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2014年,Google推出影响全球设计趋势的materialDesign,接着苹果推出ios8和两台影响ios屏幕适配的大屏手机
1.大屏手机的普及化
首先让我们看一眼友盟的数据
Android
ios
友盟每天推送的邮件
3.5英寸~4英寸——平衡单手操作的合理尺寸范围。
51%的用户适应双手操作
盲区(深色区域)更多响应时间
为什么我们需要大屏手机?
展现、承载更多的内容:游戏、阅读、播放视频…
(以上,参考 大屏手机时代,如何重塑界面交互)
不用放大就可以看到主体图像,直接浏览内容
无需水平滚动就能看到更多文本
面对大屏手机,苹果做了什么?
轻触两次home键……
搜狗做了什么?
单手键盘
google做了什么?
在纷乱的智能设备和杂乱的屏幕种类中,
发布Material Design,构建跨平台和超越设备尺寸的统一体验
我们该怎么做?
充分利用全屏构造更大的展示空间,创建沉浸式体验:
以内容为核心,用UI支撑内容。
- 简化排版结构
- 去除视觉修饰
- 聚焦(突出重点)
- 增大字间距、行高度
- 只使用一种字体
(我感觉是借鉴了印刷上的一些规范准则和版式设计)
完美的下划线
- 哪些文字可点击?
- 不需投入太多注意力
- 距离文字恰当
- 当有下行字母占位时,下划线要紧贴其后
- 清除字母下伸部分
大量留白
让重要内容、功能醒目聚焦。
可用性问题:
- 纵向单手操作机身
- 边角、顶部、左右侧边难以触达
- 放置在以上盲区的点击入口,将导致体验路径中断
屏幕上半部分放置主要内容,从左屏幕到右屏幕依次排列
设计安全区域,避开操作盲区,比如在左上角操作盲区展示logo
使用场景路径触发的连贯性,操作区域集中在安全区域
更多手势(以手势驱动界面);
语音代替键盘输入
paper的聊天头像
- 滑动到“X”处删除
- 任意位置的头像点击后弹出对话框
- 第一次下拉显示“删除”按钮
- 第二次删除删除草稿
内容跟随设备(屏幕)旋转
聚焦用户关心的主要内容
横屏Pad化的操作设计,以及更多的内容展现,如同网页的Responsive Layout概念。
模态视图
- 承载连贯操作
- 不脱离主任务
- 临时阻止其他部分的操作
- 非线性
- 引起关注
- 简短
- 高度聚焦
paper的展示搜索结果
淡出+延迟
内容区域用有边界按钮区分内容
2.动效的广泛应用(app的肢体语言)
Authentic motion
Easing Functions Cheat Sheet
Animated Checkboxes and Radio Buttons with SVG
用动效表现四维时空——展示Z轴空间、时间变化
随着显卡的提升,像素的增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像素少得可怜的时候我们要拟物化GUI,而像素多得吓人的时候我们反而极简而扁平呢?
ios7发布引发了全民扁平化,而动效为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惊喜。设计师们又多了一片可发挥的领域。
仅用在希望吸引用户注意的部分
展示面积相同时,用户注意力会按这个顺序依次被吸引
相对面积和时长划分为四种动效
1.面积大、时间长
产品介绍
2.面积大、时间短
难看清
用于页面切换,展现界面之间的空间关系
见“转场动画”
3.面积小、时间短
轻引导、轻反馈、轻提示→不打断用户流程,却轻轻吸引注意力(情感化设计)
Path的下拉刷新和小时钟
- 流动感
- 弹性
quora的搜索
4.面积小,时间长
一直持续轻微吸引用户,不干扰其他功能和信息
滑动指向性动效(理清物体排列状况)
chrome
对象切换-指向性动效(重点:这是平滑动画的关键)
当前物体后移(变暗淡透明),新物体出现
YouTube
Path个人页的滚动渐隐
最后标题出现,背景照片贴着状态栏…
标题的淡入淡出
- 图片和主题右移,退出视线
- 右上角的白色标题经过三个icon时逐渐变暗直至消失
- 逃出三个icon的范围,白色标题又陡然呈现
添加-指向性动效
新物体滑入,挤出旧物体
范例:any do
范例APP:clear
下滑消失,上滑出现(增大可读区域)
范例APP:storehouse
点击-提示性动效
滑动-提示性动效
分合-指向性动效
any do 的任务的详细信息的修改(上层和下层合在一起)
胡痴儿按:几乎所有动效的进场和出场都是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关系,也就是假如录成一段动画就是可循环重复的
分合就像约会。当你点击,一个妹子从雪山上来,当你点返回,她又回雪山去了
动效控件
范例APP:posegram
Path的分享给特别好友
Path的收藏
flickr的收藏
paper的like
焰火绽放
加载动画:
path的加载指示器
(简直唯美啊,而且每次都不同)
闲鱼的加载
京东app的刷新
来往的下拉
闲鱼的下拉
paper左右时间轴
按历史顺序排列
loading设计 _加载界面_loading图片素材欣赏_UI/UX图片大全
展开-空间扩展动效
if
转场动画(用产品连续性表达了设计的前后关系)
(坚硬的,刚性强,却不灵活)
范例APP:Flipboard
相似案例:deal in
对比案例:ibook(柔软的曲面,刚性差,但灵活)
