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交互设计师的知识架构

如果你也是一枚刚入门的交互设计师,是不是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知从何下手,闷头读了一大堆书、学了一大堆软件、画了一大堆图之后还是感觉心里不踏实,总害怕自己还缺点什么,恨不得要有本《交互设计学习大纲》就好了。出现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交互设计师没有可视性强的产物,交互设计师的产物一般是线框图、流程图、信息架构图、说明文档等等,但这些东西既不如视觉设计稿华丽精美,也不如程序代码高贵冷艳,在外行人看来初级交互设计师和高级交互设计师画的好像都差不多,轻易看不出你修炼到了几层功力;第二个原因是交互设计是跨学科的专业,需要学的太多太杂,今天这位大神说要学好PS,明天那位大神又说要学程序,后天又有大神说要学心理学,blablabla…信息量太大、太乱就会导致这种不知所措的局面。

今天,我制作了一份“交互设计师的知识架构图”,如下图所示,该图对交互设计师所需的知识储备进行了梳理,并按照交互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排列,从需求分析开始,到信息架构、流程设计,到原型设计,再到可用性测试。以这样的逻辑为大家介绍每一个环节涉及到的知识,化整为零,这样,童鞋们也就可以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互设计,接下来我也会为大家推荐相应环节涉及到的文章或者书籍,等你全部掌握之后,相信就不会再有不踏实的感觉了。

E4BAA4E4BA92E8AEBEE8AEA12
交互设计师的知识架构图

好,开始为大家解读这张图。

需求分析

一般来说,交互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指用户研究、场景剧本、角色创建以及需求提炼。

首先,用户研究的方法包括用户访谈、调查问卷、观察、焦点访谈等。

其次,创建人物角色和场景剧本将有利于设计团队始终围绕用户目标进行设计,保证你的设计以用户为中心,当然,人物角色和场景剧本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基于充分的用户研究提炼出来的。

以上两块知识在《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大家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看懂。

最后,需求提炼这块,我个人比较喜欢从“人、系统、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提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角度可以看成是一个公式,要学会灵活运用,针对不同的任务、对象,会用不同的名词,比如针对一个实物产品,这个公式就变成“人、物、场景”,针对一个任务则是“人、目标、场景”等等。需求提炼这块大家可以参考《产品学堂:万能的产品策划公式》,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分析的方法,只要精通掌握一种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与流程,然后不断地拿自己总结的方法去实践。

信息架构和流程设计

这一块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流程图和信息架构图的绘制、心理学、逻辑学。

流程图和信息架构图都是为了表达交互设计的整体逻辑路径的工具,一张好的流程图或信息架构图对于团队沟通和开拓思维都是很有帮助的。网上有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但网上的文章通常会不够系统、严谨,所以我再给大家推荐两本书:《高效沟通设计之道》《交互设计指南》

层次任务分析法是流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简单来说,层次任务分析就是将一个任务进行结构化的分解,将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所需要的每一种情况和每一个动作进行细化整理。这样分析的好处是你可以进一步理解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如何与产品和环境进行交互的,保证设计的逻辑严谨性,最终使你的交互流程更加高效和人性化。层次任务分析法可以从这篇文章里学习个大概:《层次任务分析》 不过我并不觉得这篇文章非常严谨详细,将来有机会我可能会用一篇文章来单独为大家介绍这个方法。

心理学和逻辑学可以说是交互设计师最重要的内功,看起来比较高大上,可能会无从下手,但千万不要逃避和盲目乱学,要进行系统的、循循渐进的学习。比如心理学你可以依次学习色彩心理学、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交互设计师是以人为中心的,琢磨人的认知、记忆心理对于提高你的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推荐的书籍有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埃森克的《认知心理学》,此外,同学们还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交互设计与心理学》;逻辑学似乎就更加虚幻了,甚至会觉得这货就像智商一样无力回天,其实不是,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是通过后天锻炼的,逻辑思维的提高可以参考知乎上大神的回答:知乎: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书籍的话,可以参考这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哪些书或者资料可以推荐的么?

