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近年用户体验的概念越来越火热,从事互联网人张口闭口就谈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概念离我们每个人那么的近。但是用户体验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能做产品经理的依旧是少数,把产品经理做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本篇文章总结4条我遇到的用户体验误区。如果一个流程的信息量是12个单位。x*y=12(x=单位页面的信息量  y=路径深度)例如微信发朋友圈即使断网情况下,当用户在点击发送时,朋友圈立刻就显示数据,给用户反馈是动态发送成功,其实是假数据显示,在这个时候后台还在上传。断网场景极少,朋友圈这个设计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操作顺畅,用户体验良好。不为了极少数使用场景而做真数据展示给用户,那样的话给绝大部分用户感觉加载过慢导致不好的体验。


近年用户体验的概念越来越火热,从事互联网人张口闭口就谈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概念离我们每个人那么的近。但是用户体验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能做产品经理的依旧是少数,把产品经理做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本篇文章总结4条我遇到的用户体验误区。

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1. 路径越浅,体验就越好

和其他人讨论设计时,经常听到:为什么要进入下一级页面呢?就放在当前页展示就好了。当前页面无法承载更多信息时有的建议用弹窗、点击更多下拉展示等。很多时候那么这样真的好吗?有时候界面层级的跳转可能会让用户更明白自己所处的层级状态。

在相同内容的情况下,路径越浅就代表着页面需要承载的信息量越大,过大的信息量导致用户理解页面的信息难度变大,这个过程用户存在很大的认知负担,用户甚至存在理解错误,导致操作流程的失败。

判断用户体验好坏的一个比较通用的标准是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流畅舒服。如果路径过浅,单位页面占据的信息量过大导致任务流程失败。那么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流程的信息量是12个单位。x*y=12(x=单位页面的信息量  y=路径深度)

那么方案就有以下的六种:

  • (1*12)
  • (2*6)
  • (3*4)
  • (4*3)
  • (6*2)
  • (12*1)

如果是按照错误观点那就是(6*2)或者(12*1)这个设计方案最好。可能真正的好的方案是(4*3)或(3*4)

当然并不是说路径越深越好。说白了是信息量的深度和广度的博弈,在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户体验的好坏很多时候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标准,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每个人去自我理解和体会。

2. 过分强调小概率出现的场景,导致正常流程也要承受小概率场景的结果

有时候对场景想的过于全面容易陷入死胡同,并去无限放大小场景的存在,为了兼顾这部分场景存在,在流程中对小场景的功能展示过于强化,导致的后果就是绝大部分用户承受该功能带来的后果。例如一个小场景,可能只有0.1%的用户或者场景可能用到或者遇到,为了照顾到该部分用户与场景,加入此功能导致另外99.9%的用户每操作一边此流程又要看到此功能。

为了0.1%的用户直接降低了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为了0.1%的用户牺牲了99.9%的用户,从全局来看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3. 用户的操作都给出过度的反馈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给用户适当的提示,使得用户知道目前操作所处的状态。但是很多时候,设计者过度强化这个状态,常用的是使用toast和浮层动画,从而导致提示过度,例如猫眼App

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微博在点赞后,通过点赞前后icon的状态不一样让用户知道点赞成功(没有使用toast重复提示)。猫眼在用户点击取消想看时,给出toast提示。

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为什么我说明猫眼的反馈过度呢?因为用户点击操作时,爱心状态已经变了,那么这个元素的变化已经暗示用户进行了反馈,没必要在出现toast提示(除非有特殊的意图)。

类似的情况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设计反馈时,如果已经有一组元素的变化足以暗示用户当前状态得到了反馈,那么没必要再增加多余的元素进行反馈提示。这样会使得用户的心理负担变重,一个反馈可能不足以影响用户体验,如果整个APP都出现这种情况呢,那将是一场灾难!

4. 数据上传前台显示,而非后台加载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数据上传服务端,导致需要一个时间缓冲,在设计中需要使用过渡动画展示给用户程序正在上传。那么问题来了,需要给用户看程序的步骤与过程吗?用户关系关心这些吗?在用户看来,产品只要帮他达成目的了就可以了,他在乎的只是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可以省略,给用户提供假数据,后台上传即可!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风险,用户在操作之后,以为上传成功。如果杀掉了进程。那么只能等用户下次进入App数据重新后台上传。这其实是对用户的一种欺骗,那么该如何权衡这件事情,需要设计师自己判断。

举一个优秀的例子:

例如微信发朋友圈即使断网情况下,当用户在点击发送时,朋友圈立刻就显示数据,给用户反馈是动态发送成功,其实是假数据显示,在这个时候后台还在上传。断网场景极少,朋友圈这个设计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操作顺畅,用户体验良好。不为了极少数使用场景而做真数据展示给用户,那样的话给绝大部分用户感觉加载过慢导致不好的体验。