相似案例:play books
play books for Ios
play books for Android
paper的卡片式翻页(这种神级的存在(@﹏@)~ )
- 轻微的弹动
- 卡片上动态的光泽
Steller的翻图(每张图都美到心醉)
storehouse
上翻或下翻时返回上级页面
(胡痴儿按:暗示性很强)
抛掷操作打开&关闭
paper
flickr
层次和暗示
paper的层次
暗示运动轨迹、动态焦点移动
胡痴儿按:
- 物体运动受推力、风阻、重力影响
- 物体按轨迹运动却不可见,除了黑夜里的火花、雪地里的足迹
- ios的运动轨迹非常自然,它是有一定弧度的,像鱼儿水里游,像少女的乳头一浪接一浪
- Android5.0之前的运动轨迹就是直线的、刚性的,机械得像个跳机械舞的
ios应用启动
案例:QQ音乐的MiniPlayer切换至播放页
分成动画:底层、信息层、唱片封面层 用不同的轨迹
慢入慢出(惯性)如:
- 车的启动
- 压缩的弹簧展开
- 坐下&站起
- 球落地不断弹起
- 动画:在运动开始和结束时更多的帧,而过程中用较少的帧
开始时慢慢加速,停止时慢慢减速,如图:
apple的messages
翻动app们
案例:same的尖叫博物馆(你给我滚看看→ →)
按次序进出并延迟滑动的icon
易信的朋友圈
paper的赞列表
- paper的"hamburger"图标翻转成"X"
案例:pages
paper的分类管理
- 点击长按大图出现“自定义视图”
- 左右晃动的卡片
胡痴儿按:等待被添加或删除时,他们吓得发抖或高兴得颤抖
ibook
ios的日历
预期动效(预感即将发生)
IOS6
capture
1.在运动发生前的准备阶段
2.运动过程本身
3.运动产生的结果
sunnycomb
百度魔拍
nice
招牌动效(加深用户印象的差异化展现)
path的“+”
堆叠物体被展开
facebook 推出的paper关闭消息的拉伸曲线动画。
- 背景被拖拽
- 消息气泡箭头被拉伸
- 最后缩回原处
这种动效设计是有具前瞻性的尝试和探索,像path的那个展开的“+”引发了跟风潮流。
强奸处女座的拉动
Google+的下拉刷新(像素越拉越细→ w→)
掐死same
拆散一对same(我当时看到这俩分离再相聚的时候心都醉了)
flickr的下拉刷新
3.更生动的情感化设计
404页面设计 _404 not found_404出错页面_404错误页面图片素材欣赏
4.遵循iOS和Android的各个平台规范
- 没有用户学习成本,且用户可使用自定义;
- 统一跨平台的视觉交互体验;
- 降低设计开发成本,会自动更新;
(胡痴儿按:一个产品,要和iOS交配产生一个个体,具有iOS交互属性的后代,又要和Android交配,携带Android交互基因的后代,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视觉上要像他父亲(公司产品线),界面和交互上要像她母亲(iOS或Android),还要和她母亲的孩子们在移动端和谐相处{>~<})
(沉浸式体验的除外)
案例:豆瓣使用了iOS的系统主题UIkit
- 用半透明底板:关联使用场景、区分内容;
- 无边框按钮(被激活时高亮)
用户自定义字体大小
使用系统字体:确保易读性、可调节性;
豆瓣阅读
5.hamburger导航变tab导航(当时我设计恋爱笔记时参考的豆瓣小组,后来豆瓣小组改为底部导航,我们也改了)
扁平结构层级,随意切换。从深到广,从多到简。减少入口和用户思考时间,更快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功能更专精。
案例:豆瓣小组
6.数据可视化(数据表现越来越丰富,如饼状、柱状、曲线、图案)
视差滚动
胡痴儿按:我想到了坐火车时看窗外,物体分了很多层,远处的山缓慢而悠闲,近处的电线杆飞窜着,拍出来的照:近处产生了运动模糊,远处清晰,由近向远越来越清晰。。太美了{>~<}
从一定距离的两点,观察同一目标的方向差异。
黄油相机的欢迎页
(注意每个元素的运动速度!)
一些新的交互探索
用陀螺仪的重力感应看全景图!
paper
red dot
给用户一点小惊喜(我当时一不小心屏幕横过来就被感动了)
补充:
个性的字体
随着各移动系统的设计规范逐渐统一和技术的愈发成熟,移动应用将会有更美观的字体。
Roboto,安卓标准字体
Roboto & Noto fonts
2014年Adobe与Google宣布推出思源黑体(更适合在移动设备及高分辨率屏幕上呈现)
颜色
Ios的Key color
Android
Color - Style
icon的几层境界:
- 适合不同背景
- 简洁有力(在小尺寸时清晰突出)
- 高辨识度,吸引眼球
- 塑造品牌
- 隐喻(设计背后的故事)
- 情感连接
品牌
用主题色标明可交互性的控件
same的蓝色
- 自然地融入品牌
- 巧妙地订制淡淡的水印
day one翻到底部时
Path翻到底部时
二级页面的返回和logo品牌巧妙地融合
quora
path
在当前页面提供设置选项
设置选项更浅更扁平
bilibili的弹幕设置
斗鱼Tv的弹幕设置
网易云阅读
UI上显示弱反馈
- 当前在做什么
- 接下来要做什么
易信的设置头像
文章来源: 设计夹微信公众号,作者@胡痴儿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