原型设计

原型设计是交互设计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交互设计师的最佳练兵场,因此,需要在这一块储备大量的知识,比如交互范式、设计原则、平台规范、排版和草图绘画。

交互范式指交互方式(参考下图)、交互元素(比如操作、窗口、控件、菜单、对话框)等。这些都是基本功,很多同学自信学有所成了,但面试的时候一问控件的种类和区别就胡乱回答一通,这是没有系统学习的后果。

2222
交互方式

设计原则,这里指的是交互设计原则。这个就多了,可以说数不胜数,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版本,如果你是初学者,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推荐你先把《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吃透,还是那句话,网上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一味地看大神写的千把个字的文章容易消耗你的耐心、增加你的记忆负荷,而且到头来还是不够全面,所以先把权威的书籍吃透再说。
平台规范。从终端上看,平台分为PC、手机、平板电脑等,从系统上看又分为Windows,Mac,IOS,Windows Phone,Android等,每一个平台都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想做交互设计师就得先把他们掌握了,另外,这些规范通常都是英文,而中文的最新翻译一般都比较难找,并且网友的翻译有参差不齐的风险,所以亲们一定要学好英语,这点也很重要!

排版和草图绘画。受过专业的排版训练的交互设计师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排版不仅需要一定的审美感觉,也需要扎实的视觉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甚至心理学理论,排版其实也是一种交互设计,是读者与作品在视觉上的交互。另外草图绘画是一个加分项,画的一手漂亮的草图会让团队沟通更加高效,不过,这里的草图不是素描草图,不是对某一个物品进行精雕细琢,而是简笔画。下图是著名交互设计师比尔·维普兰克画的,他对图形和手绘草图有一种惊人的表现能力,他可以在谈话的同时,随时用手绘的方法勾勒出草图来说明其观点。这是我在看《交互设计概论》时看到的,当时我简直被迷晕了,这技能太牛了!于是我也去学简笔画,不过学的断断续续,至今还是菜的一逼。

1344477925318
比尔·维普兰克画的草图

可用性测试。这一块推荐大家先把《可用性工程》这本书看完,不过这本书可能由于翻译的原因,看起来会有一点吃力,大家可以先看网易UEDC的这篇文章了解一下:《简单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当然,理论终究是不够的,学习理论之后,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来巩固,再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流程与方法。

视觉设计与程序设计

基础加分项,既是加分项,也是基本功。不是说必须学好视觉和代码,但多少会一点对你有很大的好处,比如有利于与团队的其他人员沟通,有利于选择更合理更现实的交互方案。我建议大家学一下PS、AI、Axure、PPT和AE等软件,有时间的话再学一学C语音/Java,HTML+CSS+Javascript.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这篇文章仅仅是在知识架构上给大家做一个整理和归纳,虽然也推荐了不少适合新手入门的书籍和文章给大家,但仅仅看这些书籍和文章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体验,交互设计不像学习一个软件可以短期大幅度提高,更需要的是长期积累,平时应该经常去看别人的优秀设计,去体验各种app,网站,平台,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将经验运用于实战中。若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一丁点的帮助,我也十分欣慰。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2505/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6-01-26
下一篇 2016-01-26

相关推荐

  • 十步交互设计方法

    理清业务逻辑是交互设计的第一步,你必须得拥有非常清晰的逻辑思维,因为某些产品往往伴随着海量的功能、大量的模块、错综复杂的交互流程以及难以理解的业务技术背景,这些都是对设计师逻辑思维的一个挑战。如果你没有清晰的清晰的逻辑思维,那可能就不适合做交互设计了。

    2017-05-27
  • 别逗了,真正的“用户体验”并不如你们所说!

