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返工!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作为入行不久的交互设计师,我发现自己在交互设计的实践中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是存在思维盲区的。其中有欠缺经验的原因,也有自身知识局限的问题。进入开发阶段后,每次需要修改交互时,心里都会有些惭愧,感觉为小伙伴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然而现实中,交互设计的改动是难免的(因此一般一个项目会不断迭代交互文档),尤其是在时间安排紧促、产品需求不清晰的情况下。怎样在交互设计阶段尽可能思考周全,减少视觉设计与开发的返工呢?抱着提升自我、拯救伙伴的态度,我结合自己在移动端app的项目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这并不能涵盖交互设计的所有方面,主要着重于设计时个人觉得容易疏漏的地方。

交互设计在我看来分结构层面细节层面,两者在发现思维盲区、排查交互设计问题时的角度有所不同。

结构层面

结构层面的交互设计是指,通过解析产品需求与核心目标,梳理交互逻辑,设计使用流程、框架结构和基础功能。其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可用性。可以想象,若在开发过程中对结构层面的交互进行改动,成本是比较大的。

一些不成熟的结构层面的交互设计,我觉得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是:

1. 没有很好地把握平台特性

尤其是Android平台较iOS复杂些。比如由于Android手机对App性能消耗的要求更苛刻,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择性能耗费少的框架结构;又如大部分Android手机屏幕上有虚拟按钮,因此在完成界面设计后要考虑代表“返回”的虚拟按钮会把页面跳转到哪里,使用上是否会带来困惑。在设计软件结构的初期,就需要与开发人员沟通设计稿,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2. 页面结构复杂

手机屏幕可谓寸土寸金,合理删减一个元素,对用户来说就减少一个思维思维负担或迷惑点。即使方案看起来OK,也需要不断反问自己:这种功能布局是最简单的吗?页面最主要的操作是什么,是否明显突出?其他功能或入口是否必要?页面的组织是否清晰有规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简化结构的提前,是对用户使用场景有很好地了解。

3. 设计师与用户使用经验的差异

设计师对自己设计的产品十分了解,因此容易觉得一切使用起来都理所当然,或者觉得别人稍微试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事实上,很多人并没这么“聪明”。这就需要邀请对产品和项目不熟悉的“小白”来玩玩交互Demo,看看Ta是否能轻松知道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完成核心功能时是否顺畅,哪里会遇到磕绊。

细节层面

细节层面的设计附属于功能点之下(如具体信息的排布,异常状态的处理等),可以进行独立优化而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帮助用户更好地达成目标。细节层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很杂,设计往往不难,难的是想全。因此,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框架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而不是想到什么是什么。

1. 可以从“我”(使用者本身)和“别人”(其他使用者)的角度,检查功能点是否齐全

我:用户间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因素将影响用户在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如是否是第一次使用app,是否是会员等。站在不同用户的角度想想,“我”在这个页面想做/能做什么事?做一件事的前、中、后阶段,在设计上是否有体现?我是否可以取消、撤销或退出某个步骤?如果中途这件事做失败了呢?

别人:“别人”指与你在使用产品是直接相关的其他人。别人对我做了什么,我需要知道么?对我有何影响?举个栗子,在一个“教室”功能的页面中,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老师上直播课。这里老师对我有一些权限:禁止/允许我打字聊天,让我上麦发言/下麦,把我踢出教室,给我发私聊。当老师对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是否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回应吗?我收到的提示足够清晰吗?

2. 检查特殊情况

一方面,想想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主要场景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网络环境:有无网络,网络状况不好,突然断网, 是否为Wifi环境,Wifi环境与非Wifi环境之间的转换等。明确网络情况的变化对用户有怎样的影响,是否需要让用户重新作出操作上的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明确的提示。

时间因素:操作的时间限制,某些功能的定时开启等。需要考虑在不同时段,产品功能会有怎样的差异,用户是否可以预见这样的差异。假如产品上的支付功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定时间之后订单将自动取消。那么设计上是否已经明显地告诉用户这一点?在订单页支付倒计时结束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数量限制:当某个功能对数量有限制时,操作的时机就变得很重要。以在app上报名班级(图1)的操作为例,假设班级容量为20人,确认报名订单时暂时扣去一个名额库存,完成支付时完全扣去这个名额。如果当你报名班级时,名额已满,但还有人未付款,这时系统应该有什么提示?这和报名班级时,班级绝对性满员(名额已满,且所有人完成付款)的情况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你进入确认订单页时,名额未满,但当你按下“确认”订单,此时名额已经满了,也应该有相应的提示。像这种对数量敏感的功能,应尽量明确地告诉用户限制条件,当前的相关状态是怎样的(未满员,暂时满员,或已满员?),防止用户进行不必要的操作。用户若第一时间没有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友好地提示。

640

图1. 班级报名关键页面

另一方面,想想单个页面元素会有哪几种状态。常见的状态分类有:

中间状态:在进行下载、上传、导入等操作时,用户会有等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界面的状态是怎样的?怎样让等待不那么痛苦?是否允许中途取消?

