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领域下的产品交互设计

我所在的大数据部,是百度技术体系中一个极具技术与产品创新的部门。因此,作为交互设计师会设计各种行业的产品,已经接触过的行业有网站统计分析、旅游、金融、广告营销、医疗、房地产、零售O2O、彩票、体育、汽车后服务、语音、航空、图像识别···和我的情况类似,大多数公司的设计团队作为一种支撑部门,它是公共资源,什么产品都要做。如果把一句俗语改编为:“铁打的设计团队,流水的产品支撑”,应该很形象的能呈现出设计师的工作状况。面对熟悉的行业,经验确实可以指导设计,但是我们都不是多面手、百事通,总会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问题自然就引出来了:面对陌生行业领域的产品,交互设计师如何依然能够做好设计呢。

其实这种情况没有特别神奇的捷径,不过可以有一套应对方法极大的弥补没有行业经验的缺陷。花了2天时间,我将自己处理这类问题时的一些方法做了梳理,希望可以帮助正在经受或将会经受这种困境的设计师同学:)

1. 剖析原始需求,通过三个问题梳理【工作流】

PM的需求总会有考虑不够全面(或不够实际)的地方,不过不影响它可以作为一个了解问题的切入点。关于这个切入点是否正确且有价值、在此切入点基础上如何锦上添花或再另辟蹊径、如何挖掘它的不全面之处···前期的工作可以不用过多在意这些,我们只需从场景、用户、流程这些角度拆解原始需求。

a. 场景:需求中存在哪些场景

b. 用户:场景中涉及哪些角色的用户

c. 流程:各类角色用户在各个场景中分别产生哪些行为流程

不管是什么行业的产品,总归是为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这三个点几乎可以全面陈述所有事实,即“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人,都干了什么”。便于大家理解,我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做一款医疗产品,解决医生和患者之间诊疗、沟通的需求。

1462841895-6322-1643532-2ff3a6bebfd1b165

剖析原始需求

2. 通过1得到的结果,发散性的了解行业领域知识

分别就场景、用户、流程得到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学习。这个学习过程既要有发散性又要有目的性。所谓的发散性是你要查找的信息点,简言之你需要检索什么内容、什么关键词,由A要引申出B甚至C、D;目的性是指任何的挖掘学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设计师要让自己的思路变的敏感,什么信息值得深究,什么信息只需了解。总的来说,这个阶段可以在知乎、Quora类似的问答社区上寻找你关注的各种内容,可以通过像艾瑞这种平台获取相关行业数据报告,也可以在微博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大V、行业人士了解他们的关注点。还是以刚刚提到的做一款医疗产品为例,就得到如下一些内容。

1462841899-9087-1643532-0906061c2aa7b817

发散性的挖掘信息

3. 通过2得到的结果,有目的的做竞品分析走查

经过对这个行业领域知识的深度学习,此时的交互设计师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的“门外汉”了。而此时面临的新问题是:各类庞杂的信息都充斥在我们的脑中,什么是值得继续研究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需要放弃深入的、哪些内容是在未来的产品中应该保留的···这些问题暂时不容易做出决断,此时可以做的是分析走查竞品。

分析医疗行业的互联网产品、分析相似业务的医疗产品;除此之外,还要分析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但有相似功能的产品,比如解决医患沟通这个需求,产品可能会规划语音聊天的功能,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微信、苹果siri、搜狗语音助手等等有相似功能的产品同样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竞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查漏补缺、去伪存真,完善我们的需求与思路。这时候,刚刚提到的那些新问题也就更容易去做出回答了。

4. 通过3得到的结果,全面完善场景、用户、流程

经过之前3步基础工作,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资料,这步工作的重点就是梳理总结这些资料,扩展原始需求:完善场景、完善用户、完善流程。把你认为正确、有必要的内容都梳理来,最终是否采纳会在下一个步骤中告诉你解决方法。这里还有一个小方法:场景、用户、流程的扩展不要局限在其本身,要向本身的上游、下游都做一些延伸,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 通过4得到的结果,与需求方深度沟通你的调研学习成果,明确需求

通过第4步对需求的重新完善与深度扩展,交互设计师已经对一个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带着我们的思路、问题、意见、建议(如有初步的设计思路更加)可以去找PM沟通讨论了。此时的设计师一定是有话语权的,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不论从深度与广度上都能够让我们与PM的撕逼过程更有营养。当然,关键目的不是“撕”,是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与需求方做一个交流,要切中双方的关注点并能达成一致,保证双方在给出设计方案前期的思路是一致的,至于之后的方案是否产生意见分歧那是另一回事了。

