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用户运营工作的有效性?你真的知道么?

用户运营工作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关注点落脚在用户上。它的工作节奏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说白了就是需要从一点点开始积累,往往很多工作都需要从零做起。它不像很多市场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运营人员的很多工作,都不是短期行为,所以期望运营人员能做出很多很多的亮点,理论上难度较大。相信很多运营人员都有这种困惑,甚至有时候每周的周报里,都很难找出最出彩的部分,当然难做,不等于可以不做,这是两种概念。

用户运营工作的关注点始终落脚在用户上,需要和用户实打实的接触、服务、做好落地,而不是把自己悬空,取决于你手上有多少可支配的用户,平台即使用户几个亿,你有多少可驾驭、可联系到、信赖你的?
1463031719-2859-uyqcAkibEnVMeyChpXqAEynqLibg
用户运营工作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没有在一线实操过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其中的艰辛。我记得跟同事聊天的时候,某公司的一些程序员甚至这么说:“你们运营的那些工作,换了我们做,一样没问题。多简单啊!”每一种工作都是不同的,不同部门之间在沟通配合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隔阂,其实是各自在工作若干年之后形成的思维模式的不同,不同的出身决定了考虑问题时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程序员的逻辑性思维很强,客服人员的服务意识很强,销售人员的目的导向性很强,而运营人员的思维往往是发散式的。所以工作这种东西,如果一旦转行,还能做的一样好是不好,还真的得打个问号。

运营讲究实操,理论一套一套的人,往往做起工作来,并不ok,所谓经验,一定是最大的财富。用户运营更是如此,所以说到用户运营工作的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界定:

1
数据指标

运营人员在制定考核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将每一项工作量化。这样在月末、Q末、年末的时候,都能做到有据可依。事实摆在面前,讨价还价的口都可以直接封死了。

2
工作表现

数据是死的,只是一个僵化的维度,其实任何一种数据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出“作弊”的办法的,这样某种程度上,可以给一些急功近利、鸡贼的人钻了空子。运营人员要看长远的发展,而不是只是短期的利益,运营工作是非常锻炼人的耐性的,所以大家平时见到的极品运营人员,其实非常非常难得,因为要拼年头。
工作表现可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执行力
2)责任心
3)主动性
4)团队协作、向心力
5)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
6)用户意识
7)沟通能力
8)领导力

1463031713-2892-NMt13I1N6zFbFawMFq49BEcDWhYA

3
个人驱动力自我

这一项,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认可程度,而不属于公司或者领导对你的考核范围之内的。
运营人员有一个特质非常的重要和可贵,就是寻找自我成就感。这个成就感,不来自公司对你的升职、加薪、奖金,不来自于领导对你的表扬、赞许,更多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究竟取得了多少进步,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究竟产生了多少变化。对于用户运营人员来说,我觉得是这样的:

1一个前提:培养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兴趣

这决定了你对工作的付出,在上面花费的时间有多少,如果热爱,时间是没有限度的。

2两个意识:数据意识和用户意识

一切用数据、事实、结果说话,运营人员需要培养自己对数字的敏感性。
用户意识,需要靠多年孜孜不倦的用户工作的打磨,能和用户打成一片,才能锤炼出一个真正蜕变了的自己。

3三个工作思路: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

学习能力,对于用户运营人员来说,更加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从事的工作的复杂性要较高,工作的多样性要较多,俗话说:技多不压身。练就一身很强的综合能力,对于用户运营人员的后天可持续发展,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营这门学问,目前市面上很少有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的书籍,更何况它的一个分支——用户运营。其复杂度、专业性,没做过用户运营工作的人是毫无发言权的。“百闻不如一操”,听得再多,看的再多,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实践一下。唯有实践,才能让你的工作能力更加出色。

总结能力是很多运营人员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很多用户运营人员,往往长时间沉浸在工作的某些细节里,而很少注意总结和归纳。这样会导致他们在工作汇报的时候,很难说清楚。因为单纯从结果上讲,用户运营工作不如产品、市场、销售这些工作更容易表达成果。另外,定期梳理工作的逻辑框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大局观。

总结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个人因素也好,平台因素也好,偶然性因素也好,等等,我们需要清楚自己在这里面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不需要妄自菲薄,也不能把其他因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明辨是非,保持一个平和的态度,才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哪天大家处于同一个起平线的时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4571/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6-05-12 13:26
下一篇 2016-05-12 22:14

相关推荐

  • 5款常见原型工具,产品特色知多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天和产品打交道,无可避免的要做一些页面原型,当然也离不开各种工具。好的原型工具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每款工具各有优劣。之前写过一篇基于不同平台的原型工具介绍,分别是基…

    2023-03-03
  • 5步快速制作移动动效

    Sketch+Keynote双剑合璧:5步快速制作移动动效 2014年,Facebook推出了新闻阅读应用Paper,诸多交互细节与炫酷动效启动了界面设计的新时代,Google的Material Design更是将移动动效提升到了app基础体验环节的高度。…

    2015-04-11
  • 熊先生做原型之对于原型设计中高保真的理解

    最近经常遇到同事如此抱怨:使用某个原型设计软件,太窝火了,都做不到高保真,枉我还交了钱。于是,作为产品小白的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跑到网上到处搜罗关于原型设计高保真方面的资料。经过一番学习和研究,我觉…

    2016-07-22
  • 谁在撼动Axure在原型设计领域的霸主地位?

    目前活跃在国外的原型设计工具不胜枚举:Pidoco、UXPIN、Proto.io 6、InVisio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曾几何时,Axure一枝独秀,可以说是占据了无法撼动的地位。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国内市场上有哪些常用的原型设计…

    2023-03-03
  • 【 MRD】停车O2O产品案例

    1 用户问题和产品机会 1.1 用户问题 用户在停车过程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用户在停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上图1所示。在此次MRD的讨论中主要关注其中以下这些问题: 找不到停车位 停车场进出要花较多时间排队 支付停…

    2016-04-06
  • 原型设计测试—如何在不同设备中,进行可用性测试

    从广义上讲,可用性测试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测试,通过用户测试来进行产品评估。这种测试的好处是,在投入前端开发、写代码之前,能够对移动应用程序或者网站进行前期测试。那么有人会问,真的有必要这么…

    2016-09-26
  • 基于行为科学的产品设计方法

    改变行为是艰难的。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些:落空的新年计划、从没用过的健身房会员卡、以及精心制定但从未完成的节食或省钱计划。 有许多产品和服务帮助我们向目标推进,不论是进行更健康的饮食选择,还是养成更好的…

    2016-01-08
  • 收藏!大型互联网公司精益产品设计流程

    相对于传统产品设计流程,精益产品设计流程越来越受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创业公司青睐,但很多人听过精益创业、精益设计,但并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本文就带大家揭开精益产品设计的流程方法和要点。

    2016-03-31
  • 面对未知的产品我们要如何去做?

    当我们遇到这种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一定是要定位用户,要分析用户的场景,用户所遇到的一些情况等等很多问题,分析的方法可以是5W1H也可以其它的科学分析法的模型,什么都可以,这是一个思路,是从几个大的问题开始的。

    2016-02-25
  • 照虎画虎——简单WeUI模板UX设计学习

    艺术虽然分为独立的各个领域,但是总有相通之处。UI/UX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就像美术一样,UI/UX的设计也需要大量的临摹其他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过俗话说:“照猫画虎”,如果你临摹的对象不合适,很有可能只…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