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奖励性的产品体验

文章目录[隐藏]

C7210 发表

设计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无论最终产品的功能有多棒,界面多漂亮,算法多智能,我们仍然需要给用户一个理由去下载并打开应用,至少一次。市场、媒体、社会化渠道,这些方面的努力也许可以促使用户安装并尝试你的产品,但怎样让用户保持使用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产品能否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任何一个伟大的产品或设计概念最终都要落地于帮助用户解决现实世界当中的问题,或至少与现实世界当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然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你的产品可能并非用户的唯一选择。一旦他们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另外一些需求自己就会冒出来。几乎所有的消费产业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家航空公司?为什么在这家店铺买东西?为什么买这辆车而不是另一辆?为什么用这款app而不是另一款?

这类消费抉择通常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价格,品牌,社会认同,品质等等;而本文主要聚焦在一个比较特定的方面:奖励

基本上,我只是想给出一些我曾经用到的用来提升用户忠诚度的方法。这里要说到的奖励机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外部奖励”,二是“内部奖励”。

外部奖励

可以简单的概括成“如果我在这里做X,那么就可以在那里得到Y”。关于外部奖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带有积分机制的信用卡。如果我在这里刷卡消费,就可以积攒积分并在其他地方兑换奖品。只要我保持使用该卡,就能一直积攒积分。

01-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内部奖励

在“内部奖励”机制下,用户产生行为并得到奖励的一整套循环是发生在产品生态圈内部的,即“如果我在这里做X,那么就可以在这里得到Y”。很多视频游戏的奖励机制都是基于此的。如果我在使命召唤里干掉了足够多的敌人,我就会在该游戏中晋升到下一个级别。整个机制不涉及任何外部的实体奖励。

02-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对于软件应用行业,能够运用到的更多的是内部奖励机制。接下来是几个简单的案例,其中的一些模式值得参考,希望能够为你的产品设计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案例

继续拿视频游戏说事,无论Xbox还是PS,都拥有一套系统级的奖励机制。你在游戏中完成一系列特定的任务或达到某些标准后,就会达成某些成就。“成就解锁”那一瞬间的回报感极强,这个词对用户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成功”和“进步”。

打造具有奖励性的产品体验

Playstation 4

04-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Xbox One

Nike+以及它的竞争者们将用户的健身运动与虚拟的内部奖励联系在一起。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回馈机制(奖励),促使用户持续进行健身运动。

05-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Nike+ Move

06-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Jawbone UP

而Foursquare的产品体验当中的绝大部分是与奖励机制相关的,也就是获得徽章。如今这类机制在移动产品当中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游戏化”模式。此外Foursquare同样也通过产品机制将现实中的利益带给用户

07-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Foursquare

08-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Win8上的Foursquare

Jawbone UP Coffee应用聚焦在你的咖啡消费行为上,为你每次的咖啡消费行为进行一定的“反馈”。他们的内部奖励机制就是让你获取与喝咖啡高度相关的信息,包括自己喝咖啡习惯的报告、咖啡相关知识趣闻等等。

09-rewarding-ux-product-design.jpg

Jawbone UP Coffee

小结

要使产品更有效的保持用户忠诚度,以上介绍的这些只是众多方法当中的一小部分。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恰当的选择内部或外部奖励机制,例如优惠券、徽章、等级、点数积分等,让用户每次使用你的产品都能得到持续性的激励和回馈,确保他们在通过应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取更多相关的收益。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05/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4-09-05
下一篇 2014-09-05

相关推荐

  • 交互设计可以区分出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差的产品——「得米Micah」

    这是 Bestony 推荐给你的第141个公众号基础信息公众号名称: 得米Micah公众号类型:文章型订阅号公众号ID:MicahDesign更新频次:不定期更新简介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公众号来自一个交互设计师 Micah 。搞互联网的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个岗位,我在网易待过,也曾经为外包公司干活,也为初创企业作过技术服务,很多时候,不同产品的区别最大的点可能便是在于交互设计。小公司或外包公司会有设计师,但是是我们所说的「视觉设计师」,而大公司...

    2018-03-15
  • 交互设计中的人为本与用户需求究竟谈的是什么?

    以人为本和建立用户需求,是开展交互设计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指的是:理解用户,理解人的感知和认知的本质,分析用户的思维模型。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两种理解:人本工具论之说和人本实质伦之说。人本工具论:这是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出于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手段。这是伪以人为本、虚假的以人为本。人本实质伦:这是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的自身角度研究问题的“人本观”作为出发点。在满足人的需求时,还应考虑对交互系统可持续发...

    微信热点 2018-02-26
  • 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简单与复杂

    当大大小小的界面设计案都做过一轮之后,你就会发现,做一台小小的MP3拨放器,跟搞一台智能型机器人,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很类似的。所谓的简单与复杂,并不在于案子的规模,而在于你看事情的角度。 &nbsp…

    2014-12-05
  • 美国|四大艺术院校交互设计解析,不要等毕业后才发现读了个假的专业

    今天的主题是交互设计,有同学希望了解美国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并获取各个院校的教学内容侧重方面的信息。于是,康石石选择了美国四所具有代表性的院校为同学们进行介绍: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普瑞特设计学院(Pratt)一、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交互设计:本科ACCD交互设计专业只开设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时长8个学期。尖端的课程设置,旨在培...

    2018-05-07
  • 案例分析|上传作品时,设计师也要包装一下

    前几天看见我的第一个铁粉——佳佳在站酷网站上传了她的首发作品,虽然对于首发作品来说还算不错,但我是还是为她着急,为啥呢?因为缺乏包装的技巧!所以,我单独写一篇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2017-04-30
  • 【新鲜译文】iPhone X人机界面规范

    译者:阿呜(UXRen翻译组成员)   iPhone X的超大尺寸、高分辨率以及它的全面屏给我们带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沉浸式体验和丰富的内容展现。   1、屏幕尺寸 iPhoneX竖屏时的屏幕宽度与iPhone6、iPhone7和iPh…

    2017-09-14
  • Stack自动布局:Sketch中的Flexbox

    Skacks会彻底改变你对Sketch布局方式的理解。Sketch用户终于可以在不用CSS的情况下,直接使用Flexbox的排版技术。小提示:

    – Stacks能产生一致性。

    – 一致性使设计清晰。

    – Stacks能使设计清晰。我们Anima的使命是让设计师能掌控自己的设计。我们正在打造一款设计工具,让设计师定义和构建UI与UX设计中所有零零碎碎的元素,并且最终能自动生成本地代码,1:1还原设计。这就使设计师不依赖团队的其他部分,比如开发人员的优先关注点就与设计团队不同。

    2017-05-06
  • 浅谈设计中的逻辑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还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逻辑经常被认为对论证评价准则的研究,尽管逻辑的精确定义在哲学家之间尚有争议的事情。这个主题还是有所…

    2014-09-19
  • 如何制作交互组件库

    曾几何时,每次交互稿都是徒手画,或者截个图在现有的界面上改造。渐渐感到同一平台,每个版本都有很多重复劳动,是时候做个交互组件库了~ 什么是组件库? 就是类似axure左侧栏的这一坨标准控件,方便直接拖拽使用…

    2017-07-24
  • 读书会第二期:《用户体验要素》(上)

    《用户体验要素》的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是美国用户体验咨询公司Adaptive Path的创始人之一,2005年他发表了《Ajax: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这篇文章,标志着Ajax的诞生,因此他在又被称为“Ajax之父”。《用户体验要素》的中文版第1版比英文版整整晚了6年,英文版在2001年就出了,国内常见的是2010年出版的中文版第2版,书里的概念在互联网设计界广为流传...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