6. 交互设计~ing

一块骨头最难啃的部分其实已经解决了,思路清晰了,设计方案自然是水到渠成。当然,我不是说设计方案不重要,设计方案当然很重要,但是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的价值远不是给出一套设计方案,而是方案背后指导设计的思路以及我们的思考过程。


方法介绍完了,再说一点题外话。

曾经有段时间,我是走过一阵子弯路的。面对陌生领域的交互设计,我的第一步工作重点放在了解行业知识上,这种缺乏明确目标的了解导致我抓不住核心,拎不清重点,结果就是学习到的知识无法深入的指导最终设计。后来经过调整,才有了以上的第1步、第2步,从实际项目的结果来看,通过方法的改变,设计工作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文/左右Eason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95413fd0399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4545/

(0)
TinadminTinadmin
上一篇 2016-05-09 18:49
下一篇 2016-05-11 08:54

相关推荐

  • 直觉设计:如何让网页更直观、易用【UXRen译#162】

    作者:Peep Laja(ConversionXL的创始人,世界上领先的转换优化专家之一) 翻译:方糖小姐,校审:小四   你的网站越容易使用,那么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容易使用”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直觉。那么直觉设计也就意味着当…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在用户体验中询问用户的4个问题(译文)

    该客户的体验是一个思考的人从我们产品的认知度如何去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抽象用户,但抽象并非最终有意义。要真正改进您的产品,您需要与您的用户交谈。无论是面对面的,应用内的还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调查,都需要花时间与用户签到并保持对他们最重要的事情。这种双向反馈也是您可以用来帮助人们通过漏斗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并最终帮助他们坚持成为您产品的惯用用户。让我们看看如何从战略上使用问题从用户那里获得正确的信息 - 这种信息将帮助您采取行动。如何提出从收...

    2018-02-26
  • 产品设计之行为学研究,四步打造影响力超高的产品!

    我们每天都感叹“改变”有多难——落空的新年计划、从未使用的健身卡、东西少吃点、存款留多点,可惜都止步在了yy。

    2016-08-29
  • 如何设计好用的触控手势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机互动频繁,由设备驱动的世界中。 随着触摸屏逐渐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多点触控手势的广泛应用,让我们与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笔记本电脑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更宽广的联系方式。我们通过模拟真实世界…

    2016-05-30
  • 译文|优秀用户体验设计师该具备的8个习惯

    用户体验设计 界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美国太空计划和其对于反重力笔的需求。据报道,美国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用于研制一种使用固态墨水写字的高科技笔,这种笔的墨水平时固态的,但写字时的压力会让它变为液态从笔尖流出,所以这种笔倒着也能写出字。然而俄罗斯的航空员则直接使用铅笔。

    2017-05-26
  • 千万级用户的视频体验,我们是这么做的

    如今app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因此无论在视觉审美还是交互功能上都有新的趋势和风格。乐视视频原有的ui设计风格已经无法跟上目标客户群的审美变化,且在功能上较难满足用户预期,因此需要在整体视觉和产品功能上进行相应的美化和完善,使我们的视频产品无论从视觉还是功能上都能够在给予老用户新鲜感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目标用户。

    2017-05-26
  • 【设计思考】中西医结合,开出交互良方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这就好比定性研究中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卡片分类、情绪版等方法进行的研究工作。 西医更多的是借助医疗仪器和实验室对疾病…

    2017-05-17
  • 微信10个交互设计细节问题的探讨

    作者:Qinsman   微信小程序开闸后果然立即成为这个雾霾格外严重的冬天中的一抹亮色,关于小程序将如何给互联网应用生态带来冲击的讨论迅速在朋友圈刷了屏,小至小程序和WebAPP体验的对比、低频APP的危机,大至微信…

    交互专题 2017-08-07
  • UX案例学习:HubSpot如何重新设计他们的主页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设计师如何集中研究,协作,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为底线,安排一份紧凑的时间规划。

    2016-08-24
  • 超实用!比较重要的设计方法论大整理

    @戴小维Saki :设计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可从理论和方法上所提出的实际性意见。当进行不同设计需求时,可为设计师提供明确的步骤与框架。众所周知设计方案要做到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所以设计方法论也是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时的一大利器。虽然会在创新上有所限制,但却能为设计师在没有灵感时候,提供一个有依据的可重复操作流程,进行自己的设计思考,从而输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实资深设计师基本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论。尤其在常常需要进行汇报提案时,这更是方案汇报时的重要方法。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