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

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 

用户调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用户调研的产品设计是闭门造车,不能完美解决用户的痛点,自然也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那么用户调研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产品不同阶段的诉求

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提到过用户体验5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每一层次都对应着不同的用户调研目的。

在产品制定市场战略时,需要定性的研究以确定产品的定位、产品的目标用户,以及用户需求。

在进入范围层后,需要对用户做定量的研究,确定功能的优先级,哪些功能是主要功能,哪些是次要功能,再根据产品预算、开发团队能力等对功能做取舍。

在此之后,进入设计的“纸面”阶段,需要做的是用户可用性测试,对已经产出的设计,无论是功能逻辑还是界面结构,甚至是界面的样式、颜色等都可以做可用性测试。

在一款产品成功上线后,在迭代的过程中,用户调研同样重要,根据产品的用户使用情况做数据分析,不断地改进功能的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

用户调研步骤

首先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在产品的战略层,用户调研并不一定是王道。对于一个全新的产品或功能,笔者并不建议过多依赖于用户调研的数据,因为用户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产品或功能,没有太多的认知,可能感受也是基于想象,这样的数据可能并没有实际操作的价值。反而这个时候对于产品的决策更多要取决于产品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的经验优势。

在现有市场,比如已经很成熟的社交领域要上一款新产品、已经上线很久的产品要准备迭代,都是针对已存在于用户概念中的产品,这时候可以更依赖用户调研,也就是“用数据说话”,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击中用户的需求点。

具体的用户调研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

1.目标

无论是什么样的用户调研方法,都需要设立最初目标,比如确定目标用户、挖掘目标用户的需求或者某一个功能的可用性测试。

2.假设

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判断,预测用户调研可能产生的结果。

3.方法

设计师需要根据调研目的、时间或经费条件,以及测试者是否易招募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4.执行

根据第三步所确定的方法完成用户调研。

5.分析

将用户调研所收集的数据做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价值点。

常用的用户调研方法

1.调查问卷

用户调研可以从调查问卷开始,将用户细分成更小的群组,每一个群组的用户都是由具体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用户所组成。比如交友网站可以通过人口统计学划分用户,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等。又或者将用户的背景作为分组的依据,比如金融类的软件,有的用户有丰富的金融背景知识,而有的用户甚至连银行利息都不会算。

2.用户访谈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群组选择受访者,并且准备不同的问题。其次在访谈过程中逐渐和用户一起探讨,说出重要的优点或者缺点,发现问题。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回答临时调整问题,甚至可以依此询问没有事先准备的问题,并将此记录下来,之后仍然需要将用户带回问题主线。

3.焦点小组

设计师在确定了需要调研的核心后,带领5-9人进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主持人要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发现并引导用户发表更深层次的见解,同时要避免人群中出现主导人员以免影响其他参与者的思维。

4.情景调查

设计师可以在得到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将用户日常使用产品的过程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甚至可以询问用户相关的问题以便更好了解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用户行为。一个全面的情景调查可以揭示一些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获知的、极其细微的用户行为。比如笔者曾经在地铁上发现,当看到微信朋友圈有更新的红点时,很多用户点击朋友圈不是为了查看好友分享的消息(这一点从他们点击朋友圈后,并没有查看消息而是直接返回上一界面可以得知),只是为了让红点消失(当然这种观察并没有得到用户的允许)。

5.任务分析

与情景调查类似的一种研究方法,让用户与产品的每一次交互行为都发生在执行任务的流程中,比如在线订机票订任务。此时设计师会要求用户将任务的每一步交互都做分解,并且讲述出这样做的原因。当出现了任务流程中的卡顿,设计师可以做相关记录,同时给予简单的提示以便任务可以顺利进行。

6.可用性测试

请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这可以是一个已完成的产品,也可以是测试改版的效果,或者在上线之前发现可用性的问题。

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

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并不是每一种调研方法都适用,设计师要根据调研的目的、调研方法适用的背景作出判断,比如可用性测试对于确定产品需求毫无作用。所以只有在正确的调研方法下所获得的数据才能确保任何决策都时刻走在产品的正确方向上,不出偏差,这样才能做出一款符合用户心理预期、切中“要害”的产品。

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

欢迎转载,记得标明出处哦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Yinteraction

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9444/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7-03-21
下一篇 2017-04-06

