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有用性、易用性与美观性。有用性是用户体验的根基,美观性属于锦上添花,易用性则与用户对产品的“操作体验”直接相关。User:买一张明天去北京的机票,要国航的;五点前到达,尽量便宜。

Bot:好的,查到CA XXXX航班,16:00到达,票价XXX元。来自携程。

User:买了吧。

Bot:好的。User:订一张明天去北京的机票。

Bot:好的,还是国航五点前到的最便宜的吧?

User:对的。

Bot:好的,已经预定了CA XXXX,16:30到,XXX元。来自携程。

Bot:另外这次要和上次一样预定当天的万豪酒店吗?

User:订边上的汉庭,这次公司不报销。

Bot:好的。User:我要去北京,定个明晚的酒店。

Bot:好呀好呀,是否要订华贸的万豪酒店?

User:订边上的汉庭。

Bot:听起来好杯具,摸摸~

Bot:话说“边上的汉庭”是什么酒店?

User:#WTF……(关掉了应用)User:你可爱吗?

Bot:很可爱呢~

User:约吗?

Bot:我们大约有20款车。(难免出现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User:#hhh果然很SB……User:你可爱吗?

Bot:您好,这里是XXX汽车经销商,我可以回答你购车相关的问题。

User:锐腾16款有些什么颜色?


用户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有用性、易用性与美观性。有用性是用户体验的根基,美观性属于锦上添花,易用性则与用户对产品的“操作体验”直接相关。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用户体验”。新司机喜欢将用户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有用性、易用性以及美观性,它们分别对应着产品的核心功能、流程交互以及视觉表现。

用接地气的话讲,就是让用户觉得产品有用,并且用得爽,同时看着舒服

分析任何产品的用户体验,基本都可以通过这三个层面来考察。对于绝大多数产品,三个层面的重要程度依次是:有用性>易用性>美观性。

目前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的。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基于GUI的用户体验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法论与规范。观察我们平时常用的产品就会发现:好用的产品大体相似,不好用的大概已经挂了。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好用的产品大体相似)

脱离产品形态谈用户体验是耍流氓

在讨论智能时代的产品用户体验之前,我们先来开这样一个脑洞:

对于一个打网络电话的App,影响用户体验最核心的点是什么?

答案是通话质量。我们打电话时,最关注的就是通话是否清晰、是否流畅。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有用性:通话质量上不去,拨号界面再美观、交互再人性化也然并卵。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Do you REALLY care?)

同样是提升用户体验,落实到具体的产品策划上的时候,必定与产品本身的形态强相关。脱离了产品形态去讨论用户体验,基本等于是在耍流氓。

人工智能与CUI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软件产品中。它可以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层面:技术支撑与人机交互

所谓技术支撑,是指产品在实现一些功能时需要借助AI技术。几乎所有AI在产品中的应用都包含了这个层面,而人机交互则不然。

人机交互的方式从之前的键盘鼠标,到现在的触摸,再到未来可能流行的语音对话,虽然不断变化,但始终无法脱离人类向外界发送指令最本能的方式:用嘴说、用手做

键盘鼠标与触摸就是“用手做”的代表,“用嘴说”则一直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让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崛起,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快速发展,这为对话这一交互模式的流行创造了可能。

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往往带来产品形态的转变,以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的产品除了必要的GUI外,更多是通过CUI(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指通过语音或文字进行对话)呈现在用户面前。这类产品的形态与目前的互联网产品已有较大差异,在用户体验的设计上也必须遵循一套新的原则与规范。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产品形态的变化)

由于目前这样的产品形态太新,这些原则与规范并没有专门的UED团队给出方案,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些都需要智能时代的产品经理自己去慢慢摸索

CUI不是有声版的GUI

目前的对话产品(或功能点)总体给人一种“然并卵”的感觉:很多场景下,我把需要的操作用语言表达出来,还不如直接通过图形界面点击。何况很大概率下机器并不能准确地明白我的意思。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并没有觉得比原先的操作更方便)

这是因为,上面这些功能,只是原有交互模式的“有声版”。在这样的场景下使用对话进行交互,并没有质的体验提升,用户当然愿意选择原先更熟悉的操作方式。

下面暂时抛开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分析在产品层面怎样的设计,才会让用户觉得对话交互有真正的价值:至少在一部分场景下明显超越现有的交互方式。

对话产品的发展阶段

对话产品的发展按照智能程度,可以分为5个阶段:单轮问答、多轮会话、意图推理、个性化以及情感互动。

(1)单轮问答

对话产品的最初级阶段是这样的:产品的后台有一个“FAQ”,里面储存着一个个的“问答对”。每当用户说一句话,机器就会寻找FAQ中与之最接近的问题,并给出对应的答案。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单轮问答对话产品的架构)