控件状态:控件激活、未激活、使用中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否有一些限制?状态转变时会发生什么?其他情况的变化对控件的状态是否有影响?以一个教室页面的文字输入框(图2)为例,在输入框中输入文字时,我们会在界面展示上做限制:输入框最多显示4行文字,键盘收起后保留输入框状态。此外。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守纪律,会被禁言。禁言时输入框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是完全不可用,还是可以编辑文字但无法发送?经过仔细思考以及和开发的沟通,我给出的方案是:被禁言时,用户仍然可以输入文字,只是不能发送。如果是在文字输入过程中(键盘展开)被禁言亦然,此时仍然可以编辑文字,只是无法发送。

加载状态:加载数据(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包等)的过程中,界面元素会有怎样的变化?长时间加载未成功怎么办?

刷新状态:刷新数据是自动还是手动的?执行刷新操作时界面哪些原色会产生变化?刷新失败了呢?

6401

图2.教室页面的文字输入框

以上说的这些方法,也许可以帮我们扫除一些交互设计上的漏洞。但还有一部分漏洞可能来自我们自身的

心理盲区

1. 对抗

听到与自己的想法不同的意见,人本能的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在和产品经理等其他人讨论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也问往往会遇到其他人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首先要相信对方是对事不对人的,然后静下心来想想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自己之前的思路是否有问题,或者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2. 从众

人们趋向于采纳多数人的选择,跟随多数人的行动,这样会感觉更加安稳,均分压力,避免冲突。人都是有思维惰性的,从众可以把思考问题、做决策的责任默默地移交给别人。在审核交互方案时,当多数人喜欢某一套方案时,我们可能便选择了这个方案。但需要清楚的是,一旦之后发现问题,需要负责修改方案的还是设计师自己,专业度被质疑的还是只有设计师。因此,他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自己想清楚了才是王道。

3. 权威影响

与从众心理相似,权威影响也是一种趋从心态,其作用有时甚至大于从众心理。在团队中可能会有几个你特别欣赏的人,他们的意见你会格外看重。与这些人讨论得出的结论,你会觉得更有安全感,似乎已是最佳方案。越是这样就越要给自己敲警钟,主动给当前的解决方案找茬。

4. 关闭

当你觉得一个方案已尘埃落定、大家都觉得ok、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大脑中关闭这项任务,不再去想。尤其是在公开了这套方案后,你等于是在向别人宣布:“就这么定了!” 你也会格外捍卫自己的决定。尽管我们可能已经用了各种方法去保证方案的完善性,但人无完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现新的问题。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避免大问题,尽量减少剩余的问题。因此,永远不要给自己的思维打上句号,只要项目还未截止,就应该不断审视自己已有的设计。

640 (1)

图3. 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总结下来就是上面这张图。最后想说这是一个永不“关闭”的话题,希望大家可以不断补充,相互学习。

文章来自:互联网热门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0350/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5-11-03
下一篇 2015-11-03

相关推荐

  • 如何设计移动端的文本输入框?

    基于移动设备的ux设计有很多难点。其中最大的设计挑战之一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解决点击输入的问题。对于ux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来说,让这个过程变得易于用户使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2017-05-22
  • 零基础学习交互设计先从这些知识开始!

    @黄红艺Designer :交互设计三部曲终于写到最后了,今天聊聊交互设计的最后一个要素 —— 交互细节设计。本要素是在前两个要素指导下的设计实践,也是交互设计可视化与形象化的关键。相对于前两个要素的完整性和系统…

    2017-08-02
  • 今天的扁平化设计中,值得注意的4个要点

    扁平化设计本身在不断进化过程中,会在逐步根据需求和实际状况而进化,事实上它也正是不停地向着更实用、更有用的方向前进着。极简主义是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内容为王,而色彩服务于内容。文本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可视化设计元素。你总不希望用户被你的字体诱导分心了吧?

