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视化是为了炫技还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
数据太过庞杂和交互过于烦琐都是做移动端新闻可视化需要避免的点。从我们的操作案例来说,能否保证用户体验是判断一个可视化新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关键,是不能徒增用户的阅读成本。
我们观测了2015 年1 月~ 2015 年10 月制作的110 个可视化新闻选题,对PV 数、UV 数、用户停留时间、用户回流等量化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进行了一组20 人的用户深度访谈,以进一步分析用户对现有可视化新闻产品的认知和使用偏好,并挖掘用户对这类新闻策划使用与否的原因。
数据显示,PV、UV 数及用户分享率相对较高的两个选题是《全景还原长江沉船事故》《数说天津爆炸事故》,这两个H5 专题并非我们认为的交互制作投入大、利于用户互动、植入较好的用户激励方式的H5 可视化新闻产品。
在对20 名用户进行深入访谈的观点汇总中,发现他们选择“会去传播”和“喜欢阅读”这两个选题的原因,主要是“观点新颖,我认同”“内容有趣,吸引我看下去”“表现形式特别,吸引我”“角度好玩,跟别的不一样”。
而在PV 数相对较少的5 个专题中,除了因内容质量、选题热度、推荐位置高低带来的对PV、UV 乃至用户传播数据的影响,关于为什么不乐于评论和分享该类专题,用户给出的答案都是与阅读体验有关的。用户对相对兴趣不大的可视化新闻的反馈是“表现形式特别,但操作很烦琐”“操作好玩,但内容主题不鲜明”“加载速度慢,浪费流量不想看”“太多页,没有耐心看下去”。
2. 做可视化如果要保持一个初衷,那是什么?
形式新颖和技术过硬并非用户喜欢一个新闻可视化栏目的核心原因,对于炫技型的H5 页面形态的产品,可能H5 游戏公司或基于H5 页面的广告营销机构会做得更加细腻。因为他们没有时效性,更利于慢工出细活,且有更明确的商业考虑。而作为新闻类题材的可视化产品,一个明确直观的主题及与这个主题切合的、恰到好处的表现与交互至关重要。
包括我们之前制作的信息图、动画视频和H5 新闻专题在内,在目前国内各类平台制作的可视化新闻产品中,不乏存在增加用户阅读成本的情况。对信息图而言,目前主要的问题是部分策划并非是通过可视化去解构事件本身,而是简单地将信息或数据堆砌在一张图上。这更像是一种新闻插图,在信息图广泛流行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信息图作为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应该是便于用户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使新闻报道更加直观、生动。但是随着可视化题材的“遍地开花”,从大大小小的新闻机构到媒体官微,每天生产出一系列的“一张图读懂XXX”的“图形+ 文字”型新闻产品,却在一定程度上将内容复杂化。在对20 名典型用户代表进行深度访谈时,除了H5 交互页面外,我们也挑出20 张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上转发的“一张图读懂XXX”类型的信息图,对选择“不想看”“看不下去”的用户进行提问。用户回答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看上去就像一张彩色长微博”“本来一百字看得懂的东西复杂化了”“看完这张图反而看不懂说的是什么了”。
此外,在对数据的梳理和把握、内容信息和主题的提取方面,如何让内容变得更加接地气,让用户看完后更方便去理解,减少用户的阅读成本,或许也是“可视化新闻”的初衷之一。
对于用动画做成的关于一个事件解释性报道的信息视频,用户的要求是“不能太长,3 分钟内”“配音、配乐要好玩,跟图形结合紧凑”“主题不能太严肃,里面要有一些梗”,同时有6 名用户表示对这类产品更喜欢在PC 端浏览,在手机上阅读时不想打开视频。
在H5 等动态可视化专题方面,用户的要求更高。接受访谈的用户除了跟信息图一样反馈“接受不了文字太多的伪可视化”,更侧重这个动态H5 新闻产品的交互性、趣味性和场景设置跟新闻内容的结合程度。同时,在技术层面,用户对动效设置、页面加载速度、页面流畅程度等方面均有要求。
这更加要求可视化新闻产品的制作团队必须是协同工作的。策划编辑、美术设计、前端技术同事应该是一个共同参与思维风暴,以做一个“新闻产品”的思路去共同策划、包装和制作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好还应包括对用户阅读动机的研究和用户反馈的及时把握,从而促进不断去摸索和理解用户的阅读需求,改进可视化新闻产品的阅读体验。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