处于这个阶段的对话产品类似于“搜索引擎”:在FAQ中检索与用户输入最相近的问题。只不过一般的搜索引擎是给出多条相似结果,对话产品只给出最相似的那一个。而且用户与机器的对话也是“一问一答”,并没有连续性。

如果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对话交互的价值是不明显的:原有的搜索方式效率并不比这样的对话低,用户看到有价值答案的概率没准还大一点。也就是说,这样的产品是很难有用户体验可言的,连最根本的有用性都值得怀疑

(2)多轮会话

多轮会话是对话产品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它允许用户与机器当前的问答与之前若干条对话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多轮会话最大的价值在于减少了用户的输入成本,以及营造了更贴近日常对话的交互体验。

目前多轮会话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对话管理器”,也就是说,每当用户有新的输入,都会先经过对话管理器分析与前文的关系并进行处理(指代消解、成分补全等),再针对处理过后的输入给出对应的答案。

下面这样的多轮对话体验显然是优于去一个个问题地搜索的。这时对话产品具备了初步的有用性,也就有了讨论用户体验的基础。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多轮对话在查询上很便捷)

(3)意图推理

意图推理是对话产品的一个“圣杯属性”,当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时,其价值就会明显的展现出来。

考虑这样一个场景:新司机需要购买明天去北京的机票,希望能够选择国航的,同时希望能够在下午5点之前到达;最好便宜一点。那么我在购票时,需要在很多的航班中通过多次筛选来进行比较。甚至还需要打开多个App来进行比较。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如果考虑填写信息、支付等手续,宝贵的15min就这样没了。但如果有靠谱的对话产品,那么完成这件事情的流程就会变成:

User:买一张明天去北京的机票,要国航的;五点前到达,尽量便宜。
Bot:好的,查到CA XXXX航班,16:00到达,票价XXX元。来自携程。
User:买了吧。
Bot:好的。

整个过程不过1min。这样的功能显然非常有用,后面无非就是去优化对话中的逻辑(什么时候直接执行、什么时候doublecheck、先问什么后问什么)与措辞了。

(4)个性化

个性化是对话产品的另一个“圣杯属性”,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中的易用性。一个对话产品可以获取用户各方面数据,并判断用户的偏好,从而在提供服务时更具针对性。同样是出行的例子:

User:订一张明天去北京的机票。
Bot:好的,还是国航五点前到的最便宜的吧?
User:对的。
Bot:好的,已经预定了CA XXXX,16:30到,XXX元。来自携程。
Bot:另外这次要和上次一样预定当天的万豪酒店吗?
User:订边上的汉庭,这次公司不报销。
Bot:好的。

当产品获得用户的个性化数据之后,就可以避免用户一次一次地下达相似的指令,像秘书一样,为用户提供主动的建议,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5)情感互动

在基于GUI的产品中,用户界面的美观程度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有意思:雪中无法送碳,锦上确可添花

当产品本身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就有问题的时候,界面美如画也然并卵;而当有用性和易用性得到证实之后,美观的界面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CUI的产品,视觉界面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机会并不多,“界面美观”这样锦上添花,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角色则变成了与用户的情感互动。

与美观的界面类似,当产品具备保证有用性与易用性的能力时,与用户存在情感上的互动可以大大增加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愉悦度,从而增加用户粘性。否则情感互动并不能让用户真正愿意使用这个产品。比如:

User:我要去北京,定个明晚的酒店。
Bot:好呀好呀,是否要订华贸的万豪酒店?
User:订边上的汉庭。
Bot:听起来好杯具,摸摸~
Bot:话说“边上的汉庭”是什么酒店?
User:#WTF……(关掉了应用)

目前比较知名的几个对话应用都已经超越了上述的阶段1,在阶段2-4都有初步的功能实现,但能力还远远不够。当一个对话应用比较好地实现了阶段2-4的能力后,就有了爆发的可能性。但无论是落实到具体的技术实现还是产品设计,路都还很长。

智能性vs可控性

从大的原则上说,对话产品自然是越智能越好。但在一部分场景下,还需要考虑“智能性vs可控性”的平衡:有些不当讲的话还不如不讲

例如,对用于企业客服的聊天机器人来说,企业为它付费的最大理由是替代原有的人工客服,为企业的客户解答与企业业务相关的疑问,而不是与客户谈天说地(要知道一些智能客服是以API调用次数在收费)。

对于客户,他所期望的也是尽快解答自己的问题,不要扯些有的没的。

不过面对一个聊天机器人,调戏两句也是人之常情。这时机器人就有了两种选择:要么不厌其烦的回应用户的调戏(显得智能),要么告诉他,放正经点儿(显得可控)。

如果不考虑演示效果(又称“噱头”),选择更加可控的方式显然是更明智的。和客户闲聊,于业务并无实质性帮助,还有可能给自己挖坑:

User:你可爱吗?
Bot:很可爱呢~
User:约吗?
Bot:我们大约有20款车。(难免出现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User:#hhh果然很SB……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User:你可爱吗?
Bot:您好,这里是XXX汽车经销商,我可以回答你购车相关的问题。
User:锐腾16款有些什么颜色?