    User Experience is “a person’s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s that result from the use or anticipated use of a product, system or service”.— ISO 9241-210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duct can be used by specified users to achieve specified goals with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n a specified context of use.— ISO 9241-11— Baekdal, T., 2006. The Battle Between Usability and User-Experience [Online] Available at: The Battle Between Usability and User-Experience–Nielsen Norman Group, 2007. User Experience – Our Definition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nngroup.com/about/userexperience.htmlBy Alan Penn, director of the Virtual Reality Centre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Reference:Why User Experience Cannot Be DesignediA | Can Experience be Designed?文章一:Eric Baczuk, Design and the (Ir)Rational Mind: The Rise of Affective Sensing
    https://designmind.frogdesign.com/2014/05/design-irrational-mind-rise-affective-sensing-2;
    文章二:Daniel H. Pink, 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
    http://www.goodreads.com/book/show/99315.A_Whole_New_Mind“做项目久了,难免就会职业病发,没成想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拆字玩儿,总想着能从字本身的意思去弄点洞察出来。现在哪哪儿都在说用户体验,说实话,这个概念本人听的是真有点腻了,凡是个东西都要扯上“体验”二字。顺手在网上搜了下在线词典,这下面倒是有对于体验的几种原生态解释:1.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3.所谓亲身经历与实地领会4.也含有查核,考察的意思
    从这些个解释里不难看出,从1,2,3的解释中,体验是包含有时间概念的:体验当下的那一刻,体验后的回想总结,以及建立下一次体验的心理预期和评判标准,其中反复强调的是“亲身”一词,这个时候,人的概念就被带出来了,不难看出所谓“体验”又包含了多少亲历者的主观意识;从4的解释中,个人觉得特有嚼头,这似乎是来了个总结:大多数的人都是带着“挑刺儿”的情怀去走完整个时间线的。
    最后,简单的总结下我想说的1.体验设计的who 是别人,体验包含太多主观因素,设计师要懂得如何充分提炼每个人情怀背后的深层共性。2.体验设计是围绕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条完整时间线的设计,绝对不是一锤子买卖。3.只要是人,就会对你为他们所架构的体验进行“审核”,所以作为设计师,千万要宽容要大度,那个被“骂”的点或许就是支撑前行的机会。文章中揭示的“互联网产业中对于User Experience和Interaction Design的混淆”可谓是一针见血。作为一名有着一点用户体验sense的互联网从业者,我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去说服决策者将投入更多地精力去研究用户,用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待用户体验,但由于自己对于用户体验理解和阐述的局限性,这样的尝试往往无疾而终。我觉得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逻辑结构和对比佐证,让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这个概念传输给别人。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两个工具,Customer Journey Map和User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在我看来虽然被证明在设计咨询和设计用户研究领域非常有效。但是在产品迭代迅速的互联网行业,决策者往往会更倾向于快速地推出产品、快速地试错、快速地更新迭代这样的“野蛮”方式来获取更加直接与准确的用户反馈。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相对传统的用户研究工具似乎因为周期长与结论的不确定性显得有些“笨重”,这也间接导致了部门互联网公司的决策者对于类似调研方式的抵触。如何做出改变,让这些有效地工具和理论在这样相对“野蛮”的环境中显得“接地气”,我觉得是作为一名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篇文章很是解答了大家对于“用户体验”,“易用性”,包括“体验设计”的差别。非常赞同对于未来设计世界和人类世界对于情感化消费需求的方向,很多时候人们看似理性的消费实际上也是出于背后难以明状的亦或是潜意识亦或是外界的多重的信息刺激。神经科学(neuro science) 主张的决策下达从来都不是由内而外的,而是由外而内的。从这一点看,似乎“体验“还是可以被”设计“的,这种预设,结果当然越接近最终的现实越好。在《Thinking fast and slow》这本书中提到了诸多人们下决定的包括背后存在的偏见,所谓主观的意见实际也掺杂了背后潜意识的,本能的,直觉的迅速的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体验”可以”被操控”的因素也大大增加了。说到底,人都是很有同理心(empathy)的动物,再正经地挣扎表现出理性的样子,也不过是那层薄如蝉翼的外壳罢了。“用户体验”就是在不停地触碰这层外壳,让“体验”直入你心。作为一个Service Design背景的设计策略师,用户体验之与我并不是虚拟产品中的手势,按钮,和A/B测试。用户体验融合在一整套服务系统里无形或有型的用户触点中。正如文章所提到的,实体体验的内容层级要远远超越互联网产品的易用性,它是一个更加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需要深入挖掘人类需求的本源与动机,而并非只是依照某种需求本身位用户提供某类的便捷工具。
    正如Pine II和Gilmore在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中所述,任何企业在喝消费者互动时都是在导演体验,以一种个性化,令人难忘的方式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以服务为舞台,产品为道具,以品牌故事为剧本,当我们购买的是体验时,我们花钱享受的事商家为我们提供的一场难忘的回忆,就如同参与一场戏剧演出,其价值将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试想一下MM巧克力世界,乐高积木世界,苹果体验中心,以及把体验做到极致的迪斯尼。他们永远不可能收到互联网产品的冲击。许多人说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发展,电影院,商场,美容院,餐厅,所有的产业都将受到影响。然而,良好的体验是在一个人心理,生理,智力和精神水平处于高度刺激状态下形成的,这并非是互联网产品的良好易用性就可以轻易满足的需求。
    对于“用户体验”而言,“易用性”是衡量整个体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一工具的标准之一,而体验则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全方位的营造让服务变乃至于整个生活状态变的更加丰满和人性。“用户体验”被广泛的使用和探讨,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已不再单薄。以设计为主导商业创新挑战才刚刚开始,作为这个时代的设计师,我们更应该以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关于用户体验的未来的展望非常有趣。说到底是对人的更深入的了解是用户体验的根本。传统上来说,用户体验是基于对于用户更深切的研究,是以用户研究为基础的。也就是根据用户的所说,所做,所想,甚至所感挖掘出真实的用户的能力,需求和期待。而从上文用户体验不能被设计上来说,Context of use和User两个都是影响的因素。也就是说,未来对于User本身的了解的加深, 以及Context of use的改变也会对用户体验本身有着极大的影响。

