了对于人脸识别这个技术领域有比较大的知识储备与研究,针对人脸识别交互本身并不是支付宝作出这个霸气回应的核心因素

    2017-03-17
  • 被忽略的交互设计本质

    谈论交互设计本质是起源于日常的很多谈论,不管是向朋友介绍自己从事“交互”相关岗位,还是需要向亲戚通过三言两语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在工作的上下游沟通中,也经常会被问道“你怎么就判断用户是这么想的”“产品如何从0(概念)到1(页面界面)的”;这些问题促使我想要追本溯源,捋顺一下交互的由来、工作内容,以及依照什么方法执行等问题。(1)把冰箱门打开→ (2)把大象放进去→ (3)把冰箱门关上(1)要充值的手机号码→(2) 确认充值多少钱(用“确认”是因为很多软件提供了默认金额)→ (3)付款搞定。

    2017-05-15
  • 以文本框为例,了解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的逻辑思考方法

    文本框是设计工作中常见的组件之一,无论是PC还是无线,大多仅是样式上的不同,它们的交互行为上是可以相互参照的。本文想从这一简单的组件出发,让大家看到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的逻辑思考方法,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直观感受。

    2017-05-17
  • 网易资深高手:交互设计师必备的9种能力(上篇)

    网易UEDC – 杨杰 : 有好多交互新人或尚未跨进交互设计大门的同学,会经常问的一个问题:交互设计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和能力?

    2017-12-03
  • 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二)

    接着上一篇《产品原型设计之交互体验的思考过程(一)》,这篇主要针对微记第二版的原型设计调整的思考过程作一下详细的说明。

    2017-05-23
  • 10个步骤,了解新手入门过程的设计原则

    新手入门是每个应用程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很多时候,它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使用应用程序。在用户界面上,新手入门不仅仅是简单的5个介绍软件的页面或说明性的工具提示内容。下面我会使用最有趣的例子来描述新手入门过程的设计原则。

    2017-05-03
  • 商业化的产品设计方向

    商业型产品顾名思义面向的都是企业级用户,这是与消费型产品的最大不同,消费级产品关注的是个人用户,所以在产品角色分析上商业型与消费型就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产品设计又是相通的,可能很多人已经比较了解消费级产品了,所以我现在就剖析一下商业型产品。

    2015-01-06
  • APP中使用UI交互设计动效的三个好处

    1.让整个画面充满活力 在界面中加入了动态元素,可以很大的增加用户使用app趣味性,使整个app界面看起来不会那么枯燥,ui设计需要做的就是让 这些动态的元素效果有一种和用户在交流的情感。 来源 来源 来源 2.提高…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