可能你会担心,不乖乖接客户的话茬可能会流失这个客户。放心,这样的客户压根不是安心来买东西的,人工客服照样不会搭理他,let it go。

总结

用户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有用性、易用性与美观性。有用性是用户体验的根基,美观性属于锦上添花,易用性则与用户对产品的“操作体验”直接相关。

用户体验落实到具体产品的表现会因产品形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基于CUI,以聊天对话为主要交互形式的智能产品而言,其形态与目前的互联网产品有较大差别,在用户体验的设计上也必须遵循一套新的原则与规范。而这并没有专门的UED团队可以给出方案,都需要产品经理自己去一步步摸索。

对话产品总体来讲一定需要更加智能,才能发挥出对话这一交互模式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但在某些场景下,也需要注意“智能性vs可控性”的平衡。

最后,用一张图总结对话产品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从GUI到CUI,谈谈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

 

作者:UndiscoveredX,微信公众号:AI从入门到xx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e0ef730eb68d

本文由 @UndiscoveredX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077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8-04 13:39
下一篇 2017-08-04 14:41

相关推荐

  • 设计中的交互设计——什么是交互设计

    上一篇我们探讨了设计的本质,结论是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满足人们的需要。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工程学也是解决问题,比如造一座桥,就解决了一条河两岸的交通问题。那么设计和工程学有什么区别呢?这里我想补充一点:设计是漂亮得解决问题,即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为人们服务,还需要考虑以一种美观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方式来服务。因此,“漂亮”这个因素,也很必要。既然交互设计是设计学科里的一个分类,那么交互设计一定首先满足设计的本质:漂亮得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

    2018-03-13
  • H5三个设计方向的自我定位

    如今,移动端H5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花样繁多,无论是宣传产品、内容介绍、新闻推广都会想方设法搞套H5出来。那么如何在众多H5中脱颖而出?如何使手上的资源发挥最大化?如何扬长避短,做出吸睛的H5?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2017-05-27
  • 设计规范如何写?这20个精选案例让你大开眼界

    如下为规范汇总页,里面囊括了许多大家熟知品牌的规范。1.Brand Style Guide Examples

    2017-06-02
  • 6个简单的方法,设计出漂亮的重叠色彩效果

    颜色对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只要有鲜明的颜色,就算是极简的单色设计,也能表现出引人注目的独特魅力。本文将参考一些网页设计,看看各种各样的颜色重叠效果的设计方法。

    2017-05-14
  • About Axure

    About Axure 8.0Axure:产品人必备必会的软件,快速原型设计工具。Axure(发音:Ack-sure),代表美国Axure公司;RP则是Rapid Prototyping(快速原型)的缩写。1.Axures的安装官方下载地址:https://www.axure.com/download汉化包地址:http://www.iaxure.com/menupage/download.html国内下载地址:https://pan....

    2018-05-08
  • 在不同屏幕和设备上,创建用户体验设计的8个步骤

    从具有微型屏幕的智能手表到最广泛的电视屏幕,其中所开发的内容,应以便在各种屏幕尺寸之间进行查看和交互。但针对不同设备的设计更多的只是调整在不同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大小。它涉及到很多复杂性:设计师需要把每个设备中的用户体验最大化,以便用户相信实际上应用程序是为他们的设备设计的,而不是简单地拉伸到适合屏幕。为了创建一个好的用户体验,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各种设备和屏幕尺寸的策略。

    2017-04-29
  •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iOS 9如今已公开发布。带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iOS 9的系统字体变成了苹果新推出的旧金山字体,代替了之前用的Helvetica Neue。

    2017-06-03
  • 40个全屏图片背景的网站设计欣赏

    Web设计灵感总是帮助我们走在新趋势, 设计结构、颜色和总体设计过程。有很多灵感的网站列出的主题就是我想要这一个是不同的。所以在这个今天的帖子我收集了40个全屏图片背景的网站设计欣赏,为你找设计的灵感。

    2017-06-03
  • 通知:本站为了更好为广大的交互师服务, 现在更名为www.iamue.com

    通知:本站为了更好为广大的交互师服务, 现在更名为www.iamue.com 中文站名:我是UE 同时我们也启用了woshiue.com 广大交互师可加入交互设计学堂群参与交互原型设计讨论 群号:156360020 加群暗号:iamue  

    交互设计 2015-03-18
  •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4(大结局)

    从2015年起,我陆续写了《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系列文章,当时的写作提纲如下:第一部分:先纠结两个概念「用户体验」和「设计」第二部分:设计原则概览原则1:符合用户使用需求原则2: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设计原则3:一致性原则4: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解释原则5:形式追随功能原

    微信热点 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