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后记

以上四点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对“我”来说是对?什么时候对“我”来说是错?但是大部分都没有答案,需要我自己去感觉去理解。也应为如此所以我才写出来。

 

作者:UX,华为ITUX交互组组长  微信公众号:UEDC

本文由 @U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1766/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4-29 07:37
下一篇 2017-04-29 09:35

相关推荐

  • 从智能手机说起,看设计风格演变的趋势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 UI设计趋势的理解,都是扁平化。可这容易引来两种误解:一群人理解扁平化,是一股潮流,这潮流就像流行时尚一样,会不断更替,原来的拟物风会重出江湖;另一群人,认为扁平化就是平,对设计的理解局限在表达手法上。

    2017-05-17
  • 一样的页面,为什么英文排版起来就很好看?

    想起之前有一个朋友私我说,想知道英文排版怎么设计?为什么同样的页面英文排版起来就很好看呢?想必大家也非常想知道吧?那么,下面我们就立马来分析分析,听完你们就会恍然大悟!

    2017-05-17
  • 草稿箱的交互设计

    作者:宋孝方,交互设计师,现负责虾丸校园app的整体交互设计。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宋(id:songxf0827) 转载请联系作者。 由于移动端设备的限制,文字的编辑成本高,在PC上很容易完成的事情,移动设备上来做可能…

    2015-09-10
  • 02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02 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来自信息读书00:0017:04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人今天我想讲一个结婚教练的故事。她是我的一个朋友,现在做的工作就是指导30多岁下定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如何能够在一年半之内搞定结婚。她的方法已经帮助了30多个30多岁的女生完成了结婚。这个结婚教练以前是干什么的呢?她以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她的这一套结婚的体系内容挺多的,这堂课我想把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拿出来分享。这个环节就是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因为...

    微信热点 2018-03-27
  • 如何才能读懂甲方给出的设计需求?

    转到交互岗已经有一阵子了。原来在做产品的几个月里没少和技术、设计进行沟通,每当自己把意思想法传达下去的时候,反馈回来的结果基本都要进行进一 步的修改,这种返工和修改在产品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很浪费时间。当时自己没有觉得表达有问题,已经把需求的目的结果都表达清楚了。可能是自己没写过代码、没 做过设计所以在一些专业的术语的表达上,方案实现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导致技术、设计没有完全按照自己设想的预期做出结果。

    2017-05-24
  • 清华美院交互设计考研经验分享:考试要懂得“扬长避短”

    2018年清华美院交互设计-黎娜大家好,我叫黎娜,我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产品设计系。产品设计主要是偏向于生活家居类的小产品。我大概是在去年快毕业的那段时间第一次从考研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2017年6月底就决定报考这个专业。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一些帮助。第一部分是关于专业一“上机”考试。我认为上机考试最重要的两部分分别是app和ppt。  app的练习方法有很多,这里我想分...

    2018-04-23
  • Banner设计之平面构成的奥秘

    我之前说过要写一系列专门针对电商的三大构成的文章的,而在上篇文章中我已经给大家梳理了一篇关于色彩的文章:六个步骤细说电商banner图设计之色彩的奥秘,那么今天呢,我就接着要给大家讲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文章好了。

    2017-05-19
  • 设计案例|在做方案时,“更明显点”这句话怎么破

    在做方案的时候,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地方应该更明显一点”。今天,阁主将拿出自己设计的一个徽章注释来进行说明。

    2017-04-29
  • 芝加哥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硕士成功案例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学生档案毕业院校:北京某大学本科专业:网络设计本科平均分:3.45申请学位:硕士申请专业:交互设计TOEFL:95GRE:无案例回放W同学是2015年10月底进入公司服务体系的,想要申请2017年秋季入学的设计类相关专业。通过第一次电话联系,名校规划导师了解到W同学的基本情况是:北京某大学网络设计专业学生,GPA:3.45,TOEFL:77分,没有GRE成绩。再通过头脑风暴课上的深入挖掘,名校规划导师更全面更...

    2018-04-26
  • UED专访 | 众建筑:未来城的边缘

    📌 编辑 | 裴盛📌 采访| 杨紫惺 李思远 李佳琪📌 视频 | 裴盛EXCLUSIVE INTERVIEWUED × 众建筑玻璃框景中,映出木构的筋骨红砖青瓦间,闪烁金属的光芒古老与现代在这座“新生”四合院中交织年轻的的思想碰撞出新时代的活力观察生活、测试构想、生产建造踏进“众建筑”,寻觅空间的更多可能点击观看专访视频UED × 众建筑专访视频 ©UED1“三人成“众”“众建筑”,既是对其由三位合伙人共同创立的直观描绘,更符号化地表达...

    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