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日常的交互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在明确了需求目标、用户场景,搭建了信息结构之后,下一步便是构思如何让这些信息与用户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而这就需要设计师将思路放在时间的维度上一步步的推进,这中间,便会产生许多关于“时机”问题的讨论。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日常的交互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在明确了需求目标、用户场景,搭建了信息结构之后,下一步便是构思如何让这些信息与用户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而这就需要设计师将思路放在时间的维度上一步步的推进,这中间,便会产生许多关于“时机”问题的讨论。虽然,“时机”一词有其本身特定的含义,但“时”与“机”这两个字却有又可以拆分理解,牵出二者之间的微妙差异:

—  时者,四季也,代表着规律、循环的时间段,并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  机,机会,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的有利条件,不具备普适性,却往往能产生好的结果;

例举一个时下的例子:毕业生求职,都有所谓“金九银十”的说法,每年九月、十月是求职的高峰期,于是各种针对求职的产品、广告也均迎来爆发期,这是一段循环的具备普适性的时间段;而作为一个毕业生,也许通过导师或朋友的介绍,恰好得知了某个公司的职位空缺,于是积极准备直至录取,这便是抓住了一个机会。

而将情景移到交互设计中来,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这两个字又可以有其特有的诠释: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图1:“时”“机”关系简图


 — 即产品功能的主要流程交互,由持续的时间片段组成,也许是几分钟(如:阅读),也许是数秒(如:登录、注册)甚至更短,而形式上可以是可见的(如:下载进度),也可以是不可见不可感知的(如:信息的同步)。

它所针对的是整个目标人群,无论是专家用户还是小白用户

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引导用户一步一步的达成需求目标;

而相对于信息结构中“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的设计,在时间维度上,我们更应专注于功能模块在时间上的先后串联,引导用户的操作行为,即“顺序的设计”,即便是完全相同的操作,顺序上的不同,也会造成体验上的差异,试想,如果你是一个新用户,打开两个同类型的应用,一个告诉你“你需要注册后才能体验”,而另一个则说“你可以先体验,如果觉得需要再注册”,感觉上的差异就产生了。

但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特别是在新需求的加入导致原流程的改动时,往往会因为思维惯性而忽略对顺序问题的审视,这里可以举例邮箱大师在设计手势密码功能时遇到的两个顺序问题:

1、何时告诉用户

在使用手势密码时,如果用户忘记手势密码,可以通过邮箱帐号密码进行身份验证进入应用,同时删除已被忘记的手势密码。

在早期的Android版本中,用户通过验证后,会先“关闭邮箱验证页面进入邮件列表 ①”,然后“显示持续2秒的toast提示 ②”,在整个流程体验上也没有发现不妥之处,于是在iOS的版本设计时,也采用了这套设计,但由于iOS的系统提示样式与Android不同,“手势密码已删除”的提示使用显得非常的突兀。面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们期望通过视觉进行优化解决,但最终发现,通过调整“验证页面关闭”与“提示显示”的顺序,这个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图2:手势密码-邮箱密码验证,安卓(左),iOS-旧(右)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图3:手势密码-邮箱密码验证,iOS-新

2、何时验证身份:

手势密码的修改与删除,都需要用户输入现有手势密码作为身份的验证,于是,就有了图4 中的流程,看起来也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调整一下“验证身份”这个操作在流程中的顺序呢?(图5)可以看出,整个流程并没有多出操作,但是“密码保护”功能项里的内容同时受到保护,在隐私安全上却是更进了一层。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图4:手势密码修改/删除 a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图5:手势密码修改/删除 b


 — 指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下,做出特定的行为的时间节点,也是用户思考决策后瞬间的行为触发。

•   特定用户用户类型的不同,使用的功能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像邮箱这一类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许多自定义的功能,如:邮件分类、帐号绑定… 一开始的新用户,随着使用时间的推进、需求的增多、使用功能的深入,必定需要产品在更多的地方来支持他;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邮箱大师中针对使用邮件分类的用户,在产品使用初期会提示设置需要提醒的文件夹;

而没有使用该功能的用户,则不会触发这项提示;

•   特定场景: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产品,需求与行为方式上的都会有所差异,甚至于环境本身就在变化,如:wifi与蜂窝网络的切换、环境光的变化… 因而,在设计时,场景的切换节点,也应被纳入考量,虽然很可能不是用户主动的行为: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邮箱大师在用户发送邮件的过程中,若网络环境从wifi切换至蜂窝网络,会询问用户是否继续发送

•   特定行为:用户在与产品交互过程中的关键行为,而关键性的判定,则要求设计师从需求目标出发,用心推敲用户的想法、目标、所处的情景以及下一步可能产生的行为:

1、获得允许,在用户最需要的节点:产品功能需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获得用户的地址位置、访问相册相机… 这些都需要获得用户的允许,iOS系统将各类权限的询问弹窗,设置在了用户点击进入该项操作的行为节点上;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2、帮助引导,在用户会疑惑的节点:向新用户介绍产品如何操作,向老用户介绍增加的新功能,选择在用户进入相关页面的节点展示相关说明,相对于在进入应用时机械化的展示,方式更友好,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小红书在进入关注页面时,提示关注好友的入口;

微信查看朋友圈,下移页面,会提示点击状态栏可以直接置顶;

3、降低操作成本,在可以帮助用户减少多余操作的节点:用户达到某种状态或进行某项操作时,准确预见其下一步的行为,自动帮用户完成,使产品用起来的感觉更贴心;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用户点击转发或回复,打开写信页面的同时,