    2017-05-08
  • 百度UED:运营设计那些事儿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作者:百度搜索用户体验中心 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每天都在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商战。运营设计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怎么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运营设计或者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运营设计呢?我们要知道设计的目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设计核心在于能够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Get最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所得,从而实现转化。知道设计的目的了,在项目中自然形成了一些思路流程。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分为:产...

    2018-01-31
  • 澳洲留学交互设计专业名校有你的菜吗?

    出国留学,去往澳洲留学,澳洲留学交互设计专业名校有你的菜吗?一、澳洲留学交互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交互设计师在一些公司的职位列表中通常又被称为用户界面设计师、可用性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等。例如在淘宝ued团队内部把交互设计师的岗位命名为交互设计工程师,这意味着交互设计师职业定位朝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交互设计的学生在中国的就业领域一般是:大型外企、通讯类企业、手机设计公司、专业的设计公司等。二、开设交互设计专业的澳洲名校1莫纳什...

    2018-04-24
  • AxureUX电商平台WEB端交互原型模板正式发布

    01作品信息作品名称:AxureUX电商平台WEB端交互原型模板作品类型:模板类发布日期:2018-02-25最新版本:v1.0主要适用:Web端软件版本:Axure 8.0文件大小:13MB作品编号:TEM006作品售价:¥169.00详细介绍及演示:http://www.axureux.com/home/templateswebec.html复制以上链接在浏览器打开或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建议在电脑上查看原型演示。02作品介绍本作品...

    2018-03-04
  • 新交互时代:自然用户界面中的“自然”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个理想的自然用户界面应当能让用户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要从事的活动上,而忘记界面本身的存在,或者说,界面变得“透明”了。一位印度的同行为当地用户设计了一组用数字笔操作的界面。在进行用户测试时,他对其中一位用户说:“请拿起笔碰一下屏幕。”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看起来十分简单自然的操作,居然出了问题:这位用户没有用笔尖,而是把笔横过来整个贴在了屏幕上!经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不识字,也从没用过笔。
    而另一位欧洲的同行为家庭用户在交互桌面上开发了一套软件,包括一些直观的手势交互,例如用两个手指相反方向移动做打开的手势来打开一个虚拟的储物箱。当他向用户家庭演示时,他想考考这个家中正上小学的孩子:“你试试看怎么打开这个箱子?”孩子二话不说,直接用食指在箱子上双击!隐喻指的是把用户界面中的概念比拟为一种人们熟悉的概念或现象,用于解释其交互方式,例如将图形界面元素比喻为大家熟悉的桌面、窗口等等。隐喻越贴切,越为用户熟悉,往往就意味着界面越自然。

    2017-05-14
  • 交互设计工作记录(二)

    作者:飞阿婷的交互设计生活 系列:交互设计工作记录 互联网热点引发的思考 对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事件,怎么看? 首先,他此次的表现的确挺让人失望的,主要是态度问题,不够尊重台下好学且交了学费的设计师们,…

    2016-07-06
  • 专业的网页风格指南应该如何制作?

    文案规范
    视觉指南

    配色方案,包括每种色彩的具体参数,以及其他可接受的色调
    字体和排版方案,包括每个部分的字体类型、尺寸、字重以及具体用法
    LOGO,包括它的样式、变体、尺寸以及位置的说明
    拼写、关键词的选择、文案的风格(包括按钮、社交媒体等)
    图片使用规范,包括色彩、裁剪规则和视觉表现方面的标准
    SEO信息,比如可选的标签和关键词
    栅格标准(主要用作网页排版和印刷)
    空间与留白方面的说明(设计的松紧度等)
    关键点的说明(团队成员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或者有待澄清的点)

    在内容表述上不要限制太多,这毕竟是风格指南,重点是视觉上的引导,设计是核心;
    将相关、相联的条目整合到一起做快速指引:一个页面介绍色彩,在另外一个页面做排版的规范等等;
    用图片案例来展示界面应有的外观,而不要单纯用枯燥的文字来做介绍;
    提供可用的具体说明。比如配色方案中提供色彩的RGB或者CMYK的具体值,确保色彩的运用能够一致;
    将一部分的设计案例分解说明,确保每个元素的功能和使用规则都足够明晰;

    2017-05-22
  • 当交互设计师承担视觉设计

    有人说,工科背景出身的交互设计师 跟视觉出身的交互设计 是的区别之一是,前者设计的东西会不够有美感,也就是很Low。虽然逻辑架构,特别是做大型管理系统的时候,可以很快把信息和功能模块归类,但是视觉知识和审美积淀,对我们这种工科生来说, 却是天生的Bug。

    2017-05-28