相关推荐

  • 交互设计中的5项视觉指导原则

    【分类】经验分类:经验/观点/自译原作者: Jerry Cao翻译:@ifecIFEC团队译文UI中国旗下翻译团队,由热爱翻译热爱分享的设计师组成。IFEC译者翻译国外行业热文、规范文档。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 @ifec, 加入我们…

    2017-08-04
  • 【设计思维】移动思维和WEB思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思维这个词也越来越多被提起。经常会有人问我什么是移动思维,其实这个词是相当WEB思维而言的。 我总结了下: 由于物理设备的不同导致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习惯不同。 (思维是针对 移动产品…

    交互设计 2014-11-29
  • 用户体验设计(UED)内功心法开山篇(附案例研究)

    何为UED?在产品定义阶段,它是一种关乎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产品迭代期,它又是一种关乎如何思辨方案真实体验水平的科学验证。更具体一点,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科学验证,近一年的时间我们通过大量案例逐渐将其解构出来,并将导图成“UED内功心法”,期望能够帮助交互设计师在具体实操过程中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发挥设计的价值。

    2017-04-29
  • 阿西JsutinMind日记 之 幻灯片自动播放与左右滑动

    新项目为了给客户演示高保真的移动设备交互原型,故采用JustinMind工具。 国内资料很少,好在阿西使用过多款交互设计工具,大体都差不多,摸索着前行吧。。。   1.认识一下JsutinMind里的,这个动态面板理论上…

    2015-03-23
  • PS、AI、Sketch 用着太费劲?这些插件本宝宝力荐!

    虽然 Mac 和 Windows 平台有许多特别棒的软件或工具,但 PS、AI 和 Sketch 仍然是设计师的标配。有时候看到一个特别棒的效果花了很久才折腾出来,殊不知一些插件能够轻松完成,这里小编推荐一些特别实用、效率翻倍的插件给大家,让设计工作事半功倍!GuideGuideGuideGuide 是小编用过的最棒的参考线拓展工具!没有之一!再也不用从标尺一条一条拉参考线还要担心位置不精确,只要输入需要的数值就可以自动生成对应的参考线...

    2018-03-03
  • 写给初学者:UI、UX、GUI新手科普指南

    这篇文章会跟各位伙伴简单介绍UI、UX跟GUI三者的差异,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经验说明一些业界实际的需求状况,有任何问题欢迎透过留言一起讨论喔!注:近期的业界趋势就是,不管你是工程师、设计师、BD、PM还是老板,只要会说一句话,「阿,这样设计不够『直觉』啦,使用者OOXX…」,就有种好像很懂UX的感觉呢!(苦笑)为什么使用者会点进「关于我们」注:近期有不少的Landing Page常常都会用无声的影片搭配黑色屏蔽塑造分为,其实营造的感觉真的还不赖。(当然…影片要拍得好)

    2017-05-12
  • 交互实战|Web端表单项目总结

    本文作者分享了其所参与的Web端表单项目,enjoy~在拖放期间,需要处理许多特定的状态。我们把这些状态称为趣味瞬间(interesting moment)。书中提到,趣味瞬间是由15个事件与6个相关元素组合而成。

    2017-04-29
  • WEB用户体验

    点击标题下「智业人」可快速关注摘要:随着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软件产品更是形形色色,用户不再满足软件对其所需要的功能实现,更追求一种使用过程中的心里感受,因此用户体验足够好的才能走向最前端。用户体验的定义有很多,用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就是“用户对访问网站的感受”。本文主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从网站的构建到数据渲染完毕的过程提高用户体验。关键字:加载速度、动画、用户体验、布局一个好的网站离不开对用户体验的追求。因为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增加用...

    2018-02-03
  • 《用户体验要素》 读书笔记 (3)第四章 范围层

    范围层主要解决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只有明确定义出来,你和你的团队才知道你正们在做什么同时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做什么1. 范围层定义1)范围层需要同时做两件事情:规定过程(日程安排和里程碑);生产产品。2)范围层的功能和内容要明确的定义出来:只有明确定义出来,你和你的团队才知道你们正在做什么,团队中的不同角色才能有共同的参照标准;同时你才知道你们不需要做什么,同时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做什么,因为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需求,要结合你的规划、新需求与...

    2018-04-09
  • 跨终端体验设计,绕不开的用户槛儿

      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端APP将自己的应用拓展到Pad端,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终端体验。此前一些设计师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多终端产品的设计,作为一枚用研,除了视觉体验,我们会更多地去…

    201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