    2017-06-03
  • 场景是如何应用到交互设计的?

    我想在互联网领域,大家对“场景”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组成场景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场景是如何应用到交互设计的?在工作之余,整理下相关知识,相信对大家的产品日常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感谢大家抽出时间阅读,欢迎批评指正。1.场景的基本概念场景是指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等特定的情景下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触发的使用某种方法解决需求的行动画面。其关键因素包括用户、情景、需求、方法。产品的应用场景就是用户使用产品来解决需求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上班族小张在午餐...

    2018-03-02
  • 设计师保持画草图是个不错的习惯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的经验之谈。 我从不敢放眼将来长远的看过去若干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自己对很多事情不那么在意。其实我是个很安心于能让自己安心的事物的人,只是这样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少;自己所…

    2015-05-19
  • 2018年移动端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在移动应用领域,事物正飞速发展。要想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获得成功,设计师必须有远见,并为即将到来的新挑战做好准备。为了简化这个任务,我列出了2018年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趋势,而且很有可能远不止如此。1.简化用户的使用流程当我们与应用程序或网站互动时,我们有一个特别的目标。通常,我们花在实现这一目标上的努力越少,体验就越好。线性用户使用流程线性用户体验设计指的是一种带有特定的开始、过程和结束,并且可以让用户在每一步完成一个动作的用户体验设...

    2018-02-01
  • 【涨姿势】Twitter安卓端体验的全面革新

    手机设计 第一步 我开始设计App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记录一个功能列表作为主要导航,这些功能是由客户所描述的,使用这些功能,我做出了App的基本用户使用流程。然而,在这个项目中上述行为都是不必要的,因为twitt…

    IxD案例 2015-08-27
  • 交互案例:文件下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细节思考是交互设计师的基本素养 今天给大家分享关于文件下载过程中所需要思考的细节问题 说到文件下载,就是下载前、下载中、下载后三种状态 可是三种状态不代表以上三张页面,还有背后种种的细节思考 首先,交互…

    IxD案例 2017-03-21
  • 作为第一个接触小程序的设计师,是什么样的体验?

    自选股小程序已经上线,作为项目的一员,做了一下交互体验和视觉设计的总结。

    2017-05-08
  • 用超多案例,帮你避免交互设计中的「刻板印象 」

    一直在看奇葩说,听到很多次的一个词叫“刻板印象 ”。而人之所以有“刻板印象 ”,是因为有categorical thinking(类别型思维),它往往使我们产生对事物的固有看法和理解,是在看到某些特定人、事、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这些就形成了“刻板印象 ”。毋庸置疑,使用“刻板印象”(经验)能无形中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沟通和开发测试成本;也不会太多的打破用户习惯。然而,它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让我们对真实世界失去客观判断。

    2017-06-21
  • 窥探交互设计师成长之路指南!

    一部窥探交互设计师成长之路的实用指南!传授高效、靠谱的交互设计学习方法!IAMUE网站创始人倾力之作!

    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