自动完成光标定位(转发定位在收件人栏,回复定位在正文输入栏),

免去了用户再点击一次的操作;

4、给予惊喜,在用户意料之外的节点:用户某个行为节点上给予其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好感;

 

把握交互的第四维 — 时机关系

微信聊天界面,输入关键字,显示全屏表情

5、获得支持,在用户最满意的节点:很多时候,出于产品推广上的考虑,我们希望尽可能的鼓励用户进行好评、分享等 处在用户主流程之外的操作,此时,就更需要设计师对用户的所想所做做出充分的预判,“用户在哪个节点上会愿意离开产品去评价?在哪个节点上会愿意做出好的评价?…”选择正确的节点,做出适合的引导,才能收获最佳的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117/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4-12-28 10:48
下一篇 2014-12-28

相关推荐

  • [自译]企业UX案例研究:在紧张期限内提高可用性

    在四个月的时间里,LiquidPlanner塑造了一个新的dashboard模板功能,这让用户印象深刻,并且有很高的使用率和很好的商业效益。

    2016-08-24
  • 升级篇:利用品牌基因法进行图标设计

    图标设计如何具有品牌性?这可能是设计师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很多新人也许并不了解什么是品牌性,更不知道如何将品牌性融入到图标当中,不过没关系,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不会那么困惑了!

    2017-05-04
  • 即将开课!6周,快速玩转axure,同时提升产品和交互能力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因为原型不太过关,被老板委婉提醒了。我这位朋友的状况不是特例,原型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技能,如果不过关,后果太可怕了!最后给老板留下的印象:这人产品能力不行,每天加班就为改原型,产出太低。想成为靠谱、高薪的产品经理?第一步得提高Axure原型能力!起点学院&腾讯课堂联合打造给产品经理的Axure课程已有1868位同学学习,学习效果显著Axure零基础也能学,学完画出规范原型产品思维和交互贯穿全程,学完告别画图经理通过6周...

    2018-04-08
  • 交互设计:谈谈那些极具争议的设计方法

    作者:中大yzh全文共 2556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 BEGIN / ————交互设计是一门有关设计学、用户心理学、图形学和计算机理论的综合型新兴领域,由于其及其复杂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在不同的情景下,对同一类组件的要求经常会有所不同,导致目前在该领域内有时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其实极富争议的设计方法。在这里,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些具有争议的设计方法。争议方法1:在线填表时应该标注“可选填”的填表项在线填表时,需要在表格上面注明“...

    2018-02-01
  • 交互设计 | 张艺谋这样玩儿

    3 月 4 日,张艺谋导演的观念演出《对话·寓言 2047》在上海大剧院正式演出。在连演两场之后,他们将移师广州和杭州,共同组成《对话·寓言 2047》第二季的演出。尽管被称为第二季,但此次演出的内容与去年 6 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第一季大体相似。开场仍旧是 71 岁的蒙古族老人其布日一边编织着麻绳,一边唱着悠扬的蒙古长调。背景中,美国先锋艺术家 Daniel Wurtzel 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一块云纱在舞台上翩翩飞舞。在这个段落之...

    2018-03-06
  • 在不同屏幕和设备上,创建用户体验设计的8个步骤

    从具有微型屏幕的智能手表到最广泛的电视屏幕,其中所开发的内容,应以便在各种屏幕尺寸之间进行查看和交互。但针对不同设备的设计更多的只是调整在不同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大小。它涉及到很多复杂性:设计师需要把每个设备中的用户体验最大化,以便用户相信实际上应用程序是为他们的设备设计的,而不是简单地拉伸到适合屏幕。为了创建一个好的用户体验,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各种设备和屏幕尺寸的策略。

    2017-04-29
  • 色彩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UI设计微课堂关注将获得一对一解答,设计、资源、分享😛听说很多同学都置顶了我的公众号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精选的UI设计精品教程感谢大家的支持!↓↓下方高能↓↓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通常交互原型都做为黑白稿。为什么要做黑白稿呢?那是因为在前期交互设计中,交互设计师为了更专注于产品的流程、跳转,避免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UI效果制作方面。对于很多小公司或小团队来说,通常只有一个设计师或者设计资源很少,设计师拿到需求后,直接就出高保真效果图了(...

    2018-04-24
  • 【交互实战】数据产品设计实战-小屏幕下的大数据

    摘要: 大数据的概念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成功的数据分析,不但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经营方式。但数据分析类产品使用起来会花费一定学习成本,面向的客户群体也不像to c用户那么广,…

    2017-04-28
  • 线上讲座 | 送你一份全新的交互设计指南ヾ(゚∀゚ゞ)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导师作品摘要:上期Designer Talk 我们邀请到的UI设计师Coraline,以“对现代科技发起交互”为媒介,来传达她所创作的艺术呈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通过对非现场性艺术分享,使思想脱离理性范畴,继而进行创作性的探索与尝试。本期Designer Talk我们将借助符号性的语言,将碎片化的艺术凝结在一起,打破虚无与现实桎梏,为您呈现全新的交互设计。关键词:交互设计 / 当下全新的非完美呈现分享导师Jason本...

    2018-04-19
  • 清华美院交互设计考研经验分享:考试要懂得“扬长避短”

    2018年清华美院交互设计-黎娜大家好,我叫黎娜,我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产品设计系。产品设计主要是偏向于生活家居类的小产品。我大概是在去年快毕业的那段时间第一次从考研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2017年6月底就决定报考这个专业。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一些帮助。第一部分是关于专业一“上机”考试。我认为上机考试最重要的两部分分别是app和ppt。  app的练习方法有很多,这里我想分...

    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